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发展的对策
——以广西大新县为例

2022-05-12 08:50麦丹娆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兴旺青梅特色产业

麦丹娆

(南宁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9)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指出:立足贫困地区资源,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每个贫困县建成一批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1]。大新县围绕脱贫攻坚总目标,大力发展“种、养、贸、游、工”五大扶贫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要求“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2]。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特色产业兴旺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助脱贫户保持稳定收入,还有助于边境地区立足资源禀赋实现乡村振兴。

一、大新县产业扶贫成果及实现产业兴旺的必要性

(一)产业扶贫成果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大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热秋凉、冬春微寒,夏季雨量充足,雨热同季,对于发展农林牧渔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三五”期间,大新县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大力发展“5+2”特色产业①,覆盖总户数15810户,覆盖率达94.24%,通过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大新县“5+2”特色产业扶贫成果②

产业发展是扶贫的基础,大新县明确了“强蔗、兴牧、优果”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实现了由“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其中,政府引导贫困村打造“3+1”特色产业③,激励贫困户自主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形成了肉牛养殖小区、皇鸽养殖基地、桑蚕养殖基地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业,实现了贫困户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采用“基层党组织+龙头企业+农商行+农户”扶贫模式

大新县在脱贫攻坚中采用“基层党组织+龙头企业+农商行+农户”的扶贫模式:一是积极发挥乡镇党委、村委班子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讲习所”等载体,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党员亮承诺活动,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二是重视龙头企业的帮扶作用。在青梅种植业方面,大新县引进安徽溜溜果园集团,投资3亿元建设溜溜梅休闲果品深加工项目,带动了青梅种植业的发展。三是支持农商行针对贫困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政府激励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力度。广西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积极与各方研究讨论金融扶贫工作并建立起贫困户信贷档案,不断完善小额信贷审核与发放服务,并通过利农商城帮助扶贫困户销售农产品,持续拓宽销售渠道[3]。

3.整合资源,追求产业化

大新县的“5+2”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这离不开该县政府、贫困户、龙头企业等各方的努力。以青梅产业为例,青梅种植业作为大新县重点发展的特色水果产业,能在“十三五”期间取得较好成效,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驻村干部充分发挥组织桥梁作用。把网格化管理有效地运用于精准扶贫当中,指导贫困户利用荒地和山地种植青梅,除了在资金方面进行奖补,还在育种育苗、种植技术指导、果品分销方面给予帮扶,带动青梅种植业朝组织化、规模化发展。二是产业政策持续助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引导贫困户种植青梅的同时,大新县研究出台了《大新县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奖补办法(暂行)》,以奖代补的方式提高了农户种植青梅的积极性。大新县人民政府同时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指导青梅种植户种植和管理青梅。三是利用国家级龙头企业带动青梅产业发展。大新县与溜溜果园集团商讨签订了深加工项目,该集团与种植青梅的农户签订果实收购协议,按照不低于2元/千克的保底收购价收购青梅。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青梅产品的销路有了保障。

4.打造特色产品品牌,助力完成脱贫任务

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可以扩大农产品的销量、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带动贫困农民脱贫增收[4]。大新县根据本地实际大力发展“5+2”特色产业,通过整合资源、资金支持、创新模式、教育培训等方式,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除了溜溜果园集团收购青梅打造“溜溜梅”品牌,广西南宁市杰利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600多万建设“皇鸽”食品加工厂,并逐步打造起集“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皇鸽”产业链。在胖姜种植方面,大新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县内推广胖姜的种植并推动姜糖企业发展,大大提升了农户的经济收入。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在政府的带动下不断发展,持续突出“农旅”“工旅”“体旅”“文旅”“商旅”“养旅”等特色。大新县先后引进多家知名企业进驻投资,打造了“德天”“明仕”“老木棉”“龙宫仙境”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景区。大新县的特色产业不仅帮助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二)实现产业兴旺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并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总体要求进行部署[5]。特色产业兴旺对于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1.产业兴旺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可巩固和提升产业扶贫质量[6]。大新县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一直支持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对于提升大新县农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兴旺不仅能够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还能壮大和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提高扶贫质量。具体来说,产业兴旺一能提升特色产业产品本身的附加值;二能进一步融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三能吸引更多企业进驻大新,为大新县的经济发展增加更多发展力量。在脱贫地区中,以产业兴旺带动“三农”工作有序开展,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

