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满足视角下对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研究

2022-05-16 10:23张诗菀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7期

张诗菀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受众的娱乐审美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传统的综艺节目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由此,“观察式+真人秀”的观察类综艺节目模式掀起了热潮。从《向往的生活》《心动的信号》《我们恋爱吧》一直到《令人心动的offer》,观察类真人秀节目迅速赢得大众的喜爱并成为综艺市场的新风向。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自身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策略,该类节目将室外的真人秀和室内观察、讨论和访谈紧密结合,用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呈现被观察者真实的生活,并由室内观察嘉宾讨论,从而引发受众对节目话题的参与度。本文基于对观察类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的叙事特征研究,从使用与满足理论角度分析观察类真人秀的受众需求,以期为后续该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观察类真人秀;使用与满足理论 ;《令人心动的offer》

观察类综艺节目最早出现于日本,2008年日本电视台推出的《改变人生的一分钟》堪称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先驱,该节目采取“记录普通人日常生活+明星嘉宾棚内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新型的节目形态迅速受到大众的追捧。这股热潮率先吹入韩国,MBC的《我独自生活》、SBS的《我家的熊孩子》、tvN的《尹食堂》等观察类节目获得韩国观众的一致好评。而在国内,观察类综艺节目自2018年爆发式兴起,《妻子的浪漫旅行》《心动的信号》《向往的生活》开启了国内观察类综艺的先例,采用观察明星真人生活的方式,引起社会热点话题讨论。但总体来说,还是把情感话题当作节目的主体,随着观察类综艺的类型越来越丰富,也逐渐出现了以职业、职场生活为主题的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是国内首档讲述职场的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在此之后,掀起了职场话题真人秀节目的热潮,为观察类综艺的发展探索出新的形式和内容。

一、观察类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叙事特征

(一)沉浸式+多视角叙事

《令人心动的offer》以紀录片的拍摄方式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身临其境的现代化职场,营造出现实的生活场景,以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作为节目的叙事背景,用纪实影像的拍摄方式呈现出法律行业最真实的生活日常。8位即将毕业的法学专业实习生,由4位律师带领,在真实的办公室完成课题,考验其对案件的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虽然演播室是临时搭建,但每个场景和案件完成过程都是真实的,让观众沉浸式地参与到节目中。

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多视角叙事主要分为主观内视角、客观外视角以及上帝视角,通过不同叙事角度的观察记录推动节目的叙事发展。在室内由明星嘉宾组成的观察团和利用媒介平台观看节目的观众是叙事视角中的主要观察者,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如果在观察室内的明星加油团可以推测分析出6期实习生在本次考核中的名次先后顺序,最终的实习生转正名额就会从两名变为三名。无论是观察团还是观众,都无法完全站在客观视角参与节目,而是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对节目进行主观探讨,这种主观的视角称为“内聚焦”叙事。后期的节目制作团队,能直接干预故事的发展,并将剧情根据观众的不同需求加以剪辑拼接,这是一种无所不知的视角,也被称为“上帝视角”。观察类综艺节目通常采用全方位真实拍摄的方式,任何场景下全方位、无死角的摄像机,24小时不间断拍摄,以旁观者的角度置身于故事外,这种纯客观的视角也被称为“外聚焦”叙事。

(二)明星与素人结合

随着综艺节目的不断发展,对明星生活的窥探已经不再满足受众的需求,而是转变为对素人嘉宾的观察来寻求共鸣心理。《令人心动的offer》并没有遵循以往综艺节目邀请明星嘉宾来现场录制节目的方式,而是采取“明星+素人”相结合的方式,摈弃了以往观察明星的私生活,改成观察与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的生活,观众们可以通过镜头清晰地看到实习生在律所的实习生活,让明星加油团成为观察者,而普通人成为嘉宾是该类节目的一大特色。

加油团的嘉宾都是具有一定话题和流量的明星,而素人嘉宾都是律师界有名的律师和个人水平十分优秀的毕业生,观察对象和观察嘉宾没有直接的人物关系,这既能保证加油团观察角度的客观性,使得点评更具真实性和趣味性,又能引导观众参与到观察推理中。

