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语 文
成 员:郎 镝,宋胜杰,刘葆春,唐雪晶,吕 刚
初中升学考试(以下简称“中考”)以考生人数极多、社会关注度极高、影响面极大为特征,指向毕业学历认定与升学选拔功能兼备的考试。目前,我国执行的中考政策为各地中考自主命题,考试科目设置和内容的区别很大。按照现状,目前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基于全国的中考命题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科目”“内容”两个方面。而中考命题内容的改革,则是对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应。今年全省语文学科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范围要求以及应届初中毕业生所学教材内容为依据。考生所使用的教材版本统一为“人教版”教材。在命题过程中严格遵守“命审分开”的原则,命审题人员主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教研员组成。在试题命制过程中,先由命题组独立完成试题的命制工作,再交由审题人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完成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正题和备用题的命制。全省所有地区均采用网上阅卷模式,使用题签与答题卡答题。各市(州)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具体组织实施的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评阅工作进展顺利,根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进行评阅,基本保证了阅卷工作的质量。根据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成立了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评价组,抽取各地区学生试卷共600份进行了抽样成绩统计和试卷分析。
(一)试卷形式。语文学科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全卷共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三道大题,24道小题。
1.试卷赋分。积累与运用部分分值为15分,占总分的12.5%。阅读部分分值为45分,占总分的37.5%:其中文言文阅读分值为15分,占总分的12.5%;现代文阅读分值为25分,占总分的20.83%,由(甲)(乙)两篇文章构成,(甲)文16分,占总分的13.33%;(乙)文9分,占总分的7.5%;名著阅读5分,占总分的4.17%。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的分值为60分,占总分的50%:其中综合性学习10分,占总分的8.33%;写作50分,占总分的41.67%。三大部分的分值比重为1:4:5,题型结构合理,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课程性质。
本套试卷客观题18分,共8道题,其中词语2分,标点2分,复句2分,文学常识2分,文言实词2分,写作手法2分,内容理解2分,演讲实践4分,注重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难易适度。主观题共16题102分,其中积累与运用部分古诗词文默写6分;文言文阅读部分:文学常识1分、内容概括2分、内容分析3分、断句2分、内容理解2分、对联1分;现代文阅读部分:内容概括6分、内容理解11分、语言赏析4分、表现手法2分;名著阅读部分:文化常识2分、内容理解3分;综合性学习与写作:概括内容2分、写作实践4分;作文50分。
2.作答时间。2021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的作答时间为120分钟。
3.试卷类型。我省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在题型设置方面基本与往年保持一致,大体可以分为客观选择题、主观表述题和作文三类。与全国绝大多数试卷一样,采取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的题型设置方式。主观表述题包括填空、简答、微写作等类型。其中:填空题为1、2、3、4、5(1)、6、8、11、13、18、22(1)(2)、23(1)题。简答题为10、12、14、15、16、17、20、21题;微写作题为23(2)题;作文为24题。
(二)试卷结构。中考语文学科的试卷结构体系一般由内容结构、目标结构、题型结构、分数结构、难度结构、时限结构及长度结构组成,而多维细目表可将试卷的结构体系图表化和数量化。从内容结构来看,命题者严格按照《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和“评价建议”的有关要求来确定。
1.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这一维度的试题主要测查了古诗文默写、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文学常识几部分内容。“语言积累”部分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规范书写等方面。“语言运用”部分主要考查词语选择、标点使用、关联词语的使用,测试内容主要集中在语法知识、情景写话、信息提取、规范用词等方面。
2.阅读。“阅读”这一维度的试题主要测查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几部分内容。文言文阅读分为课内文言文阅读和课外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分为文学性文章阅读和议论性文章阅读;名著阅读主要是对《课标》中推荐的阅读书目和统编教材中的书目进行考查。
从赋分情况看,占试卷总分的37.5%。从题量看,共计17个小题,题量适中,符合考查标准。从题型分布看,占试题总数的70.83%。从测试内容看,涵盖文学常识、字词解释、内容概括、表现手法、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断句、对联、修辞手法运用、品味作品情感等内容。测试角度多样,测试内容丰富。从测试材料看,文学性文章的测试材料出自权威性媒体和经典书籍,《去艾青先生故乡》出自《光明日报》,有删减,字数为1763字。《人之用勇,不可不慎》选自《论勇敢》,字数为871字。名著阅读题型有填写读书卡片、完成读书笔记两种,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名著的掌握及阅读能力、语用能力。
3.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综合性学习与写作”这一维度的试题主要测查了综合性学习和作文两部分内容。
综合性学习部分,设置了以“学校拟举行以‘勤思乐学’为主题的升旗仪式,你将作为本次活动的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演讲”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完成设置的任务。两项任务的测试内容侧重考查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写作能力、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作文部分,从赋分比例看,写作试题分值占试卷总分的比重保持稳定,主要集中在40%~42%;从命题方式看,2021年延续了传统的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两种主要题型。从测试内容看,全命题作文《播种》,要求学生关注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在生活体验中,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材料作文要求学生阅读《“中国天眼”的青春力量》,然后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作文。学生要能根据材料,条理清晰地表达个人的思考与感悟。在写作中,学生应根据主要事件材料,围绕“青春”这一话题,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的命题与立意。在写作中,力求阐述自己的观点,且能条理清晰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三)试卷规范性评估。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共计8页,试卷版式规范,排版合理。在命题时有专人记录,做到了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四)测试效果评估。今年我省语文学科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试卷内容符合考试范围要求,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评价要求,难易合理,对不同层次的考生进行区分,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强化了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重要依据的作用。考试结果稳定可靠,反映了我省学生学业水平的达成情况。
(五)试卷基本特点
1.价值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注重品德修养,弘扬道德风尚,培养奋斗精神。本套试题从语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充分挖掘具有优秀品格的文化内涵,切实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及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利用传统的优秀品格感染学生。如:课外文言文选取《稻》一文向敬爱的袁隆平院士致敬,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缅怀这位具有君子之风的伟大科学家。现代文《去艾青先生故乡》《人之用勇,不可不慎》皆是对中华传统君子美德的弘扬。试题将自强不息的君子精神有机融入,营造了极富时代特点的语境,给人以向上的力量,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奋斗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连,每一个奋斗中的个体与群体都值得敬重,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做自强不息的君子。如:“积累与运用”中的小语段由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少年》开篇,歌颂“永葆少年气”的时代楷模,与材料作文《“‘中国天眼’的青春力量”》的主题相得益彰,突出了时代主旋律,让学生在心扉轻叩中潜移默化地励志和思考。
2.传承文化,引导经典阅读习惯。试题侧重弘扬传统文化,以优秀古诗文等作为载体,反映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阅读作品含有传统文化因子,也拥有经典励志作品。如:名著阅读中《红星照耀中国》《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部作品的主题概述和精彩语段,既让学生在纪实与科幻作品中感受人类战胜困难、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和卓越梦想,又让学生在小说品鉴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凸显素养,密切衔接课程标准。试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需求,紧密衔接初中课程标准,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增长考生见识,提升语文能力,凸显语文学科应用性导向,突出语文试题命制的情境设计。在服务学业考试选拔功能的同时,引导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1)增加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比重。寓基础性考查于知识、能力、素养的融会贯通中,不直接设置单独的知识考查试题,以真实的情境进行设计。
(2)重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考查。增加思维考查的比重,注重命题的开放性、探究性,设置问题情境,重视阅读体验,在设问角度、设问形式、考查内容等方面侧重考查学生的思考力,减少机械性记忆的试题,引导学生从篇章的角度,整体理解文章材料与立意的关系,拓展思维的宽度、阅读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如:现代文阅读第15题考查学生真阅读,由表及里地逐层探究,注重逻辑性思维发展。第17题是深阅读的高阶思维考查题,引导学生整体理解,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
