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形态独立且相对特殊的教学课程,其具备实践性与教育性的特征,因此,需要教师注重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为小学生的综合实践学习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基于此,本文以《寻访历史文物》活动课程为例,探讨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
小学是学生步入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的教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完善学生的学习认知为主,在乐学善思的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还应配合相应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1]。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特点
(一)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
无论是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其书本中的教学资源都是有限的,想要开阔学生的眼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与学习形式,就需要教师加入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列之中。在不同的场景中开发的课程资源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在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为保障与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生、不同等级学校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需求,需要结合课程教学所需开发资源。而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与家长,由此可见,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具有主体多元化的特点[2]。
(二)课程开发来源多元化
在新课程管理体系中明确指出,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让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注重资源开发的多元化,打破固有的、经典的资源开发思维,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价值体现、责任担当、问题解决以及创意物化等方面发展的资源,都可以纳入课程活动开发的范围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将资源开发的关注点放在如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价值体现、责任担当、问题解决以及创意物化,能够通过多元化的课程活动开发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课程开发具备生成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教育体系的革新,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就需要在课程资源开发中不断地发现与挖掘出更加新颖的、全面的教育资源。如社区资源、图书资料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教学资源,让课程资源在不断生成中更加地完善。同时,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因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将全部内容纳入其中,就需要通过课程资源的不断生成与完善,为小学生的综合实践学习提供支撑。
(四)课程开发过程探究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地参与到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在学生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再处于机械记忆、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是转化为一种以活动课程开发为目标的探究性学习,这就是活动课程开发过程具备探究性的最直接体现。因此,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应尤为重视对学生提供资源开发的机会,引领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与探究学习中形成主动探究的精神,能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试图通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解决综合实践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二、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性的措施分析
(一)设计以历史文物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
将寻访家乡历史文物融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基于丰富的实践活动内容,需要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了解河源历史文物的特色,发掘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统一的内容,开展以“寻访河源历史文物”为主题的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授课前期,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个性,将学生的年龄、认知以及理解能力等多种因素作为参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物的兴趣,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中,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二)加强教师适当持久的有效指导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方向,不能让学生过度依赖教师,要通过实践自主找寻结果。在活动开展中,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去探寻,了解家乡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计划行动,自主探究,教师在指导中要注重持续性,在遇到问题时,教师能及时给予指导,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的榜样,有利于学生对家乡文化知识的内化。
(三)运用多元化评价促进综合实践活動的有效开展
在教学评价中,不能因为过度重视实践结果,而忽视对实践过程的评价,要采用多样性的评价。首先,鼓励学生以多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在活动情境中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文物古迹的掌握程度。其次,采用研讨性和展示性评价,分别从学生的不同方面展开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最后,构建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评价体系,教师从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开展综合评价;学生作为参与活动的主要人物,客观的自我评价过程,还能锻炼学生对整个活动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可以利用家长会等方式进行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性格和发展情况,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意义。
结论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探索多元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乐于学习、爱上学习、学有所想、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丁春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场馆课程化建设的实践[J].智力,2020(11).
[2]邵咏梅.基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