“实名”的词汇化、语法化与副词化

2022-05-17 07:52程润峰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句法新浪副词

程润峰

(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一、引言

“实名”在现代汉语里的用法比较复杂。它既可以用作名词,在句子里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谓语等句法成分。例如:

(1)实名是微博健康发展的基石。

(《人民法院报》2012年2月12日)

(2)不少消费者表示支持实名,认为能更好地保障用户的权益。

(《消费日报》2010年9月3日)

(3)《红楼梦》借用了多个山西实名人物,如孙绍祖、张德辉、秦可卿和赵全,他们是山西在元明时期的历史人物,也是目前发现的《红楼梦》里鲜见的实名人物。

(《山西日报》2021年9月17日)

(4)百合网也实名了,人人网老早就实名了,这样的例子很多,微博没有什么特殊性。

(《科技日报》2012年2月24日)

也可以用作副词,在句子里充当状语以修饰谓语。例如:

(5)海中校长可实名推荐学生上北大。

(《海南日报》2010年11月3日)

(6)实名祈求武汉停一天雨,老子快受不鸟了。

(新浪微博2020年9月21日)

(7)看管栎和敖子逸两个人的双人舞,真的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啊,拿餐具当做道具,还有着动感的音乐,实名优秀~

(新浪微博2021年8月29日)

(8)我上班前和上班后都是如图二所示……实名打工人了!朝七晚七说的就是我了。

(新浪微博2021年9月7日)

(9)实名羡慕环球影城工作人员,天天都能遇到明星真好呀,只想马上辞职去影城打工呀。

(新浪微博2021年9月13日)

(10)每次都是花了大价钱搞了个似有似无,实名卑微小高了。

(新浪微博2021年9月17日)

虽然有些名词也可以直接作状语,但它们一般只修饰动词性谓语,比如“电话联系”等。而“实名”所修饰的谓语除了动词以外,还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和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等。并且,“实名”在作状语时所表的含义也不同于其作名词时所表的含义。所以我们认为,“实名”在当代汉语中已经发展出了一些副词用法,即出现了名词副词化的现象。不过“实名”的副词用法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名词用法也没有消失,仍然存在于同一共时平面下,故而不仅《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第7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14年第3版)等通用辞书都将“实名”注为名词,而且《汉语副词词典》这类专书也未曾收录该词。

副词化的发生与词汇化和语法化密切相关(罗耀华,2015:12)[1]。“词汇化和语法化之间有一定的伴随关系。”(Brinton&Traugott,2006:110)[2]这种伴随性尤其体现在副词化上。基于此,本文主要考察名词“实名”的词汇化过程,以及它在词汇化为名词后进一步向副词语法化的过程。

二、“实名”的词汇化

“实”和“名”在上古汉语中就已经开始紧邻着出现,不过此时的二者都为实词,“实”表示实际的事物,“名”表示“名称”。两词构成并列词组。例如:

(11)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辩说也者,不异实名以喻动静之道也。

(战国《荀子·正名》)①

(12)实名俱立,而效有成败,是非之言俱当,功有正邪。

(东汉·王充《论衡·答佞》)

例(11)的“不异实名”意为不使实际的事物和名称相混乱,例(12)的“实名俱立”表示实际的行为品质和名声都很不错。

在这一阶段,“实”和“名”还能够互换顺序,这正是短语区别于词的重要标志。例如:

(13)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

(春秋《墨子·经说上》)

(14)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

(战国《管子·九守》)

(15)欧阳、大小夏侯三家说六宗,皆曰上不及天,下不及地,旁不及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实一而名六,名实不相应。

(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

以上三句的“名”和“实”先单用后连用,而单用的时候多构成对举格,可见“实名”在当时是非常典型的并列词组。

董秀芳(2011:107-110)认为,“两个并列项的意义差异被模糊化是并列短语词汇化的先决条件,而当并列项为名词性成分时,指称性越弱越容易成词”[3]107-152。根据例句,我们可以知道此时的“实”和“名”不仅具有明显的语义差异,而且都具有很强的指称性。因为实际事物和名称对于古人来说,是最为普遍的概念,他们需要经常用两词来指称它们。所以“实名”并非是由并列短语词汇化而来。

中古汉语及近代汉语,则是“实名”的成词期。这一阶段较多地出现了作为偏正词组的“实名”。虽然先秦也有一例偏正词组的用法,即:

(16)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战国《荀子·正名》)

但这里的“实名”意为“实际事物的名称”,“实”仍表其在上述并列词组里的指称性义项②,不同于下述偏正词组里“实”的修辞性含义。例如:

(17)元叉本名夜叉,弟罗实名罗刹,夜叉、罗刹,此鬼食人,非遇黑风,事同飘堕。

(北齐·魏收《魏书·元叉传》)

(18)椰子树,亦类海棕。实名椰子,大如瓯盂。

(北宋《太平广记》)

(19)妾假名云中,实名四美。

(明《包公案》)

(20)吾家有小女奴,实名四喜,得无是乎!

