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赛颖,韩嘉辉
(宁波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金庸武侠小说向英语国家的译介和流播开始较晚且范围较窄,《射雕英雄传》是继《雪山飞狐》《鹿鼎记》和《书剑恩仇录》之后第四部进入英语世界的金庸武侠作品,也是唯一一部由西方主流商业出版社出版的译本○1。《射雕》系列英译本在西方读者群中掀起了一股武侠热,成为中国武侠文学走进西方世界的成功范式。
《射雕英雄传》(以下简称《射雕》)英译本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由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MacLehose Press)出版,第一卷A Hero Born于2018 年2 月发售,由瑞典裔英国译者郝玉青(Anna Holmwood)翻译[1];第二卷A Bond Undone于2019 年1 月发售,由中国香港译者张菁(Gigi Chang)翻译[2];第三卷A Snake Lies Waiting于2020 年2 月发售,由郝玉青与张菁合译[3]。美国版《射雕》由美国圣马丁出版社(St.Martin’s Press)高价购得英译本版权,于2019 年起陆续推出。
《射雕》英译本一经出版便受到西方读者的关注和认可,英美各大媒体及网上书城都给予高度评价。有学者认为,对书评进行考察是了解作品接受情况的一种有效办法,因为书评反映了“评论界对作家作品的各种反应”[4]154。书评作者被视为“超级读者”,从他们的评论可知一个“抽象”或虚拟的读者群对作家作品的反应[5]。本文通过对《射雕》英文书评的考察,以折射译作在英语世界的评价与接受,检验译者的翻译策略是否有效兼顾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文化认同及文学审美能力,希冀为中国武侠文学走进西方世界引发更多共鸣。
利用英国女王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图书馆数据库及互联网对目前正在英语世界发售的三卷《射雕》英译本的英文书评和读者评价等进行了穷尽式搜索,并进行了统计、整理、翻译和分析。
英文书评根据来源可以分为两类:媒体书评和网络平台读者书评。其中,媒体书评包括纸质媒体书评及专门特色网站书评。纸质媒体根据书评内容的专业程度以及面向的主要读者群又可分为学术性媒体、普及性媒体以及图书行业性刊物三类[6]。专门特色网站包括纽约书刊网站、“作家夫人”网站、“书评大全”网站、香港《亚洲书评》(Asian Review of Books)季刊、美国线上科幻杂志《奇异视野》(Strange Horizons)、科幻小说博客等,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的特点[5]。
经统计,共搜集到215 篇有参考价值的英文书评。其中,媒体书评方面提取到17 篇纸质媒体书评及29 篇专门特色网站书评(共计46篇)○2。由于出版时间等因素影响,绝大多数评论针对第一卷(卷一34 篇,卷二9 篇,卷三3篇)。在搜集到的17 篇纸质媒体书评中,来自学术性媒体和图书行业性刊物的较少,仅有《科克斯评论》《出版人周刊》等,绝大多数来自普及性媒体,包括《时代》周刊《纽约客》《环球时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经济学人》《卫报》《每日电讯报》《爱尔兰时报》《海峡时报》等,以及一些报纸杂志的网络版。这些媒体主要面向普通大众,书评较为精简,语言平实,涉及作品的主题内容、故事情节概要以及作者在华语市场中的影响力等,也有相当一部分评论涉及翻译质量反馈。
网络平台读者书评方面,考察了亚马逊网站读者书评58 篇,Goodreads 网站读者书评111篇(共计169 篇)③。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购书商城,Goodreads 网站作为英文世界里的豆瓣,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线读书社区,二者呈现的读者书评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射雕》在英语世界的读者接受度。此类书评数量庞大,但评论篇幅简短,内容更有针对性,还对译文进行援引。
以上两大类书评互为补充,能够更充分地展示《射雕》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评价与接受。
读者评价主要是指亚马逊和Goodreads 网站的用户评级。截至2021 年11 月初,美国版亚马逊网站上卷一总体评级为4.6 星(511 人评),卷二为4.7 星(172 人评),卷三为4.8星(205 人评)。美国版亚马逊网站上三卷英译本的5 星评价占比分别达到68.49%、78.49%和80.00%(表1),表明亚马逊读者对《射雕》三卷英译本总体都相当满意,且对卷二、卷三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卷一。
