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雪 赵丽丽
关键词:新活素;左西孟旦;慢性心衰;治疗效果;尿量;BUN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0--01
引言:
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相对较高,治疗效果不佳,再入院率和死亡率较高[1]。心衰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寿命,在急性发作期需要积极进行干预,才可以有效的挽救生命[2]。新活素是与左西孟旦都是治疗心衰的一线用药,而且有很好的临床效果,那么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是否会取得更佳的效果嘛 [3]。针对这一特点,本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对相关患者进行单以用药或联合用药之后参考指标以及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慢性心衰急性发作的患者均为本院所收治相关群体中选取,并按照随机对照实验的原则要求,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患者年龄在64-83岁之间,平均(72.5±2.1)岁,病程2-9年,平均(6.37±1.25)年,经过临床诊断,其心功能分级均在Ⅲ级及以上。在患者急性发病之后,24h内入院接受治疗,可以接受相关治疗,满足有关药物应用的适用症等方面要求。排除近期進行重大手术或其他心脏外科治疗患者,同时对存在恶性肿瘤、免疫内分泌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或者存在着药物过敏、药物滥用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基线特征方面无明显的差异之处(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同时并采取新活素进行治疗。新活素初始负荷为1.5-2.0g/kg,进行一阶段治疗之后逐步降低剂量,控制维持剂量在0.0075-0.01g/kg之间,并选择微量注射泵进行输注,同时配合醛固酮拮抗剂等治疗,控制血脂等基础指标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左西孟旦进行治疗,左西孟旦剂量为0.1g/(kg·min),为了精准控制用量可以采取静脉滴注和微量泵泵入的形式进行治疗,持续治疗10d[4]。治疗10天观察最终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可以分为效和无效二个类别。如进行治疗之后,其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等一系列症状完全消失,大部分恢复到急性发作之前,则可以评价为有效;如果治疗之后其疾病症状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疾病没有明显恢复,甚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问题,就可以判定为无效。同时记录治疗前后的尿量和BUN结果,对其进行收集和对照,评价最终治疗效果情况。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满足独立、正态、方差齐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构成比描述,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时,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情况对比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详见表1.
3.结论
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升高,急性期的治疗至关重要,合理选择适宜性的药物,促使患者现有的疾病转归[4]。其中新活素具备着一定的应用价值,具备较强的血管扩张性,并选择性的扩张患者冠脉血管,改善其心肌供血能力,存在着促进机体排尿、利尿、扩张动静脉、抑制醛固酮释放的作用。在这基础上,对于常见的心肌重构等病理改变也存在着明确的抑制作用,也能够更好的抑制交感神经活性,起到抗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而左西孟旦具体治疗的过程中也有着明显的治疗应用优势,作为一种钙离子增敏剂,可以更好的增强cTnC对钙离子的敏感性,进一步促使其细胞膜超级化,降低细胞钙离子浓度加强吸收和作用,扩展其动静脉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正性肌力药影响心肌功能和正常心律的风险,二者协同应用之后其效果相对更好,带来的影响更加积极。换而言之,具体应用的过程中相关药物起到了一个较好的协同作用,同时也可以促使其他支持治疗效果的优化和提高,避免常见的治疗方面问题与不足之处,提高临床治疗成效。总的来说,二者协同应用具备一定优势,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协同应用之后效果更好,其指标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较用药之前和单一用药的患者来说,尿量和BUN得到了明显改善,证明其治疗应用存在着一定的优势,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一些。
参考文献:
[1] 张瑜, 李利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06): 700-703.
[2] 李中原.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临床研究.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9. 16(12): 85-87.
[3] 李秋红.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新活素、左西孟旦、托伐普坦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心功能情况. 健康大视野. 2019. (5): 22.
[4] 于春艳, 李波, 王文红. 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CA125、NT-proBNP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2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