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质能力大赛谈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

2022-05-15 19:26潘红唐锋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潘红 唐锋

摘 要: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以赛代训、以赛代练,以此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是辅导员开展日常事务工作的浓缩,对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和指导意义。在素质能力大赛视域下,分析辅导专业化发展现状,探讨如何实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0-0136-0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立德为本。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着力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教师。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因此,高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内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着重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确保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高校应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学工队伍。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从2012年开始举办,培养了饶先发等一大批优秀辅导员,给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培养增添了活血剂。从素质能力大赛谈辅导员专业化培养,顺应新时代高校提升教育质量的趋势。

一、高校辅导员

(一)高校辅导员的定义

高等学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专业化培养既是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同时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進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教育部颁布了43号令,制定了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门性和指导性文件,即《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教育部43号令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九大工作职责,可归纳为四大分类,即:第一类是思想层面,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类是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第三类是队伍建设,主要是党团和班级建设;第四类是学生事务性工作,例如学风建设、日常事务管理、校园危机事件应对以及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三)相关重要文件

2004年,16号令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2006年,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聘任、培养等方面的内容。随后,教育部制订《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提出到2010年要培养和造就1 000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一定国内影响的辅导员专家的目标。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提出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标准体系,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2014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调整和完成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工作职能设置、考评考核指标等,努力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到新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12月召开,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并深刻回答了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二、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

(一)全国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的办赛历程

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从2012年至今已经举办了八届,历经了全国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全国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个阶段。全国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成为检验辅导员平时工作成果的舞台,以大赛的标准和要求来促进并提升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激励辅导员朝着专业化发展。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自2018年开始,大赛改名为“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以往大赛是每年1次,从2018年以后,改为每两年举办1次,采取省、全国二级赛制,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要求参赛人员为全国普通高校在编在岗专职辅导员,且近两年连续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

(二)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比赛环节

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分为笔试、案例研讨、谈心谈话三个环节。

1.笔试环节,主要是基础知识测试,考察选手的理论功底和文化素养。

2.案例研讨环节,侧重考察辅导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研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环节出题设计既有侧重,又有充分考验辅导员对相关政策、学生特征、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了解及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参赛选手们立足本职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将专业素养、职业能力结合起来。案例分析则是紧扣学风建设、心理疏导、安全教育、评优评奖等学生实际开展。

3.谈心谈话环节,围绕国家相关政策、学生特征、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充分展现选手们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面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遇到的诸多问题,辅导员们或动之以情、或条分缕析、或温情安抚,问症把脉。

在全国决赛中,只有第一阶段比赛成绩排在前30名的选手才能晋级第二阶段比赛。可见,比赛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对参赛的辅导员要求更为严格[1]。

(三)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的意义

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可以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2]。

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是辅导员对相关政策文件的梳理学习,是对理论知识的高度积累和深度把握,同时是考核辅导员对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大赛来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升[3]。

三、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现状

(一)理念信念和职业意识不强

高校辅导员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宽泛概念背后是各项事务的交织[4]。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既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性工作,又要亲力亲为党团和班级建设、学生奖助勤俭补、学生活动等日常事务。辅导员工作任务细致烦琐,压力巨大,久而久之,辅导员会出现职业意识不强、职业认同感较低的现象[5]。长年累月的重复性工作会让辅导员丧失对专业化发展的理想信念和对职业的热情,使得许多人将辅导员作为过渡性职业,并未把辅导员当作事业来发展,导致辅导员队伍极为不稳定。

(二)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强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自身应当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一定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學科知识,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来源广,专业背景、学历水平、年龄构成等方面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辅导员准入门槛相对比较低,对新入职辅导员岗前的培训零散不成体系,大部分新入职辅导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更是缺乏处理学生问题个案的经验和方法。

(三)评聘制度和管理模式不全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在高校职称评审及晋升培训,辅导员工作得不到重视,晋升发展受阻,进取心受挫。晋升渠道狭窄是导致辅导员离职、转岗频繁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不高

高校辅导员几乎承担了所有与学生相关的工作,被看成是隶属于教师的行政岗位,介于教师和后勤岗之间。但是,很多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培养方面并不非常重视,辅导员的薪资待遇普遍不高,与专业教师相比,差距甚远。由于辅导员工作在学生队伍的一线,社会地位在专任教师之下。

四、从素质能力大赛谈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

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是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和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检测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试金石”,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和学生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从素质能力大赛视域下,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可以围绕大赛的三个环节来开展。

(一)实现理念素养专业化

辅导员理念素养的缺乏,主要是由于职业定位的模糊不清导致的。辅导员在高校具有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要明晰辅导员在高校的地位,辅导员既是高校教师,同时也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要让辅导员得到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应有的认可和尊重。因此,国家和学校要积极培育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理念和职业认同。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战线,是学校和学生联系的纽带与桥梁,辅导员从事的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辅导员在高校的地位应该是举足轻重,辅导员要意识到所从事工作的神圣性,应当转变观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认同感,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

面对因为角色迷失所造成的专业发展的困惑,高校要加强在入职前、工作中的理念宣传教育,增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价值认知,专人指导辅导员制定生涯发展,认清自身定位,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主导作用。

(二)实现业务能力专业化

大赛的三个环节笔试、案例研讨、谈心谈话,都是辅导员日常业务工作的缩影。《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指出,辅导员职业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以及理论与实践研究等9个一级指标[6],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中职责和业务范围。辅导员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积累,要掌握与学生谈心谈话的技巧。要注重日常工作积累,将工作经验转化为成果,提升科研水平,从而促进工作方法的提升,实现业务能力专业化。

(三)实现管理模式专业化

对于辅导员队伍管理,要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模式,规范准入制度,健全评聘制度和晋升渠道,有专门选聘和考评机制。选聘时,首先要合理确定辅导员岗位人数,其次是明确选聘条件,如学历背景、专业标准、选聘标准等,最后完善选聘过程。在辅导员资格认定、职业考评等方面,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确保辅导员晋升空间顺畅,在职位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专项政策,积极落实辅导员职称单列和双线晋升。为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支持辅导员在成长发展道路上的学历提升和业务培训,要让辅导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对应的发展定位,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连续性。

结语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一。辅导员队伍建设事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事关社会的长治久安,事关国家繁荣富强。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深化与发展,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首先要明确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方向。提升辅导的理念素养,提升辅导员的业务能力,提升辅导员队伍管理模式,都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和培养的重要内容。

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助推器,要办大办好,充分发挥以赛带连,以赛代训,强化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作用力。要从大赛考察辅导员对学生工作业务的熟知,对政策、规范的了解和掌握,对思想政治理论宣讲等的应试能力,将其转化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战斗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全面地提升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切实为学生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

今后,高校应当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更加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定位,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专业化,加大步伐推动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全环节剖析[EB/OL].搜狐网,2020-02-29.

[2]  第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在我省成功举办[EB/OL].湖北省教育厅网站,2013-06-19.

[3]  王琴琴.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为契机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魅力中国,2016,(45).

[4]  韩晶晶,曹一鸣.从经验化到专业化: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14):44-47.

[5]  李海健.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路径[J].教育观察,2020,(22):8-10.

[6]  刘亮亮,许可.艺术类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效果提升策略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71-74.

[责任编辑 文 远]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基于学科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得体会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