(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

这些例句中的“实名”都意为“真实/实际的名称”,“实”在这里不再是上古汉语中的名词而是形容词。

定中式偏正短语的优势构词模式有两条规则:一是“越靠近中心语的定语越容易与中心语黏合成词”,二是“表类别的定中式偏正短语更容易黏合成词”(董秀芳,2011:148-152)[3]107-152。例(17)到(20)的定语“实”都紧贴中心语“名”,符合规则一;例(17)的“本名”与“实名”对举,例(19)的“假名”与“实名”对举,说明“X名”是一组表类别的定中式偏正短语,符合规则二。并且“本名”“假名”业已成词的汉语事实也能旁证规则二的作用以及偏正词组“实名”的成词潜能。

“实名”在上古汉语中不能成词,要到中古汉语后才能成词,主要与“实”有关。黄易青(2016:57)指出,上古汉语中的“实”有实词和虚词两种用法,实词多为名词,“虚词多作指示代词,而不是普遍以为的副词用法”[4]。指示代词仍有较强的指称性,难以成为词素。也就是到了中古汉语后,“实”开始普遍地用作副词,而这一用法,则引发了“实名”的另一类词汇化途径——跨层结构词汇化。实际上,“副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王思逸,2019:1)[5]。“实名”也存在这种情况。例如:

(21)双文既后进,二少实名家。岂伊尔栋隆,信乃俱国华。

(南梁·萧衍《赐谢览王暕诗》)

(22)君实名微行薄,本无远量。

(唐·令狐德棻《周书·本纪》)

(23)侍御史郭霸尝来俊臣粪秽,宋之问捧张易之溺器,并偷媚取容,实名教之大弊也。

(24)景山实名士,所玩垂清尘。尝作酒家语,自言中圣人。

(唐·陆龟蒙《添酒中六咏·酒枪》)

(25)北齐叱奴皇后实名矣,不可犯。且叱奴,外裔也,尤当避。

(南宋·王明清《挥麈录前录》)

(26)其实名利皆身外之物,可惜人皆看不破。

(清《施公案》)

这些句子中的“实”都是副词或副词性语素,意为“实际上”。“实名”即为跨层结构。

还有一些不是由“实”作副词所引发的跨层结构,例如:

(27)李直方,尝第果实名,如贡士之目者,以绿李为首,楞梨为副,樱桃为三,甘子为四,蒲桃为五。

(唐·李肇《唐国史补》)

“尝第果实名”意为曾经给果实排名,“名”在这里作动词用。

这些跨层结构成为了“实名”成词的另一大来源,并提供了其“词汇化所需的形式基础、语义条件和句法功能条件”(匡鹏飞,2010:81)[6]。跨层连用在距离上构成词汇化的形式基础,而“实”的虚化、“名”的活用等语义变化,以及“实”进入定语位、“名”进入心语位等句法变化,共同导致了跨层结构“实名”的重新分析,其跨层边界被削弱进而丧失,由此结合为一个内部紧密的语言单位。

三、“实名”的语法化

“实名”在20世纪仍是典型的名词,尚未发生明显的语法化。例如:

(28)轰毙日本伊藤公爵之韩国刺客实名安荫节。(《时报》1909年11月3日)

(29)我主张务实名、去私利。(《中央日报(重庆)》1943年5月7日)

(30)后来,人们设法了解到他的真姓实名,把他的事迹编进了驻地小学的乡土教材,在群众中广为传颂。

(《人民日报》1973年12月14日)

(31)他们还用岫岩的实名、实景、实物拍摄了电视剧《玉都》。

(《人民日报》1997年9月30日)

上述例句中的“实名”独立性较强,不直接依附或修饰其他句法成分。

进入21世纪后,名词“实名”才开始它的副词化。名词副词化有两条路径,一是名词先引申出动词性的新义,二是名词先引申出形容词性的新义,无论哪种新义,都需要用在谓语前,即出现在状语位置上,进而逐渐虚化为副词(匡鹏飞、胡茜,2012:89)[7]。

“实名”的副词化,首先是它引申出形容词性的含义“用实名的”,在语义演变的驱动下,句法功能得以扩展,使得“实名”可以充当一些动名兼类词的定语,从而进入到某种类似“状中”的句法环境中。例如:

(32)实名表达的不畅,有多种原因,有讲求情面的文化传统,也不排除有害怕打击报复的现实担忧。

(《长江日报》2010年11月24日)

(33)作为公民社会的一个成员,公民实名表达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见,体现出有担当、负责任、正直的公民品质。

(《长江日报》2010年11月24日)

(34)退一步说,如果媒体人的实名举报经公正、如实的调查,被证明不实,那么举报人是否构成诽谤罪?

