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可持续建筑企业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探析

2022-05-14 16:11易强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管理建议工厂化

摘要:在严峻的市场环境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工厂化可持续建筑企业能否提供质量高、工期短、能耗低的建筑产品,成为取胜的关键。文章结合典型案例论述工厂化可持续建筑的地方标准建设、精益管理、现场物料管理及信息技术管理的一些要点,对确保安全高效生产、建立有效的管理与营运机制及提高工厂化可持续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厂化;可持续建筑;企业现状;管理建议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腾飞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建筑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宜居环境,还要考虑安全、节能、环保和长久发展,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建筑应运而生。

可持续建筑属于绿色建筑范畴,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易拆卸回收和高再生利用率则是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符合当前国家“建筑绿色行动”要求。可持续建筑项目建成后也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會效益,并同时带动建筑周边产业发展。

二、可持续建筑企业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建筑业工厂化思想最早起源于欧洲,即通过建筑产品模块化实现大工业生产。继欧洲各国之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工厂化建筑发展迅速。在我国,继万科、中建系统等试水建筑业工厂化之后,A企业经过4年零3个月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实践,找到一条高效的可持续建筑模块化生产路线。

A企业研发的“工厂化可持续建筑”,采用新型钢框架——斜撑结构体系和完全装配式安装。产品优势是9度抗震、5倍节能、室内20倍空气净化、可循环建材、无醛铅辐石棉建材、无扬尘污水垃圾施工,技术核心是全钢结构模块化建造。

可持续建筑工厂化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步伐,实现工厂化方便建筑企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钢框式结构中的主板固化了多个品种,每个品种就如同一道菜,只需写个菜谱(总图)就可完成一栋楼的设计。

(二)面临的常见问题

随着国内可持续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高端的建造项目对工厂化企业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尽管目前企业面对不同标准体系及项目设计要求,但站在企业管理及过程控制的角度,可持续建筑结构产品企业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对技术标准及管理提升等现代企业要素持续改进,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要求。

1.相关规程、规范与标准亟待完善

可持续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缺少产品标准的情况,产品本质是钢结构,我国钢结构工程建造技术虽领先于世界,但其设计水平尚需提高。尤其是在预制件制作、运输、现场安装的各个环节,有关安装技术规程、施工验收规范、构造及部件标准等还不够成熟,从决策设计到施工建造全过程的一整套综合性技术规程仍需完善。

2.劳动力缺口大,用工成本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年轻劳动力减少已是大趋势,劳动力缺口将成为长期困扰企业尤其是建筑企业的“心头病”。劳动力人口减少所导致的不仅是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还可能影响到技术创新和提高,建筑企业必然进入用工高成本时代。

3.仓储物资总量过大,生产领用时间长

可持续建筑工厂化制作的另一特点是原材料众多,如保温隔热材料、防腐材料、防火材料、焊接材料、建筑材料、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等。因此,企业一般都设有物料仓库,各车间及外协加工厂从此处领取物料。由于库存量过大,且出库领用时需要办理打单等手续,占用了大量时间,严重时还会造成二次搬运,甚至物料破损。

4.生产周期长,数据庞大,无法实时监控

可持续建筑一大特点是90%工程量是在工厂制作完成,包括外墙、玻璃窗,甚至是LED灯等设施。可持续建筑企业因为生产周期长、生产难以标准化,往往边设计边制作边技改。同时,基础数据的统计、计算、分析、汇总及共享工作量大,生产组织存在大量数据不一致,加工过程无法实时监控。

三、可持续建筑企业管理改进举措

(一)推动标准体系制定

工厂化可持续建筑的全面推广需要规范的市场体制、统一标准作为基础保证。加快制定标准体系,助力可持续建筑产品获得市场准入、拓宽市场空间。

据悉,全国多地已着手展开装配式钢结构技术规程的编制,多省印发创建绿色建筑行动、绿色建造试点实施方案。建议地方政府结合当地企业生产实际,研究和出台有关地方标准,尽快组织制定产品和相关技术规程,并积极向国家申报,尽早推动可持续建筑结构产品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二)全面实施精益管理

可持续建筑企业精益管理涉及质量、成本、进度、环保、安全等各层面的实时追踪和控制,并能联动现场物料管理与信息技术管理,对确保安全高效生产、提高安装施工技术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精益管理推行初期不宜将大量的工具、方法同时运用,应有所侧重。