(3)提升审美与创造的含量。文言文的选材与现代文的选文、名著阅读的选段,都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与分析。鼓励学生美的表达与创造。提倡自主性与创造性。如:第21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用勇”方面得到的启示,意在引导学生正义而智慧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考查学生日常观察力、思考与表达及创造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材料作文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地表达情感。
试卷在凸显考查功能的同时,不忘关注审美功能。在卷面设计时,力求布局合理,形式美观,图文并茂,让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与审美鉴赏并举,彰显试题的人文关怀和审美价值。比如:第8题的框架图简明、直观地呈现课文内容。名著阅读在读书笔记里出示两部作品的书影图以及综合性学习中出示的人物对话框,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既获得真实感,又舒缓了考试的压力感,充分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写作题在题干的表述上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让考生能够打开思路,拓宽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充分发挥写作水平。
4.渐进考查,梯度渗透关键能力。试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记忆理解到分析表达,能力的考查贯穿整套试卷。统编教材在吉林省已经使用四年,依据其特点,进行梯度考查,各个能力考查梯度之间功能明确、层级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对语文学科最为核心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以及语文关键能力的考查为导向,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关注开放性试题设计,注重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运用。通过语言策略与技能的综合运用,增强表达能力。如:综合实践试题,主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在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力求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鼓励学生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对写作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一种渐进式特征,从对联到名著到综合实践再到作文,学生的写作渗透在阅读之中随时发生,意在引导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体现综合素养的写作能力。
5.强调评价,落实“教、学、评”一体。本套试题高度重视教材的教学价值,在试题命制时回归课本,通过链接材料、对比阅读等方式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融合。比如:“积累与运用”中第5题(5)小题考查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梁启超作品的了解情况;第9题链接课内古诗,考查学生对“比兴”手法的掌握和理解。第10题链接《论语》中的材料,深化学生对君子美德的认识。第19题围绕“智”“义”与“勇”相结合的主题,从统编教材中精选出四篇经典篇目设题——《狼》(七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九年级下册)、《智取生辰纲》《三顾茅庐》(九年级上册),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语文课本的“温故知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辨精神,更提升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6.注重方法,发挥试题的导学作用。命题不仅注重对知识的考查,而且注重方法引领,充分发挥试题的导学作用。第5题的语料选择不再是课内篇章,而是课外的一段文字,主要是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灵活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不只是课内识记。第8题填写文章框架图,意在引导教师关注思维梳理功能,在平时教学时能加以利用。名著阅读一改“碎片化阅读”的考查方式,以“读书任务”驱动,通过填写读书卡片和完成读书笔记,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对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加入阅读方法的考查,让学生运用有效的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命题中名著的阅读书目尽量涉及多本,意在引导学生扩大读书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7.拓展延伸,落实大语文教学。命题注重加强语文内涵和外延的整合。选文《去艾青先生故乡》基于对课内现代诗《我爱这土地》和推荐名著《艾青诗选》的延伸,丰富学生对艾青家国情和诗意人生的认识和理解。第13题以袁隆平“禾下乘凉梦”拟设对联题,在考查学生对联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的优秀人物和优秀品质。第23题“国旗下演讲”聚焦学生的生活实践,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写作演讲稿并在合作中学会演讲。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书本里抬起眼,举目向生活外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8.分层赋分,考查学生思维层级。命题难度适宜,以使全省大多数考生能顺利通过考试。但为体现出考试的选拔性特征,命题时倡导学生合理、多元、个性的解读,设置答案时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保证了精准测量,考查学生的思维层级,选拔出具有高阶思维的学生。
1.识字与写字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读读写写”与书下注释相结合的形式,把握识字教学的重点和方向。注重字和词的意义教学,对一个字的字意理解,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发展,加强词语教学的语境化;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讲清字的音、形、义,告诉学生字的用法和写法,可以通过组词练习来增加积累和巩固练习;教学中,要通过造字法的教学,追根溯源,从古今文字的联系和传承上加深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和理解;重视工具书的使用,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来解决字词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生字生词先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书写,由楷书入手,逐步向行楷过渡,加强示范和督促,写好汉字;教学中,随文书写,注意笔画的搭配、排列和组合,有计划地进行写字训练。
2.标点符号方面。教师要明确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讲清常见标点符号的误用情况,在具体语境中,加强标点符号的使用训练;标点符号的教学,要结合写作教学来开展,在每次写作训练中都要强调对标点符号的准确使用;设计并指导学生做精要练习也是标点符号教学的重要一环,精练能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要点,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
3.语法知识方面。随文学习课文后面出现的语法知识,结合语境,抓住重点,力求让学生准确掌握;在阶段性学习后,可适当对语法知识进行集中训练,但不宜占用太多教学时间。
1.文言文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科学设计的环节,形式应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2.不应只围绕文言实词意思、文言文虚词用法、断句或句子翻译、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3.不要只停留在“文言”层面,应扩展至文学、文章、文化层面,文言文教学应立足于“一体四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注重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
1.要建立单篇、单元、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体系,不要固守单篇精讲,而要科学有序地进行单元整合。
2.“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要双线并进,既要坚持立德树人,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材内容,教学中在遵循教材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可参考地域特点、学情情况、科学地开发课程资源。
4.在教学中,用好教材的助学系统,引导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多层次地构建学生的自学体系。
5.加强大单元教学设计。结合统编教材特点,教学中确定主题、明确任务,在专题引领下,以大单元的结构进行整体教学。
1.重视名著考查,凸显“阅读”本质。立足语文核心素养,注重真实的整本书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加强阅读方法和语文能力提升方面的引导。
2.对学生由以往的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等表层信息为主的训练,变为基于名著阅读理解上的分析、体验、感悟、鉴赏和阅读策略等阅读核心能力的培养。
3.充分关注阅读本质,凸显了名著阅读板块中“阅读”的根本属性,体现名著阅读、教学、评价的核心价值。
1.在教学中,要明晰且细化每一次综合性学习实践课的能力培养点,拟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分工,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4.在传统文化专题的教学中,要围绕关键词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有效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1.认真研读统编教材,根据教学实际和学情梯度制定口语训练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的敏捷性。
2.拓展教学思路,进行口语交际专项教学,将口语交际知识分成若干专项,以阶段强化训练的形式进行知识传授。
3.有效安排口语训练,力求口语交际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可开发“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口语训练常态化。
1.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心智水平,能够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荡学生的生活体验。
2.写作材料和话题的选择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作文教学重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积累与感悟,立意为先的作文理念。规范学生的语体表达,触发写作热情,多元的价值取向,表达独特见解。
4.作文教学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如:利用音像、图片、语言、作品欣赏、游戏、生动的表演、大自然的景物等创设情境,使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
