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提升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

2022-05-16 13:10张清美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7期
关键词:采访艺术新闻记者新时期

张清美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也要突出艺术性策略,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好各项采访要素,在创新采访形式的同时营造出舒适和谐的采访氛围,引导受访者尽快进入到最佳采访状态。为此,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背景下新闻记者提升采访艺术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提升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新闻记者;采访艺术

新时期,传统媒体相较于新媒体,无论是新闻报道的细节还是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均已落后,如果仍然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按照传统的思路来寻求发展,势必会在崭新的竞争环境中败下阵来。新闻报道作为传统媒体的王牌代表,更需要在融媒体时代找到符合大众预期的风格定位,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来提高新闻资讯的获取与传播效率。其中新闻记者的采访能力是节目质量的基础,新闻记者要主动拓宽新闻资讯的来源渠道,不断提升采访技能,并突出采访过程中的艺术性。不仅要保证新闻资讯的时间价值,而且还要运用更为新颖的传播形式与渠道将新闻事件展示给受众。

一、新时期提升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基础要素

(一)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新闻记者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无法被具体衡量,也不可将其单纯地理解为职业技能或工作能力,而是要从更高层次着手,对新闻记者的综合能力做出客观判断。其中,职业技能是新闻记者的傍身之本,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运用自身的专业能力,从独特的观察视角出发,拓展采访工作的广度;新闻记者还要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与控场能力,营造出良好的采访氛围,根据新闻事件的主题设置相应的采访题目,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于受访者身上获取有效信息。专业技能的强化并非朝夕之事,需要新闻记者通过长时间系统化的知识学习与工作经验积累才能获得。新闻记者要对新闻业发展进程全面了解,根据自身所处的领域,找准方向进行精修。在每一次采访任务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基础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职业道德层面,新闻记者要明确自身在行业内的工作职责,主动担负起舆论引导的重要使命,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社会上营造积极向上和公平进步的舆论氛围。在将新闻事件还原给大众的同时对每一位受众负责,引导公众在新媒体平台中时刻保持清醒认知,避免受到不良信息资讯的干扰和误导[1]。新时期,新闻记者就相当于新闻业的净化剂,想要有效提高新闻采访艺术,则要合理应用职业素养,主动走出舒适圈。将互联网技术与采访艺术进行高效融合,面向公众持续输出正能量,将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新闻记者应具备的道德素养

与职业道德相比,新时期对道德素养的要求更高,需要对新闻记者展开长时间且深层次的道德思想浸润,不能只是满足于基础层面上的职业道德灌输。想要进一步提高新闻记者的道德素养,就要增强新闻记者的主观认识,让他们能够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不难想象,如果新闻记者丧失了职业素养,在新闻采访与报道环节,将会导致新闻资讯与事实本身相脱离,甚至会受到虚假因素的诱惑,酿成新闻事故。新闻记者要主动锻炼自知、自省能力,跳出工作圈,站在受众的角度,想一想如何能够平衡好新媒体平台、互联网技术以及传统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2]。新闻媒体也要适当提高新闻记者的入职门槛,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新闻专业能力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而且还要判断新闻记者的共情能力,是否能够在采访中突出生活的真实感和便利感,把控好采访节奏,彰显新闻采访的包容性与亲民性。

