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05-15 04:49李贵美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德育

李贵美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德育素质的高低关系着综合发展的好坏。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教师必须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并加以有效落实,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三观与道德素质,为其顺利步入社会和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前提保障。

关键词:教育新常态;素质教育;德育;高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但是,就当前高中德育情况来看,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成效。教育新常态下,如何有效解决德育工作的问题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紧扣上述课题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一、高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技术运用不当

教育新常态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渗透到各个教育领域,为教育方式、环境以及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如今,很多学校都普遍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但是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即部分高中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换言之,即简单地复制信息内容,再将其分享给学生。显然,这并未真正地挖掘、开发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也不利于提升其效用,最终对德育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二)德育课程缺乏规范性

德育课程不规范也是当前高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现阶段德育工作情况来看,可以发现一些高中并未根据学生的成长环境、个性需求等进行德育课程的设计,并且德育内容的选择上也有些局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德育工作的开展,会对人才培养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

(三)德育模式单一、落后

现今高中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德育模式单一、落后的问题。具体来说,一些教师传统理念根深蒂固,依旧采取“灌输式”模式实施德育工作。这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还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不愿意参与到德育学习中。这种无法真正使学生接受的德育模式显然也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最终的效果自然也不尽如人意。

(四)与家长的联系不紧密

如今,很多学校将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也采取相关措施落实德育工作。但是,依旧存在德育工作与家长联系不紧密的问题,这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一些家长未能参与到德育中,使家庭教育的功能无法得到全面发挥。这就很难为学生构建更加优良的德育环境,不仅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影响力,还可能会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二、教育新常态下有效解决高中德育问题的方法

(一)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德育主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师授而学生受”的模式已经无法迎合新时期的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推陈出新,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其中,“师为导,生为主”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实际上,德育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高中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对主体进行创新是教育新常态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在开展高中德育工作时,教师要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加强对学生德育意识的引导,以促进其德育意识的创新。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步适应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德育学习。要想真正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就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引导,如开展德育活动。课堂是教育教学实施的重要阵地,教师也可以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加大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助推学生德育意识的提升。除此以外,还可以将互联网技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这一特点利用起来,更好地传递德育内容,如电子邮箱、微信公众号以及德育论坛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能为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二)设置德育课程,完善德育内容

要想让高中德育工作更好地迎合教育新常态的发展,深化素质教育进程,学校、教师就必须深刻认识到德育在学生思想引领方面的价值,加大对德育的重视力度。在综合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德育课程进行设计、完善,确保能对学生实施切实有效的德育指导,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道德素养的提升。具体而言,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挖掘、开发德育课程,并且在深入解读人才培养需求的前提下研究德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严格遵循相关原则,包括开放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以及生活性原则;设置一门专门的德育课程,保证德育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德育和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对接,从多个层面落实德育工作,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例如,近几年,我国各地遭遇了暴雨天气,天灾无情,夺去了许多同胞的生命。面对如此天灾,相关人员处变不惊、胸怀大局,动员部署,使灾情很快得到了控制。根据近几年灾情防范工作的情况,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就可以从国家的角度切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为学生展示周围的真实案例,将坚持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警察、志愿者等作为素材,以此进行德育指导。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唤醒情感体验,对爱国情感有不一样的认识,正确认识自己作为青少年应当坚持的爱国思想和应当作出的努力。在增强学生思想认识的同时,使其更加配合灾情防范工作,做到严格约束、规范个人行为,强化德育工作的效果,真正凸显高中德育工作的价值。

(三)创新德育方法,优化德育模式

基于教育新常态的高中德育工作,教师要想有效强化德育工作的效果,就离不开多元德育模式的支持。教师要全面考虑德育要求,渗透创新元素,积极调整、优化德育活动,为学生打造更加优质的德育环境,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德育学习和探究,在亲身实践中实现思想品质和德育素养的提升。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可以从课程、校园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入手,对其加以创新,搭建更加合理、科学的德育平台,让德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帮助。例如,在课程活动的设计上,为了培养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教师就可以引入热门话题,如“遇到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为学生设计和该话题相关的表演活动,将这一场景演绎出来,让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深化对相关德育内容的理解。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将这一话题作为基础,开展案例剖析活动。首先,借助信息化设备为学生展示近期的“遇到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的新闻,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展開探究,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学会深入剖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从而得出相应的方案。和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模式相比,这样的模式显然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更容易被学生认可、接受。学生的学习表现优良,最终的德育效果自然也会事半功倍。

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新常态背景下,高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反思、摸索德育工作的路径,有效改善、解决以往德育工作中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德育工作的功效,还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刘爱霞.浅谈如何增强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新课程,2021(49):229.F0BB20A6-A100-4BD7-BE80-971838F0F4B6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高中德育
《中国德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