命题材料的选择,须紧扣核心素养。命题材料的选取宜丰富、多样。语料的选择要关注政治导向性、内容科学性、难度适切性、文体典型性、内涵丰富性、组合多样性、文本可读性、来源广泛性等特点。语文命题材料在立足核心素养这一前提下,还要注意语文学科多方面的育人功能,既要能体现学科素养检测的专业价值,也要能蕴含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人文价值。在坚持能力和素养立意的指导思想下,命题者应拓展试题材料的来源,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命题技术的指向,须提升测评效度。避免题型固化和套路化倾向。题干形式固化,容易导致学生不去充分考虑文本的内在联系、整合文本相关信息,进而无法真正检测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机械式、模式化设题,容易导致学生概念化、标签式作答。如文言文命题,应打破从加点词解释到断句到句子翻译再到内容理解的套路化命题模式,这种基于某个知识点或能力点的单一性试题,测评的能力仅仅局限于“识记”“理解”层面,不利于学生文言文的学习。
命题内容的考查,须侧重学生思维能力。通过终结性评价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目前中考“指挥棒”的标的所在。首先,识记、理解、筛选等低阶认知思维考查,不能有效区分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层次。低阶思维题量占比过重,就不能较好地考查学生运用、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也无法区分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其次,学习是基于生活、学习经验的自主建构过程,不同的学生因不同的认识视角、不同的认识目的,形成的认识结论与学习结果自然存在差异。试题命制若结论先行,只是要求学生佐证、释因,那么对学生动态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分析、归纳、推断、解决问题、形成观点等综合能力就考查不足,无法真正检测学生个性化的深度读写能力。第三,立足文体特征和文本特质,依文体设题,尊重文本特质和核心价值,设计出“这一篇”的专属试题,将文本的考查价值最大化,应是命题者的不懈追求,也是命题难度最大之处。
测试形式的创新,须关注试卷结构。变革试卷结构与测试形式,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能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引导学生在任务情境中解决问题,更好地呈现学生多样化的语文素养。
命题资源的整合,须突出强调教材。紧密关联统编教材,追求教、学、评的内在一致性。这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的奥秘所在,是科学取向教学观的必然选择。紧扣教材要求,考查核心知识。实现命题从“考什么,教学什么”到“教学什么,考什么”的转变,努力追求教学评内在的一致性。资源方面,要足、要广、要新。建议加强教材内文章的深度理解,把握课文之间、课文与课外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实现教师一方面向教材深入,一方面向外扩展,构建立体教学内容的模式。
命题取向聚焦,须突出名著学习的考查。拓展名著的考查范围。对于名著的考查,不应拘泥于规定的篇目,对于文质兼美的、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代表性的作品,都应有所涉猎,有利于改变学生固有的阅读模式,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命题基于关键内容。指向有效积累,指向“整本书”阅读。侧重核心素养,拓宽名著的阅读广度,增加思辨力度。
学 科:英 语
成 员:丁 薇,吴晓威,徐 静,李晓光,李 岩,高月翠
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卷分析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针对吉林省部分地区600份抽样试卷及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试题指导思想。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命题根据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原则,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坚持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命题按照升学考试的要求和特点,结合吉林省初中教育教学的实际,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即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淡化以知识结构为体系的语法知识测试,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察学生能力水平。同时,命题要加强与社会及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
(二)试题结构分析。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秉承“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指导思路,整张试卷重视基础性知识的检测,更侧重考查学生能力。从听、说、读、写、看等多角度重点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从语境和语用的角度考查词汇、语法、惯用法等基础知识。整体试卷结构合理,考查全面,更加侧重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试题意图引导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加重视听说表达、真实交际、语篇阅读和语言输出。
1.分值结构。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英语学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共两套试卷,其中试卷一听力20分,笔试100分;试卷二听力30分,笔试90分;全卷共8页,分为五道大题,95道小题。
2.题型结构。详见表1及表2。
表1 202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内容要素比例一览表
表1 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卷一结构一览表
表2 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卷二结构一览表
表2 选择题得分率
3.内容结构
(1)听力部分。听力题材丰富而且贴近生活,听力文本的课标词汇覆盖率在98%以上,长度及难度适中。试卷一中共包含四道大题:
第一大题情景反应,重点考查学生是否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做出正确反应。考查了功能意念项目表中的问候、警告、祝愿、抱歉。第二大题对话问答,重点考查学生能否听懂熟悉话题的交谈,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话题涉及到健康、告别、个人爱好、观点以及旅行。第三大题图片理解,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能否借助所听语言描述对图片进行理解,进而做出正确选择。本题的设计考虑到了人与自然、社会交往、购物、体育运动、日常生活等的实际应用。第四大题短文理解,以谈论家人的周末活动为主题,完成信息匹配,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
试卷二中共包含六道大题:在卷一四道听力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篇对话理解和一篇短文理解。内容涉及度假安排、问路指路、美食、睡眠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情境真实、自然,学生容易体会,降低了难度。总体来说,听力部分较为容易,能够缓解学生答题的紧张情绪,给予学生足够信心。
(2)基础知识共分两个部分。句意填词共5分,考查了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五个词性的词汇,涉及日期、出行方式、地理常识、人物个性、坚持不懈精神等五个话题。单项选择共10分,3选1,涉及反身代词、动词短语、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副词、时态、形容词比较级、复合句、被动语态、感叹句,充分设置语境,注重考查学生的语用能力。
(3)交际运用共两种考查方式。完成对话(5分)和补全对话(10分),以谈论暑期计划和问路为主线,涉及到旅行、饮食和健康生活,渗透运动的意义,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生活做合理规划。语言真实,情境充分,学生读起来感觉轻松亲切。
(4)阅读共7篇文章。短文填空中通过阅读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短文填空设置的考点重在考查不同词性的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要求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不同词性的用法,能理解段落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完成文章。阅读理解A篇是通过对不同国家城市的天气对比,重点考查学生阅读中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B篇是通过描述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爱家爱国。阅读理解C篇选择介绍中国传统技艺——蜀绣,题材新颖且贴合实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阅读理解D篇讲述了一个诚信商人Jack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理解E篇通过介绍上海天文馆,科普前沿知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强国意识。阅读理解F篇,故事中的男孩坚持不放弃的励志故事鼓励学生要有理想,对生活充满信心,遇到困难挫折时要勇敢面对,永不言弃。
(5)书面表达分限制性作文和非限制性作文两个部分。小作文是限制性作文,采用柱状图,让学生根据内容提示,用适当的单词补全完整语段。本题考查了日常习惯、健康活动、兴趣与爱好三个功能意念项目。设计新颖,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并恰当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大作文的话题是写一篇英语短文,话题涉及:社会行为、情感与情绪、自我保护、安全与健康、社会契约、社会公德等。关键是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写作话题情境体现立德树人功能,写作情境真实,体现“用英语做事情”;写作体裁多样,结合了记叙、说明和议论三部分,使学生有话可写,写作提示清晰合理。
(三)试题特点分析。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学科试题测试点注重课本知识的覆盖面,话题选材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注意材料的教育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关注社会热点,同时注重学科素养考查。
1.话题覆盖率高,注重学科素养考查。本试题按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初中毕业生所要达到的五级标准,全面考查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言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更加关注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重点考查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思维品质。整套试题考查的话题全面多样,重视功能意念,覆盖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10大功能意念项目中的51个小项目和24个话题中的62个子话题,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发展。
2.重视立德树人,彰显五育并举。该试题体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从教材出发,选题贴近生活,将能力的考查和情感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
阅读理解B篇讲述如何与家人相处,文中语言优美、表达地道、精准到位、立意积极,体现了尊重与关爱他人的价值取向。
例如:Parents helped us in all sides when we were very young.As we grow older,we may help them.Families can succeed in reaching goals when all family members help one another.How to build good family relationships needs a lot of efforts.