表1 《射雕》英译本亚马逊读者评价
Goodreads 网站上卷一总体评级为4.01 星(3029 人评),卷二为4.38 星(956 人评),卷三为4.34 星(534 人评)。Goodreads 网站上三卷英译本的5 星评价占比分别达到36.02%、50.42%和53.00%(表2),表明Goodreads 读者对《射雕》英译本的满意程度不及亚马逊读者,但总体上还是持肯定的态度,且三卷译本的满意程度呈阶梯状增长。
三卷译本在海外都收获了相当积极的评价,译介与流播较为成功。相比之下,卷二、卷三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度更是乐观,可见整个系列的翻译质量在不断提升。
1.正面评价
西方读者对《射雕》英译本大多持肯定和赞赏的态度,可归因于:作品主题的“同一性”、独特的故事内容与叙事风格。
首先,针对作品主题,英国《卫报》评论人马塞尔·泰鲁(Marcel Theroux)认为,“A Hero Born聚焦于神话般的故事原型,能在不同的文化中产生共鸣:善与恶的斗争,一个受到暴政侵犯和威胁的王国,以及一位年轻英雄的觉醒,其命运是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7]。安东尼娅·西尼尔(Antonia Senior)在《泰晤士报》中评论道:“……一部激动人心的史诗,充满了轻功、背叛、忠诚和爱情……非常有趣。”[8]黄婷婷(Huang Tingting)在《环球时报》中指出:“小说利用数百个人物塑造了一个史诗般的武侠世界以及互相纠葛的人情故事,不仅是关于家庭关系和浪漫爱情,还有兄弟情谊和爱国主义。”[9]卷一译者郝玉青在《环球时报》的采访中谈到:“中国武术对个人行善能力大加赞美,这与西方英雄主义故事大致相同,这一重要联系使得金庸的故事能够跨越不同文化。”[9]
显然,中西方文学作品主题内容上的同一性对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尤其是在西方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的武侠小说的译介与流播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郝玉青正是基于这一点,采用“普世化转向”翻译策略,从东西方共有的英雄梦情怀入手,在适应目标语读者文化认知和满足其情感认同上寻找“着力点”[10]。
其次,作品承载了浓厚的中国武侠文化和中国元素,充满神秘感和异域风情,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马塞尔·泰鲁在《卫报》中写道:“这部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奇特武术技巧,评估了不同流派的功夫,并描述了神秘的内丹术。”[7]另一位评论人凡妮莎·索普(Vanessa Thorpe)同样指出:“就连A Hero Born中‘降龙十八掌’等武侠格斗技巧,其实也是源于2500 年前老子的一部道家经典《道德经》,除了动作本身,还有很强的哲学元素。”[11]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评论人艾伦(Alan Yu)认为:“金庸赋予了人物和武术动作优雅的名字,这些名字渗透着中国文化和历史。”[12]Goodreads 网站也有读者评论道:“这个故事最吸引我之处在于,它不仅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的(南)宋文化,还介绍了金文化,甚至蒙古文化。”③
最后,《射雕》英译本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以及富有想象力的中国传统叙事风格,受到广大英语读者的青睐,其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体现为精彩刺激的打斗场面。
新加坡《海峡时报》文化记者奥莉维亚(Olivia Ho)指出:“丘处机和江南七怪在茶馆决斗的一系列片段经过了精心处理。读者永远不会记错谁在互相对决,或者谁喝着什么样的酒。并且,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从未削减读者的兴奋感。这部动作小说令人印象深刻。”[13]《卫报》评论道:“它融合了真实和虚构的人物,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件——逆转、邂逅、背叛、悬念——最重要的是,战斗场面在纸间不停流转。”[7]《历史小说协会》(Historical Novel Society)杂志指出:“节奏和情节就像错综复杂的战斗场面一样迅速流畅。”○2同时,故事情节也具有高度的连贯性和统一性。东亚书评(bookish.asia)认为:“由于金庸(和郝玉青)的精湛技艺,从蒙古山顶的恶战到令人血脉偾张的冒险再到喜剧部分,每个序列都与小说整体相契合。”○2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评论道:“他(金庸)是唯一一个真正以中国叙事传统写作的人。”[12]“这种叙事传统多见于章回体小说……各章回相互关联,但各自也作为独立的故事存在——这意味着小说并不仅仅循着主人公一人的生活轨迹;它有着许多人物和支线故事,几乎从来没有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12]