(《经济观察报》2013年7月22日)

(35)近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王文志实名举报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等高管的新闻又轰动了舆论。

(《经济观察报》2013年7月22日)

在同一语篇中,“实名”修饰“表达”“举报”等动名词,既可以构成定中结构作主语或宾语,如例(32)(34),又可以构成状中结构作谓语,如例(33)(35),尤其是后者,让“实名”获得了一些类副词的句法特征和句法功能,促使其副词化的发生。我们认为此时的“实名”是从名词向副词语法化过程中的过渡形式。

随着语用频率的增加,“实名”的句法搭配能力进一步扩展,其所饰谓语不再只限于动名词,而是所有可以表征人的动作行为的自主动词。此时“实名”着眼于动作、行为的状态和方式,意为“不匿名(地)”“用实名(地)”,属于描摹性副词,记为“实名1”。

副词的句法搭配能力还体现在与其他副词的连用,以及与语气词的共现。“实名1”作为描摹性副词,在与其他副词连用时,一般位于最紧贴中心语的“后位”(张谊生,2014:222)[8]。例如:

(36)你有本事就实名写文章。

(BCC微博)

(37)我已经实名投诉到工信部。

(BCC微博)

(38)河南知名教授史璞长期实名举报其所任教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BCC微博)

(39)我们是大国崛起的百姓,要给官员做榜样,先实名公开自己,再就是公开要求看看所谓的“国家机密”。

(BCC微博)

例(36)的“就”是评注性副词,例(37)的“已经”和例(38)的“长期”都是时间类限制性副词,例(39)的“先”则是关联副词,这些副词都位于“实名1”之前。

“实名1”可以和大多数语气词共现。例如:

(40)只有一样东西是肯定不能实名公布的——官员财产。

(BCC微博)

(41)茅台又被股东实名举报了。

(《投资快报》2021年2月26日)

(42)他的刀有没有实名购买呢?

(BCC微博)

(43)为什么拉黑了我呢?你不是欢迎实名沟通吗?

(BCC微博)

(44)微博赶紧实名认证吧,一天天的乌烟瘴气的,烦死了。

(新浪微博2021年3月11日)

(45)姐姐实名要求教练多给弟弟表扬啊。

(新浪微博2019年2月17日)

“实名1”能和6大典型语气词“的、了、呢、吗、吧、啊”共现,自然也可以和典型语气词的各类变体共现。不同的语气词标记不同的句类,比如“的”标记陈述句,“吗”标记疑问句等,而它们都能不矛盾地出现在“实名1”的句法环境中,换言之,“实名1”的句类选择不受限制。

另外,“实名1”作为描摹性副词,主要功能有二:一是承载状语对谓语的修饰功能,即具体化动作、行为的施行状态(未匿名)或方式(使用姓名或真实的姓名);二是外宣身份的主体表征功能,并以此隐现动作主体。当主体为第一人称时,可省略,如例(6);当主体为其他人称时,则不可以省略。因为“实名1”的词汇义相对实在,词素“实”和“名”所共同指示的“真实姓名”在第一人称的主观视点里是已知之物,而在其他人称那里则是未知之物,所以前者可隐,后者必现。

随着语域、表达空间的转移(从报刊等书面语域到网络空间),“实名”的语义内涵在主观化的作用下开始虚化,从对动作的描述过渡到说话人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认识立场,意为“名义上(地)”,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与“确实”“委实”“着实”“实在”等评注性副词互换,属于评注性副词,记为“实名2”。

相比于“实名1”,“实名2”的语法功能也发生了第二次扩展,其所修饰的谓语除了非自主动词,还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以及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例如:

(46)网上爆料我真的实名晕厥,曾老师不是一直在北京吗?他什么时候又跑到美国撩妹?

