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安
2021年10月19日。秦皇岛市第七中学集团半岛校区的送课现场。
多功能厅教室里,灯光明亮,学生四人一组在探究问题,交流热烈,忙得不亦乐乎。李树渭老师倒看似“清闲”,只是在过道里来回地查看,不时地俯身和各小组长交流情况——
“同学们,希望我们像科学家玛丽·居里一样,既要有热爱科学、淡泊名利的情怀,又要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
随着这话语,李老师的授课板书——一个大大的美术字“人”鲜活地呈现在黑板上。令老师们挠头的传记文学教读课,在观课老师的意犹未尽中结束了。
课后,秦皇岛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杨葛莉老师评价说:“李老师教读《美丽的颜色》别开生面,效果也好,主要得益于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科学合理运用。”
多年来,李树渭老师一直在不懈地研究学科教学,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他深入践行“合学”教育,科学地将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有机相融,将“合学”教育与单元整体教学科学整合,激发语文课堂焕发出灵动的生机。
作为河北省骨干教师、省千名专家团成员,5年来,他举办各类帮扶送课、讲座40余节(场)。雨送春来,露润花灿。他的语文教学思想与风格,已影响带动了市域学科发展。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他心里一直有个信念:要做一个有扎实学识、努力成长的教育人。
1996年,李树渭老师入职在临近海边的葛条港乡初级中学。
那个地方很偏僻闭塞,总有孩子辍学去打工赚零用钱。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周末,他就去歇马台村家访劝辍。天刚下过雨,道路泥泞,鞋子很难挂在脚上,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往前走。结果半天下来,竟没能劝返一个。他是一个倔脾气,于是第二天又去,第三天又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孩子终于坐进了教室。李树渭成了劝返的“成功人士”,校长给他的劝返名额就一直不断。他就继续起早贪黑、顶风冒雨地家访,一村一村地走,一街一街地转。有一个学期,校长告诉他,他劝返21名学生上学,了不起!劝回来还得留住他们,他很苦恼。但只要想,办法总会有的。几番辗转,他联系好两个獭兔养殖专业户,带着孩子们养獭兔。赚钱还能上学,控辍有了保障,他笑了。
控辍帮扶是李树渭老师6年农村生活中的暖光,暖了一个个的孩子,也暖了他自己的心。
2002年,李树渭到了昌黎三中。
小超是2004届毕业的学生,品学兼优。那是2009年深秋的一个黄昏,小超出现在李老师的面前。小超的父亲说,孩子天天想李老师。小超木讷的脸上牵扯出一丝笑容,眼睛也毫无光彩。小超迟缓地伸出双臂,要抱他——他预感到不对劲,小超抑郁了。
于是,这个高中肄业的孩子成了他家的常客,他也常去小超家里。就这样,他的课余有了一个特殊的学生。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小超在发生变化,自理能力慢慢增强了,能和人交流了,小超的家庭又多了欢乐。
2014年11月的一天,小插曲出现了。李树渭的爱人出差学习,小超像往常一样来到他家。夜深了,师生谈得“意兴盎然”,孩子依依不舍,他干脆让小超留宿。第二天一起床,他才发现被小超尿湿的满床被褥,有点不知所措。这个不会做多少家务的男人硬着头皮把这床被褥洗了一遍又一遍,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反复地安慰小超……就这样,他陪伴小超走过了一段漫长坎坷的成长之路。他的师爱是划有长长的延长线的。
小鹏是一个留守儿童,少言寡语,厌恶学习。李树渭虽然百般努力,小鹏还是在八年级下学期刚开始就辍学了。孩子这么早就终止学业可不行!思来想去,他想明白一件事,小鹏沉溺电竞,那可以鼓励他学习计算机课程,提高专业能力。还别说,这招真灵,小鹏返校了。李树渭又帮小鹏作规划,规划怎样学习文化课基础课程,规划升学的时候报考职教的计算机专业。奇迹在两年后发生了,小鹏和山东、湖南、广东的队友在全国的电竞大赛中夺得上海站、济南站、郑州站的三站冠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小鹏是电竞的状元。是李老师的爱与责任的光芒照亮了这个留守儿童的人生。后来,小鹏在迪拜和他视频时,已是满脸笑容,满脸自信。
爱是教育的底色。有了爱的教育,就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折翼。
2012年,李树渭右膝半月板中间开裂,右后角断裂。他成了一个瘸子。他的世界顿时阴霾重重。
他不想离开课堂,于是,他变成了一个被学校特许坐着上课的教师;他不想离开学生,于是,他拖着病腿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他还曾和孩子们一起出现在参观天津基辅号航母的研学活动中,孩子们戏谑地说他留下了“伟大的背影”……他不后悔自己的坚持,因为他知道,只有在课堂,他才会心安。
天道酬勤。那一届中考,他收获满满,班级中考成绩很好。他还收获了特殊的“双黄蛋”,梦泽考取全县第二名,思源考取全县第七名。那一刻,他泪水盈眶。
