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娟
(贵州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创新创业具体指基于对技术、产业、品牌、服务、模式等的创新,拓宽产品市场,优化组织管理手段,提高科技水平而进行的创业活动[1]。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也是带动就业的有效途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方向,两者相互作用,能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2]。因此,如何办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内外重要的公共课题,“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也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构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支持体系,真正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社会资源、教育服务等支持[4]。因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发现我校食品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针对性提出增强食品专业的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
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目前承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是学生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人员或者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以及各类课外学术竞赛、开放性实验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未能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充分融入创新创业的培养上,而部分年轻教师授课经验不足,也缺乏创业经验。同时,存在多个不同的创新创业项目由同一个教师指导,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对此,有47.6%的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表示比较满意,超过50%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是不满意的。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依赖[5]。通过对本校食品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您所在的学校都有下列哪些方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包括食品专业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以及少部分已经毕业的学生,其中45.19%的学生反映是以必修课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基地和到企业参观实习的方式只有9.13%和3.85%,低年级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以理论知识为主,大四的学生有少部分会到企业参观实习,了解目前本专业的市场需求。学生以市场需求为目的,开展创新创业研究。
在本科教学中,高校教师多以灌输知识点和要点为主,注重理论知识,以成绩为评优的主要标准,导致很多学生以学习和考试为重点,忽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缺乏探索意识。
问卷调查:通常在什么情况下,您会选择创新创业?51.92%的学生表示没有家庭负担,且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会考虑创业,9.13%的学生认为就业不理想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创业。部分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就业期望值过高,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毕业后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认为创新创业风险太大,也因此导致部分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没有主动性,大部分只停留在学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范围,项目完成后很快就对创新创业失去兴趣。
问卷调查学生创业的动机是什么?25%的学生是实现自我价值,而24.04%的学生是通过创业获得更多财富,19.23%的学生是因为就业压力大才会选择创业。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目前,针对食品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力度较小,大学生创新创业外部保障体系不健全,政府、企业、乡村、大学没有融合为一体,缺少配套政策进行具体实施、相互渗透和影响。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基于贵州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条件,能够产生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为乡村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整合乡村各类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首先,校企合作有利于搭建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构建“乡村+政府+社会+高校+学生”的链条式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团队,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
其次,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和平台推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国家号召的有力回应,也具有较强的维度和现实指向。
最后,有利于扩大校企合作的应用领域,切实树立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识,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提升大学生开展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的能力,凸显医学院校食品专业的特点、优势和方向。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三大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鼓励大学生投身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行列,既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又帮助大学生完成了创业梦想,实现了人生价值[6]。问卷调查发现:您认为学校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帮助?其中46.63%的学生希望能够提供创业政策、创业扶持、创业可行性分析等实用性指导,其次是开设相关的专业化课程,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见图1)。因此,为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图1 学生希望学校为创新创业提供的帮助情况
首先,高校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营造提升教学能力的环境,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吸引人才,自由组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其次,为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达到教与学的效果,应积极鼓励教师走进食品企业,参与食品企业的研发和管理,并将企业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同时,积极支持教师定期参与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专题培训,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
最后,邀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创业家或相关专业人才与校内专职教师相互学习,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专职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促进教学能力与创业能力快速融合。
首先,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7]。
其次,高校要充分利用区域内相关专业组织、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和科研服务与企业需求有效结合,教师和学生每年深入生产经营第一线,了解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同时定期组织企业一线工程师和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为企业解决创新发展、竞争力提升以及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瓶颈,解决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和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激励教师长期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提升教师自我创新能力。
最后,创新创业课程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程及未来就业创业的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中国大学MOOC 平台,有针对性地选择线上开放课程;也可以结合乡村振兴实际、企业生产实践,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根本目的,引导学生参与或自主设计、研究和管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企业和学校密切合作,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企业提供给大学生更准确、更全面的了解市场和社会需求的机会,大学生为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开展乡村振兴创新创业项目的设计和实践。
学校培养人才和企业需要的科学技术人才相统一,企业掌握当地市场需求,因此可邀请企业技术人才以及创业成功企业家参与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教学考核评价中,以“大创项目”“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相关竞赛为载体,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合作中,企业还能提供真实的教学场地和设备,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发现实际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那么学生会有强烈的自豪感,从而提高其创新创业自信心和能力。同时,企业可解决项目设备、场地、部分资金以及市场等问题,学生的创新成果可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不但为企业培养了具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也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