2.负面评价
《射雕》英译本负面评价主要体现在叙事节奏(尤其是每一卷的结局部分)、小说出场人物安排以及作品内涵等方面。
首先,叙事节奏变化过大,结局突兀。有读者认为,小说开头运用了大量篇幅讲述英雄的背景故事,铺垫过多,尤其对于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读者会显得枯燥乏味。此外,亚马逊网站有读者认为:“写作风格枯燥难懂。有时太注重描述,有时描述又不够。时而拖沓,有些冗长——不太确定这是因为写作风格还是情节本身。不管怎样,这本书的最后三分之一甚至都变得令人厌烦了。”③对于卷一的结局,《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评论道:“结局与其说是留下悬念,不如说是在情节行进途中突然中断。”[14]由于原作最初连载于《香港商报》,旧版共118 回,新修订版也有40 回之多[15]1033,将整部作品划分为四卷出版合情合理。正如玛丽·布雷南(Marie Brennan)在《纽约书刊》(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中指出:“相比之下,结局与慢悠悠的开头一样突兀;虽然结局通过关键的邂逅达到高潮,却并未收尾。大概因为A Hero Born是中文原著翻译过来的四卷书中的第一卷,就像《指环王》一样,这本书的结构并非有意割裂开的。”○2
其次,小说出场人物过多,易引起混淆。Madame Writer 博客对此这样评价:“人物发展程度不高,多数情况我会搞不清谁是谁,尤其对于训练郭靖的江南七怪。许多人物混杂在一起,这是我对这本书的主要批评之处。”○2
“书评大全”网站(The Complete Review)认为:“A Hero Born中的故事情节有时略显尴尬——太过关注郭靖,对一些片段进行细致描述,却又在某些时间线上直接跨越好几年(一度整整十年)——故事有时的确很复杂,需要花相当多的精力跟进……所以,这部小说总体显得臃肿,即使卷首附有一张有帮助的人物列表,仍然很难追踪谁是谁(尤其是考虑到不同人物间的联系,以及频繁使用的绰号)。”○2
最后,作品内涵不够深入,存在过多巧合。亚马逊读者指出:“我不喜欢这部小说对于冲突或角色利害关系的刻画方式……感觉几乎是出于偶然,而非故事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个人斗争。”③无独有偶,Goodreads 读者也评论道:“尽管毫无疑问故事有着强有力的基础,但写作却让人觉得过于简单。故事缺乏描述,这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小说创作的时期。”③还有读者认为,小说中动作场面的描述不够深入,仅仅描述了发生的事件,并未带入角色在动作中的感受。由此可见,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阅历、审美能力等都会影响目标读者期待视野的形成,进而影响读者的评价与判断。
部分媒体及网络读者对《射雕》英译本的译文质量进行了点评。正面评价既包括对译文本身的评价,也涉及对英译本副文本策略的评价,负面评价则主要聚焦于译本的读者关照度。
1.正面评价
中国传统文化的域外阐释是金庸武侠小说英译面临的主要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现有的同类译作较少,缺少参考标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有着独特的语言风貌、各类文化负载词;英汉语言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作品中蕴含大量中国历史文化背景及中国“侠文化”等等。对此,郝玉青采取了一种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在保持原作的外来性的同时注重译作的可读性[16]。
《卫报》指出:“译者面临的挑战是忠实地呈现功夫动作及其展现出的贯穿于全文的中国哲学和宗教思想。”[11]东亚书评也评论道,“故事以13 世纪的中国为基础,加上江湖行话,会让许多译者感到棘手。幸运的是,郝玉青将整个故事生动地呈现了出来。她一定遇到过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段落,对此她需要在节奏、深度和逻辑清晰度上作出权衡”○2。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郝玉青的译者主体性,借助自己的知识背景、文化素养,使用合适的翻译策略来迎合目标语读者的需求。