(新浪微博2019年8月29日)

(47)我真的实名呕吐了。我搞不懂这个社会。

(新浪微博2021年9月7日)

(48)张姐干饭王实名了。

(新浪微博2021年1月4日)

(49)宿舍一块出去吃饭,实名干饭王,都真的能吃。

(新浪微博2021年1月8日)

(50)我弟实名乖巧,第一名。

(新浪微博2021年9月13日)

(51)我妈也是实名可爱哈哈哈……

(新浪微博2021年9月17日)

“实名2”的评注性副词用法尚处于“网络试验”阶段,所以其与其他副词连用的频率并不高。不过“实名2”在与非评注性副词连用的时候,往往居于其前,符合副词连用的顺序规律(张谊生,2014:222)[8]。例如:

(52)我只想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这么有男德的男人啊,实名很羡慕了,对待孩子老婆家庭这么负责。

(新浪微博2020年10月22日)

“实名2”位于程度副词“很”之前。而当“实名2”与其他评注性副词连用的时候,则居于其后。例如:

(53)看到朋友相恋多年结婚还是实名羡慕的。

(新浪微博2021年4月10日)

(54)我真的实名震惊,大本居然也被划入普信。

(新浪微博2021年5月5日)

这一现象也反映出“实名2”作评注性副词是一个不够成熟、尚在发展的语言现象。

“实名2”基本只能与“的”“了”等陈述语气词共现,偶尔可以与表示感叹的“啊”共现。一般情况下不能与疑问语气词共现。例如:

(55)看到两位终于能好好地相爱我实名感动啊!

(新浪微博2021年3月3日)

(56)看到朋友相恋多年结婚还是实名羡慕的。

(新浪微博2021年4月10日)

(57)不是,一个不敢唱的vocal有什么捧的必要吗?我实名迷惑了。

(新浪微博2021年4月10日)

也就是说,“实名2”主要出现在陈述句中,这应是传信范畴对句类选择的限制。由于“实名2”表达了对所传达信息的认识,所以它和“实在”等词同属于汉语的传信范畴。而传信范畴要求对已经发生的事件或已经存在的信息进行传达,即需要一个用来陈述的对象(李凯凯,2014:27)[9],所以“实名2”基本只能出现在陈述句中。也正是因为如此,“实名2”的主要功能就是表示主观传信,表征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认识立场,尽可能地让听话人信服其所评注的内容,以增强语句的表达效果。

综上,“实名”由偏正短语和跨层结构词汇化为名词,再由名词向副词语法化的完整轨迹,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实名”的演化轨迹

“语言演变的本质是语言演变中语义成分即词素义整合为词义的过程及结果。”[10](罗思明等,2007:414)孙银新(2013:111-114)以双素词为例,概括出词素义形成词义的模式有五类:直接实现(词素义1=词素义2=词义)、直接加合(词素义1+词素义2=词义)、直接增补(词素义1+词素义2+增补信息=词义)、直接减损(词素义1+词素义2-减损信息=词义)、间接转移(词素义曲折转移)[11]。

具体到“实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1)并列短语“实+名”/“名+实”不能成词,因为两个词素义相差过大,不能黏合为一个词义;2)偏正短语“实+名”是直接加合式成词,即词素义1“真实的”+词素义2“名称”=词义“真实的名称”;3)跨层结构“实+名”是间接转移式成词,即“实”从副词转为形容词,“名”从形容词或动词转为名词,然后再形成名词“实名”;4)“实名”由名词变为描摹性副词符合直接增补式,即增补信息“使用”+词素义1“真实的”+词素义2“姓名”=词义“使用真实的姓名”;5)“实名”由描摹性副词变为评注性副词则是间接转移式和直接减损式的叠加,即词素义“姓名—>名义”-减损信息“使用”-减损信息“真实的”。

四、结语

古代汉语中,名词“实名”并非是由并列短语词汇化而来,而是由偏正短语和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现代汉语中,名词“实名”进一步向副词语法化,即出现了副词化的现象。“实名”兼有描摹和评注两种副词性用法,后者是前者再语法化的结果。就副词意义而言,描摹性副词“实名1”着眼于动作、行为的状态和方式,意为“不匿名(地)”“用实名(地)”;“实名2”着眼于说话人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认识立场,意为“名义上(地)”。就句法搭配而言,“实名1”所修饰的谓语主要是自主动词,它与其他副词连用时一般位于最紧贴中心语的“后位”,它可以和大多数语气词共现;“实名2”所修饰的谓语主要是非自主动词、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以及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与非评注性副词连用时往往居于其前,与其他评注性副词连用时则居于其后,它基本只能与“的”“了”等陈述语气词共现。就副词功能而言,“实名1”具有谓语修饰功能和主体表征功能;“实名2”则具有表示主观传信的断言功能。“实名”的词汇化、语法化与副词化,是其词素义整合为词义的过程与结果。

注释:

①本文语料均选自北大CCL语料库中的“古代汉语”版块。若有其他来源,则会另作说明。

②“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中不仅“名”“实”单用,而且“实”还作宾语,说明其是指称性用法。

猜你喜欢
句法新浪副词
猴子虽小
短句—副词+谓语
句法二题
《空间句法在中国》段进、比尔?希列尔等(著)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新浪读书排行榜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副词和副词词组
新浪与分众合并案告吹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