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川崎病患儿家属疾病认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2-05-14 12:18单建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认知度川崎出院

单建霞

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一区 361000

川崎病是以全身血管炎为病理特征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疹、眼红、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1]。目前认为川崎病是由感染、自身遗传易感因素触发免疫介导所导致的,累及神经、淋巴结免疫系统及泌尿器官等多器官系统,急性发作期可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等症,危及患儿生命安全[2]。由于川崎病患儿年龄小,认知、自理能力差,多需家属的照顾,故家属在促进患儿疾病康复及预后中占据重要地位。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是指护士协同家庭成员解决健康问题,共同促进病患康复,在多种疾病管理中已取得良好效果[3-4]。本文旨在探讨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川崎病患儿疾病认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研究组(38例)。对照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13±0.82)岁;病程2~11d,平均病程(5.07±1.57)d;家属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及中专14例,大专及以上18例。研究组男15例,女23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02±0.77)岁;病程2~12d,平均病程(4.95±1.36)d;家属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及中专18例,大专及以上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儿诊断符合《儿科学》[5]中川崎病相关标准,伴有不同程度的皮疹、结膜充血、皲裂等;主要照顾者为父/母亲,且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患儿家属具有良好沟通、认知能力;患儿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患儿或家属认知功能障碍,智力缺陷等。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新入院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川崎病知识、患儿皮肤及口腔清洁方法、关节疼痛及肿胀缓解方法、体征及病情观察方法等,警惕心血管并发症,嘱家属定期带患儿回院复查,出院后电话随访。研究组采用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如下:(1)入院干预。患儿入院当日,护士与主治医生共同前往病房,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家属医护人员全程陪同患儿,解答家属疑问;针对高中以下学历的家属,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保证家属能理解教育内容,对于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家属,可适当运用专业词语,使其更深入了解川崎病;注意观察家属的行为及心理状况,及时缓解其焦虑不安的情绪,邀请康复情况较好的患儿家属分享照护经验及体会,相互鼓励。(2)住院干预。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教会家属川崎病患儿护理知识与技能,每天组织家属观察健康教育视频,并进行演示讲解,包括:①退热:每4h测量1次体温,体温低于38.5℃者,采用30℃温水擦拭、退热贴等方式进行降温;对于退热不明显,体温超过38.5℃者,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并鼓励患儿多饮水。②皮肤黏膜护理:患儿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易发生感染,每日清洁皮肤2次,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燥;便后用温水擦洗,选择柔软衣物,保持床单平整;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肤;采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嘴唇干燥、干裂者,涂抹消毒石蜡油。③饮食护理:川崎病患儿食欲下降,饮食应丰富多样、富含营养,以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清淡饮食为主,避免食用过热、过硬食物。④病情观察及护理:发病急性期绝对卧床,每2h监测1次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用药后,观察患儿有无恶心呕吐、头晕、耳鸣,大便颜色及性状是否正常等;输液前告知家属输液程序,严格控制滴速,出现恶心呕吐、出汗、胸闷等症状立即停药。(3)出院干预。出院前1d,让家属加入本科室川崎病护患微信群,专科护士定期在群内发布合理用药、异常情况应对技巧、并发症监测等知识,嘱家属不可随意停药,强调复查重要性,要求家属每周在群内汇报患儿饮食、活动、卫生等情况,每周微信视频随访,给予随访指导。持续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家属疾病认知度:在查阅文献和问询专家的基础上制定川崎病知识调查问卷,包括疾病相关、护理技巧、完成照护的信心3个维度,共30项条目,采用3级(1~3分)计分,总分30~90分,得分越高越好。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向家属发放问卷并填写。(2)患儿康复情况:记录两组患儿退热、手足肿胀消退、黏膜充血消退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

2 结果

2.1 家属疾病认知度 入院时,两组家属疾病认知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家属疾病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家属疾病认知度对比分)

2.2 患儿康复情况 研究组患儿退热、手足肿胀消退、黏膜充血消退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对比

3 讨论

川崎病是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累及全身血管病变,可诱发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属生活质量[6]。川崎病发病人群主要为婴幼儿,易对陌生人员及环境存在恐惧心理,而家属作为主要照顾者,家属对疾病的态度对患儿治疗有较大影响[7]。因此,临床应加强对川崎病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与护理指导,以更好地促进患儿康复。

本文中以家庭为中心,将护理干预分为入院时、住院期间及出院随访三个部分,主要通过健康教育和家庭支持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护理服务,结果显示,研究组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家属疾病认知度高于对照组,患儿退热、手足肿胀消退、黏膜充血消退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高川崎病患儿家属疾病认知度,促进患儿疾病康复。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以患儿家庭为中心,在入院时通过积极沟通方式增进家属与医护人员的关系,为家属提供情感支持,使其更好地信任医护人员,积极接受健康教育,利于提升疾病认知水平,配合护理工作。住院期间护士采用播放视频、现场演示及讲解等方式教授家属退热、皮肤黏膜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及护理等川崎病相关护理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家属照护能力,能够胜任照顾患儿治疗康复的工作,从而提升日常护理质量,有利于减轻患儿临床症状,促进病情转归[8-9]。患儿出院后无法获得医护人员的直接关注,此时家属承担照护患儿的全部任务,故出院后对患儿家属的教育也尤为重要。常规护理以电话随访方式实施延续护理,难以保证健康教育的持续性、有效性,不利于家属疾病认知水平的提升。而本文通过微信平台实施出院后健康宣教与随访,家属能够随时随地与医护人员交流,护理人员可远程提供专业指导,可进一步提升患儿家属疾病认知度与照护能力,为促进患儿疾病康复提供保障[10]。

综上所述,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川崎病患儿家属疾病认知度,为患儿提供更好的照护,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猜你喜欢
认知度川崎出院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54亿元!东方海外订造5艘2.3万箱超大型船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分析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