与此同时,借助武侠电影以及武侠世界网(wuxiaworld.com)等中国网络文学网站,中国武术逐渐走入西方世界,诸如“阴阳”“内功”“气”等原本深奥的武术术语也已经为国外资深读者所熟悉,逐渐在西方文化圈中引起共振,为中国“侠文化”的外译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大多数读者认为译文非常流畅,可读性强,译者对原作风格有精确把握,对中国风味等充分保留,体现了译者跨文化语境维度下的“读者关照观”。加拿大杂志《米纸》(Ricepaper)认为,“……郝玉青翻译得很好。她的确改变了译文,但这让译文变得更好,而且保留了金庸先生作品的特点。这犹如为一位有着漂亮脸蛋的美人娴熟地化妆”[17]。网络平台读者也评价道,“尽管我不能评论翻译是否准确,但译文通顺易读,而且保持了一种令人愉快的异国情调”③。“这本书翻译得很好。译文对人物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并且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意图”③。
《射雕》英译本能为英语读者所接受,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使用副文本策略。副文本主要指“围绕文本的所有边缘的或补充性的数据”[18],包括标题、插图、前言、注释等内副文本以及作者访谈、官方概要等外副文本。副文本具有呈现正文本,使其以图书的样式存在,促进图书的接受和消费,协调正文本和读者之间关系及协调文本和语境的功能[19]。《射雕》前三卷英译本主要应用了序言、人物表、附录与尾注、插图、封面评论语等副文本策略。
译者序言为读者铺垫了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有助于西方读者形成大致的概念体系。序言通过叙述性而非学术性的口吻,解读了中国武侠文化这一独特概念。网络读者认为,“序言确实有助于把故事置于上下文中进行理解”③。同时,《射雕》英译本在开头提供了一份长达五页的人物表,有助于初步阅读的读者查阅人物背景,联系上下文,从而加深印象。对此,多数读者持肯定态度。Goodreads 读者指出:“它(人物表)有助于提醒你每个角色分别是谁,这些人物描述都很简短但具有启发性。”③
附录与尾注方面,译者提供了许多补充性的资料来引导新手读者,同时阐释其翻译策略。具体包括书末的三篇附录,即“对于使用‘武侠’、‘功夫’等术语的注释”“‘秃鹫’翻译之争”以及对正文中出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术语的尾注[1]381-394。这些注释对于一些不熟悉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西方读者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也得到了许多读者的称赞。
插图方面,英国弗里欧书社(The Folio Society)出版了精装版的卷一英译本,并介绍道,“叶露盈(《射雕》前10 回英文插图精装版插画绘制者)为这一版本绘制了七张生动形象的全彩图片,其中两张是跨双页的。带着丰富的细节,她的每一幅作品都饱含动感和想象力,充满了刀光剑影,让人激动不已。”○2。Goodreads 读者评价道,“我喜欢并期待着分散在书中的插图,它们为故事做了相当大的补充,有助于我对地点的概念化,以及对人物和时间线的形象化”③。
2.负面评价
一些评论者认为译文的读者关照度有待提高,集中体现在译者对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名字、绰号的处理方式上。《纽约书刊》指出:“一些读者在刚开始会对名字的处理感到恼火。郝玉青决定翻译其中一些名字,但不是全部。尽管五花八门的结果可能与高手林立的江湖世界相贴合,但往往会给人一种异想天开的感觉,而且也会导致姓氏的位置不一致。”○2Goodreads 读者评论道,“名字的不一致让我感到厌烦——有些名字保留了拼音(如Guo Jing),还有一些是直译过来的(如Lotus Huang)。我花了一段时间才弄清楚某个角色到底是谁,如果这些名字都能以拼音的形式保留,以保持真实性和可读性,我将不胜感激”③。
郝玉青对于人名的翻译主要采用了音译(主角及部分人物)、蒙古文音译(针对蒙古人物)、音译意译相结合(针对有特殊寓意的人名)以及音译直译相结合(在英文中可以找到对应单词的人名)的方法。纷繁复杂的出场人物加上各种外号,已然需要西方读者花费大量时间识记并理清人物关系,多种翻译方法并行更会加重阅读负担,这正是译文读者关照度不足的体现。
东亚书评认为尾注的策略没有充分关照读者,“……遗憾的是,这些注释没有直接在文本中给出,而是附在了书后,需要读者不时地翻阅来对某些内容进行核对”○2。作为内副文本的一种,英国版《射雕》封面引用了《爱尔兰时报》对这部小说的评价——“中国版《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此外,英文版推介文字还称之为“一部中国版《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这些类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热衷于近代奇幻文学的西方读者,但中国武侠小说与西方奇幻文学本质上还是不同的文类,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一落差甚至可能引起读者反感,网络平台读者对此颇有言辞。Goodreads 读者评论道,“A Hero Born是今年最令我失望的书。我承认,我翻阅这本书是因为人们称之为‘中国版指环王’。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比较只让我产生了巨大的期待,而这些期待却没有得到满足”③。从中可以看出,出版商为了博取眼球,大力制造营销噱头,将金庸武侠小说与西方奇幻文学进行类比,这是“去中国化”的表现,也是西方“文化霸权”对中国武侠文学“走出去”的阻碍,需要引起警惕。
