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茹
摘 要:时代变迁,信息高速发展,学生们个个多才多艺,思维活跃,集智慧与才干于一身。但有些学生自控能力有待提高,给班级工作的开展带来阻力,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采用同理心的原则,对学生予以关注与帮扶,对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角色的转换提出了新的见解,对新课程改革时期班主任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1-0171-03
On the Necessity and 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Guidance for Students by
Head Teachers
LI Ru (No.89 Middle School,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hanging time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ll students are versatile and active in thinking, combining wisdom and talent. However, some students' self-control abi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which brings resis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 work, and the class teacher has a long way to go. Based on my own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e author analyzes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adopts the principle of empathy, pays attention to and helps students, puts forward new insight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ole of head teachers in moder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provides new curriculum the work of the class teacher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 has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Class teacher;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2021年7月,我又送走了一屆毕业生。回顾与这一届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我感受颇深。身为任课老师兼班主任,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深切地感受到:要带好一届学生,不光要有爱心和耐心,更要有一颗童心,一颗爱生如子的真心。我们要学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颗善感的心灵,学着尊重他们,理解并接受他们。我们需要同理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我们应让学生在鼓励中学会自信,在认可中学会自爱。班主任,是学生前行的领路人,更是学生的心理医生。
1.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从人的发展角度而言,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有趣、最活泼、最有关系”的一个时期,是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型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生命教育、学业精进、个体发展应是当下我国普通高中学生生活的主旋律。这一阶段,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我们应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指导。指导内容应围绕发展、生命和学业三个方面来构建,促进学生开展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认识和发挥自身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综合素质。
高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业、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应当将心理辅导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2.心理辅导的技术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学生的教育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挑战性,班主任徒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进入学生的精神领域。我们需要运用同理心,借助心理辅导技术来完成我们的神圣使命。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我们可以尝试心理辅导技术中的尊重技术、共情技术、积极关注技术等。
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个别谈心等方式开展工作,让学生接受成长过程中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具体做法如下:
(1)勤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心理辅导中有“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原理。也就是说,心理辅导需要先倾听后表达。只有班主任放下主观性,以善意和宽容的心态,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并接纳学生,学生才会聆听和接纳班主任,相互之间才会进行有效沟通。沟通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教育力量,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与学生沟通时,班主任应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谈话内容应尽量符合学生的需求、想法和感受。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进班转转,与学生谈谈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班主任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在老师这里都能得到及时解决。E586FEC6-3DD8-4D46-AA5B-81C424065C5E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应以民主、平等、尊重、理解、接受为原则。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老师是学生前行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引导学生穿越荆棘,克服重重心理障碍,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在师生相处时,班主任应学会接纳每一个教育对象,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每一个教育对象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班主任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实现教育生态文明。
(2)了解学生精神需求,建立良好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应当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感情的接近,心灵的共鸣,潜能的开发。它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大家庭的温暖。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教育学生们爱校爱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兄弟姐妹的情谊。诸如,在班里为同学过生日,为同学送上班级的祝福;在班里结对子;建立学习小组、纪律小组、卫生小组等。总之,进入班级后,同学之间坦诚相见,师生之间亲如一家,班级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3)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共同解决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为的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因此,我们应该本着期待、爱护、尊重的原则,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放大并及时予以表扬,让学生重拾自尊,找回自信,让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奋勇前行。班主任与学生交往时,如能做到真诚地交流,传递信息,教育和启发学生潜能,接纳学生的世界,走进学生心灵,鼓舞和暗示学生,培养学生勇敢诚信等品质,那么,班主任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秘籍。在压力面前,不少学生表现得自信心不足,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要帮助学生走出低谷,重新抬头审视自己,坚信自己具有无限的潜能。当学生对自己有了一个清醒全面认识的时候,他们就能够减少顾忌,集中精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4)做学生的心灵“牧羊人”,学会换位思考