“素人律师+明星观察员”的搭配,以及多角度、多范围的纪实观察,一方面可以让节目更加接地气,在增加节目真实性和娱乐性的同时,又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加油团的明星嘉宾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和话题度,聚焦不同的热点话题。

(三)聚焦社会热点

一档有深度的综艺节目,能够让观众看完有所收获、有所思考,并能引起社会讨论。观察类综艺节目所选用的内容题材大多和当下的社会问题有关,通过节目特定的风格和模式把故事展现给观众,从而引起对这一社会问题的聚焦和讨论。无论是《心动的信号》《我们恋爱吧》这类突出当下年轻人婚恋观的爱情话题,还是能体现在城市快节奏压力繁重的生活下,人们能找到心灵慰藉的《向往的生活》这类慢节奏综艺,抑或是《令人心动的offer》,映射中国社会当前的年轻人的职场压力和残酷现实的就业环境。节目中实习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压力,既聚焦了年轻人关注的职场话题,也是当下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

《令人心动的offer》一方面紧抓当前大学生就业复杂这一趋势,选择以律师这一小众职业为观察对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节目的专业性也很强,每一期都会有专业法律条例和晦涩的专业术语,以及烦琐的案件代理、察言观色的人际交往,给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职场。[1]为了更贴合观众,节目中选取的法律援助课题都是与人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如网络暴力、直播打赏退钱、劳动纠纷和艺人解约纠纷、重婚案、留守儿童等,观众可以通过节目作为切入点,将案例与社会现实交织融合,聚焦现象本质背后的社会问题,并展开话题讨论,引发思考,传递主流价值观。

二、使用与满足视角下《令人心动的offer》受众需求分析

1974年,卡茨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该理论指出,观众是具有“需求的”个体,通过对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来满足自身的需求。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这与社会、文化、心理、环境等因素有关,受众总是从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中挑选出可以满足自己的信息。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身份发生了转变,受众的需求已经不仅限于现有的媒介内容,而是更加关注媒介内容的质量。[2]

(一)满足受众娱乐需求

使用与满足理论中,受众的观看行为可以分为“寻找心理需求—收获情感认同—实现自我满足”三个层面。马斯洛需求层次划分理论中也提到当人们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求后,进而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成为常态,观察类综艺节目叙事节奏舒缓,生活中的细碎、温馨的情感、生活的朴实等,都能让观众感受到社会中的温暖和舒适。《向往的生活》就是通过嘉宾在村庄慢节奏的生活,让观众无须旅行也可以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好,放松心情、放慢脚步。《令人心动的offer》虽然是一档严肃的职场求职类节目,但仍能在节目中体现综艺感和愉悦感,如第三季中的冯琛和刘畅这对CP组合,受众狂刷弹幕“太甜了、太好磕”,明星嘉宾郭京飞的幽默言论也常常让人捧腹大笑,还有节目中时常突发的乌龙事件都积极调动起欢乐的情绪,满足了受众的娱乐需求。

(二)满足受众偷窥猎奇的需求

弗洛伊德将好奇心和窥私欲当作人类的本能,认为人类普遍对超出现实生活之外的世界和他人的隐私感到好奇。[3]从使用与满足的角度看,《令人心动的offer》满足了受众偷窥欲的需求,观众作为第二视角观察的主角,既能观察“素人”的工作模式和个人生活,又能观察作为第一视角明星加油团的分析推理。节目更是采取纪实的拍摄方式,尤其是将素人嘉宾的私生活暴露在观众面前,如熬夜加班、下班后的同事聚餐、个人感情和婚姻状况、家庭背景等,受众通过对他人私生活的窥探来满足偷窥猎奇的需求。

(三)满足受众社交关系的需求

社会心理学中把人概括为一种社会性的动物,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而电视节目能满足人们日常人际交往的需求。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社交关系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节目中所讨论的社会热点话题,尤其是当前大学生职场就业难题,受众可以通过在微博、朋友圈、知乎等媒体平台参与话题,参与讨论,以此满足虚拟社交需求;另一方面是观察节目中的职场社交,衍生现实社会,无论是处理领导关系的“向上社交和平行社交”,还是同事之间的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都能引发受众的思考并应用到现实生活,满足了受众社交关系的需求。[4]