卷二、卷三收到的评价数量少于卷一,但好评率明显高于卷一。
1.内容方面
大多数读者认为卷二行文与卷一一样流畅,故事情节生动,充斥着喜剧、动作、武术、中国文化与智慧,以及有趣的人物。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更为丰满,角色关系愈发明晰。相较之下,卷三的故事情节略显拖沓,更像是整个系列的过渡部分,读者批评“直到最后部分剧情才得到了真正的推动”③。
对于卷二,《海峡时报》指出:“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对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战士们的生动描绘。”[20]《奇异视野》认为,“书中最有趣的部分是关于复杂而致命的功夫招式,角色们学习并经常运用‘降龙掌’等招式。这些招式教会他们如何运用自己的内在力量来抵御进攻、击败对手,以及发功疗伤等等”[21]。
对于卷三,《出版人周刊》评论道,“金庸《射雕》系列小说的粉丝们会看到许多独立的次要情节相互融合,引人入胜的结局为该系列的下一部提供了强大的背景。这是相当不错的一卷”[22]。
卷二、卷三在故事情节发展上与卷一保持了高度的连贯性,衔接非常流畅。亚马逊读者评论道,“我觉得这本书(卷二)比这个系列的第一本更有趣。故事的开头与上一本书的结尾衔接得很好。我不太喜欢时间上的跳跃。我觉得这本书更吸引人,也更能吸引我的注意力”③。
2.译文质量方面
张菁的翻译保留了郝玉青译文中的优点,兼具流畅性、可读性以及对读者的关照。此外,张菁在传达人物的语气和态度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收获了更多好评。但也有阅读过中文原著的读者指出,卷二通过增译对话、人物内心独白及背景故事来突出人物形象,这一点上不如卷一来得忠实于原文。可见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译者的主观介入是客观存在的。科幻小说博客认为,“在A Bond Undone中,张菁继续保持着译文的高质量。由于汉语的特殊性,两种语言之间的过渡并不容易,但张菁依然展现出自己的技巧,既能保持译文流畅,又能驾驭两种语言之间极为微妙的差异,同时还能让英语读者读起来感到十分自然”○2,网络平台上有相当一部分读者表达了对于后续系列故事的强烈期待。
当前已发售的三卷《射雕》英译本在英语世界初步成功。总体正面评价远多于负面评价,且后续译本的质量在前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读者评价更高。《射雕》系列作品能受到英语读者的广泛好评,一部分原因是作品本身的内在力量,包括主题上的同一性、情节和叙事风格以及内含的中国文化元素等;另一部分原因归功于译作的流畅易读以及其中大量有助于读者理解的副文本信息。此外,商业出版社、评论人、读者大众等人类行动者及各类衍生出的武侠电影、游戏、网络文学等非人类行动者都在译作的流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射雕》系列的译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后续系列作品的传播流通乃至中国经典作品“走出去”有所启示。首先,《射雕》系列英译本出版周期过长,第一卷的翻译出版就历时近6 年,第二卷历时3 年。按照出版商计划每年出版发行一卷,读者要“追更”完整个系列(包括后两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至少也需要十年,如此长的出版周期势必会消磨读者的阅读热情和耐心。因此,需要在当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项目规模,招募有资本的译者、出版商,大力推进译介进程,缩短出版周期。
其次,对于人名、外号翻译应精简,采取统一的翻译方法(如音译加注),使之具有传承性,避免读者混淆。在历史文化背景方面,已有的序言、人物表及附录等副文本手段仍不足以为英语读者提供完整的背景知识。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国宋朝历史紧密关联,结合读者需求,可考虑在序言后附上当时的中国地图展示宋、金、蒙古等国势力范围,并增添纪年表注明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而搭建起原文本的历史语境和历史氛围,使译入语读者更加理解并欣赏他者文化。
