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冰 裴斐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于艺术类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其不仅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校专业艺术类教学要不断改革创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理实一体化人才。基于这一导向,“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的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艺术课程;以赛促教
在高校艺术类课程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素养与高超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学校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在诸多的探索中,“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教学可以说是最为贴近艺术类学科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模式。本文将对其展开论述。
一、“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艺术课程概述
(一)“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的内涵
所谓“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指的是课程教学与技能竞赛、项目任务相结合,使教学中的理论内容与技能竞赛、项目任务中的实践技能充分融合,使课程内容更加贴合实际技能需求,从而实现对理实一体化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的意义
实施“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的模式,具有多重意义。
第一,“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的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参加竞赛、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以教学中的理论学习为指导和参照,夯实其艺术理论,有利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艺术人才。
第二,“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的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竞赛的优势,结合国家政策导向,结合市场需求与社会热点,能够很好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感知力与创造力,有利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第三,“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的模式能够充分发挥项目驱动的优势,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和产品需求,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
二、以人才培养为导向,促进“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艺术课程改革
(一)将竞赛引入到艺术类课程教学中
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中,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结合,教师可以将竞赛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为学生遴选合适的竞赛项目。
面向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竞赛有很多,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遴选适合他们的竞赛项目,将其导入到实践教学之中。
第二,组建竞赛项目团队。
在选择好竞赛之后,组建竞赛团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如知识结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等)进行自由组队,也可以在教师的建议下进行竞赛项目团队的组建。
第三,拆解项目内容。
竞赛项目一般是比较复杂、艰巨的,教师可以将竞赛项目拆解为若干的子项目,这样能够使项目更容易实施,也能够大大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
第四,积极参加竞赛、比赛。
在做好參赛的准备、积极完成竞赛项目之后,要积极参加到竞赛之中,在竞赛中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够开阔视野,调动后续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总结参赛经验。
在竞赛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各参赛团队总结交流参赛经验,激发兴趣和灵感,培养学思结合能力。
(二)将项目引入到艺术类课程教学中
除了竞赛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完整的项目来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具体来说,可以根据需求,结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为学生提供某个项目,要求学生完成项目。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统筹设计项目流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完整的项目任务流程,并设定若干个节点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建立起持续学习的设计思维能力。
第二,分组推进项目。
为了提高项目的完成效率,可以由学生分组或独立进行信息收集、调查研究、归纳整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评价,持续主动地获取知识内容、训练能力、提高素质。
第三,根据项目内容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
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欠缺的内容,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置,从而使学生所学内容更好地与时俱进、更符合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三)打造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无论是竞赛引入艺术类课程教学中,还是项目制引入艺术类课程教学中,都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为此,高校应该打造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组织竞赛指导队伍。
高校可以从教师队伍中选拔在教学水平、实践能力、敬业精神方面都出类拔萃的精英人才,组建成竞赛指导队伍。
第二,培养对于竞赛有足够指导能力和敏锐研判能力的教师人才。
无论是学术、商业性质的设计竞赛,指导教师必须立足竞赛平台,对教学课程进行精心组织设计。因此,高校要培养对于竞赛有足够指导能力和敏锐研判能力的教师人才。
第三,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养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还要能够按照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三、结语
以上,本人从“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艺术课程的内涵与意义入手,探讨了以人才培养为导向促进“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艺术课程改革的几点措施。技能竞赛和项目制教学是高校艺术类课程教学的助推器,将二者融入到艺术类课程教学中,积极促进课程改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径,也是提升艺术类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继续探寻“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艺术课程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南杰.以创新与应用项目课程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以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20(92):57-59.
[2]董效康.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法之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文教资料,2020(12):187-189.
[3]尹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J].艺术品鉴,2019(21):314-315.
[4]吴强.项目教学法下艺术类专业第二课堂“竞赛教学模式”研究[J].轻工科技,2021,37(11):163-164.
[5]封瑾.学科竞赛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艺术设计学科实践教学改革[J].艺术家,2021(10):111-112.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基于人才培养导向的“教学-竞赛-项目”一体化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GJB142222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杜冰,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学与艺术设计;裴斐,女,哈尔滨石油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讲师,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