阅读理解D篇讲述了一个商人的成功秘诀——“诚信”,引导学生要以诚待人,文中提到:Jack is a successful businessman because he is kind and honest.He never lies to his partners and always keeps his promise.As a result,people like doing business with him and he has made many friends during his career。引导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积极的育人导向,培养学生终身教育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
3.增强文化自信,弘扬家国情怀。英语学科素养把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顺应中国伟大复兴的时代发展潮流的。中考试题从学科特色出发,阅读理解C篇介绍了“中国蜀绣”文化,让学生们了解蜀绣的历史。阅读理解E篇介绍了上海天文馆的宏大建筑与丰富的馆藏,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与热爱。
两篇阅读理解选材真实且都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考查学生理解、提取信息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并渗透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强大自我即强大祖国的文化品格的教育和培养。
4.关注社会热点,时代性与教育性并举。试题在语境和语料的选择上非常用心,能够捕捉到当今热点话题与事件,兼备时代性与教育性,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和积累。试题阅读部分的短文填空题详细地介绍了我国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以及伟大功绩。在考察学生语篇能力的同时,也激励学生向袁老学习,成为国家栋梁。
5.提升思维与能力,注重基础与运用。本套试题在学生语言能力的考查过程中,以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为目标,引导学生打好基础,同时增加了英语阅读量,提醒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要提高阅读速度,加强对语篇的深入理解和剖析,强化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部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毕业学生阅读技能的要求是: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含义。因此,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逻辑和学习能力,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学科试题在2020年基础上,对阅读题的考查进行了微调,阅读理解(B)中,由2020年的汉语猜词题微调为英语猜词题,以保证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四)典型试题分析。根据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卷的命题情况,结合考生的试卷作答实际,参考吉林省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对本英语试卷部分试题典型作答案例进行评价与分析。
1.在语境中考查学生的反映和常用词的拼写,给充足的语境,使单词考查有意义。
例:35.Our P.E.teacher often tells us that we’ll______the game if we pull together.根据所设情景,本题答案为win,此题渗透了德育教育,告诉学生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2.增加了考查语感试题:选择填空题要突出语言运用,而语言的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不是通过语法条目体现的,更多的时候是根据语感。
(五)试题不足与建议
1.不足
(1)单纯考查语法试题,试题应在充分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单纯的考查语法有悖课程标准的要求。
例:Mr.White invited me______the hill with him last weekend.
A.to climb B.climb C.climbing
(2)选项干扰性不强,试题应符合测试学要求,科学均衡合理,其他选项要构成对最佳选项的干扰性。
例:30.I want to make Russian soup.Could you please______the tomatoes for me?
A.cut up B.get up C.dress up
该题答案为A,B和C选项没能对正确选项构成干扰。
2.建议
(1)基础的考查。试题要注意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主干知识的覆盖率原则上以60%左右为宜。试卷难度是根据升学考试的要求,适当考虑区分度,易、中、难试题比例可根据学科分数权重特点在3:2:1之中确定,做到区分度不通过增加知识和技巧的难度体现,而是体现在考查学生学习过程和运用知识能力上,注意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的实际。
(2)阅读理解的考查。阅读题的设计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重视对语篇阅读技能和思维能力的考查;选材应更加广泛、多样,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文章体裁新,体现时代性、实用性。应该选择难度适中、生词量合适的文章;文章中的生词量应控制在3%之内。要让学生有根据上下文理解生词的能力;每篇材料的试题应该既有细节题也有推断题,避免出现一眼便能从原文找出答案的试题;应适当设计开放性试题(设置考查整体把握的试题)。
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卷命题难度的预估系数是0.65-0.73,命题严守7:2:1比例,试题难度有梯度,重基础。整张试卷从词汇拼写角度来看,严格遵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着眼于基本词汇的考查,降低了试题难度,85%的学生可以得分。现对吉林省某地区2021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卷一抽样的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学生的听力成绩最好;其次是完成对话和阅读理解;学生语言知识运用题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例如:句意填词和补全对话试题,成绩最差的部分是书面表达(B)即大作文。主观题与客观题相比较,可以看出学生主观题的成绩明显低于客观题,反映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欠缺,学生语言整体输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学生答题失分情况分析可总结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弱,暴露出教学中还存在机械地讲授语言知识的现象,忽视语境教学。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日常教学中如何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第二,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弱说明教师的教学还是注重教授英语基础知识,比如英语单词、语法等,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英语语篇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第三,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教师在写作方面的指导仍不到位,对文章的篇章结构、写作技巧、材料内容的取舍有所忽视。写作模式单调,内容缺少创新性。
一篇优秀的英语作文应具备以下特点: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文体正确,主题明确,要点齐全;用词准确,语言流畅,语句优美,句式多样且连接紧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段落层次分明,文章开头结尾呼应。优秀作文如下: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 书写习惯,做到规范、工整、美观;还要加强审题方面的训练,审主题,确定时态和人称;不仅要做到用词准确,更要追求语言流畅,语句优美,句式多样,且会使用必要的连接词。
(一)教学内容。首先要重视交际能力培养,注重听力口语训练。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合理运用语言。注重听力口语训练,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提升。从立意于能力转变到立意于素养,从语言知识转变到语用知识。
其次要进行深度阅读,培养语篇意识。重视语篇研读,把握核心的教学内容,在语言能力培养与意义探究中达成育人的目标。基于语篇的英语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和了解世界,还能帮助教师掌握教学主线,了解育人价值。
最后要重视指导学生培养写作技能,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熟悉初中阶段常见文体的写作方法,注重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语言重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读促写,加大写作教学的力度。
(二)教学方式。首先要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新英语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学生分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让学生自主学习才是主要目的;其次教师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中兼顾个性化教学,尊重个体差异,要创设个体和合作学习的多种方式,让学生挖掘自己的兴趣点和潜能,互助互学,共同进步;最后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英语教师要愈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运用丰富的评价手段,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其树立自信心,真正发挥评价推动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教学改革。初中英语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文件,学习《吉林省初中英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意见》《吉林省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深入明晰课堂教学改革方向,促进学生素养形成。
教师要将大观念作为引领,统整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学生建立整合、关联和发展的课程。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课程核心素养设置为英语课程的最终目的,将长远的育人目标转化为以大观念为基础的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充分发掘单元的育人价值。
(四)教学评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中考英语试题的命制应在遵循《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基础上,力争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突出对学生“双基”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试题效度和信度并重。结合我国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不断探索和发掘适合中国国情、教情、学情的新题型,突出中考英语的选拔功能并科学评价初中的英语教学,给其带来更好的反馈作用。当前阶段初中英语教师应注意以上问题的解决,并在又一轮的教育变革中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础,推进教育改革,将以成绩为重的观念逐步转变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推动新式教学与学生素养共同发展。
学 科:数 学
成 员:梁凯毓,徐明国
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结果既是评价学生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试题命制立足于“两考合一”的考试目标,充分发挥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不断提高,引导课堂教学向育人本质的不断变革,实现试题质量的持续提升与评价理念的革新。
吉林省2021年中考数学试题的命制工作,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扣新时代特征,突出学科育人导向。试题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命题注重基础性,关注素养考查。试题素材选取以教材为主,素材选取体现公平。考查内容以核心知识考点为主,探索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注重数学本质的考查。试题逐步从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向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转变;在持续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还更加关注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在传承中创新。
吉林省2021年中考数学试卷设置的题型有客观性试题(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和主观性试题(解答题)。数学试卷共六道大题,26道小题,其中客观题14道,总计36分;主观题12道,总计84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预估难度0.73。数学试卷内容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各领域知识分配比例合理,“数与代数”总计53分,占比约44%;“图形和几何”总计48分,占比约40%;“统计与概率”总计12分,占比约10%;“综合与实践”总计7分,占比约6%。试卷按照易、中、难7:2:1的比例命制试题。试卷结构和分值比例与往年比相对稳定,稳中有变。