再者,应进一步拓展流播途径,走书籍、网络、影视、游戏并行的多元立体传播渠道。金庸武侠作品经过影视化、动漫化,衍生出《东邪西毒》《九阴真经》等多部动作电影及漫画作品并风靡全球,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武侠精神也为海外影迷、读者所追捧,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标签之一,书评显示有相当数量的读者正是通过对这类漫画、影视作品的接触才开始阅读金庸武侠小说。此外,各类网络平台也相应推出了电子书、在线阅读、有声读物等阅读形式,将视、听效果合二为一,多模态增进读者阅读体验。从当前译介效果看,流播途径仍有待拓宽,如何有效利用各类媒介,以进一步推进中国武侠文学走出去乃至走进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注释:
①《雪山飞狐》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鹿鼎记》三卷本及《书剑恩仇录》均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二者皆为学术性出版社。
② 来自学术性媒体的书评有:《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David Hull的Review of A Hero Born:Legends of the Condor I等。来自普及性媒体的《射雕》英文书评有:《卫报》Marcel Theroux 的A Hero Born by Jin Yong Review–the Gripping World of Kung Fu Chivalry,Vanessa Thorpe 的A Hero Reborn:“China’s Tolkien”Aims to Conquer Western Readers;《泰晤士报》Antonia Senior的Historical fiction round-up:Attack of the flying squad;《环球时报》Huang Tingting 的UK Publisher Working on English Edition of Jin Yong’s‘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海峡时报》Olivia Ho 的Complex Gongfu Scenes Come Alive和Colourful Sketches of Fabled Fighters;美国国家公共电台Alan Yu 的Chinese Classic‘Condor Heroes’Takes Wing In English;《米纸》Jo-Ann Chiu 的Did the Servant Really Have Snot?:Review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奇异视野》Rachel Cordasco 的A Bond Undone by Jin Yong,Translated by Gigi Chang等。来自图书行业性刊物的书评有:《出版人周刊》佚名的A Hero Born: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Vol.1,佚名的A Snake Lies Waiting等。来自专门特色网站的书评有:《历史小说协会》Valerie Loh 的A Hero Born:A Novel(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东亚书评Scott Forbes Crawford 的A Hero Born·Jin Yong(translated by Anna Holmwood);《纽约书刊》Marie Brennan 的A Hero Born:A Novel(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Madame Writer 博客佚名的Book Reviews:A Hero Born(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 #1)by Jin Yong;“书评大全”网站M.A.Orthofer 对于A Hero Born的评论;英国弗里欧书社佚名的A Hero Born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科幻小说博客Jesse 的Review of A Bond Undone by Jin Yong等。
③Goodreads 网站读者书评包括Dilushani Jayalath,Terence,Denise Lim,Dee Arr,Nursebookie,Lucia 等人对于A Hero Born的评论,SlowRain 对于A Snake Lies Waiting的评论;亚马逊网站读者书评包括Karoline,gladiatorglory,W.M.Scott,numero duo 等人对于A Hero Born的评论,Aunt G 对于A Bond Undone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