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减负增效,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这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探讨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政策;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是对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有助于构建和谐、健康的基础教育生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目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转变教学理念,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刻理解双减政策的意义和要求,认真学习最新的教育政策与教学理念,将减负增效作为双减政策落实的必要途径,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相结合。这要求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并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工作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立脚点,认真开展学情调研工作,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规律、学习习惯、个性发展等情况,认真研究双减政策、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找到减负增效的衔接点与突破口,利用好现有资源搭建高效课堂。
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致力于建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在生活中和学生交流情感,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把愉快的心情、和蔼的面容、激励的言行带给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课堂气氛感染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贪玩好动,自制力较差,注意力难以持续集中,对于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数学知识不再抽象、枯燥、难懂,而是变得直观、生动、有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为薄弱,数学知识又较为抽象难懂,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助于降低知识迁移难度,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情景,也可以构建开放性、多元化的生活情境,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搭建桥梁,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化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历相联系。由于学生都有随父母购物的经验,可以扮演商家和消费者进行自然数的加减法运算,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和理解,锻炼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图片、音乐、文字等多方位展示,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进行眼、耳、脑、手的协调运用。教师可以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且高效。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平行四边形的代表性图片,展示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长方形等四边形,可以演示平行四边形之间相互转化的动态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异同点,并掌握常见的几种特殊平行四边形。通过这种直观的情境展现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使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可以很好的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三、深化思考交流,提升学生学习深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质量是效率的前提条件,单纯提升教学效率并不可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效率”最高却效果欠佳,就在于没有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为基础,注重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发展思维能力的舞台。
为了充分激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围绕数学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对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数学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集体讨论,在个体思考和集体讨论中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从而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合理分组,确保各个小组实力相对均衡,组内成员的作用得到体现。要设置开放性、探究性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乘法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乘法和加法有什么关系?如何利用加法学习乘法?引导各个学习小组循序渐进进行学习探究,鼓励每个成员踊跃发言并认真聆听他人意见,最终得出小组的学习成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关注各个小组学习活动开展情况,避免个别学生缺乏参与感,合理把控个体思考与集体讨论的比重和节奏,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新的灵感,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共同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严格落实减负要求,减少课后作业的量和时间,给予学生更多的生活空间。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求教师想办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更好的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达到减负与增效的和谐统一。这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可以学的轻松、开心,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满足和快乐,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林岩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0(20):56-57.
[2]邓国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效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3):179-180.
[3]杨利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11.
作者简介:廖图,女,1978.07,广东人,毕业于广东教育学院,本科,工作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雅居乐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数学科组长,番禺区优秀教师,研究专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