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璐
摘 要:能源问题对于中俄两国来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经过两国多年的合作,双方在能源领域通过对话协商、高层会晤、能源谈判等手段,为两国今后在能源领域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美日等大国对中国能源市场的制约和地域能源垄断价格的影响,中俄能源合作仍存在地区能源博弈加剧、缺乏明确的能源机制等问题。采用构建能源市场经济利益共同体和推动中俄货币融合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对于中俄能源合作良性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俄;能源合作;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0-0142-03
能源合作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双方的能源合作对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俄能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实施,双方合作取得了较快进展,1996年中俄政府签署“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定”后,中俄能源合作虽几经波折,但也取得一定成效。尽管两国在能源合作方面出现新态势,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深化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是目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对于深化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意义重大。
一、中俄能源合作现状
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双边合作中的持续性项目。2010年11月1日,中俄石油管道正式运营,根据双方此前签署的石油管道运输协议,该管线将在今后20年间每年向中国输送1 500万吨原油,而在煤炭供应方面,俄罗斯则计划在未来20年每年供应不少于2 000万吨[1]。随着国际能源格局深度调整,中俄能源合作除了在石油天然气核能等方面继续合作,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方面也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时至2019年6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1—5月,全国共进口煤炭12 738.8万吨,同比增长5.6%。天然气方面,中俄于2009年签署了天然气合作备忘录,中国对俄罗斯天然气存度不断攀升,天然气进口数值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对外依存度大幅攀升至45.3%。
二、中俄能源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域能源博弈加剧
能源安全对于各国来说至关重要。随着全球能源消耗加剧,围绕能源展开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国将能源作为重要政策工具,既要努力实现能源出口的多元化以保障经济利益,又要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2]。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石油量剧增,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能源企业纷纷加入对俄罗斯能源市场的争夺。据统计,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的全部资产还不及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资产的1/3[3]。在东北亚地区,日本、韩国等国家都积极购买俄罗斯能源,日本是中俄能源最大的竞争者。为了同中国竞争俄罗斯能源,日本在多方面例如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俄罗斯帮助,因此签订了诸多开发合约,以此获得俄罗斯的青睐,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俄能源合作。美国则推动其主导的亚太合作,试图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制衡中国,使中国在周边国家的合作中面临巨大竞争。
(二)缺乏明确的能源价格机制
能源价格一直是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障碍因素。石油价格可以以WIT、布伦特等公布的价格为主要参考,而天然气价格则没有相关参考标准,由于缺乏市场调节机制,天然气主要实行区域定价,存在很大议价空间。中国提出根据进口天然气价格为参考标准,每千立方米100美元左右,俄罗斯希望以输往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为参考标准,每千立方米230美元左右,价格分歧较大[4]。不难看出,俄方出口的价格更多的是对本国的管道运输成本期望过高。俄远东输油项目管道走向的波折还未平息,而石油价格的博弈已然开始。2004 年,中国和俄罗斯曾达成一项“贷款换石油”的长期合作协议。协议规定,中石油一次性支付60亿美元贷款,换取俄罗斯石油公司在2004—2010年间向中国提供总计约4 840万吨石油[5]。但是随着国际油价上涨,俄罗斯觉得不公平,又要同中国进行新的价格谈判,借口污染贝加尔湖停止了输油管线建设,一度让该项目停滞。直到2008年国际油价大跌,俄罗斯在该问题上才缓和。由其可见,价格机制的欠缺一直让中国在能源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
三、中俄能源合作现存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一)美日等国抑制中国能源市场发展
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只是它出口能源众多国家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竞争力不够,中国的能源公司水平不高,进入海外市场较晚,资金实力和经营规模皆不突出,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缺乏话语权。美国2013年涉华军力报告上称:“中国宣称其崛起是和平的,没有追求霸权和扩张领土的愿望。然而,由于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缺乏透明度,该地区对中国意图的担忧持续加深。”[6]一些美国学者建议美国在军队部署、军事技术、能源等方面加强美日同盟以制衡中国[7]。而日本为了本国利益与中国一直在竞争进口油气资源。“安大线”“安纳线”之争,便是中日能源博弈的失败案例。由此可见,未来中国在能源市场上的博弈会进一步加剧,风险和挑战也会一直存在。
(二)能源地域性易造成垄断价格
