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教师必须重视其育人价值,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培养,对照课程标准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建构。本文以冀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在详细梳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倡导坚持核心素养培养的导向,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尝试提出几点且行之有效的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高效课堂;策略
作者简介:刘亮军,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初级中学。
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以来,成为教育研究者以及一線教师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其中,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且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学科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该在高效课堂的构建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
一、传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梳理
首先,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依然没有放弃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在教学方法上疏于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是不高的。
其次,课堂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当下,各类教育类信息技术软件、网络平台的诞生极大地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很多英语教师并没有充分用好这些平台,来为学生挖掘和整理这些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样无形中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学效率得不到明显提升。
第三,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对他们彼此的专业素养提升以及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大有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打造更加优质的师资力量。但是对本校英语教师的调查发现,他们在这方面做a得并不好。甚至有些教师从不和其他英语教师交流,教学比较封闭,这样自然无法实现共赢发展,不利于学校英语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四,教学目标缺乏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思维起点。笔者在长期的课堂听课观察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习惯将基础的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作为英语教学目标。如果一堂课上教师没有将预期要讲完的内容讲完,他们就会拖堂,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心生不满,从而影响到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第五,教学内容陈旧、繁难。教材内容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载体。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在教材上进行创新,而是规规矩矩地按照教材顺序讲解上面的知识点。笔者在对部分初中生的访谈中了解到,他们认为英语课堂上的内容存在旧、繁、难的现象,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一些英语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也很烦琐,题型重复,这样会造成学生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进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第六,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力弱。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有助于保持课堂教学的活力。但笔者通过与部分教师访谈了解到,他们在教学方法无法上做到突破,一些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无法一下子改变多年习惯的教学方式,而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又面临严格的教学任务,经常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他们常常选择维持现状,认为这样不会出错,这种思想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的原因
首先,英语基础较弱。每个班级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同,学习成效自然不同。不少学生的成绩较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去学,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在升入高年级后,这些学生与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就已经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了,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词汇量的增加,他们的英语学习过程会更加艰难。
其次,缺乏学习动力。通过与部分英语成绩较差学生的访谈,笔者发现他们并不是在智力水平上低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是他们在英语学习上本身就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对英语学习存在恐惧心理,甚至有学生破罐破摔。而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主动与这些学生沟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逐渐改变对英语学习的认知,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二)教师层面的原因
首先,师资力量薄弱。经过笔者调查发现,有不少英语教师都非科班出身,甚至不是本科毕业。这样一来,真正懂得如何教英语的教师就会很少,教师的英语教学专业素养缺乏。还有一些乡镇英语教师无法心无旁骛地,认为乡镇学校条件较苦,遇到县城选调机会就会离开,导致乡镇学校的英语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师队伍十分薄弱。
其次,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不少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教教材,以课本为中心,方法单一,形式落后,机械地向学生灌输单词、语法等内容,缺少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用英语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导致很多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只会做题不会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英语语言学习事倍功半。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
(一)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讲解,需要教师为学生讲解语言知识、课文含义和情感渗透。这些内容的理解单靠文字是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为了达到目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将教材上的插图合理地运用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更简单地学习语言点,这样就能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景,学用结合,增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插图,引导学生置身于图画情景中,引发他们仔细观察,积极思考,预测课文内容。然后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由教师再次利用插图来检测学生预测问题的正确性。
比如,教学八下Unit 2 “Plant a Plant” Lesson 7 “Planting Trees”时,笔者首先给学生呈现出一幅植树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问题“What does the picture describe? What are the basic steps for planting a tree?”“How to plant a tree?”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可以借助植树情境在教材课文中按图索骥寻到正确答案。这幅植树步骤的图片都画龙点睛地提出了课文中涉及的内容,同时展现除了意犹未尽的深意。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顺势对插图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思考产生推波助澜的效果,最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植树步骤的图片,回答问题:“Why should we plant trees?”,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二)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进行翻转,由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提供的视频进行自主预学,然后在课堂上教师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新知识点,学生需要当堂消化。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则是由学生在课前学习新知识,消化内化主要在课中环节。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自学力。
例如,教学八下Lesson 1 “How's the Weather”这一课时,笔者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四人一组,且这四个人是由1名学优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组成。笔者还让每组自行推选一位学生担任组长。同时为了激发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笔者还为学生设置了最优小组和每组最佳进步奖,然后为学生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让他们进行课前预学。
笔者先让学生听录音,并默写听到的单词,让每组小组长来打分。打分结束后,笔者再为学生讲解他们发音出错的读音,帮助学生强化对重点字母的发音。接下来,笔者再组织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相互谈论天气、春夏秋冬、风雪云雨等话题。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例句,如:
A:What's the weather like?