2.产业兴旺有利于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产业兴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在大新县,“产业路”及屯级道路的修建与“四好农村路”的要求相符合;道路硬化与完善大大方便了农户的出行。道路畅通的同时,也有利于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运输等环节的布局,进一步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在扶贫工作中,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有利于扶贫产业的延续与高质量发展。农户在享受政策利好的同时,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可以提高自己的生产积极性。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些发展增加了民生福祉,提升了脱贫地区农户的幸福感、归属感与获得感。

3.产业兴旺是政府和农户的美好愿景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及后来的一段时间,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国主要依靠农业积累来支持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形成了农村与城市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城乡差距和一系列问题。如今,需要城市反哺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中国消灭了长期困扰自身的绝对贫困问题。如何激发脱贫农户的自主创业热情,提高其生产经营积极性,需要政府做好产业兴旺的相关工作。中国的目标是全面振兴,发展好产业就是帮助农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现共同富裕,产业变兴旺,农户收入增加,这不仅是农户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实现扶贫产业兴旺的困难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在现有的研究当中,部分学者提出了产业兴旺存在的困难。刘学敏认为扶贫产业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7]。岳国芳认为乡村振兴中扶贫产业面临着产业自身的困难、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8]。陆俊清认为扶贫产业发展的后劲与融合动能不足[9]。根据对大新县特色扶贫产业的调研情况,发现产业兴旺存在以下困难。

(一)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1.部分产业项目短期化、同质化严重

大新县发展的产业以种养业为主。首先,此类产业成本投入不大,周期也比较短,在短时间内能够看到效果,缺点是很难长期维持下去,并且容易受到自然环境与市场的影响,一旦出现恶劣的天气状况或禽流感等自然风险,或者出现农产品价格波动、信息不对称、市场前景预测出现偏差等市场风险,产业就会遭受较大的损失。其次,部分产业是在现有经验指导下推进的,容易出现一种模式取得成功后其他地区纷纷套用的情况,导致产业发展同质化,具体表现为生产、结构、产品“雷同”,缺乏产业特色。

2.特色产业链较短

大新县因受人力、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延长产业链,特色产业链较短。大新县特色产业项目产品多数为初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低,部分项目与龙头企业的合作还处于磨合期,精深加工项目还在摸索和建设当中。产业兴旺不仅要发展传统农业,更要将农业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产品销售等结合起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育不足

贫困户能力有限,很难应付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所以大新县致力于培育新型的生产经营主体,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参与脱贫攻坚。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部分龙头企业因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容易把产业扶贫作为提升经济效益的手段,对于脱贫责任则无暇顾及。部分企业建设的示范园、产业园面积有限,产业辐射范围不广。在合作社方面,有些合作社缺乏规范管理、财务制度不够完善、生产经营比较粗放,带动能力不强;部分合作社的经营者受教育水平不高、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在模式带动方面,大新县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采用“农户入股+公司运作”的模式,虽然这种入股分红的模式能够让农户获得一定的收入,但是农户自身却没有能够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中,这与“造血式”扶贫的要求不相符,所以需要将各方利益联结起来,在产业兴旺中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二)特色产业政策执行不到位

1.产业兴旺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产业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但仅靠以奖代补的资助方式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兴旺的要求。第一,以奖代补制度容易出现“精英俘获”现象。第二,财政资金支持发展的产业主要是蔬果种植、猪牛养殖这类“短平快”项目,对油茶、茶叶、中药材等中长线项目支持力度不够大。第三,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对于非贫困户,支持的力度较小。

2.产业扶贫工作方案与产业兴旺政策衔接不畅

在脱贫攻坚时期,大新县政府出台了各种减贫政策,以推进扶贫产业的发展。在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原先制定的短期的、应急的政策是取消还是与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相融合,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产业兴旺涉及多方主体,在政策衔接方面,政府要统筹协调、深入调研,了解当前县内产业发展情况,才能制定出适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在合理过渡的同时继续发挥保障和激励的作用。