教育哲学家涂尔干说:“教育是一种理智的影响。”这就是说,我们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要理智、公正客观,要学会换位思考。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世界观及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加之家庭教育的差异,他们一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他们常常需要通过倾诉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作为班主任,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应该俯下身子,带着一双善听的耳朵,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心灵的“牧羊人”,真诚地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注和情感诉求的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在与学生谈话时,班主任应该做到体验学生的情感、思维,体验他的经历与人格的关系,并把自己的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班主任理解并接纳,从而与班主任建立起信赖关系。
(5)建立民主型的教育关系,提升学生的归属感
教育是有教师和学生参加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双边性,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良好的民主型教育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及智力的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其感情、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日本学者泷泽武夫把思维比作汽车发动机,而情感则被比作为汽油。法国心理学家稚内曾断言“感情是思维的能源”,这充分说明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促进作用。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且属高级需要。的确,学生也需要老师及同学的尊重,来实现自我价值,而民主型教育人际关系正体现了这一点。它是指师生之间平等、互助、合作、融洽的民主关系。教师信任、尊重和热爱学生,诚挚地帮助学生,创设教育情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充满爱心和相互尊重的人际环境中增长才干,健康地成长。
(6)带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高中阶段的孩子,强烈渴望被周围人理解并接受,渴望获得社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认同,但有时缺乏执行力。鉴于这种情况,我充分利用班主任的优势,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在学生中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帮助学生在读书中明事理,知责任。鼓励、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项活动,在运动中健体魄,强身心。
在国家教育部“双减”政策的号召之下,在分析了我校的校情和学生的学情之后,我从我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坚决贯彻落实新课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精心设计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我们开展课外阅读英文原著,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高效性。我开辟的课外英文原著阅读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英语语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之美,提升语言素养及人文素养。通过阅读英文原著《小王子》,以读促写,以听促写,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深度思考,精于思辨,以思考驱动自己的行动,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断提升英语核心素养。这一活动有效缓解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压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学生创造性使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国“十四运”到来之际,我带领我们班同学参加了学校为我们高二年级组织的以“逐梦青春,谁与争锋”为主题的三人篮球比赛。全年级所有班级都参加,全程采用淘汰制。各班的球员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代表自己班级参加了本次赛事。经过三轮淘汰赛之后,我们班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第四轮比赛,最终获得季军。同学们虽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自豪。赛后主力队员之一孙博渊同学说:“通过这次比赛,我深深地感到:心态决定命运!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心态了。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最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引导支配。所以我们这次比赛,赢不会让我们骄傲,而输也不会使我们气馁,我们会端正我们的心态,争取下次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的一席话让我十分感动。我们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了拼搏的意义和实力的重要,他们在参与中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7)家校携手,社会支持,帮助学生攻克心理关
班主任的心理辅导目的就在于为学生重新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为他们拨开前进路上的迷雾,使他们把眼光放远,为实现目标一步一步地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需要与家长密切联系,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每学期定期召开的家长会,可以把只有家长参加改为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请家长和学生坐在一起,共同分析学生面临的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班主任也可以定期举行亲子沟通心理辅导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教育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感恩父母,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
有研究表明,对于有些孩子而言,五天的學校教育加上一天的家庭教育,其教育效果等于零,这一点充分表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脱离家庭教育而独立存在。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互相监督,互相支持。同时,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借助良好的家庭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成长中的心理断乳期,确保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长河中以稳健的步伐迈向成功。
3.结语
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做法,我的学生们不光学业成绩优异,而且具有了健全的人格,具有了知难而进的勇敢的心,具有了团结一致,排除万难的集体凝聚力,更具有了时代青年的朝气蓬勃、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昂扬斗志。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我们班主任需要发扬工匠精神,研究班级每一位生命个体,做有温度的教育,成为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真诚对待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快乐教育的传播者、学生心灵的呵护者、学生自主学习的督促者和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联结者。
参考文献
[1]胡健.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基本架构[J].教学与管理,2011(11).
[2]张东梅.心理辅导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2(12).E586FEC6-3DD8-4D46-AA5B-81C424065C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