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摘要: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提升城市道路的设计建设水平具有很大必要性。首先阐述道路设计在安全性、经济性及环保性方面提出的要求,其次探究人性化理念融合至城市道路设计领域中的必要性,最后较为深度地探讨人性化理念在道路设计方面的应用情况,包括无障碍、景观线性、人行道及基础设施设计等,希望能在理论层面上给同行实践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城市道路 道路设计 人性化理念 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3(a)-0000-00
On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zed Design Concept in Urban Road Design
LIU Yong
(Hefei Municip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efei, AnhuiProvince, 230000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level of urban roads. Firstly, it expounds the requirements of road design in terms of safet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condly explor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humanized concept into the field of urban road design, and finally deep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zed concept in road design, including barrier free, landscape linearity, sidewalk and infrastructure design, etc, I hope it can bring some help to peer practice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Key Words:Urbanroad; Road design; Humanized concept; Method exploration
近些年中,城市建设面积逐年扩增,外来人口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城市人口日益密集化,交通运输条件日益复杂,高峰期道路拥堵的情况十分常见,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效率,降低主观体验。既往,城市道路以机动车车道为主,但是其不能较好地满足现代群体的出行需求。当今社会中,城市道路不仅是为人们提供出行服务的交通线路,也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效率与品质。将人性化理念渗透至道路设计规划中,能为道路设计方案提供科学指导,辅助和谐建筑的建设与发展过程。
1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1.1安全性
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背景下,道路上的人流量、车流量持续增多,故而在道路设计中创建安全通道有很大现实意义。理论上讲,实现安全是道路设计的基础要素,也是项目设计与施工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为完善道路的设计效果,不仅要确保交通运输畅通,也要提升人们出行活动的安全性,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1.2经济性
为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各地区城市道路建设规模与规模均明显增加,对道路施工质量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高投资是取得理想建设效果的重要基础。在这样的情境下,道路设计时要主动思考怎样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比如:在规划设计道路路线时,要结合既有道路实况及车流量设定合理的成本计划,使项目投资的经济性得到一定保障,并科学设定该区域中的交通组织形式[1]。针对那些低通行、车流量较少的道路,可以尝试通过创新设计满足实际交通运输要求,提升道路运营的经济性,确保投资的合理性,力争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1.3环保性
我国人民经济收入显著增长,私家车数量也增加,面对城市交通时常拥堵的局面,國家相关部门开始提倡市民绿色、低碳化出行。故而,在设计城市道路时要综合考虑环保要求,不断提升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针对靠近居民区的道路边界,可以在局部安置隔音屏,借此方式减少道路车辆运输噪音给周围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道路在可进行人性化设计时,要将实现环保作为始发点,有针对性地完善道路绿化设计,减少或规避不必要的污染情况,为社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2人性化理念融入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意义
设计及建设城市道路的宗旨在于满足城市道路交通的运输,且为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出行条件,传统道路设计通常规划出的是单一形式,能满足道路交通运输与市民安全出行的基本要求。但社会在不断发展中能够城市人口数量剧烈增长及交通压力日益繁重化,传统城市道路设计暴露出很多现实问题,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屡见不鲜,影响人们的出行效率及安全性。 鉴于以上情况,新时期下要主动扭转城市道路传统设计思想,尝试把人性化理念渗透其中,把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顺畅及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作为始发点与落脚点,推行人性化设计方法的同时,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道路交通运营状态的人性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完善细节规范情况,尽可能地剔除传统道路交通实际运营中隐匿的不安全因素,全面提升道路设计品质,追求在满足道路交通运营稳定、市民有效出行需求的基础上,给公众在视觉与心理层面上带来良好体验,使和谐社会建设发展中有可靠的基础支撑[2]。站在以上角度分析,将人性化理念融合至城市道路设计领域中有很大实际意义,其不仅能显著提升道路工程的设计水平,还能全面改善城市道路环境。
3实践应用
3.1无障碍设计