B:It's very ... ,but quite ...
A:What's the temperature?
B:It will reach 10°C during the day.
通过这样的口语交际环节,能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接着,笔者对学生的课前自学效果进行检测。先让学生进行互助批改,然后由每组组长负责分析本组的错题,如果在组内无法解决,便由教师统一为小组解答。
最后,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道写作题,即每人写一篇天气预报,然后在班级里朗读,并评出优、良、中、差,最后统计得分,公布小组排名并颁布奖项,这样能够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上述整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笔者借助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课前学习视频,在课中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的各项学习任务都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相关,拉近了英语与生活的距离,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学习中,既有语言的输入,也有语言的输出环节。同时通过打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改进了原有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升,每组学生在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增加学习自信。
(三)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任务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为学生设置层层,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到阅读学习的状态中,让教师也能一直掌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轨迹,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不足,并提出优化的建议。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在这三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提升阅读思维品质。
例如,教学七下Lesson 39 “Danny's Report”这一课时,就可以采用任务型阅读教学。这一课的内容是围绕中国学生李明和来自加拿大的Jenny,恐龙Danny这些主要人物之间的趣事来展开论述的,因而教材内容比较新颖,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因而学生也会非常感兴趣。课前,笔者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介绍了一组运动会的相关图片,然后呈现如下重点句型“Did you take part in the sports meeting?/ What event did you take part in?/ Who wo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ports meeting?”巧妙地引出本课主题。之后采用互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复习巩固先前所学知识,这样一来能够为学生进入读中环节奠定思维基础,做好充分准备。随后笔者呈现给学生读前任务:找出课文每段的主题句,并画出其中的关键词。
在读中环节,笔者主要是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解读。阅读任务是让学生快速浏览阅读,找出有用信息,并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整个文章的结构,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通过文本结构的分解进一步理解课文。
在读后环节,笔者呈现给学生的任务是复述课文。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点,强化他们的阅读思维,还能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笔者还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辩论任务,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懂得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去阅读和学习英语课文。
(四)培养学生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品格。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认同中西文化差异,使学生具有面向世界的国际视野。
例如,教学九年级Lesson 43 “A visit to Chinatown”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课的内容涉及很多文化知识和常识,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春节的短视频,让学生思考“What do you do to prepare for this festival?”學生们对此问题很熟悉,说出了很多答案,如大扫除、采购食物衣物、贴春联、走亲访友等等。然后在文本讲解过程中,给学生布置任务:1.“What do you usually do during the festival?”2.“Do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like Chinese culture/ the Spring Festival? How do you know that?”3.“What do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do during Christmas? And what about in China?”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和思考,再加上教师的解释,进而引出西方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的不同,增进学生对中西方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用心经营。因而教师要调整心态,摆正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重塑师生角色,真正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中心,突显出他们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课堂主人的感受,使其能够在掌握基础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英语课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提升学习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帮助教师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罗朝芳.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20(41):103-104.
[2]申玉林.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名师在线,2020(18):6-7.
[3]张晓铃.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4):30-31.
[4]包冬粉.从英语素养的四个维度入手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19(1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