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杀球技术对不同运动项目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2-05-10 08:16吴美霖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吴美霖

随着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群体喜爱并且投身于各项体育项目中,羽毛球运动作为我国大众体育的代表项目,拥有很高比例的运动人口。研究不同项目学生学习羽毛球杀球技术的学习效果影响可以为广大学校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促进羽毛球与其他运动项目的有机结合为青少年合理安排运动内容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杀球技术是羽毛球运动所有技术中最具观赏性的技术,也是目前的羽毛球比赛中最主要的得分手段之一;如果一名羽毛球运动员的各项技术水平可以比作一只拳头,那么杀球技术一定是这只拳头上最突出的指关节。

一、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已掌握不同运动技术的高校学生在学习羽毛球杀球技术时的学习效果影响因素,通过实验验证哪些学生对羽毛球杀球技术的学习效果更好,对比分析各种运动的技术动作特点,归纳哪些运动中的技术可以与羽毛球杀球技术正迁移,哪些要绝对杜绝;借此帮助广大青少年和全国学校体育教师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避免“踩雷”,同时合理运用正迁移更加高效地学习新技术。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以“羽毛球技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测到文献2369 篇;以“排球技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测到文献4134篇;以“羽毛球与排球技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测到文献17 篇。由此可见信息含量之大,且该方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客观性。

(二)观察法。通过对各项目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直接观察、回看录像及慢动作回放等手段,对比类似技术动作中平时无法注意到的细微差别,从而分析羽毛球和排球各种技术动作之间的异同。

(三)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学的原理与方法,针对羽毛球技术动作和排球技术动作统计过后得出的数据进行归纳,对二者类似的技术动作各项数据指标进行对比,如:排球的准备姿势与羽毛球的准备姿势,排球的横向移动与羽毛球的横向移动,排球扣球与羽毛球的杀球动作对比等,最后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与举措。

(四)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 表格对所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分析数据反映的现象及问题,为研究提供实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鞭打类运动技术分析

1.羽毛球杀球技术分析:步伐到位后架拍,侧身下降重心,起跳时向上提肩带动手臂上举,向上伸展身体,起跳后挺胸形成反弓,持拍手臂向后上方摆动,前臂自然后摆,手指手腕放松,球拍在身后瞬间指向地面,随后在空中转体收腹,带动上臂挥动,以肩为轴,肘部领先,带动前臂和球拍高速向前挥动,前臂内旋,手腕微微前屈,握紧球拍,在身体前上方击球,球拍和击球方向的夹角应小于90 度,球拍应正面击打球托的后部,让球离开拍面后直线向下飞行,击球后,前臂依惯性在体前向对侧随挥,回动的过程中应将球拍收至胸前。

根据上述羽毛球正手杀球的技术特点可以看出,羽毛球正手杀球技术属于典型的鞭打类运动技术,运动员在完成该技术动作时需要扭转身体,制造反弓,用身体带动手臂,上臂带动前臂,用大环节带动小环节,依次发力,在击球时获得最高速度,这些特点不单单在羽毛球杀球技术中存在,体育院校中很多术科课程里面都可以找到鞭打动作的影子,其中最常见的有排球的正面扣球技术、掷标枪的最后用力技术和棒球的肩上传球技术。

2.排球正面扣球技术分析:采用稍蹲准备姿势,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再迅速跨出一大步,两臂后引,左脚及时上踏在右脚之前,脚尖稍内转,身体重心随之下降,两膝弯曲,两臂由后向前用力上摆,双腿用力伸膝,上体伸展,双脚蹬踏离地,起跳后挺胸收腹,击球手臂后引,身体向后成弓形并稍向右转,肘高于肩,击球时迅速转体收腹伸肩,带动肩、肘、腕、手依次加速发力在前上方击球,击球时五指自然张开,全掌包球,击球的后中部或后中上部,瞬间向前推压下甩,击球后身体自然下落,双脚尽量同时着地。

3.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分析:投掷步第四步落地后,右腿积极蹬地转髋,肩轴向投掷方向转动,投掷臂的上臂向上转动,带动前臂和手腕向上翻转,当上身转动到正对投掷方向时,投掷臂翻到肩上,左肩内,呈“满弓”姿势,上臂带动前臂做爆发式的鞭打动作,使标枪向前飞出。在标枪离手的瞬间,甩动手腕和手指,使标枪沿着纵轴顺时针方向转动。

