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尝试探讨日语中人称代词在会话中的隐匿现象,认为该现象是日本文化在语言上的体现之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封闭的岛国特征对其语言有着深刻影响,人称代词省略现象是日语整个教学阶段不可回避的一个要点和难点之一。
关键词:人称代词;隐匿;文化;日语教学
一、引言
日本人的谈话,即使说话人不全部说出,对方也会有共识,彼此之间可以互相理解,然而在与外国人交际时容易产生混乱。特别是,日语中常见的“省略主语”现象,根据国立国语研究所2015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日语口语会话中,无主语的句子占总体句子数量的74%左右,由此可见主语省略之频繁。日本人很明白某句话或某篇话的主语是什么,但对于听众的外人来说,完全搞不清楚这段话的主语是什么,从而阻碍交流。日语主语所省略的内容必须依据交际时具体的场景和上下文来进行判定,这对文化背景相同的日本人来说或许问题不大,可对于日本文化背景知识不足的外国人来说,言语行为中隐含的信息,即省略的是谁或是什么有时候难以捕捉,进而造成误读或沟通障碍。
二、日语人称代词省略规则
1、第一人称“我”通常会省略
中文和英文(尤其英文)在叙述“谁做什么”的时候,必须逐字逐句进行叙述。谁做(了)某事就得明确其责任所在,这是中文和英文叙事者的语言逻辑。通常情况下,省略主语表达意思在英语及中文里是不可能的。而在日语表达中,发话者即使省略第一人称的「私」,只说后面的动词,对方(听者)也能明白后面的动词是话者所为。
比如“希望有朝一日我能流利地讲日语”,要省略主语「私」才能成为自然顺畅的日语。
而且,当说话者在说明自己的情况,或者表达自己的行为意志的时候也经常会省略第一人称。
2、不言自明的第二人称“你”也会省略
日语中可以省略的人称代词并不局限于「私」。在面对面的交谈以及可以把握是谁对谁说的情况下,日语的你通常都会省略。
另外,祈使句、命令句、建议句、劝诱句等日语和中文的使用情况一样,也经常会省略。
3、日语中第三人称的省略必须要在有上文语境联结的句子中才能够省略,若是在会话中初次提到是不能省略的。
掌握日语人常代词的省略规则,仅仅是了解哪里可以省略是不够的,也要知道哪里需要强调突出。
日语中的人称代词虽然多但是不常使用源于日本的集团意识,即重视整体协调和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的思维模式,所以日语句子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使用频率极为低。不过日语也有需要明确运用人称代词才显得自然的情况,主要是强调自己主张或意见以及将自己与对方作对比的场合。另外,在商量、讨论以及论文陈述等场合,为了表明自己是这么考虑的或自己是这么解释的,日语叙述也需要明确运用「私」,这也是为了表明自己讲话的责任所在。
三、人称代词省略的文化探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日本是个岛国,这令其文化具有相对的封闭性,人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极其熟悉,彼此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理解力,但是同时也养成了彼此间心照不宣的暧昧和含蓄。
这一特点散现于日语的诸多方面,造成了日语种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特色。另外,日本还是个单一民族国家,注重他人,注重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习惯性地放低自己成了日语中的重要特点,日本人认为,在谈话中过多地直接提起自己或对方是不礼貌的表现,可以说日语是一种不宣扬个性,极度克制自我的语言。金田一春彦就曾指出,日本人说话不喜欢使用人称代词,尤其不爱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尽可能通过上下文语境体现出人物的关系,而不用人称代词。本文认为日本文化的这两个特点集中表现在日语人称代词的隐匿现象之中,容易造成日语初学者的困惑,有必要重点提出,以便在初级阶段打下夯实的基础,更好地理解日语,了解日本文化。