(四)“镜像阶段”中的自我认同

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在儿童时期的镜像阶段中形成的。在前镜像时期,婴儿无法分辨站在镜子面前的是自己还是他人,随着对他人行为举止的不断模仿来构建和完善自身,逐渐分清自我和“他者”。[5]在《令人心动的offer》节目中,媒介设备就是“镜子”的角色,素人嘉宾则是镜像中的“他者”,受众则通过对“他者”的模仿和审视,达到对自我的认知,以此来成就现实生活中更完美的自己。《令人心动的offer》在播出后被称为当代“打工人”的职场工作指南,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律师行业的认知需求。北大女博士梅桢上班第二天就因暴雨迟到,保存失误导致法律文档丢失的邓冰莹、努力跨考到律师行业的农村男孩丁辉,都映射着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观众会在节目呈现的“镜像”中寻找自己,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学习嘉宾身上优秀的闪光点,建立起镜像阶段中的自我认同。

三、使用与满足视角下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积极探索

(一)加强场景打造,拓宽传播渠道

学者把场景元素分为传播场景和故事场景。观察类综艺节目要结合场景理论思维突破当下节目的固有方式和特性,从传播渠道来看,在场景打造方面要注重加强场景打造,注重多维度联合。在传播场景打造中,智慧屏幕和多屏联动的技术已经满足当前移动和固定两大终端的受众需求,让受众随时随地观看喜爱的节目。网络平台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可以让受众通过弹幕和微博等平台实时讨论,拓宽了受众多渠道互动。采取卫视和互联网合作的方式,电视台具备的公信力和网络平台达到的互动交流能够各自发挥优势,更好地推动节目形态的多元化、年轻化、互动性发展,这种优势互补有利于多终端跨屏传播,拓宽了节目的传播渠道。故事场景中的人物推动叙事的发展,不同主线的人物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功能,在人物元素的选择上,要挑选具有一定流量和社会关注度的明星嘉宾,以及具有代表性、能传播正能量的个体,有利于受众在观看节目时增强认同感,引发对节目的持续关注与讨论。要不断拓宽观察对象和领域,尤其是当下受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社会热点话题来增加节目的受众群体,拓宽节目的传播渠道。

(二)丰富观察样本,创新节目题材

当下的观察类综艺节目同质化现状日趋严重,尤其在题材的选择上没有过多的创新,不但节目设置内容相似,就连“话题”也大同小异。以“观察人”为核心的观察类综艺节目要想在当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中立足,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就必须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从观察样本上寻找突破口,进而拓宽节目题材。

一方面,在观察对象的选择上不仅局限于明星,而是可以选择不同职业背景下的人物,如网红、医生、教师等,可以观察网红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营工作,工作内容是什么、如何变现、日常生活是否也像镜头下那样光鲜亮丽;或者观察医生如何救助病人、怎样处理医患关系、如何解决疑难杂症、如何协调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这些观察对象既与大众息息相关,他们的职业又能够激起观众的好奇和窥私欲。

另一方面,从观察对象的多样化可以衍生出题材内容的多样化,如情感观察类节目除了恋爱这一话题,也可以侧重婚姻关系、亲情关系。人际观察类节目可以通过对学生对象的观察,将题材拓展成校友关系、师生关系、合作关系以及竞争关系,深挖不同人物关系背后的故事、价值和问题,通过丰富观察样本,满足当前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四、结语

在未来制作观察类综艺节目时,要以真实的视角去观察、记录生活,在具有慢综艺特色和特征的同时,也要将社会话题融入到综艺节目中,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也对社会话题有所思考。更要从多视角的叙事出发,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对自我和人际关系的审视,再到受众互动和参与,从而引发观众的自我反省、顿悟和文化责任感,让综艺节目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切口,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促进国内综艺节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鹏刚.探析网络职场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以《令人心动的offer》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1):127-128.

[2] 周靜怡.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综艺类节目的创新: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J].新闻前哨,2021(4):73-74.

[3] 郑金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思想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9(33):168-169.

[4] 石敏.受众人际关系效用视阈下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成功动因分析[J].记者观察,2020(24):70-71.

[5] 王平原.拉康“镜像阶段”理论探析[J].德州学院学报,2017,33(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