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戏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与古希腊悲喜剧、古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除“国剧”京剧之外,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通称地方戏。
地方戏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蕴含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和家国情怀,体现着中华美学精神,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不同的地方戏虽然都带有地域性烙印,但又都具有戏曲的共同特征,“一体而万殊”的戏曲景观是中国對世界剧坛的独特贡献。作为中国的地方戏大省,山东目前拥有28个戏曲剧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历史长河中,山东孕育了吕剧、柳子戏、山东梆子、五音戏、柳琴戏、茂腔等地方剧种,为中国戏曲百花园增添了更多亮丽色彩。这些剧种,既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色,又都带有明显的“山东味”,从而构成了绚丽多姿的山东地方戏,是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审美取向的变化以及文化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山东的地方剧种同全国许多剧种一样,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山东采取一系列举措,大幅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了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工作开展以来,部分濒临消亡的剧种恢复生机,许多剧种焕发新的活力,一批在省内外产生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创作而成。
尽管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全国戏曲强省相比,山东地方剧种影响力偏弱、发展不成规模也是不争的事实。地方戏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聚合优质资源,结合群众审美需求,创新性开展工作。
去年5月,由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倡议,经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协同全省所有地方戏曲国有院团,共同发起成立了山东地方戏联盟。山东地方戏联盟的应时而生,将作为山东地方戏发展的新起点、新征程,为守护地方戏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传唱了千百年的山东地方戏,依托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必将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气象。
(本文图片由山东省吕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