残疾人是当今社会内的特殊群体,日常出行活动中会遇到很多阻碍因素,特别是当下国内很多城市交通十分拥堵,进一步增加了残疾人出行难度。人性化理念渗透至城市道路设计内,要格外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积极为残疾人设计专门的道路及相关设施,比如残疾人公共厕所、盲道等,以上这些基础设施使残疾人安全、顺利出行得到最基础保障。结合既往有关调查资料,中国是世界上盲人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怎样尽可能满足盲人的使用需求,这是设计人员所面对的一项棘手问题。常规做法是城市道路设计时,于盲道上规划铺筑道砖,盲人通过脚感便能精准辨识出自己所处方位,一方面显著提升盲人出行安全性,另一方面显著提升他们独立出行的自信心。缘石坡道内不设置障碍,这种设计办法多用在人行道口或者人行道两端,表现出现代城市对盲人群体的关怀,重视维护特殊群体的生命安全。针对那些没有按照现行城市道路建造标准修筑的道路,相关部门要主动落实自身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力度,规避个人擅自改造行为而造成道路不能正常发挥使用功能,特殊情况下可以通过推行奖罚方法使城市道路使用安全性得到更大保障。
综合以上论述的内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无障碍设计及其实现情况,加强运营过程中的维护力度,最大限度地提升无障碍通行效率与科学性。
3.2道路景观线性设计
城市绿化是新时期下城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能全面提升城市道路的外在美感。为达成以上目标,设计人员要把美学知识用于道路设计实践中,比如科学道路的色彩、树木等,这是提升城市道路美观性的一项有效举措。道路景观线型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3]:(1)平面线型设计:直线和曲线是常用的线形设计方式。直线设计时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直线长度,不可过长,否则会造成道路过度单调。特别对于车辆行驶员而言,如果较长时间在直线道路驾驶,很容易增加疲劳感,不利于维持驾驶安全性。故而,采用直线线形规划设计道路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始终坚守适度原则,结合使用曲线与直线。(2)立体线形要和平、纵线形有机结合。将立体线形用在道路设计工作中,一方面提升道路的立体感,另一方面也使行车安全性得到保障,使道路沿线景观色彩更加鲜亮,使人们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
3.3人行道设计
首先,从某种角度上分析,人行道是道路设计中表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于一些特殊群体而言,做好人行道规划设计工作有很大的社会性意义。在错综复杂的交通环境下,人们并不是只有纵向过街的单一需求,横向过街场景下的人流量也很大,故而通常会应用二次过街形式,并且专门配置了挡车石、防撞沙桶等安全设施,以确保广大市民出行活动安全得到保障。如果道路中间设有分隔带,则建议把人行横道布置在分隔带尽头靠后1~2m位置,这是提升人行过街横道安全性的科学方法之一[4]。
其次,过去的设计活动中,人行道于单位进出口位置利用中断去做处理,左右两侧人行道边界位置用缘石坡道处理,虽然规避行人与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使各自安全性得到保障,但很难满足行走不便群体出行的需求。且单位进出口处的车流量疏密体现出时段性特征,通常处在非繁忙时间段,此时坡道式的规划设计便会浪费部分资源。为改善以上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利用坡道衔接人行道、单位坡道,再采用不同材料加以区分。若在同个平面上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则要在选材或颜色方面进行区分,最大限度地确保单位进出口处人行道使用的舒适度[5]。
再次,完善道路平整度与舒适性的特征。道路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道路平整且舒适是其正常发挥运输条件的前提条件。在人性化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实现平整度这一基础目标,这是道路使用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保障。近些年中道路设计形式层出不穷,路面图案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尽管其能提升人行道设计的美观性,但道路凹凸不平可能会影响市民的正常使用。故而,道路平整度设计时首选坚固、耐用型建材,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有针对性地提高路的防滑、美观性,更好地满足市民出行活动中对舒适度提出的要求。
最后,始终将实现人性化放在人行道设计的第一位,科学应用道路既有资源,例如:在人员相对较密集处建设人行天桥,使早晚高峰时人员出行安全得到更大保障。也可以在天桥上配合应用广告板进行遮阳,这种设计方法不仅能提升天桥外形美观性,也能为部分行人提供避雨的场所,顶棚可以应用玻璃钢材质,满足市民在透光、挡雨和观赏等方面提出的要求。
3.4基础设施的设计
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城市道路设计工作的重要构成,也要尝试把人性化理念和道路基础设施的设计过程相融合,确保基础设施运营过程中能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服务。设计实践中,一定要明确顾上大市民为城市空间的主体,设计建设道路设施的宗旨是为人们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6]。故而,因把人文关怀设定成基础设施设计的核心理念,确保基础设施基础功能的有效性、实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主观需求,确保他们在应用道路基础设施过程中能形成良好的心理体验。比如:在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商业街周边,为给市民停车创造便利条件,可以建造空间较大的停车场,这是提升现代群体出行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安置休息座椅时也要尽可能结合高大乔木、花坛等绿化条件,尽可能为市民营造赏心悦目的休息环境,真正实现身心的全面放松。
4结语
当今社会中,人们物质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城市内汽车数量逐年增长,其为人们出行创造便利条件及减少等车、坐车时间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十分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在这样的情境下,社会公众高度重视城市道路的设计情况。将人性化理念和道路设计工作有机融合,在确保道路实用性、安全性的基础上,也使其舒适度、便捷性显著提升,为现代城市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昆.张扁高速公路六坝互通连接线穿越兰新铁路设计方案探讨[J].中外公路,2019,39(2):303-308.
[2] 于鹏,全波.高速铁路对不同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J].城市交通,2019,17(06):80-90,54.
[3] 张霆.简谈信号系统在高速铁路智能技术中的应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21,18(11):85-89.
[4] 張立立,王力,张玲玉.城市道路交通控制概述与展望[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6):6322-6329.
[5] 杨海光.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探讨[J].全面腐蚀控制,2021,35(11):77-78.
[6] 陈蕾.城市社区中适老化公共座椅设施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