理解层次的试题有7道,掌握层次试题有22道,运用层次的试题有9道。题目全部为改编题和原创题,原创试题占试题总数的45%。
(一)数与代数领域的试题特点。试卷重视数与代数领域知识的覆盖面,试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具有互补性和递进性。层次分布合理,力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试卷突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数与代数”领域知识的基础地位和工具作用。第1题考查负有理数的相反数,关注学生认知起点;第2题考查科学记数法,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第3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关注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掌握情况;第6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建模能力,体现数学文化在数学中的历史地位;第7题考查实数运算,注重实数系扩充及运算;第8题考查因式分解,关注数式的等量转换;第9题考查分式化简,关注算理的理解情况;第10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关注课程标准强化的内容。
试卷重视综合运用领域知识的能力,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体现其学科核心素养。试卷第15题考查整式的运算;第18题考查学生的模型观念;第21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及三角形的理解运用;第23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次函数图象的理解能力;第25题借助图形的运动变化,考查学生运用函数工具表达变量之间关系的能力;第26题考查学生运用二次函数、不等式等工具,分析问题的推理能力和模型观念。
(二)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试题特点。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图形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试题覆盖该领域知识全面、重点突出,充分关注学生几何直观、空间想象等培养要求。重视推理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试卷第5题、第17题、第19题、第24题均考查了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第5题设置结论开放,考查学生对圆内接四边形性质的理解;第17题直接考查描述三角形全等的语言表达;第19题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理解;第24题对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突出关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的试题特点。试题情境的选取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关注学生数据观念的养成。第16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概率和随机概念的理解;第20题突出考查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读取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做决策的能力是当今社会大数据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的真实体现。
(四)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试题特点。试卷充分关注考察知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使用数学为基本工具解决跨学科问题。试卷的第22题引入一个求北纬44°纬线长度的地理学科问题,让学生经历查阅资料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种命题方式的尝试颇为大胆,为今后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试题的命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关注数学本质,引导教学方向。第11题考查了利用尺规作图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作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原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算理的教学,理解初中数学中基本事实、定理、推论和相关概念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14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从测评的结果来看,该题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均在合理的取值区间内。这道题目考查了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还有等边三角形的对称性,体现了对称美,最后引进扇形BCE,以尺规作图的方式画弧,借助尺规作图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关注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题目最终让学生的演绎推理和几何直观这两个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第24题借助图形变化,加强考查学生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该题体现了数学中的“图形美”“变换美”和“思维美”。该题先从图①的特殊位置开始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再借助轴对称变换和旋转变换之间的转化继续研究图形变化过程中的特殊位置关系。图②中菱形ADFC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图形对称美。借助轴对称变换和旋转变换之间的转化考查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该题的命题设计不仅强调对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精准度的考查,而且偏重对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隐形”学科素养的考查,巧借“图形变化”命题,凸显数学素养考查,体现思维美。
第26题注重知识内在本质的考查,突出考查学生的模型思想,是一道原创题目,借助图形的性质考查二次函数的重要性质。为了充分发挥压轴题的作用,命题组确定了用“广度、深度、梯度”来增加试题的区分度和难度的思路,以突出考查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水平为目标,设想先选择抛物线和线段为基本图形。通过研究函数问题,拓宽试题的广度,通过由静到动的探索过程拓展试题的深度,通过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铺设合理的梯度,采用探究性题型达到思维路径、解题方法的开放性。实现命题从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的过渡。
(二)重视能力培养,聚焦素养提升。试题选用真实数据,体现真实背景下的问题解答,凸显考查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本套试卷中的第2题、第18题、第20题和第22题均是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第2题借助吉林省一汽集团的车辆销售情况,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第18题借助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这一值得国人骄傲的建筑,帮助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想,建立数学的逻辑体系;第20题借助快递业务的相关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意义和价值,会用数据的分析结果解释和预测不确定现象,形成合理的判断或决策,形成数学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发展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思维;第22题借助长春的经纬度这一客观事实,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和应用意识。
通过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简单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过程,学生初步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方式;能够有意识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并能解释表达的合理性;能够感悟数据的意义与价值,有意识地使用真实数据表达、解释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现象;欣赏数据语言的简洁与优美,逐步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形成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一)发现的教学问题。教学忽视数学基本原理教学,以训练代替原理理解。领会数学原理是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正确运用数学方法的保证。教学忽视数学阅读能力训练,信息提取能力弱。复习过程侧重解题技能培养,轻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低分人数占比较高,教学应多关注待进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学生两极分化,待进生中部分学生没有学习意识,学习能力需加强;部分学生靠训练、模仿、记忆学习数学知识,学习方法有待提高。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关注不够,学生数学思维有局限性。数学思想作为数学学习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举足轻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尤为重要,题目不是从解决方法难度和运用知识难度的角度设置,而是从对数学思想的理解角度设置。数学思想方法是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二)教学改进的建议
1.立足“四基”,回归教学本质。教师需加强课程标准研读,正确使用教材。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教学和考试命题的指导性文件,只有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设置意图,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规范教师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研究样本试卷发现,学生的解题过程不够规范、不准确或表达不清楚,这些问题与教师平时不注意教学语言以及板书随意有关。数学语言具有交流功能,能合理运用数学语言清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是对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项基本要求,而这项基本要求的前提是教师的数学语言准确、严谨与规范。
2.改变观念,重视学科育人。教学过程需关注全体学生。社会评价的错误引导,导致数学教学的差异化明显,部分学生过早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同学的同时,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学科育人为主,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因此还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数学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社会生活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让学生获得在社会上更好地生活的智慧。而这种智慧就是“应用数学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
3.更新观念,推进素养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是学习数学很重要的一项基础能力,而多数地区对数学阅读这个领域关注度不够,尤其是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中,对所涉及的词汇出现迷茫时,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概念、法则、定理时,应带领学生反复阅读,准确理解,从关键字、词上找到突破点;在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时也要仔细审题,找出重点词,理顺各种量之间的关系,找到关键突破口;同时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时,还要鼓励那些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学生,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有序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的一种途径。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基本点。数学语言有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它是表达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的重要载体,其中符号语言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色,它的简洁性、严谨性、清晰性等优势是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这也正是它难以运用的关键。另外图形语言的运用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数量关系、位置关系,把图形分析到位,对解题思路的形成是很重要的。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图形语言的忽略实际上是对几何直观想象培养的一种忽略。