1.依托提案改善,加强基层工作

促进企业效益提高、降低成本的一切活动都是改善,而改善的基础在基层。建议由企业设立专职精益推进小组,深入到各部门及制作现场,并对每个岗位进行调研,确定具体的改善目标。

提案改善广泛涉及设备、工艺、品质、管理、经费、材料、安全、效率、环境及其他共计十大类,并定期进行创新提案评审,对具有普遍性的改善成果进行推广。如A企业通过两年多的精益推进,生产现场井然有序,生产效率提高20%~25%,产值利润率提高15%~18%。

2.对供应商实施JIT评鉴

JIT(Just In Time)和供应商两者之间能否达成一种默契,作为可持续建筑企业能否引入JIT模式,以上两个问题答案都是肯定的,重要的是怎样把JIT作为一种管理技术应用于企业,尤其是对其供应商的管理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遴选供应商不是只考虑其价格,首选是品质。过程控制和事前控制要求企业不只关注供应商产品的质量认证,还要重点关注有无保证其产品持续合格的系统和机制。还应考虑总体情况,如价格及市场地位,知名度是其加分项。

将能否运作JIT模式作为供应商选择策略之一,最终对供应商实施JIT采购,以显著降低仓储库存水平。JIT采购在建筑行业中的实施应用提高了建材采购质量与水平,有效降低企业建筑成本,与供应商形成“双赢”效果。

3.推行多个岗位技能培训

精益生产在于全员参与,这是体现精益管理成效的关键,应大力宣传、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一线员工参与实践。另外,针对用工高成本建立起长期的技术工人培养机制是企业应及早考虑的事情。为此,各班组要逐步建立起“一专多能”的培训及考核机制。

通过多技能考核,不仅要求员工擅长一门技术或一个工种,还要将其培养成多面手以适应因均衡生产的频繁调岗。这同样也体现了精益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即重视人,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多岗位技能培训的推行,将大大激发基层员工自我提升的积极性。

建立良好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机制,完善企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开展“质量强企、标准先行”的标准化培训,加快建筑、电气、给排水及消防标准研制人员的培养,切实解决可持续建筑企业标准研制人才缺失的问题。

破解企业“用工荒”难题,适当提高多技能者收入,只有不断提高从业者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才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效益。精益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降低成本则是企业必须正视的课题。

(三)推行现场物料管理

现场物料管理具体是指对用量大、通用性强、体积形状适宜的物料进行管理,是基于可持续建筑企业为了缓解仓储面临的巨大物料压力而采取的特殊策略,将部分物料适时、适质、适量直供车间及现场,以达到削减库存水平的目的。现场物料管理的五步流程如图1所示。

1.建立现场物料管理制度

现场物料管理制度是对现场存放物料的规范管理,是各项与物料有关作业规范的总集成,遵循采购、验收、入库、储存、出库这一既定的操作顺序。但可持续建筑企业现场物料管理制度建立的出发点是要将库存由“下游”转移到“上游”,即将原本进仓储的物料直接卸货到车间,这是与以往物料管理的不同之处。

物料直发现场需要企业内部采购、财务、储运、品管、制作、安装等多个部门协作,通过制定直发现场管理流程使部门间的工作做到有机衔接;同时还涉及企业对供应商的约束,包括下达直发现场计划、到货预约、装车送货、现场清点、签单收货、物料摆放到位等。

需要编制的文件包括《直发现场物料表》《物资报检单》《仓储管理规定》《异常申报单》等,由保管员负责《送料情况登记表》的日常记录,如来料有异常可在事后向供应商提出更换或经济赔偿。通过制度的有效执行,最终达到规范仓储及现场物料的管理权限、节约仓储面积、减少二次搬运、提高物料周转率的目的。

统计表明,A企业通过推行准时、适量管理模式分散至车间的物料超过400种(规格),节省近6000m2仓储空间,为精益管理提供了良好基础。

2.编制直发物料表及布局图

为了使直发车间的物料种类、数量准确,需编制《直发物料表》及《车间物料布局图》。《直发物料表》是对现场物料存放的具体描述,包括物料类别、名称、存放地点、存放方式及最大存放量等,并规范收货人员将物料卸货至相应区域。直发物料选取原则如下:

(1)保存条件为常温环境,没有温湿度管控要求;

(2)体积相对较大不易被人移动或取走;