二、提升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有效途径

(一)预先沟通,设计重点采访问题

在正式确定采访对象后,新闻记者需在第一时间同对方取得联系,为后续的深入沟通交流做好准备。经由最初的采访,虽然已经获得了一部分资料,但对于新闻事件的主题只能形成粗浅的轮廓,必须要与新闻人物展开更为密切的沟通,才能对整个新闻事件生成全面且形象的认知,并有效填补准备阶段的不足,迸发新的灵感。就电视采访而言,记者同采访对象之间所展开的预先沟通,就是双方相互了解、相互交底的准备过程。记者应放低姿态,表明自己的采访初衷和采访意图,最好能够将此次采访的明细大纲提前交给对方,以此来消除受访者的陌生感与紧张感。另外,记者还可以与采访对象就重点问题进行提前“预演”,认真聆听受访者对整个新闻事件发生过程的讲述,并引导对方尽可能陈述细节。此时,记者要做好详细记录,便于在后续的正式采访环节做好提醒或补充。如果受访者为专家,记者更要注意语言表达上的精准性,同时提醒对方,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代替晦涩复杂的学术理论,保证输出的新闻资讯让受众轻松听懂[3]。记者如果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沉心静气,与受访者站在平等的角度展开沟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所收获的新闻素材不仅可以对最初的采访计划进行补充和完善,而且还能够提前了解受访者的诸多习性,并在后续的正式采访中投其所好,达到更为理想的沟通效果。例如,获得对农类电视节目全国一等奖的新闻作品《回家的礼物》,就是非常值得媒体人学习的榜样。制片人黄婧表示,在此部作品的采访阶段,由于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没有上过电视,在面对镜头时难免会觉得紧张。为了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和陌生感,采访记者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展开了一系列的引导和沟通。节目中有一位叫“三牛”的农民,他第一次开着自己购买的新车回到老家过年,在行驶下高速公路后,“三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洗车场,为自己的新车洗个澡。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面对镜头十分腼腆,却坚定且自豪地说:“有钱没钱,干净过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如此质朴且有力量的话语,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与好评。而这样一个细节,则是记者同“三牛”在预先沟通的情况下精心设计的。这句来自“三牛”家乡的俗语,不仅点明了新聞专题节目的主旨,同时也传递出了农民群众的真实心声。

(二)营造良好氛围,消除紧张情绪

新时期,新闻记者的采访模式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以达到提升新闻采访艺术性的目的。在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后,记者要根据节目的风格定位与新闻事件的主题来营造出良好的采访氛围,确保后续的采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记者与受访者之前往往互不相识,在采访过程中,部分受访者会拘谨和紧张。除去进行预先沟通之外,新闻记者还要懂得察言观色,密切观察受访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以及语音语调,根据他们的动态表现来适当调整后续的采访计划[4]。另外,新闻记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增强应变能力与沟通能力恰当调节采访过程中的紧张气氛,避免受访者产生疲劳。总之,新鲜感的保持秘诀有:首先,如果采访主题十分普通,记者可以从更加新颖且充满趣味性的角度来设置采访问题,不仅要让受访者处于熟悉且舒适的氛围中,而且还要保证话题内容的新鲜感,让受访者愿意跟随自己的节奏持续输出观点;其次,记者还要懂得转换采访方向,在不引起对方反感的前提下尝试涉足新鲜领域,并适时地给予受访者鼓励;最后,尽量避免应用一些陈旧老套的采访形式或一些老生常谈的采访话题,可以学习一些新媒体平台“谈话式”的采访方法,并在其中加入一些“网络用语”,调节采访气氛。

例如,此次新闻采访对象为一线教师,这名教师获得了市级优秀教师的殊荣,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强的个人魅力与强大的自信心,但在面对镜头时却仍然出现了一些紧张情绪。记者为了能够帮助这位优秀教师产生自如感,彻底消除紧张、尴尬的采访气氛,在经过初次采访提纲对接后,选择先暂时抛开此次的采访主题,并要求一旁的摄像师将摄像头关闭,以闲话家常的方式同教师聊天,并将话题逐步引入到教师所熟悉的教学领域中。记者借此机会向教师询问,应该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主动完成家庭作业。教师就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开始侃侃而谈,顺利从之前的紧张情绪中脱离出来。在后续的采访环节中,一旦教师再次出现紧张情绪,记者则会提醒他回想一下刚才自如的状态,这样就较顺利地完成了此次采访工作。事实上,可供记者选择的沟通话题有很多,比如时下热点、美食制作、美容美妆以及电子科技等,要优先选择受访者感兴趣且擅长的领域作为话题切入,消除紧张情绪。