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抽象意识是数学的一个基本思想,一切数学研究对象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抽象思维是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抽象能力,才能从感性认识中获得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数学抽象就深度而言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简约阶段,符号阶段及普适阶段。展望未来对数学抽象的考查,将从不同层次设置问题,从简约阶段逐步过渡到符号阶段,并向着普适阶段发展,从简单抽象向注重数学学习能力的考查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一些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只注重计算结果和计算速度,一味强化算法,忽视算理的推导,教学方式是“以练代想”,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教学偏向“重算法,轻算理”;还有一些教师过多地把时间放在情境创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上,缺少对算法的提炼与巩固。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计算的道理。算理的理解需要生成和养成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有关计算的教学时,要注重法则和公式的生成,还要设计相应的有梯度的训练,而且这个训练应该在不同的时期有一定的持续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数学解题的每一步都应该有理论依据,整个解题过程都是靠推理延续下来,阅卷过程中发现:推理思路在三步以上的,得分的结果呈现下降趋势;推理过程超过五步的,得分又有大幅度下滑。教师在平时的几何题型讲解中要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在解题上都能有适合自己的题型,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在推理能力上都能有所提高。
学 科:物 理
成 员:王 岩,党 娜,曲怀宇,张艳香
吉林省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考试内容确定的基本依据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和应届毕业生所使用的人教版物理教材。命题工作严格执行命题、审题分开制度。本试卷分析的样卷是在吉林省两个地区(白城、延边)初三毕业生的答题卡中抽取的,大约600份。现在的机器阅卷形式,收集的纸质答题卡都是原始的没有批阅的学生答题,限于人力,从中选取343份答题卡重新组织批阅并统计出每个小题的得分情况,通过这些数据的统计结果来确定要分析的具体试题的情况。
(一)试卷命制的指导思想。2021年中考物理试题考查比较全面,试题内容能够做到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热点事例的考查;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试卷结构分析。吉林省2019年中考物理试卷内容比例如表1。
表1
试题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立足基础,易、中、难试题的比例为8∶1∶1;能够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对常规的物理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注重对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重点考查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该理解的部分知识。
(三)试卷特点及特色试题分析
1.试题切入点新颖
案例1:第18题:用橡皮在桌面上快速摩擦几下,摸一摸橡皮摩擦的部位,你有什么发现?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及思维的加工而总结出来的。本题的设计就是希望考生在考场答题时有探究的过程。
2.注重创设情境,关注考生情绪,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案例2:第1题:如图1所示,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图1
图1
图1 十个一级主题在试卷中分布及所占分值比例
图1
试题中的现象都是学生熟悉的,A选项设计意图是为考生加油,突显对考生适时的人文关怀。
3.突出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案例3:第8题:用豆浆机做豆浆时,能闻到浓浓的豆浆香味,这是_____现象;豆浆机工作时加热和打浆能够交替进行,说明加热器和电动机的连接方式是_____。
案例4:第13题:在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需要出示“吉祥码”,扫描“吉祥码”的摄像头相当于_____透镜,当摄像头远离“吉祥码”图片时,所成像的大小会变_____。
此类试题呈现的情景尽量接近考生生活,如果平时善于发现身边的物理现象、爱思考,就能轻松完成此类型题。
4.加强考查物理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增强探究的主动性、参与性
案例5:第22题: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如图2中甲所示,实验前需要调节铁圈的高度,此时的酒精灯应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图丙是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
图2
图2 四册教材中考核内容的权重
图2
本题考查的是水的沸腾实验。考查重点是实验器材的组装、温度计的读数和沸腾特点,以及如何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5.加大对探究、实验的考查力度,加强对考生实验素养的考查
案例6:第25题: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所用实验器材均完好,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不变,定值电阻分别为10Ω、15Ω、20Ω、30Ω,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1A”。
图3
(1)实验前,发现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原因是电流表_____。
(3)电路连接完成后,分别用10Ω、15Ω、20Ω的电阻进行实验,正确操作,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实验中控制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V不变。当使用30Ω的电阻做实验时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与前三次相同,为了继续完成第四次实验,如果只能更换电源,则电源电压应不高于_____V。
本题考查的物理知识是电流与电阻关系。重点是考生的基本实验素养,电学实验技能与实验操作常识。第一问考查学生最基本的实验素养,第三问考查学生如何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在常见考查形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延展,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程度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案例7:第3题: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B.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
C.一个鸡蛋质量约为5g
D.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37℃
本题正确答案:B。
出现的问题:错误的答案集中在D和C两个选项,以D居多。
错误的原因:通过答题看出,学生易把人体体温和感觉舒适环境的室温弄混淆,审题不细致、急于作答。二是对一个鸡蛋的质量是50g还是5g识别不清,对质量单位“克”的认识不到位。
案例8:第6题:某兴趣小组设计了酒精浓度检测仪的模拟电路,如图4所示的电路图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是定值电阻,R是气敏电阻,它的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能实现酒精气体浓度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大的电路图是:
图4
本题正确答案:B。
出现的问题:错误答案集中在A和D两个选项。
错误的原因:D选项是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是每个支路两端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而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示数是不可能改变的。选择此选项的学生对串并联电路、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认识不够。选择A选项的学生错误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审题不细致,“气敏电阻R的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误认为“气敏电阻R的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另一种是学生对于串联电路分压规律——“电阻变大,分压本领变大”的理解有所欠缺。
表3 填空题得分率
案例9:第12题: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50s内通过的路程是1000m,它的速度为_____m/s,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为3000N,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W。
本题正确答案:20;6×104。
出现的问题:错误答案集中在第二个空,错误率达31%。错误的答案有:60、600、6000。
错误的原因:本题出现问题说明对速度和功率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公式掌握较好,但是计算能力差,运算过程不细心。
案例10:第15题:如图所示(文内图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开关闭合后,小灯泡正常发光,图乙是通过定值电阻R和小灯泡L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象,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_____A;通电10s,定值电阻R产生的热量为_____J。
本题正确答案:0.2;2。
出现的问题:第一个空正确率较高可达95%以上;第二个空错误率较高,可达35%。
错误的原因:第一个空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难度不大;第二个空对学生图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要求有所提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公式推导和变形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首先根据图像信息和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R的阻值;然后根据串联电路中电阻R和灯泡电流相等、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为0.2A,可知此时电阻R中的电流为0.2A;最后再根据焦耳定律公式Q=I2Rt计算出电流通过定值电阻R产生的热量。错误的答案除了计算出现问题外,其他答案五花八门,说明在思维过程中或公式运用中出现了问题,反映出学生对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的综合分析能力差;对I-U图像的理解有所欠缺等。
案例11:第17题:如图所示(文内图略),R1的电阻为5Ω,闭合开关后,通过电阻R1和R2的电流分别为0.6A和0.3A,求:(1)电源电压;(2)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表4 计算题得分率
出现的问题:物理公式、表示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写错,公式变形及运算错误,并联电路电压关系、电阻关系规律错误,物理量符号角标没有“同一性”,对应关系错误,数据与数据相乘应该用“×”,而不应该用“·”,空白不做解答等。
错误的原因: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学生错误的原因一是物理基础知识薄弱,物理量及单位混淆;二是数学基本素养薄弱,不能运用正确的数学方法和计算解决物理问题;三是物理规律掌握不扎实,不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案例12:第18题:用橡皮在桌面上快速摩擦几下,摸一摸橡皮摩擦的部位,你有什么发现?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本题正确答案:温度升高(变热或热、发热),橡皮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橡皮的内能增加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
表5 简答题得分率
出现的问题:错答“摩擦起电”“做功产生热量”“做功产生温度”“使桌面发热”等。
错误的原因:不理解摩擦生热的原理,不理解内能、热量、温度三者的关系,不认真审题,不会用物理术语解释生活中现象,语言叙述不准确。
案例13:第20题: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几下,快速靠近桌面上的乒乓球,乒乓球便会向梳子方向滚来,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本题正确答案:梳子与头发摩擦起电(或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带电),使梳子带电,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所以乒乓球便会向梳子方向滚来。
出现的问题:错答“摩擦生电”“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等。
错误的原因:不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物理基础知识不扎实。混淆电荷和磁极概念,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平时没有观察和研究的习惯。
表6 作图、实验与探究题得分率
案例14:第25题: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所用实验器材均完好,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不变,定值电阻分别为10Ω、15Ω、20Ω、30Ω,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1A”。
