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祎,张美,伍晓青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2760)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又称OMO 教学(Online Merge Offline,OMO),是指教学元素在面对面教学课堂和全技术、全网络的线上课堂中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式,跨越了时空障碍,从而达到线上线下学习的深度融合[1]。
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技术手段打通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场景中的各结构、层次、类型的数据,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场景生态[1]。在OMO 教学场景中,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搭建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供保障;线下方面,则通过营造OMO 学科教室,实现真实作业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
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进行自学的习惯,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浅层次学习到深度学习,从而达到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3]。
在初次OMO 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课程难度和复杂度的提升,教学过程中以下问题比较突出:
(1)随着学习进程推进,学习热度下降。
学生在学习初期,对线上课程感到新鲜,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但随着课程的推进,学习热度显著下降。
(2)随着课程难度加深,注意力转移。
由于是学生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进行线上知识的自主学习,当遇到有难度的模块时,学生会避开复杂的课程内容,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
(3)线上线下教学效果难以等效转换。
职业教育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一些在线下教学可以实现的优势,在线上却无法有效实现,比如机器设备的实操、实训场地的演练。鉴于线上教学远程性、跨时空性等特征,线上线下教学效果的等效转换是难点和重点[4]。
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根据《现代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规划和调整了教学模式。
《现代市场营销学》是电子商务和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SWOT、STP 和BCG 矩阵等各类分析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和开展各类营销模拟活动。
(1)以培养主动学习为目标,重组课程结构。
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笔者将OMO 教学模式下的课程结构确定为“2+2”的体系(见图1)。
第一个“2”指的是课程的两条体系,以本科层次的理论高度制定的知识体系和以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制定的能力体系;第二个“2”指的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条线。
(2)以获得学习成就感为目的,划分课程内容。
在保证课程每个模块内容相对完整的基础上,调整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避免某一个模块难度太大,太复杂,影响学习成就感的获得。
所以教学设计中将课程内容合理分割为若干个自成体系的小系统,再由这些小系统组成一个大系统,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最终全部学习。OMO 教学模式下《现代市场营销学》被分为了五个模块(见图1),每个模块都相对独立,且每个模块都有重点培养的能力要求,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是前一步的提升。每个模块学习完成后,学生需要完成同步推送的项目活动,进行线下成果展示。
图1 以学生为中心的OMO 课程体系
(3)以线上线下效果转化为关键,设计教学过程。
OMO 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设计的关键是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活动检验线上线下教学效果的转化(见图2)。
图2 OMO 教学过程
一个好的活动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学习、完成任务,进而提升成就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能交流和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教师则能够对前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给积极者鼓励性评价,给优秀者发放小奖励,给懈怠者予以督促,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总结经验。
(4)以“智慧职教”平台为基础,建设课程资源。
在“智慧职教”平台上,教师可以搭建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3]。视频是教师根据PPT 录制的课程教学视频,特点是内容详尽,能满足所有学生第一阶段的学习,以及基础不好的学生反复学习。PPT 是每个模块知识点的提炼,重点突出,适合复习阶段的学习,以及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快速学习。文档内容更加翔实,是某个知识点的拓展或专题文章,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课后拓展。教师在适当时间开展专题讨论或线上直播教学,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性参与,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5)以OMO 学科教室为未来规划,建设线下资源。
长期以来,常见的教学场景是一间教室、三尺讲台。未来,5G、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视听技术等数字技术成为实现OMO 职业教育新模式场景化、个性化、智慧化运营不可忽视的力量[5]。笔者所在的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通过与华龙网合作,搭建了融媒体实训室,沉浸式的学习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空间和环境刺激,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职业认同感,使热爱学科的学生更热爱,不喜欢学科的学生也觉得有趣。
通过OMO 教学实践,同时结合其他职业院校开展OMO 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OMO 教学在职业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中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1)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进行OMO 课程建设。
OMO 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而职业院校的生源导致了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动力强弱不均、自控能力高低有别。基础不好、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会更容易随着课程内容复杂度和难度的增加降低学习热度和转移学习注意力。因此教师需要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选择等方面精心设计。
①课程结构模块化、系统化。每个模块自成体系的同时,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
②课程内容层次化、形式多样化。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将教师从基础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将精力用在个性化指导上,保证学习趣味。
③课程案例和活动真实化,典型化。案例和活动的吸引力决定了后期实践课程的参与度,而实践课程的完成效果将决定教学效果的转化。教学证明学生们喜欢真实的、典型的、有价值共鸣的案例,比如《菜鸟全球供应链》《鸿星尔克的“野性消费”》和《王老吉的营销洞察》等,都在学生们中引起了共鸣。
(2)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探索OMO 课程建设。
职业本科教育具有鲜明的类型特点,教学设计既要有本科理论知识的高度,又要能体现职业能力的广度[6]。教师们需要走出传统课堂的舒适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行业的最新发展和技术创新,设计具有一定工作情景的课程任务和学习目标。这其中,需要考虑到实训实验视频能否在线上平台播放,仿真系统能否在线上平台模拟,机器设备操作能否通过线上平台直播展示等一系列问题。
(3)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立OMO 教学评估体系。
高职院校制定评价考核与保障政策,可以激励教师主动接触网络信息技术,将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纳入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即“线上信息化综合运用能力+线下专业教学能力”。这就要求职业本科院校的教师不仅能进行线下教学与课堂组织,更要学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适应互联网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本文从职业本科课程建设入手,探讨了OMO 教学模式的课程结构、内容、线上线下资源和未来学课教室建设等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不断的反思,职业本科院校要把握职业教育提质升级的机遇与挑战,要适应产业升级对职业教育带来的新要求,需要教师们主动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创新职业教育新模式,探索职业教育新规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7-9]。
而OMO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10],借助技术手段打通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场景中各结构、层次、类型的数据,能够实现线下支持线上、线上赋能线下的高效融合,对职业本科教育的提质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