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燕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也遍布着语文学科内容的踪迹。在教学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实现教学与生活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学生学习效果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下面就此展开一些论述,以次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通过体验学习,更好地领悟知识蕴含的意义。小学阶段作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他在人们之后的教育中发挥着很关键的作用,其中小学语文学科,经常受到人们的忽视,存在一些学生成绩不理想现象,随着新课改教学的提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成为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让教材所学会的知识融入生活,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让学生感觉语文学习更具有一种亲切感,让一些比较枯燥的课本内容转化成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
一、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积累是语文表达的基础,更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学生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自如地将语言材料内化为个人语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使得每位学生都有积累意识。先可传授学生积累的方法,如随时积累、摘抄积累、归纳积累、错题积累等;后续再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督促、巩固学生积累的学习成果。比如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向身边的人调查、走访,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并收集整理各方面的资料,鼓励学生走进日常生活细心积累。分享课时,学生们硕果累累:有些小组分享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介绍了粽子的做法,插艾草的来历,对赛龙舟的了解;有些小组展示了自己搜集的春联,介绍了祭祖和吃年夜饭的情形;有些小组还联系参观了附近的豆腐坊,了解到家乡的传统食品——五城豆腐干的制作过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身边,感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获取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基于很多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并不高,加上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学生在一些知识的理解上有着很大的困难,而且课堂上,学生只会觉得很无聊,枯燥,不能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学生学习是通过声音,形象,色彩等多种立体思維进行感受的,所以基于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老师要创设相映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直观的面临课本上描绘的画面,让课本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再让学生的生活融入到课本所描绘的内容,通过课本上所教授的经验来影响学生进行实际行为的选择,更好地加深对于课本学习的印象,帮助学生提高对于知识学习的理解,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改革,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能力上的提升,满足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对于学生的要求。
结束语: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转变那些传统的困于教材,困于课堂的教学模式,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对于竭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丰富在生活中获得语文实践的体验,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地效果。让我们携手树立大语文观,积淀语文素养,让生活更好地承载语文,也让语文更好地具象生活。
参考文献:
[1]陈建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中),2014,4(5).
[2]徐冶.倾听生命的声音感悟自然的美妙——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0(30):185.
[3]郎连霞.让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比翼齐飞——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品位经典,2020(10):159-160.
[4]陈蓝兰.语文走进生活生活融入课堂——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0(2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