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锦锋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会因为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和了解程度不同而存在多种情况,可能由于性格的差异、基础掌握水平的强弱、兴趣的强弱等。一个手掌的五个手指都有长短,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可能不满足现在的知识;有的学生可能要求更加深度的学习;有的学生可能对知识处于朦胧难懂状态,会进一步造成以后的学习困难;有的学生可能处在这两者之间。当下,对学生实施合理高效的分类辅导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上亟需解决的首要任务。它不但让每位学生在学习阶段内得到必要的数学知识,获得各个阶段的发展,同时还能为实现数学课堂的实效提供有效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指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能够协助人类获取、整合、描述信息,并形成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直接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科学价值。二十世纪中期至今,数学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现代经济社会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与计算机科学的高度融合后,数学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服务生产生活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数学还可以帮助人类更进一步地探索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从而为生产生活服务,并且还为人类之间交流信息创造一个高效、简单的途径。
一、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按照每个学生目前的基础知识、才能水准和潜能取向,将他们科学地分为几个各种程度相同的人群并区分处理,这个人群在教师合理地分级政策和相互作用中,获得良好的发展与培养。并按照每个学生的认知基本、才能水准、兴趣爱好和心理因素等,在调查分析中将他们合理地分为A、B、C三种类型,A组是按较高等标准进行教学的学生;B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C组是按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如,在笔者所执教班级的分层原则是把2名A组学生、2名B组学生和2名C组学生结合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生之间由2名A组学生帮扶2名C组学生,2名B组学生亦可帮助2名C组学生,还可向A组学生寻求帮助。
(二)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为什么每个学生的学习相差之大,“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因为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环境差异,所以他们的学习知识、学习能力、智力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因此,班上就会产生有的学生可能“吃不饱”,有的学生可能“吃不了”的状况,令人担忧。分层教学法的推行,能使有的学生“吃得饱”、有的学生“吃得了”。分层级教学模式还与有效课堂结合一起,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身的发展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让各组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学习信心。因此,分层教学的实现使每位学习者都能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获得全面发展,进而获得共同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分层教学
把分层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不仅能够大范围地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够促进他们对相关章节的理解能力。教育是学习者理解基础知识、理解知识及自我提升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如,笔者所执教的小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这课时,正是把分层教学方法运用到了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类型。
1.教学目标:在认识圆的周长、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教学过程有:情境导入、活动探究、练习巩固、课堂小结。
(1)情境导入
课件介绍二个车轮大小不同的自行车,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车轮各旋转一周,谁滚得远?通过示范,学生明白车轮越大,转动一周的距离越长,理解圆周长度的含义。根据课程的进行顺序,学生在基本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练习认识圆,所以对于C组学生特别是按照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可引导这部分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来进行教学。
(2)活动探究
①活动一。根据圆的曲线形状,思考一下怎样测定圆周的边长?引导学生测定圆周的探究方法。(滚动法、线绕法)
线绕法、滚动法既强化了学生对圆周长意义的理解,又为后面学习圆周率埋下伏笔。
在测试的过程中,可让B组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教学思想,并经历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处理数学教育问题的过程。
②猜测。根据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有关,我们猜测方圆的周长是否与某一条线段相关呢?
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促进迁移。首先让我们回顾正方形的圆周计算问题,并由C组学生类比猜想,并建立了一个猜想模型问题: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③活动二。完成表格。通过观察数据可以对比看出: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三倍之多。最后,由A、B、C三個阶段的学生共同概括,并由此确定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程的要点。
④介绍圆周率。讲述了人们通过对圆周率的深入研究,认识数学教育的漫长历史及人们对数学经验的不断探求过程,从而体验数学教育的魅力,并引发人们研究数学教育的浓厚兴趣,以及自古以来人们对圆周率的研究历史,从而领略与计算圆周率相关的科学方法,可引导A组学生进行课后了解。
(3)练习巩固
建立圆和正方形周长相关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再次体验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开阔学生思路。
(4)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探究学习,你学到什么?注重引导A、B、C三层次的学生从数学思考方面谈收获。
(5)课后小测
练习是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升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课后小测就是练习的有效途径。如,笔者在执教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周长》这课时,就是设置了课后小测,如下:
1.基础题。量一测量结果,再算出下面图形的大小周长。
2.能力提升题。用一根长14米的铁丝,你能围成几种长方形?填表格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要求:长和宽都是整米)
3.拓展运用题。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米)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各层次的课后小测练习。练习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而设计有效练习。在设计基础题练习时,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直接运用,要求各层的学生都会做,这样更有利于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获得必需的基本技能。提升题练习的设计,主要以B层学生能达到水平为限。拓展题训练的设计,重点是让A级学生进行思考,而其它层次的学生则可选做,并尽力而为,这样既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内容,又能掌握学习的度与量,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而且也要注意“量体裁衣”。这不管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学生学习的参与性,都得以有效地调动。因为每个学生所掌握的难点不同,而掌握程度的提高并不是一日之功,又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情、习惯、智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层度的差别,教师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认识和把握,这是实施分层教学和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因此,教师可以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找出学生学习的“瓶颈”等方面加以突破,只要坚持不懈,定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参考文献:
[1]石菊仙.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19).
[2]汤漳平.楚辞[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3]苏荔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4(10).
[4]李长青.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6).
责任编辑 陈小凤AE8CA2CF-A58C-4C88-98AC-1B737D503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