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钰楣
摘要:小学数学教材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发现所学知识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从而解决问题。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基于核心素养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探究;解决问题能力
前言
小学数学教材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只有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使学生得以开展自主思考,从而顺利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强调应基于核心素养创设情境以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操作探究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开放课堂以鼓励思维的质疑、回归生活以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学会提问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练习以巩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当前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小学数学教学观念落后
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大多数教师都开始注重创新教育理念,摸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但是,由于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导致当前仍然有许多教师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由于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存在较大难度,如果教学方法不够新颖的话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忽视学生个体之间差异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且都是刚开始接触数学,每一个人的学习情况、学习效率、学习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才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但是,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没有认真分析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标准和评价,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数学思维固化,降低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好奇心。
2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
2.1创设情境,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安全感,进而使他们得以敞开心扉,大胆提问。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多彩的解题情境,引导他们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例如,在执教《分数的再认识(一)》这一课时,我运用皮影客的信息技术手段演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途中摘果子的问题:同样都是拿出果子的二分之一,為什么孙悟空和沙悟净拿出来的是4个,而猪八戒拿出来的却是3个呢?这样有趣的情境展示,学生不仅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的课堂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又如,在执教《加与减》这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教学,以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挑出10位同学扮演动车上的乘客,动车上有10名乘客,到站后下来2名乘客,那么现在动车上还有几名乘客呢?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兴趣大增,很快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且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2.2操作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自主探究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安排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中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此时长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是否相等?”在探究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尝试、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运用画图的学习手段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运用割补法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下一个三角形,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形状变了但面积不变;在解决“周长相不相等”时,有的学生通过举例的方法(比如假设原平行四边形的长边2厘米,宽边1厘米,高0.9厘米)分别求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由此得出周长不相等的结论;有的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长边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短边比长方形的宽(即平行四边形的高)长,由此得出周长不相等的结论。在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思维能力。
2.3开放课堂,鼓励思维的质疑
开放的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创设开放的课堂,设计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的图书室准备重新装修粉刷,现在请你来设计,你有什么好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各小组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图书馆的长、宽是多少?”“窗户和门的面积是多少?”“每平方米用去多少的涂料?”“需要准备多少涂料?”等等。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拓宽了思路,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通过有效的课堂训练活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在开放课堂中还可以创设适度拓展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持续的提问与思考,使学生得以通过问题实现对教学知识的有效延伸与拓展。
比如,在教学《比的认识》时,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小朋友们,小红家想利用长度为40m的栅栏,围出一个长方形的菜地,要求长宽之间的比例为1:2。基于此,同学们可以提出哪些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呢?”教师通过设置适度拓展的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的数学思维定式,使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得以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重点掌握。教师只有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使学生得以开展自主思考,从而顺利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核心素养,通过创设情境以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操作探究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开放课堂以鼓励思维的质疑、回归生活以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学会提问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练习以巩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卓妮.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J].小学教学设计,2018(5):62-63.
[2]马秀梅.浅议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1(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