4.棒球肩上传球技术分析:两脚前后开立,右手持球于肩上并举球后引,左肩稍向右转,持球手的上臂与躯干之间的夹角要大于90 度,肘关节高于肩,前臂与上臂的夹角也要大于90 度,传球时右脚蹬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髋关节带动躯干向左转动,并以肩关节带动肘关节,向前挥臂,手掌对准出球方向,最后屈腕,手指拨球将球传出。

从完整的技术动作来看,上述的技术动作都属于鞭打类动作,均需要在合理的动作节奏下调动身体的肌肉群从下肢、腰腹到上肢依次发力获得加速度,在获得加速度的过程中,上述技术动作在完成时都是动量关系逐步变大,以保证鞭打动作的能量传递效果越来越好。其中三项运动技术都是用反“弓”型身体姿势。在击球或出手的动作过程中,运动员需要通过下肢的蹬踏、躯干的发力、身体的扭转和上肢各肌肉群的依次加速,最终使上臂、手腕获得了充分的加速度,方能达到击球和出手时的最佳速度。

将羽毛球正手杀球、排球正面扣球、掷标枪的最后用力技术、棒球肩上传球技术进行优秀运动员的录像回看及慢动作回放,将上述四种技术动作从起跳方式、击球(出手)前的上臂与前臂夹角、击球(出手)点、力的作用方向、发力程度、是否拨指及身体姿态七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上述七个技术特点中,掷标枪的最后用力技术有两点与羽毛球正手杀球技术完全契合,棒球的肩上传球技术仅有两点与羽毛球正手杀球技术部分契合,而排球正面扣球技术除起跳方式与羽毛球正手杀球技术略有不同外,其他六点二者完全吻合。

表1 鞭打类动作技术特点对比

标枪的最后用力阶段与羽毛球正手杀球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区别在于起跳方式、发力前的上臂与前臂夹角和发力的方向,由于掷标枪的助跑和羽毛球杀球的原地双脚起跳并无相似性,初步判断在这一点上没有负面影响,但是掷标枪发力之前上臂与前臂夹角约为180 度,这与羽毛球杀球的90 度相去甚远,可能造成学习杀球时屈臂反振和顶肘的不充分;掷标枪的发力方向是前上方,而羽毛球杀球的发力方向是前下方,这一用力习惯会对标枪运动员学习羽毛球杀球造成障碍,可能造成下压角度不够刁钻等问题。与羽毛球正手杀球相比,标枪运动的出手点更加偏前、偏下,这会导致运动员错过最佳的杀球时机。

棒球肩上传球技术与羽毛球正手杀球的主要技术特点区别在于发力方向、发力程度和完成动作的身体姿态,棒球肩上传球的发力方向以正前方为主,区别于羽毛球正手杀球的前下方,这可能导致棒球运动员在学习羽毛球杀球时球的飞行轨迹过平,失去进攻的威胁;棒球肩上传球发生在队友间,以传导球为目的而非为对手制造困难,所以多为非极限发力,但笔者认为这一点对羽毛球杀球的学习并无太大影响,羽毛球杀球多用于主动局面,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调整,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在主动时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控制发力程度的;棒球肩上传球无需起跳,所以整个技术动作的环节中几乎没有让运动员的身体形成反弓,尤其是内野手,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快速地传导球,其次才是在传球准确的基础上尽可能让球更快。这一动作习惯可能会让棒球运动员在学习羽毛球正手杀球技术时发力不够充分,动作不够舒展,但也不排除少数优秀外野手在完成超远距离传球时会形成类似标枪运动的反弓形态。

排球的正面扣球技术与羽毛球正手杀球在上述数据中仅有一处不同,那就是起跳方式,排球正面扣球技术采用助跑起跳,而羽毛球正手杀球多采用原地双脚起跳;两种技术都需要在击球前下蹲降低重心,蹬地起跳后扭转身体,依靠大环节带动小环节,由下至上逐级发力,挥臂时都以肩为轴,肘领先于手,击球时都需要微微压腕,发力点都在身体的前上方,发力方向都是向前下方的极限发力,为对手接球造成困难。排球正面扣球技术与羽毛球正手杀球技术的动作十分契合,排球运动员学习羽毛球正手杀球技术会有很好的技术正迁移效果。