关于人称代词的隐匿现象,已经有多位学者著文提出,这些论文一般称之为人称代词省略,并且多数围绕着授受表达方式,敬語表达方式,感情感觉形容词等进行探讨。本文认为人称代词省略一般是指被省略的人称代词在上下文或语境之中已经出现,读者或听者可以据此判断出被省略了的部分。而人称代词隐匿则表示人称代词潜藏于句子中的某一成分或表达之中,可以不言自明,因而不需明示,以免显得累赘、繁琐、不自然,甚而出现错句、病句。不同的文化对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明确性的要求不同,这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难。日本人的谈话特点是:不断地试探、商量、附和、调节、避开容易引起误会的话语和忌讳的内容,想法设法的取悦对方。日本人认为直言不讳的拒绝他人是不妥当的,所以在语言交际中尽量选用模糊表达,以避免伤害对方。
四、暧昧表达产生的文化根源
4.1稻作文化
日本文明起源于农耕文化也就是稻作文化。由于水稻耕作活动的需要,促使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形成了一个集团。另外岛国的地理环境,也使人群的活动相对固定。这样形成的集团内部存在一种默契,通过“以心传心”,而无需过多的语言,就可以使成员之间得到很好的理解。
4.2纵式结构
中根千枝在《日本社会》一书中,提出日本社会组织的纵列原则,“纵式组织的社会集团强调自身的整体性,因而使社会形成许许多多的纵式系列”中根千枝强调日本集团中的“场”的概念。对于日本人来说,比起个人的意志、感情、优先考虑的应该是维持全体“场”的平衡状态,使自己的意志融入其中。因此,日本人不鲜明的表态,而采用暧昧的表达。纵式社会结构组织十分强调“和”的精神,不明确的拒绝对方,说话留有余地,采用间接表达,注重隐喻表现,都是为了维持和谐,避免争端。
4.3娇宠心理
“娇宠理论”是由日本精神科医生土居健郎根据病例分析得出的。“娇宠”指期待获得对方的许可,而采取超过节度的行为。日语的暧昧表达是日本人心灵深处“娇宠心理”的体现。省略主语、语义表达模糊不清都说明日本人对听话一方有强烈的依赖,期望对方的体察和关爱。如日本人使用“好的、可以”,并不表示完全的同意,而是希望对方能通过表情、语气等因素察知自己的真实意图,即“不可以”。
日语的暧昧表达,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这与日本本身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分析日语的暧昧性,挖掘暧昧表达的深层文化根源,对于加深认知日本文化,避免由于文化背景差异造成尴尬和误会,促进中日各方面的广泛交流和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结论
本文以对日语中人称代词的隐匿现象具体表现进行了说明,并对其背后的文化进行了深入探究。日本人认为,在谈话中过多地直接提起自己或对方是不礼貌的表现,可以说日语是一种不宣扬个性,极度克制自我的语言。金田一春彦就曾指出,日本人说话不喜欢使用人称代词,尤其不爱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尽可能通过上下文语境体现出人物的关系,而不用人称代词。
之后又对这种暧昧文化的根源进行了探究。对于日本人来说,比起个人的意志、感情、优先考虑的应该是维持全体“场”的平衡状态,使自己的意志融入其中。因此,日本人不鲜明的表态,而采用暧昧的表达,以心传心。此外,日语的暧昧表达是日本人心灵深处“娇宠心理”的体现。省略主语、语义表达模糊不清都说明日本人对听话一方有强烈的依赖,期望对方的体察和关爱。本文认为日本文化的这两个特点集中表现在日语人称代词的隐匿现象之中,容易造成日语初学者的困惑,有必要重点提出,以便在初级阶段打下夯实的基础,更好地理解日语,了解日本文化。希望该探究能对日语的教学和日语文化的理解起到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金田一春彦(1994)日语岩波書店.
[2]金田一春彦(1991)日语的特质岩波書店.
[3]宇田茂.日本人的暧昧[M].东京:岩波书店,1996.
[4]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孙志明.马小鹤.朱理胜译.菊与刀[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
舒涵(1990.11),女,汉族,日语语言文学硕士,三峡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BC97749E-30DB-45F1-AF64-AF3E3D0F47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