图5
(1)实验前,发现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原因是电流表_____。
(2)如图乙所示,导线a应与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相连。
(3)电路连接完成后,分别用10Ω、15Ω、20Ω的电阻进行实验,正确操作,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实验中控制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V不变。当使用30Ω的电阻做实验时,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与前三次相同,为了继续完成第四次实验,如果只能更换电源,则电源电压应不高于_____V。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
本题正确答案:(1)没有调零(未调零或没有校零或没有把指针调到零刻线处);(2)C(D,C或D);(3)3;5;(4)反比。
出现的问题:第(1)小题错误答案主要是:“量程选择过大”。第(2)小题准确率相对较高。第(3)小题错误率较高,第一个空错误答案主要是:“6”;错误率较高的是第二个空,错误答案主要有:“6”、“2.5”、“15”。第(4)小题错误相对较少,错误答案是:“正比”。
错误的原因:第(1)小题对大部分考生而言难度不大,出现“量程选择过大”错误答案源于没有认真审题,将“实验前”出现的问题误认为闭合开关后出现的问题了。第(3)小题第一个空错误之处在于考生不理解电压一定;第二个空,难度进一步增大,还考查了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失分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真正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不知道用哪一个定值电阻进行计算。第(4)小题错误率较低,出现错误的考生不理解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比例关系。
案例15:第26题:小明想利用天平测量木块的密度(不考虑木块吸水),如图6所示,实验方法如下:
图6
(1)测量前,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向_____端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然后利用调好的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为18g。
(2)如图乙所示,在杯子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 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g。
(3)如图丙所示,将一个金属块放在木块上,一起放入杯子中,使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测出此时的总质量为132g,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N,木块的密度为_____g/cm3。(g取10N/kg)
本题正确答案:(1)右;(2)102;(3)0.3;0.6。
出现的问题:第(1)问错误率较低,考生出现错误答案为“左”;第(3)问错误率较高,第一问主要错误为:“30”或不作答,第二个空不作答和错误书写居多。
错误的原因:第(1)问填写错误是学生没有经历实验过程导致的。第(3)问考查知识比较全面,考生需要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结合浮沉条件、密度求解方法,通过分析和进一步计算才能正确求解,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一)以教材为载体,实现“物理观念”的培养。物理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理解物理学科的特征并有概括性认识,主要表现在运用物理思想和方法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二)在常规的物理教学中,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重视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得出都是通过实验日臻完善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寻着科学家探究之路去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让学生去亲历探究的过程,而物理实验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设置问题,真正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中进行探讨、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物理规律的探索过程。
(三)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对学生审题、答题技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注重引导学生明确概念、规律、公式的物理意义及生成过程,注重相关知识的整合。规范的解题步骤包括:要有切题分析;要有物理公式;要有演算推导;要有明确结果。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杜绝学生使用计算器,避免在考试中造成计算上的错误。
(四)加强对学生用物理语言解释、说明物理现象及物理问题能力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实验现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物理语言力争做到科学、严谨、合理、简洁、富有逻辑。
(五)教师语言要规范,加大力度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加强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并抽象出相应的物理模型,从而提高物理学科素养。尤其侧重知识来源并在审题读题、咬文嚼字上下功夫,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
(六)加强物理图像教学,提高学生研究图像、分析图像的能力。物理图像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有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语言叙述很繁琐,但借助物理图像则可以很简洁、直观地展示出来,因此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图像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图像能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同时物理图像的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属性。
学 科:生 物
成 员:郑 伟,卢文祥,白秀峰,王翠微,石延春
吉林省202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卷(以下简称“2021年中考生物学试卷”)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应届初中毕业生使用的现行教材内容为依据,贯彻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充分体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引领作用和育人导向。生物学试题密切关注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要求和教学实际,突出考查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引导初中学段生物学教学,助力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评析依据吉林市、延边州和白城市三个试点地区上报55358名考生的数据及近600份答题卡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阅卷教师在批阅过程中所发现问题的反馈意见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与汇总,全面评估吉林省试点地区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为我省初中生物学教学和考试评价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202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卷的命制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探究活动的理解和掌握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突出生物学学科理念。
(一)试卷指导思想。202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卷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考查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的考查。试卷的导向有利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生物新课程的实施。
(二)试卷结构分析及评分标准分析
1.试卷结构分析。202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卷共6页,包括两道大题,全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全卷共14幅图片,其中包括结构图、柱状图、折线图、遗传图、数据图表等形式。全卷立足基础,试题易、中、难比例为8:1:1。本次初中生物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第一次纳入高中学校录取计分,考虑到目前生物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存在差异及城乡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等,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到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此外,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第一次参加大型考试,还没有经历全学科的训练,在心理和认知水平方面都还相对不成熟,所以此次命题对难点比例略有调整,难点的设计努力做到区分度不是通过增加知识和技巧的难度体现,而是体现在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
试卷设计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考查,在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侧重生物学的重要概念、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分析。评分标准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评分要点清楚明了,客观题答案唯一,分值明确;主观题答案表述清楚,设置答案示例和分层赋分细则,充分考虑学生作答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根据答案的开放度合理设置评分说明。
(三)试卷特点分析
1.关注学情,考查基本概念。试题从课程标准中的十个一级主题出发,围绕生物学50个重要概念,考查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生殖与发育、遗传与进化、健康与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体现生物学的学科本质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恰到好处地体现初中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考查。资料分析题在材料的选取上从影响全球、紧贴时事问题为落脚点,考查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2.立足学科,考查关键能力。生物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试卷中第6题考察学生数据解读能力;第14题通过图文再现实验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对实验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21题通过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强化对生物学实验等关键能力的考查;第23题考查学生在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曲线图,通过不同层次的图表信息获取关键信息,实现知识的迁移,答题的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必备的生物核心素养之一。本试卷的第24题突出体现了对科学探究内容的考查,如科学方法运用、实验变量的识别、对照实验的理解,培养学生作为探索者应具有的科学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精神。
3.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目标中的重要组成,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试题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如第25题联系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核废水,从全球视角审视社会事件,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含义,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STS思想,理解生物学在社会生活与决策中的重要意义。如第(4)问上述材料体现了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考查学生分析资料、理解资料、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如第(5)问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你以哪些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____?设置开放性问题,给考生提供了自我教育的空间,便于学生创造性发挥,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长白山特有植物”和“杂交水稻之父”等以本地、本国资源为试题背景,答题的过程也是深入认识家乡、祖国的过程,使学生的家国情怀悄然生成。