(三)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有待提高

1.过度依赖政府

产业扶贫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各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但是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新县脱贫攻坚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大多数产业是由政府直接推动的,产业的市场导向作用不明显。农户自身水平有限,产业项目的管理、技术、资金都依靠政府支持,存在过度依赖政府主导的现象。大家都认为“背靠大树好乘凉”,一旦失去政府这棵大树,扶贫产业就很难进行下去。此外,发展特色产业的扶贫资金是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发放的,这就导致资金循环不畅、利用率低。因此,过度依赖政府不是一件好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产业发展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2.技术、管理人才缺乏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大新县,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大新县是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边境县,教育资源短缺且交通不发达,很难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即使是本地的人才,也向往更好的工作岗位及居住环境,这导致本地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第二,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致使留在本村的一般是老弱病残等劳动能力弱的群体,这使得许多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简单”。第三,企业带动发展的产业园、车间就业门槛低,工人文化水平不高,不能胜任要求较高的技术、管理等工作岗位,只能在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上工作,虽然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但收入不是很高。

3.思想观念还未从“脱贫”转向“致富”

实现产业兴旺离不开农户的配合,村民只有融入与产业兴旺相关的工作中,经济收入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脱贫攻坚中,贫困农户摒弃了“等、靠、要”的不良思想,但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农户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能,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在大新县,可以看到部分农户对于建设大新县及推进乡村振兴的认识不足,对产业兴旺的理解不深,不能很好地在生活中践行相关要求,存在着“政府要我发展我才发展”的消极想法。此外,个别农村还存在着偷排污水、乱弃垃圾等情况,要实现产业兴旺,就需要协调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因此,大新县还需要加强引导,使农户思想实现由我要“脱贫”向我要“致富”的转变。

三、推动产业兴旺的对策

(一)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1.优化顶层设计,做好产业规划

一是立足现有资源,做好特色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全局规划,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兴旺最忌讳的就是“短平快”,要破除扶贫产业的藩篱,依据大新县的资源禀赋、政策制度、市场环境等,选择适合长远发展的产业项目。对于目前存在的“短平快”项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确保供需平衡的前提下设置合理的项目比例,适当增加中长线项目的数量。产业兴旺不仅要促进农户增收,更要考虑到产业的长期发展与繁荣。二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找准自己的资源优势,做好产业布局,切勿“盲目跟风”。要形成“一村一品”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在产品质量上严格把关,提升产品特色与品质,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健康、绿色、低碳的农产品;同时,采用农旅合作的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使产业能够凸显地方特色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拓展产业链,注重产业融合

拓展产业链要从深度和广度入手。就深度而言,要加快深加工项目建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有效规避市场带来的风险。做到产业上、中、下游的对接和耦合,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加强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物流、贸易、分销体系建设,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就广度而言,可通过“特色产业+旅游”“特色产业+文创”“特色产业+互联网”等方式发展特色产业。以青梅种植业为例,可利用青梅开花期和结果期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体验赏花、品果、劳作等;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积极对青梅产业进行宣传。

3.完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联结机制

第一,要完善对龙头企业的激励机制,优化营商环境,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进驻大新县,进一步落实“三企入桂”政策。以激励机制提高企业推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扩大龙头企业的辐射范围。第二,合作社要随时自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上级部门要积极开展督促检查并给出指导意见,在合作社的登记、建章立制、盈利分配、管理等工作中要做到公开透明。第三,引导农户自觉参与生产经营活动;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督导推进机制;鼓励农户就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二)建立健全产业兴旺制度

1.加强专项资金投入及管理

大新县政府财政资金十分有限,因此对资金的投入要谨慎,管理要严格。第一,在产业奖补方面,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比,要求更高,相应地也要提高奖补资金的发放标准,要达到规模和品质双提升,同时也要提高资金监管力度,严格落实管理责任,避免“精英俘获”现象。第二,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将资金投放的重点放在茶叶、中药材等中长线产业项目上,同时加强中长线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此类产业发展所获得的收益反哺政府财政,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第三,做好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的产业帮扶工作,以财政拨款、企业帮扶、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对非贫困村(户)的资金投入,通过贷款贴息、税收减免、政策担保、补助等形式激励非贫困户自主壮大自身产业。

