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霞
素质教育全面铺开,德育和综合素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各科教师教学中加以重视和予以落实的重要任务。兼具人文性、工具性特点的语文学科,在德育上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将立德树人落实,以智育促进德育,帮助小学生形成崇高道德素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为小学生未来健康成长和全方位发展筑牢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思想,将德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一)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
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贯彻落实,逐渐成为当前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每一位教师都应牢记立德树人理念,切实加强德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导正学生思想并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三观”,努力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输送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积极开展时代精神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历史和未来,加强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让其筑起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一方面,积极推行学科德育。以智育促进德育,加强两者融合,实现同步进行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学习前沿教育理念和创新改革授课模式。另一方面,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小学阶段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这就需要学校将德育和心理教育双向融合,不仅可以有效开展高质量德育,又能加强健全人格培养。从某个角度来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提高教师德育意识的教育水平、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各个学校应加强教育工作者培训力度,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育人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德育教师团队。
(二)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的原则
首先,要求教师始终坚持熔铸师魂。所谓立德为先、树人为本,是指教育的根本任务即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三观”、养成崇高道德品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因此,想要做到这点需要立师德、铸师魂。
其次,要求教师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学校从学科德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方面构建,并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改变传统德育形式,拓展德育内容,促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吸引力、覆盖率。
最后,要求教师着眼于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教育是实现人综合发展的重要根基,应时刻秉持以生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稳定发展、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立德树人落实需要教师坚持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关注学生心灵世界,塑造纯真质朴的心灵;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心帮助;提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优良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做好铺垫。教师应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个性化教學,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推动学生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个学习基础不同、爱好兴趣不同、智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内在潜力都能得以发展。
二、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教育的意义
(一)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教育的革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已经落实教学的方方面面,推动了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确立了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语文教育,对教育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实现综合素养教学目标。
(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生初步系统接触语文教育,对语文的认识较为陌生,在这一阶段的教育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利用语文教育影响学生,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思想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开展德育教学,向学生传达德育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同时,通过德育引导学生,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行为习惯,加强学生对各方面的感知,提高语文教育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前提,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思想影响,在课堂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学习中相对被动,缺乏思考。同时,教师往往以领导者的姿态面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有着较强的畏惧心理,不敢向教师提出想法和意见。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学习存在着错误的认知,认为学习就是为别人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具有较强的怠惰心理,不愿意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意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传统师生角色,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知识,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对教师的刻板看法,主动亲近教师,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设计课堂活动,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小学生对生活充满憧憬,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就会对产生负面情绪。因此,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主动与学生沟通,关注学生的成长。通过关系和爱护,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发展,与学生成为朋友,在教学中耐心指导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最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语文作为一门文化性学科,也是母语课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小学生而言,学好语文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刻板、传统,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可以发现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往往会受到自身主观情绪的影响和诱导,而学生是否喜欢一门学科,是否愿意钻研一门学科往往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教学教师。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展开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问题缺陷和不足,进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让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也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的过程。当学生更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后,学生也更愿意参与语文知识学习,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教师需引起关注和重视,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与学生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首先,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德育融入课文教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优秀文章,作者大多是优秀的名家大师,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挖掘作者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故事或文章的时代背景,将德育渗透其中。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生活在平安幸福的现代社会,对以往的历史缺乏了解,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文章的背景,让学生了解革命的历史,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明白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奋斗回来的。从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奋斗,让学生学习革命精神,明白只有不断奋斗,才能获得幸福生活的道理。又如,在《鸟的天堂》的教学中,这篇文章是巴金的优秀作品,巴金是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文坛上享有盛誉。巴金是自学成才的,没有上过大学,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巴金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懂得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其次,教师要将立德树人渗透古诗文教学,挖掘古诗中的德育因素,深入探究古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爱国诗篇,教师要将古诗教育与爱国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诵古诗,了解古诗中的情感,品味古诗中的精神,把握古诗中的爱国因素,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古诗,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让学生在古诗中领悟德育内涵。
最后,教师要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加深师生互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环境。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温馨、愉快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格,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让学生相互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创造集体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融入班级学习,发挥集体的作用,利用环境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的教学方法将会从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工作在实践落实过程中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以及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方法更是现阶段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而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现阶段可供教师借鉴和参考的教学方法变得越来越多。例如,微视频教学资源、情境化教学、分层教学、游戏化教学、翻转课堂等,这些教学方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接收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不同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无论是学习效率上看还是从学习能力上看,学生都会加深对文本素材的理解和认知,当学生对文本素材有较高的理解和认知后,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文本素材中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感,进而对学生的思想态度进行有效的塑造和引导,让语文教育和德育充分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就需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优化、调整。
(三)转变教学观念,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再直接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要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将德育渗透课内朗读、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提高教學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首先,教师要将德育渗透朗读教学。小学生虽然语文水平较低、知识积累薄弱,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好奇心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因此,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在朗读中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知识。朗读作为一项文字叙述活动,能帮助学生感知文章中的情感,通过反复朗读,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共鸣,将德育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认同感。
其次,教师要将德育渗透课外阅读。互联网的发展,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教师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延伸,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将德育渗透其中,将网络与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学生推荐书和网站,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最后,教师要在写作中渗透德育,围绕德育制定写作主题,在写作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会决定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具体走向,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内容确定。为了让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教师就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认识到语文学科在德育上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在德育工作落实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学科优势,发挥学科优势学科特长,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实际问题对教学作出有效的优化和建构。当教师的观念得到有效的优化和调整后,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和对教学工作分析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如何有效地优化教学,以及如何将德育、语文教育充分融合,让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充分落实于教育实践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学习环境;转变教学观念,渗透德育,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渗透教学的方方面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小学生形成崇高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注:本文为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语文‘知行合一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11028)的研究成果。
(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