(二)从生理学角度分析羽毛球杀球与排球扣球

由表2、表3 可见,运动员在羽毛球正手杀球前和排球正面扣球前的关节运动形式、原动机的固定形式和肌肉工作类型都完全一致,完成动作募集的主要原动机除竖脊肌的固定形式为下固定之外,其他原动机全部为近固定,并不存在关节和大肌肉群工作状态上的差异。

表2 羽毛球杀球前肌肉工作状态

表3 排球正面扣球前肌肉工作状态

由表4、表5 可见,运动员在完成羽毛球正手杀球动作和排球正面扣球动作时的躯干、肩胛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身体主要环节运动方式一致,只有躯干部分处于无固定状态,其他环节全部为近固定形式,无显著差别;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胸大肌、肱三头肌等大肌肉群全部作向心工作,唯一区别在于羽毛球正手杀球时比排球扣球时多调动了股直肌以近固定的形式作向心工作,其原因在于羽毛球正手杀球时运动员身体侧对球网,以右手持拍为例,运动员起跳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蹬地起跳后,由于杀球技术多用于中后场,考虑到杀球之后的回动和下一拍的衔接,运动员需要主动在空中转换双腿的位置关系,以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的方式落地,这一转换过程少不了股直肌的参与。除羽毛球杀球时需要股直肌参与双腿的位置交换外,其他身体的主要环节、大肌群的状态和工作方式没有区别,说明排球正面扣球技术对羽毛球正手杀球技术的正迁移有积极作用。

表4 羽毛球杀球时肌肉工作状态

表5 排球正面扣球时肌肉工作状态

(三)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从排球正面扣球和羽毛球正手杀球动作的前臂、上臂和手上的力学数据来看有很多是相似的。例如上臂挥臂的外旋角、内旋角速度、水平内收角速度、最大外旋角度和最大水平内收角速度在经过均数的假设检验之后得出p 值大于0.05,证明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得出结论:排球正面扣球和羽毛球正手杀球在击球时的上臂状态是为了更好发力,尽力将力矩加大,让力量更好地传递到肢体的末端,从而获取更大的初速度和力量。前臂:肘关节角、伸展角速度、最大内旋角速度和最大伸展角速度在经过均数的假设检验后得出其p 值大于0.05,表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前臂作为大多数上肢运动的中间环节,其主要作用在于更好地传递力量,让力量更好地传递到肢体的末端,从而为最后的发力做好准备。手:内收外展角、内收角速度和最大伸展角度经过均数的假设检验后得出p 值大于0.05,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手作为上肢力量的传递末端环节,在整个技术动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影响到了排球扣球的速度、角度和力量。

综上所述,在整个上肢运动中,羽毛球的杀球技术和排球正面扣球技术在力学上来说是相通的;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分析数据时我们发现前臂的最大屈曲角度和上臂的外展角以及手的伸展角p值小于0.01,它们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得出是因为排球扣球和羽毛球的杀球技术在挥大臂和挥小臂的动作存在微小差异。而且在躯干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躯干的前倾角、侧倾角和扭转角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得出这有可能是因为排球在起跳时躯干并没有扭转,但是羽毛球杀球时由于双腿位置交换的需要出现了扭转。

四、结论与建议

鞭打类运动的上肢动作在羽毛球杀球技术的学习中均有正迁移的作用。其中,排球正面扣球技术与羽毛球正手杀球技术的动作契合度最高,有排球基础的学生学习羽毛球杀球技术会更加容易。排球正面扣球技术的各个动作环节对羽毛球杀球技术学习的正迁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排球扣球和羽毛球杀球技术在细微之处存在用力顺序的区别,羽毛球杀球时先压腕后挥臂,而排球扣球时先挥臂后压腕,这点在迁移教学中需要格外注意。排球运动员扣球的每次起跳都是竭尽全力的极限弹跳,而羽毛球运动员杀球多数不会跳得很高,是在最佳击球点和最快的回动连贯中取一个合适的中间点,排球运动员初学羽毛球杀球时往往跳得很高,杀球技术动作也很流畅,但是杀球时过高的起跳高度一旦被对手防起,自己将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鞭打类运动上肢的发力都有相同之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变通,不要为了迁移而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