2021年夏,这两个孩子又传来考研捷报——梦泽考取北京大学,思源考取厦门大学。师生通话时,李树渭说,不应该是孩子们感谢他,而是他要感谢孩子们,是孩子们的成长激励支撑着他在教育的逐梦之路上信心满满,欣然前行。
可直至今天,他还是一个不敢剧烈跑跳的瘸子。
2016年,他的颈椎、腰椎都开始疼痛难忍。他常常是边工作边轻轻摇动疼痛的颈椎,也常常斜坐着办公,这些都是为减少点儿病痛。学生们也关心着他们的老师,每当向他请教问题,总是会走到他的左侧,避免让他身子扭动带来疼痛,这些都成为了他内心最温馨的暖。行动困难,生活失序,他成了药罐子,但他从没有离开过讲台,那里是他最爱的地方。
因为爱,他也真正懂得了“捧着一颗心来”的涵义。
等待是教育的智慧。
那年,教室的窗台上,菊花喧闹的绽放已近尾声。看着这败相,孩子们便七嘴八舌地建议,有的张罗着换掉,有的惋惜地要多留几天,有的却说把花枝剪掉……最后,这剪枝的任务是班里那个沉默少言的男生完成的。
这个修剪花枝的男生,是凡。名如其人,凡总是静静地,有时大家甚至忽略凡的存在。凡那天的身手,自然给大家带来了意外。
然而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所有的人都淡忘了那几盆花,任凭它们留在窗台上。那是一个晚自习,凡递给李树渭一张字条:老师,去看看中间那盆黄色的菊花吧,最后一朵花苞已很大了,这是个秘密!
凡给他带来的惊讶,不亚于那新绽放的菊花。
他突然想到凡的学习。凡的成绩总是在后面,虽然他一直努力地学着。有多少次,他都怕凡失掉信心,便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和长谈,他从未放弃。他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只要心怀希望,终有一天,必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一个师者,愿用绵长的爱等待最后的花开。等待,是教育最长情的爱的告白。
在李树渭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太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还有个男孩叫彬,是初二时的插班生。彬是不幸的,彬的不幸来自于破碎的家庭。对于当时的彬,完全可以用桀骜不驯来评价,迟到早退、打架、逃学、泡网吧,不一而足。但李树渭用无微不至的关爱终于敲开了彬那紧闭的心灵之门。彬向他哭诉生活的艰难,他给予鼓励,说有些人和你一样,但他们学会了自立;当彬因又一次打架向他表示歉意时,他说,如果把歉意化作事前的冷静,那才是真正的改变……彬是在磕磕绊绊中走完初中生活的,三次辍学,却又三次被请回课堂。如果任其发展,彬很可能会过早地结束学业,但李树渭没有放弃,一直在默默地帮助着他,呵护着他,最终,彬顺利跨进了高中的校门。
若干年后,李树渭被彬感动了。彬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退伍归来,在婚礼殿堂上,他举杯长谢:“老师,当时没有你,我可能就进监狱了,因为你才有我的今天!”
在李树渭老师的教育故事里,时时闪现着教育智慧。这里面,写满他对学生付出的爱。
教育需要沟通,需要宽容,需要尊重,这些都是李树渭的朴素的教育理念。为探寻教育的源头活水,他是一个如饥似渴的学习者。他说,只有学习,才能让他拥有教育的智慧,成就更多的孩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李树渭认为,只有自己爱读书、爱写作,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传统经典是他的案头必备,文学名著是他的最爱,天文地理是他的挚友,与书为伴,让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充实感。这些年,他笔耕不辍,所作《昌黎赋》成为昌黎县对外宣传的常用篇目,在报刊上也常有作品发表。
读书和写作,丰厚了他的内涵和底蕴,拓宽了他的视野,让他可以站在更高处思考教育、审视教育、钻研教育。他深知,教而不研则浅,在教研的道路上,他踏踏实实,一路攀行,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他致力于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高效课堂改革,参编著作《初中语文读本》一部,完成省、市级课题2个;他致力于校本教研——“合学”教育实践,发表相关论文3篇,完成县级课题1项,示范课多节;他致力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研究,曾获国家统编教材培训优质课一等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使用经验交流讲座多场次;他致力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实践,已有一定的经验与成果积累,包括2019年省级教辅《名著导练》、市级名著阅读示范课等。行走在自己钟爱的教育之路上,他从没停止过耕耘和求索。
在学校里,学生们爱他、近他,家长敬他、信他,同事亲他、助他,他是大家心目中的“好老师”。而这,也是他从教之初对自己的希望。多年苦辛,素心未改,展望新的路途,他愿在这片教育的土地上,去继续镂刻教育的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