4.联系实际,解决实践问题。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体现生物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指导现实生活的重要价值。试题通过“平衡膳食宝塔”“食品保存方法”及“健康生活方式”等命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生物学知识和原理来解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实现知识向实践的有效转化。
5.考教衔接,聚焦核心素养。试卷突出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在实际中应用的同时,力求在基于科学思维的基础上兼顾渗透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
如第24题重点考查一级主题“科学探究”中的相关内容。通过观察表格和曲线,学生要提炼出相关信息并回答问题。第(1)问结合实验主题,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这符合生产生活中探究活动的发生规律,即先发现问题,再提出科学、可探究的问题,考查了学生发现问题、提炼表达问题的能力。第(2)问在确定探究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依据对照实验原则,确定如何控制单一变量,减少因变量外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而影响实验效果。因此实验选取的水蚤的个体大小应尽量相同。第(3)问设置“酒精溶液浓度为0的组,其作用是____”和第(4)问趋势图和数据表中的“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为多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其目的是减小____,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此两问提升思维深度,考查学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解以及处理数据常采用的“平均值”的方法。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梯度明显、逻辑思维连贯,考查全面又细致,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特点,渗透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不仅需要观察和实验,还需要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解决,如:“分析趋势图和数据表,你得出的结论____。”此题创新点在于改变以往单一考察数据方法,把曲线和数据表格整合到一个实验,通过分析两段不同统计方法的数据,才能得出结论,是本套试题的最大亮点。第(5)问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数据上标注了统计范围,起到提示作用,降低了考查的难度。此题充分考虑实验对象的内因和外因,增强思维严密性、反思性,发展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探究能力,同时为学生树立起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考查学生科学思维的同时,用“酒精浓度为20%时,水蚤死亡”数据,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高浓度酒精(酗酒)有害身体健康。
(四)典型试题分析。从整体来看,试卷的结构合理,考查知识全面,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立足关注学生全体,创设适切的试题情境,试卷语言准确、简明、流畅,有利于考生稳定发挥。
典型的亮点试题如下:此题以柴胡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柱状图考察学生是否会看统计图、是否能将图文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和解读,考查了学生最基本的能力,即解读实验数据统计的能力,包括对条形统计图、曲线图和图表的数据分析处理。
第23题综合考查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试题背景材料提出“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器官和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完成”,这是对“结构与功能观”的精准表述。以此为基准,每一设问都紧紧围绕这一基本观念展开。第(1)问考点是两种基本的器官:肾脏和膀胱的识图,有一定的基础性;第(2)问以折线图的形式呈现考查肾单位的各结构的功能;第(3)问与生活联系,考查常见疾病的病因;第(4)问追根溯源地从参与肾脏内血液循环的角度将肾脏功能与循环功能相联合进行深入考查;第(5)问结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体现出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在神经—激素的调节下进行,很好地说明了生理过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突出体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生命观念。
第25题为资料题分析题。本题关注了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了学科价值,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渗透生态文明。第(2)(3)(4)(5)小题设计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最终通过食物链危害到人类自身,提倡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引导青少年关注社会问题,用生物学视角分析实际问题,并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一)选择题考核结果统计分析。基于难度考查,第1~5题,7~13题,15~19题为容易题,着重考查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体现基础性;统计试卷抽样调查结果,第1题、第5题、第10题、第11题得分率分别为95.92%、97.80%、92.45%、95.22%,接近预期,但第3题、第16题、第19题得分率为65.70%、61.50%、80.49%,低于预期。第20题为中等难度试题,侧重考查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简单应用,得分率为97.05%,得分率较高。第6题、第14题为较难题,主要考查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第14题得分率为69.90%,得分率较低,具有一定的区分度。依据统计结果分析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
1.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对概念性问题理解不透彻。例如第3题学生错选C居多,所占比例为24.49%,显然学生对器官与系统这两个概念混淆。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概念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2.综合探究能力不强,对实验结果分析判定有误。例如第14题学生错选D答案所占比例为21.57%。明显反映出学生一方面对实验现象的判定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也看出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概念较易混淆;本题还涉及到一个化学知识,就是氧气能让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这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应当加强。
3.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不强。例如第16题的得分率只有61.50%,令人意外,因为此题是由教材课后习题原题改编而来,反映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利用还有待提高。从知识层面分析,错选B答案所占比例为35.46%,说明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去解释感悟生活现象的能力不强。
4.识图分析能力薄弱。例如第19题为根据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信息,依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个知识去判定耳蜗这一结构,本题难度不大,但错选C答案所占比例却达到了15.63%,由此反映出学生对耳蜗和鼓膜的功能理解不透彻,不能够准确识别这两个结构的特点,也说明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需要加强。
(二)非选择题考试结果统计分析。非选择题部分第23题和第24题失分率较高,通过统计表进一步说明第23题的第(2)小题、第24题的第(5)小题第二问失分现象尤其严重,得分率分别只有47.62%和56.23%,特别是第23题的第(2)小题预测为较容易题,但失分率却远远超过了预估。另外,第21题第(4)题第二问,得分率为72.85%,也低于预估。这几道题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探究实践能力,有较大的区分度。依据统计结果分析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
1.实验材料选择有误,说明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材料的选择能力较差。错误答案较集中在以下几种答案:生理盐水、碘酒、清水等。
2.书写能力薄弱,错别字较多。只“碘”字错误的写法就有多种,如把碘字写成三点水旁、月字旁、金字旁或写成“典、点”等;还有把稀字写成“希、溪”等。
3.阅读理解能力较弱,不明白题意,交答案写“颜色、字母、数字、序号”等。
4.对实验数据的解读和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有限。反映出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整体感知能力较差,对于数据表和曲线图的解析能力还需加强。
5.学生审题不严谨,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薄弱,今后应加强组合多个知识点来回答问题的迁移、重组能力的养成。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核心素养养成。贯彻教育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注重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综合素养的培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强化情境设计,立足基础、着眼核心素养,倡导五育并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研究《课标》,挖掘教材内涵。《课标》是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课标》的研究,了解《课标》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要求,根据要求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明确评价目的和形式。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整合教材内容,根据学情合理有效地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遵循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注重学科规范,强化概念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使用术语来传递生物学概念,注重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运用生物学的专业术语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注重学科融合,提升综合素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关注学科融合,学生在生物学的学习中会遇到其他学科知识,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补充,根据学情确定具体的知识补充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系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视表达能力,培养科学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规范语言表述生物学现象,解释生物学原理。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注重实验教学,提升探究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何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是全体生物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生物学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学实验,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验,注重实验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丰富评价维度,促进学生发展。评价的维度过于单一对学生的发展不利,所以丰富评价的维度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多维度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树立学习生物学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
2021年生物学试题命制严格遵循2011年版生物学课程标准,注重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整套试卷设计起点低、入口宽、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试题重视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很好地诠释了作为初中学生通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后应该了解、掌握的必备知识和学科能力。题目全方位体现了“平稳平和、稳中有新、回归教材、加强实验、注重基础、提升能力、评价选拔、兼顾导向”的命题思路,充分发挥了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激励、评价、选拔和导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