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如一 张瀚尹
摘要: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人口老龄化问题再度引起关注。国家相关重大决策部署的展开,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走进历史机遇期。
关键词:模式分析;养老困境;发展模式
一、我国老龄化社会养老现状
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围绕经济给予、生活照料和情感沟通三方面,但该模式仍有局限性。现行政策受经济发展状况限制所导致的巨额房价加重了年轻人负担,也抑制了居家养老发展,"421家庭"模式已成为老龄化社会的真实写照。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结构的转变大多是由政府对地方自觉发展区域老龄产业战略部署,老龄用品中各类器材等市场刚需呈良好发展态势,服务机构成为新增长领域。
二、我国现有养老模式分析
(一)家庭养老
“421型”家庭、空巢家庭等问题使得家庭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二)社区养老
对日常生活无忧的高收入群体来说,近年来高净值人群在社区养老这一模式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三)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流方式。
三、养老热点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提高了养老模式智能化,在护理模块推陈出新,满足了人们现代化、科学化和人性差异化的养老需求。
(一)技术方面最新热点
1.“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互联网+”养老服务在不同养老模式中有所差别,通过构建互联网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使居家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与社区、医疗、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志愿服务组织等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相符。
2.新能源养老——“光伏养老”概念。“光伏养老”既可以自用光伏系统发的电,又能把余下电量卖给国家电网,所发的每一度电都能拿到国家补贴(标准20年不变),卖电和补贴收入按月或季度定期下发至个人,达到稳定养老收益。
3.大数据:医养+老年人群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大数据推进智慧健康养老,构建智慧老年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和基础数据库,以老年健康大数据为核心,充分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
4.机器人服务/人工智能。当下全球均有采用机器人完成健康护理的例子:机器人协助医生进行远程医疗诊断、辅助定位和传递物品、护理康复类机器人等兼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灵活且普遍,有效降低成本。
(二)政策方面最新热点
1.乡村振兴政策。作为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针对老龄化问题颁布了一系列规划以引导社会组织和基层政府关注老龄化问题,经统筹社会资源和政府支持,已有建设如:“乐龄陪伴——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工程”项目,着重建设农村养老和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体系的战略部署,为解决农村问题提供政策指引。
2.护工门槛。目前没有统一护工準入标准,故行业门槛较低,护工职业素质堪忧。为缓解患者看护难题,丁照民(2021)提出医院应增设护工岗位、提高招聘人员的门槛、引入本科及更高学历的养老护理人才、规范培训受聘护工人员,减轻护士压力的同时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专业性服务。
3.大学志愿服务。随着互助养老的兴起,“时间银行”以数字化方式精准匹配老年人需求,引导志愿者就近服务,完善高效服务供给平台以推动居家养老发展。
4.小结。当前,多项政策聚焦于养老难,要想解决社会养老体系的问题,首先要从养老实际需求出发,以政策引导、资源整合、财政投入等方法提升基础设施质量实现供需匹配。
同时由政府引导妥善管理社会养老机构,构建完善的审核、人员培训和资格认定机制。建设社会养老的理论、技术支撑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四、目前养老院存在的问题——以江苏省为例
调研组随机走访了常州市幸福天年养老院、慧享福养老院,经访谈得出养老院存在共性问题:
目前民营养老院费用普遍较高,但由于对需求的不理解,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社会养老机构中缺少管理、培训、激励制度,民营和公建民营两者资金不透明、过分注重盈利,割裂服务与费用的关系。鉴于该产业高投入、成本回收周期长,养老院无法快速扩大市场,更不能支撑老年社会服务体系。
五、研究展望
新兴养老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传递全方位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但极度依赖互联网技术,技术门槛缺口大,运营成本高,难以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养老体系与互联网的结合,势必要接受互联网产业诸多动荡。
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能够完成社会养老产业转型,为未来应对老龄化问题累积经验,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基础。巨大的缺口将登上新兴产业竞争舞台,促进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妮,霍聪聪,徐功铖,平昊征,张腾宇,李增勇.人工智能应用对养老服务质量的影响——基于杭州、合肥、武汉三地调查的实证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21(05):72-80.
[2]王海鹏,柴晓芸,盛俊宇,吴学勇.区域医联体模式下大数据医疗和智慧养老相结合精准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医院,2021,2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