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指挥和指挥棒

2022-05-13 00:48杨赢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指挥棒指挥家交响乐团

■杨赢

如果你去听一场音乐会,你会看见每个乐团都有一名指挥,当指挥上场时,全场会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当乐团演奏的时候,指挥就仿佛是整个现场的帝王一般,掌控着全场,他是整场演出中最激情洋溢的一个人,手舞足蹈,掌控整个乐团,一场演出的质量高低和指挥的水平息息相关。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古典音乐的乐团一开始是没有指挥的。早期的乐团并没有多少人,器乐并不多,因此往往彼此之间的配合只需要其中一个乐手来协调即可,这个角色一般由第一小提琴首席或者羽键钢琴手来担当。因此,现代的交响乐团的第一小提琴首席才会有那么重要的地位。

随着乐团的乐器增加,尤其是铜管乐的加入,交响乐团的人数从几个人上升到数十人,这时候乐团首席没有办法兼顾自己的演奏和乐团的协调工作,很多时候,首席小提琴手整场就只能用琴弓打拍子,而没有时间演奏,因此专业的指挥诞生了。一般认为19世纪是指挥诞生的世纪。一开始的指挥基本上是音乐家本人。比如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就是由贝多芬自己指挥的。由于演出非常精彩,观众竟向贝多芬鼓了五次掌。可是,贝多芬由于面向乐队,竟然对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一无所知,木然地背对观众站着。站在前排目睹这一情景的一位女低音独唱演员急忙拉着他的手,转动他的肩膀,让他面对热情的观众,贝多芬赶忙惊讶地向观众敬礼,以示感谢。

有人会问:贝多芬耳聋,他怎么指挥乐团?其实,贝多芬的这场指挥是做做样子,实际指挥是温劳夫。

一直到19世纪晚期,指挥家的繁荣期才到来。历史上,乐手是带着不信任的眼光看待指挥的。舒曼批评“指挥们的虚荣心和自恋”,萨拉萨蒂也嘲笑“这些指挥拿着小棍子,他们又不演奏”。20世纪著名的小提琴家卡尔·弗莱什说得更极端,他说指挥的心智是“阴暗的无底深渊”。指挥家真正的黄金时期可能是20世纪。随着古典音乐成为一种文化遗产,录音技术的逐渐完善,交通的飞速发展,指挥成为乐团不可或缺的存在,每个指挥对古典音乐的不同诠释随着唱片传播到全世界。

现在大家都能看到的指挥手中的指挥棒,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一开始,指挥棒只用于教堂神父带领修女唱赞美诗的时候校正节奏。1817年,德国音乐家施波尔将其引入交响乐团,因而得到广泛使用。不过,也有传说是门德尔松为了让庞大的乐团成员能够清楚地看见指挥的手势,在晚餐后拿了一根包裹着皮革的鱼骨头作为辅助工具来指挥,此后才开始被人们纷纷效仿。

但是,对于一个指挥来说,指挥棒不是一个必要的存在。指挥棒又被称作“节奏器”,是指挥用作指挥乐团的节奏的,指挥棒会让节奏的提示更明显。

有不少指挥,依然坚持着传统的方式,虽然在大众的眼中,他们已经属于小众了。比如说,用手指挥,我们知道,这不是新潮,恰恰是早期很多指挥的常态。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就是著名的用手来指挥的指挥。在他指挥的时候,他灵动的双手也是除美妙的音乐外的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他指挥时,手指的节奏层次丰富,仿佛那双手成了另一个有灵性的生命。有的时候,一次意外,也会让人体会到用手指挥的好处。著名俄裔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有一次指挥的时候不慎敲断了指挥棒,他干脆之后就用手来指挥。

还有用乐器指挥的。奥地利著名的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就是一位著名的用小提琴指挥的音乐家。其实,一直到19世纪晚期,还有很多乐团的指挥,尤其是法国乐团的指挥,坚持用提琴来指挥。甚至,有些首席小提琴手会忍不住和指挥抢节奏。因此,今天我们在演出之前都会看到,指挥上台会第一时间和首席小提琴手握手,在当年是不是也是一种示好和妥协呢?在这里,我们看到历史发展的有趣之处,新形式和旧传统之间互相碰撞,总是要克服很多阻力,才会呈现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音乐史上,也有很多奇特的指挥方式。比如说让指挥棒得到广泛应用的施波尔,其实他一开始也是用提琴指挥,后来竟然用一卷纸来指挥。当然所谓的一卷纸,其实就是把乐谱纸卷起来进行指挥。有评论家说:“没有丝毫噪音……绝对堪称优雅。”而韦伯更夸张,他曾经拿着一卷牛皮指挥,里面塞满了小牛毛,每当他重重地敲桌子的时候,牛毛和灰尘齐飞。

著名的克伦佩勒,被誉为“19世纪传统的最后传人”,他不用指挥棒,指挥的时候喜欢用拳头打拍子。俄国指挥家捷杰耶夫,用一根牙签指挥,据说是怕指挥的时候指挥棒脱手而出。这种担心并非多余,指挥家在指挥的时候指挥棒脱手而出的情况屡有发生。伯恩斯坦就曾经在指挥西贝柳斯的《第二交响曲》的时候,指挥棒脱手而出,不过他迅速地从指挥台下又抽出一根指挥棒,镇定自若地继续指挥。不过捷杰耶夫本人非常壮实,拿着一根牙签,在庞大的交响乐团前指挥,倒是更增添了一种细腻之感。

当然,除了指挥棒以外,指挥的姿态也是异彩纷呈。比如托斯卡尼尼指挥的时候喜欢转圈圈,伯恩斯坦指挥的时候喜欢全身抖动,像是在跳舞,有人说那是一种和地心引力的斗争,富尔特文格勒的手势则常常让第一次接触他的乐手莫名其妙……每个指挥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指挥方式,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他们对交响乐的不同理解和诠释,使得音乐的生命力在不断地诠释之中始终焕发着新的生命。很难想象一首《第五命运交响曲》《阿莱城姑娘》《芬兰颂》始终是一个模样。不同的指挥,让同一首乐曲焕发出不同的艺术光彩,这也是古典音乐迷人之所在吧。

猜你喜欢
指挥棒指挥家交响乐团
嘻哈音乐课:用牙签指挥的奇葩指挥家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
没有绝对的天分,也没有绝对的天才——指挥家陈琳专访
强化“绿色指挥棒”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小狐狸的指挥棒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卡内基特别支持,为青少年音乐家搭建平台
乐师
三根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