2.推动扶贫产业与产业兴旺政策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时期,大新县颁布了多项政策,指导产业扶贫。这些政策包括《大新县2020年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奖补办法(暂行)》 《大新县脱贫摘帽五大攻坚措施》 《大新县2020年重点种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将产业重点放在甘蔗、青梅、胖姜、皇鸽等种植养殖业上。在乡村振兴这一新任务下,之前发布的政策已经不符合发展要求。要做好之前政策与产业兴旺政策的衔接,需要从完善政策入手,强化政策支撑,及时废止与当前任务不相适应的产业扶贫政策。此外,乡村扶贫工作队要适时转为乡村振兴工作队,积极推进完成各项基层工作,落实乡村振兴任务。

(三)提升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

1.处理好政府、市场、农户之间的关系

产业兴旺是一项长期性任务,要完成这一项任务,就必须捋清政府、市场和农户之间的关系,不能什么都由政府包办,政府也不能放任产业不管,同时还要提高农户参与产业兴旺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第一,政府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盲目扩大产业规模。盲目扩大产业规模就会导致出现资源浪费、供大于求的情况。政府要拥有市场经济思维,把握好供求关系,实现有效供给,提高资源利用率;政府要在基础设施方面为产业提供水利、电力、信息、通信等保障,为产业兴旺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第二,产业要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主体的带动能力。第三,产业兴旺要关注农户的个人意愿。实现共同富裕要依靠个人主观能动性,但是不能为了完成振兴任务而强迫农户参与合作,伤害农户的感情。对于参与扶持产业发展的企业要进行评估和监督,避免出现借发展产业之名、行坑害农户之实的不良商家,切实保障农户利益不受损害。

2.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第一,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做好引进人才的医疗保障、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工作。正所谓“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大环境改善的情况下,才会有人才愿意到大新县来。同时,也要做好本地“土专家”的培养和挖掘工作,不断提高其技能和业务水平,提高其福利薪酬,改善其居住环境,使本地人才因热爱大新而留在家乡。第二,针对村内的弱势群体,既要帮助其树立信心,让其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也能过上好日子。也要建立返贫监测制度,积极开展帮扶工作,避免这类群体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第三,对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脱贫的农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制度,将其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为特色产业领域内的产业带头人。通过管理技能培训和再教育,壮大人才队伍,再从中选拔能力突出者进行适当的物质及精神奖励,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农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3.建设文明乡风,提升农户素质

一是制定宣传手册,将乡村振兴重点内容向农户进行展示,提升农户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和认识水平。此外,还需要建设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摒弃不良的风俗。二是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种养业的乡村受传统农业的影响,生产方式比较落后,所以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生产经营方式,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农业发展。三是开拓农户视野,提升农户自身素质,鼓励农户参与乡村治理工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变其落后的思想观念;引导农户实事求是、正确地看待问题,依托邻里关系妥善解决人际矛盾,促进乡村和谐发展。同时,要让“两山理论”深入人心,以改善环境为导向,进一步提高乡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效果;制定污水排放标准,引导村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倡导使用清洁能源,使农户养成绿色、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 语

当前正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向乡村振兴过渡的时期,在此交汇点上,大新县要实现产业兴旺可谓任重道远。实现产业兴旺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处理好产业兴旺与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要学术界更深入地进行研究。

注释:

①“5+2特色产业”:“5”指大新县遴选的5个主要产业,“2”指从5个主要产业中选择2个发展产业进行发展,具体指糖料蔗、优质稻、其他水果(青梅)、牛、猪、乡村旅游农家乐和中药材产业。

②数据来源:广西崇左市大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daxin.gov.cn/。

③“3+1特色产业”:“3”是指从县里确定的5个主导产业中,各贫困村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选择3个产业予以扶持,促使其实现规模化发展。“1”是指各村每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1次调整。

猜你喜欢
兴旺青梅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Numerical studies of the influence of seeding locations on D-SOL plasmas in EAST
推动产业兴旺 撬动乡村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下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