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
说起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吕剧。吕剧虽是仅有百佘年历史的年轻剧种,影响力却非常大,多部剧目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经典。作为全国唯一省级吕剧院团,山东省吕剧院是吕剧表演和研究领域的龙头,为吕剧的传承发展撑起了一片天,探索出了新时代吕剧艺术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实践造就经典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地方剧种,吕剧由流传于黄河中下游一代的山东琴书发展而来,自20世纪初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历史演变过程大体上是循着“山东琴书——化妆琴书——吕剧”的脉络沿革和发展的。
从地方小戏成为全国知名剧种,吕剧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鼎盛时期,不仅山东各地皆有吕剧团,江苏、辽宁、黑龙江、新疆等地,也都有吕剧的旋律在飞扬,《李二嫂改嫁》等经典剧目更是红遍了大江南北。在一代又一代吕剧艺术工作者接续奋斗下,山东省吕剧院成为全国演出现代戏的“八大红旗院团”之一、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剧团和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于1953年,当时叫作山东省吕剧团,1990年由团改院,风靡全国的《李二嫂改嫁》便是由山东省吕剧院创编的。在第一届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中,该剧获得演出、编剧、导演、音乐、舞美、表演等多项大奖。此外,《姊妹易嫁》《小姑贤》《借亲》《借年》《墙头记》等优秀传统剧目也是久演不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吕剧院剧目创作迎来井喷式发展,创编了多部不同题材的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逐渐形成了善于塑造革新、精于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以及集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内涵丰富的思想为一体的艺术风格。在多年的艺术创作和演出评比中,山东省吕剧院创编的多部剧目斩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奖。其中,文华大奖2个,文华新剧目奖4个,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2个,中国舞台艺术优秀保留剧目大奖2个,國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2个,中国戏曲学会奖1个,中国曹禺戏剧优秀剧目奖1个,省级各种奖项30余个。
好戏造就名角,名角为剧种争辉。自成立以来,山东省吕剧院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其中,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被誉为“吕剧三杰”,郎咸芬还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及“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山东人物”等荣誉称号。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山东省吕剧院敢于推陈出新,大胆启用新人,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才华的中青年戏曲名家。高静、焦黎、吕淑娥三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多人获文华表演奖。通过名家传承、项目引领,山东省吕剧院实现了新生代演职员接续培养、蓬勃成长。他们的足迹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还多次出访法国、英国、俄罗斯、朝鲜等国,让外国人也领略到了吕剧的魅力。
创作时代精品
山东省吕剧院善于发挥剧种优势,紧扣时代脉搏,创排经典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剧目,用情用力讲好本土故事。前些年的《苦菜花》《补天》等剧目被奉为经典,久演不衰;近些年的《大河开凌》《一号村台》《我心永恒》等剧目热度不断攀升,斩获多项殊荣。
《大河开凌》讲述了革命战争时期鲁北农村一个小人物与《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的传奇故事。故事中,真理的光辉热烈而真实地照亮了黄河三角洲,党的初心生动而温暖地点燃了贫苦大众的心。该剧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创作计划,与其一同入选的,还有《一号村台》。
《一号村台》以黄河滩区大迁建为背景,反映了滩区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建成大村台、实现安居梦的动人故事,是山东省吕剧院坚持现实主义创作之路的一次最新成果展示。剧中,主角梁满仓承担起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决心“为子孙建一座不倒的房,为祖宗造一个永久的坟,为游子修一条回家的路,为自己守一颗无愧的心”。
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优秀剧目,一直是山东省吕剧院的工作重点。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山东省吕剧院创排了现代吕剧《我心永恒》,通过讲述刘谦初、张文秋和毛岸英、刘思齐两代人的信仰与爱情故事,带领观众从星星之火中找寻共产党人最初的动力,成为一部生动鲜活的党史“教科书”。这部剧目让演员和观众一起重温革命历史,入选了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展演剧目,刘谦初饰演者董家岭获优秀表演奖。
山东省吕剧院演职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结合群众新的时代审美需求和新时代社会关注点,创作排演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山东省吕剧院第一时间创作了《战“疫”》《推迟的婚期》《不一样的金婚》三部吕剧小戏以及《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托起心中的太阳》《众志成城可胜天》等多首吕剧戏歌,弘扬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传播共克时艰的抗疫精神。这些作品聚焦时代主题,唱响爱国主义旋律,把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画面,通过山东地方戏的形式加以生动演绎,一经推出就受到戏迷一片赞许。
山东省吕剧院将坚持以创作为核心任务、演出为中心环节,推动文艺创作生产繁荣发展,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探索新的模式
2021年,对山东省吕剧院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山东省吕剧院不仅在精品创作上斩获颇丰,而且在相关历史文献的整理记录、戏曲市场的尝试创新等多个环节,都走出了坚实脚步,探索了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新模式。
自成立以来,山东省吕剧院积累了大量与吕剧相关的史料,但由于长期缺乏专业人员管理,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艺术档案保护事不宜迟。2021年伊始,山东省吕剧院对这些档案进行规范化整理,目前已形成实物档案500份,文书、曲谱、照片档案12.4万页(张),存入专门资料室。
此外,山东省吕剧院还开展了“吕剧记忆——吕剧艺术家口述史”工程、老唱片老磁带录音录像数字化转录工程以及吕剧剧种理论研究,出版了《吕剧音乐创作基础知识》《栾胜利吕剧唱腔作品选集》,正在编撰集资料性、知识性、学术性于一体的《吕剧经典剧目集》。由山东省吕剧院实施的这一吕剧艺术保护传承工程,人选了2020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名单。
为破解传统戏曲受众减少、观众老龄化难题,聚焦文艺院团在新时代守正创新的使命任务,山东省吕剧院探索推出了“吕友卡”。“吕友卡”本质上是一张观演会员卡,不仅具有门票兑换功能,持卡人还可参加山东省吕剧院组织的吕剧公共教育活动,近距离跟吕剧名家学戏。“吕友卡”发行后,不仅“拴”住了观众,培育了受众群,也搭建起了戏迷与吕剧名家近距离接触的平台,为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繁荣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2021年,山东省吕剧院全年完成惠民公益、剧场常态化、商业性演出100多场次。
山东省吕剧院从未停止探索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2022年新春伊始,以先锋小剧场吕剧表演形式演绎的传统故事剧目《归·源》在百花剧院实验空间剧场上演。该剧推出后,场场爆满,售票提前告罄,并应观众要求,两轮返场演出十几场,成为山东戏曲小剧场探索创新的排头兵,是戏曲近距离沉浸式观演体验的成功案例,受邀参加了清华大学校园戏曲节展演。
济南市解放路25号,是山东省吕剧院的驻地。沿街楼焕然一新,这是山东省吕剧院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基地,即将成为集吕剧演出、展览展示、观摩体验、培养培训、交流研讨、普及推广于一体的吕剧公共服务基地和窗口,承担传承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吕剧保护发展成果、营造共同保护吕剧良好氛围、探索复合型公共文化服务形态的功能。
伴随着悠扬悦耳的扬琴旋律,一代又一代吕剧人从这里成长,在艺术的道路上崭露头角、名扬舞台。
(本文图片由山东省吕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