(3)在不使用机械作业的情况下,人力能完成物料上货架工作。

如果说《直发物料表》是对现场存放物料的选取,那么《车间物料布局图》则决定了现场物料的具体流向。后者的准确绘制离不开对车间实地考察,还要主动与现场员工尤其是各车间主任沟通,以获得其信任与支持。车间物料总体布局原则如下:

(1)利用已有规划和基础设施,尽量减少临时建设设施;

(2)按工位就近原则,尽量减少各工种之间相互干扰和交叉,保持各工位间作业均衡、连续、有序;

(3)同类物料集中摆放,减少场内二次运输。

3.加快推广实施的步伐

为加快步伐推广实施现场物料管理制度,还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如对存放现场的物料进行统一编码,置备存放物料的配套货架等。通过对各车间有关区域及通道刷油漆、货架张贴标识牌等利用颜色进行区分和目视化管理,使物料存放状态、品种、规格及数量了然于胸。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为使物料直發执行到位,还要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如制定供应商直接送料到工位的操作指引,规范物料供应程序、来料检验程序等。除此之外,现场人员还需加强巡查,保障物料现场存放和使用安全。

通过积极努力,A企业已成功地将管路件、灯具、线束、纤维水泥板、福乐斯、一体化内墙等6大部件的物料实行定质、定量、拉动式送货到各车间工位。下一个目标将是尽可能压缩原材料库存,加强对上游供应商的采购及供应管理。

(四)应用信息技术管理

可持续建筑工厂化制作中要面对众多外协加工厂,物料在采购、仓储、转运及加工过程中不仅数据量大,而且动态变化快。数以万计的物料种类加上价格快速多变,以及对外协厂加工数据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和分析,使得管理提升和信息化都将成为空谈。如何应用克服这些困难的信息技术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

1.ERP系统模块改进

企业信息化建设通常有三种途径可以选择:一是请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发系统;二是利用企业自有技术开发专用系统;三是买入成品系统。企业可选择其中一种模式或者是根据自身特点开发混合模式。

如何有效建立余料数据、充分利用逐步庞大的余料,建议对ERP系统模块做如下改进:

(1)按采购员“过滤”下达采购订单。通过过滤功能,分解发料量,每个采购员对自己所要采购的物料及数量做到一清二楚;

(2)外协加工厂采用限额领料。对于外协加工厂领出的物料及数量会自动生成虚拟“外协仓库”,对超发余料做到有效管控;

(3)新增调拨业务模块,方便外协加工厂相互之间实现物料调拨。

在ERP系统中逐步加入数据接口、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等模块,从而有效监控采购计划下达、供应商交货履约及外协加工厂余料情况等。

2.BIM技术应用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日渐成熟,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变革的同时,也为可持续建筑的研发和施工建造带来了技术支撑,并为推动可持续建筑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BIM技术又被表述为虚拟设计和施工(Virtu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项目基础数据支撑平台,而这种价值一方面解决了协同作业效率问题,改变了原有的单兵作战方式;另一方面,借助BIM技术,提高了工程建设的预见性,最大程度还原管线敷设的真实场景,从而降低“错、漏、碰、缺”发生概率。

3.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

作为成熟的可持续建筑结构产品企业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负责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系统维护。目前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上至首席信息官,下到基层操作人员。因此,应在企业内部发掘一批功底强劲的人员,实施严格培训,使之达到专业水准,为系统的二次开发、实施和未来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四、结语

在建筑企业普遍招工难、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盈利空间日趋紧缩、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今天,努力发展可持续建筑已成为世界大型建筑的主流。尝试“工厂化”的组织模式,学会精益管理、现场物料管理,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科学整合,通过各项管理数据,实现计划、采购、制作、仓储、财务等多部门信息共享与互通,进而提升可持续建筑结构产品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牛禹潼.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北方地区乡村住宅应用可行性探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20.

[2]Mahendran S,Senthilkumar A,Jeyapaul R.Analysis of lean manufacturing in an automobile industry-a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erprise Network Management,2018,9(2):129-142.

[3]易强.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實行JIT运作的风险与对策[N].现代物流报,2010-2-26(C3).

[4]Aa A,Aa B,Aa B.Implementing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System in a Large Construction Company in KSA - Science Direct[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9,164:463-470.

[5]孙峥.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7(23):127-128.

(作者单位: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管理建议工厂化
浅谈在校内实训基地如何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猴头菇工厂化栽培初探
一种袋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美国珍珠鳖工厂化养殖技术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基于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与建议
优化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谈博物馆固定资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