中俄能源合作的最大障碍与地缘政治紧密联系。工业革命以后,能源作为国家工业水平高低的反映,越来越引起國际社会的重视,成为衡量世界各国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杆。中俄能源领域出现的问题,与其说经济因素是主要障碍,不如说是地缘政治目标对地缘经济目标渗透的结果,导致政治问题在经济层面表现出来[8]。由于能源的特殊性,即它的地域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能源的供应受到能源位置开采和管道运输成本的极大制约,倘若我国对能源需求上涨又没有及时找到能源来源,就会让能源供应国在价格上形成主动,导致油价上涨,最终我国会在价格上处于被动局面。
四、解决中俄能源合作现存问题的措施
(一)构建能源市场经济利益共同体
首先,中俄双方应该建立利益共同体,依托现有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冷静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变革,制定好相关政策,真心诚意地与俄罗斯合作,达成让双方都满意的合作条件和价格,不断拓展合作模式,共同应对能源问题。如采用进出口退税政策、与俄罗斯合资成立能源合作公司、加强能源开采运输科技研发合作、加大合作投资领域等。其次,对于美日等国对中国的能源市场的阻碍应该加强良性沟通协作。中美在“一带一路”沿线能源领域中,也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美国在东南亚、中亚和中东都与中国存在能源合作关系,特别是中亚地区作为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也是中、美、俄三国战略利益汇集之地,地缘政治、宗教、民族形势错综复杂,地区能源合作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中国也可以开阔眼界,与临近中国的亚洲国家开展能源合作,这不但可以满足本国的能源需求,也可以借此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亚洲的推进,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潮流。能源作为一把“双刃剑”,虽然带来了竞争,但同时也会带来合作的机会。要加强同美日等国有关方面的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增进共识,降低其对中国能源领域的怀疑抵触情绪。
(二)推动中俄货币融合,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
中俄能源合作价格机制会受到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国际油价在此基础上一直处于变动当中。以美元为基准的货币体系在汇率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俄能源合作价格。以天然气为例,中国天然气价格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上下浮动不大,且价格一直偏低,缺乏科学的定价机制,目前关键的一点是中国天然气价格应该尽快加入天然气国际价格体系,借此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另外,中俄在能源货币结算方面应该加强货币融合,减少美元结算,加大人民币同卢比的结算,共同抵御美元带来的汇率风险影响。近些年,中俄双方都在两国开设银行开展两国货币结算,因而简化交易手续,降低汇率损失,可以有效缓解能源贸易中的价格分歧。此外,能源价格是一个长远的两国合作因素,中俄双方要积极寻求一个契合点,积极协商,形成透明的价格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会不断出现新的项目。对外,中国应同俄罗斯把握好合作契机,既可以解决国内能源短缺问题,也可以缓解俄罗斯因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内,鼓励支持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争取能源开发权,增强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最终提升我国在能源价格方面的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降低被动接受能源价格的风险,以不变应万变。
结语
俄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俄罗斯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未来两国在扩大油气、电力、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中俄能源商务论坛上表示,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等重大合作项目都在稳步实施当中,双方经贸合作日益深化,成果颇多。随着国际能源市场竞争不断激烈,中俄双方的能源合作是一个双赢的战略,中国的高能源消费需要稳定的能源来源来发展经济;俄罗斯能源资源丰富,也可以通过与中国的能源贸易往来增加国内财政收入;对于双方来说,双方的积极合作可以降低开发成本,节省资金,增加两国就业机会。对于两国以外的国家,中俄能源合作可以打造能源共同体,共同抵御国际能源危机,降低大国因素对中俄能源合作的负面影响。只要中俄双方合作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加大两国在能源合作创新方式、技术探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利用能源地域优势和传统友谊,考虑双方的长期利益,中俄能源贸易一定能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必将为两国人民带来便利。中俄关系在高水平上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大国、邻国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俄罗斯.未来5年对华煤炭供应将增加25%[EB/OL].中国能源网,2010-02-22.
[2] Shi Ze,Yang Chenxi.India’s energy worries spark fears of China[N].Global Times,2013-11-10.
[3] 方婷婷.中俄能源合作:影响因素与现实选择[J].当地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3).
[4] 尤立杰.中俄能源产业合作动因、风险及路径选择——以亞马尔LNG项目为例[J].国际经济合作,2018,(4).
[5] 朱光强.困境与协调:探析中俄能源合作的博弈——以俄远东输油项目为例[J].俄罗斯研究,2009,(4).
[6] Offin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3[R].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2013.
[7] Michael D.Swaine,Mike M.Mochizuki,Michael L.Brown,Paul S Giarra,Douglas H.Paal,Rachel Esplin Odell,Raymond Lu,Oliver Palmer,Xu Ren.China’s Military & the U.S.-Japan Alliance in 2030[Z].Carnegie Endowment—for International Peace,May 2013.
[8] 方婷婷.能源安全困境与俄欧能源博弈[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5).
[责任编辑 文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