(三)提升提问技巧,为“聊透”奠基

1.善于倾听

寻找优秀的新闻线索是新闻记者的首要任务,但在新时期背景下,新媒体平台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了诸多挑战。新闻记者如果再沿袭传统模式下的被动采访方式,势必会导致新闻资讯被海量的同类节目所淹没。勤奋的记者要学会主动出击找米下锅,通过多方渠道搜索信息资讯,并深入到民生第一线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从源头着手捕捉宝贵资源[5]。

例如,早在2010年,中央就着手组织全国范围内的19个省市,开展新疆建设的志愿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此项工作在开展进程中涌现出了诸多新闻事件。在一次对援疆干部的采访中,央视记者了解到,和田市皮山县有两个村庄目前仍存在着信息闭塞的情况,虽然村庄内的经济条件较差,但却从来没有人选择主动外出打工。来自外界的物质与资金援助,虽然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但却只能达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援疆工作的造血功能,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正式启动了千人赴皖务工计划,政府部门组织带领村民们来到外界环境中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并将更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农业技术带回乡村。对此,央视记者策划了一期“皮山姑娘要远行”的新闻报道。为了能够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记者跟随援疆干部深入到乡村中,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动员的方式来介绍此次务工计划。起初,任务的执行没有预期中那么顺利,当地农民群众的保守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动员工作一度陷入停滞状态。随后,工作小组想尽多种办法,终于动员到了七个人,愿意前往安徽的棉纺企业务工。随后,记者又跟随务工人员来到安徽,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多次往返皮山县与安徽淮北市,积累了长达25个小时的新闻采访与拍摄素材。此次新闻报道专题节目中包含了大量的真实现场信息与农民质朴平实的语言,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全国各地民众的高度关注。尤其在央视新闻的移动网络平台中,观看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在新疆当地引发了强烈反响。观看节目可以发现,在此次报道中,很多记者在采访农民群众时都处于聆听的状态,他们愿意将表达的机会留给群众,并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方式,让群众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从而打磨出了贴近民生、表达民意的精品佳作。

2.逻辑性提问

在日常的新闻采访工作中,记者在与受访者做好提前沟通,并将采访大纲的主要内容告知对方后,要尽可能地按照沟通顺序来安排后续的采访环节,避免提出一些零散且突兀的问题。一些有丰富采访经验的记者,为了能够与受访者瞬间拉近距离,经常会通过说闲话、拉家常的方式舒缓对方的情绪。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方法虽然能够营造出良好的采访氛围,但务必要控制好采访节奏,掌握好发散的度。

新闻记者要按照一定的逻辑来提问,并把握好时机给予适当的发散和安抚,在不影响受访者回答思路的前提下,尽量让他们一直处于松弛的状态。但要杜绝过多的东拉西扯,避免受访者的思维处于分散状态,而遗漏重要的信息资讯。

三、结语

新时期的当务之急,要认清新形勢下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突出传统媒体在行业内的舆论引导价值,积极创新新闻采访的工作流程,有效提升新闻采访艺术。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新闻记者要不断夯实自身的专业能力,拿出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应对传统媒体的转型难题。虚心学习新媒体平台的创新式发展经验,通过总结以往的采访案例来完善自身,为电视新闻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新闻记者还要大胆应用多元化的提问方法,从受访者的角度出发,营造出舒适安全的采访氛围,朝着将话题“聊深”“聊透”的目标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成书丽.关于新时期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提升策略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12):128.

[2] 李婷.新时期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提升的对策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8):124-142.

[3] 张莹莹.新时期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3(16):114.

[4] 梁新军.新时期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提升措施[J].中国传媒科技,2020(6):87-88.

[5] 杨展.新时期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提升的对策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11):118.

猜你喜欢
采访艺术新闻记者新时期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研究
新时期提升广播电视台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新时期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提升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