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艺术教育发展策略浅析

2022-05-10 21:09吴凤婷
艺术评鉴 2022年6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

吴凤婷

摘要:本文通过对乡村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关于乡村艺术教育发展在课程之内与课程之外的策略建议,其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切入点来发展乡村艺术教育,从而促进乡村艺术教育的建设及反推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目的。

关键词:乡村振兴  艺术教育  美丽乡村文化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6-0015-04

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当前发展具有时代发展意义,城乡融合发展平衡是基本发展原则;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需要新思考、新观点的助力来推动发展,而教育是国家兴建的本源和强大发展的基础,教育推进的水平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水平,教育对“人”来说可谓意义重大,与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前景息息相关,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育的发展也就不可或缺了。当代知识经济发展,基础知识教育不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要,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开始重视人民的素质培养,素质教育目的在人的基本素质上有全面的提高,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我国五育是要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其中美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育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提高思想修养、培养道德情操、丰富知识、发展智力,既能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又对德智体劳都有积极地推动作用。蔡元培先生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将美育的范围分为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用艺术丰富教育,由于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指导进行艺术创造、艺术鉴赏等活动来实现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以延伸为家庭艺术教育、学校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基于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目前,多数研究以门类艺术在乡村学校教育中的发展、幼小中高学校的美育培养等方面进行论述,但乡村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多的涉及乡村的文化建设方面,而本文在研究乡村艺术教育的同时,通过艺术教育反哺乡村文化建设,这是艺术教育在乡村发展的一个新途径,由此来针对乡村实际问题提出建议。

一、乡村艺术教育发展现况

乡村是我们曾经的赖以生存的家园,通过农业来哺育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就是最基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社会科技的不断的发展更迭中,非实体经济登上历史舞台,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等都在发生翻天覆地改变,全球化、多元化、城市化的发展引导着更多的新生力量走出乡村,这使得乡村经济下滑、人才供给不足、消费能力减弱、老龄化严重等,而基于此现状,这样的情况愈演愈烈;这和我国的城乡均衡发展的原则不符,为顺应时代的需要,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指导、合理布局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乡村美好发展的社会是怎样的呢?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我们又有怎样的思考呢?以乡村艺术教育的方式会使得现状有所改观吗?现通过SWOT分析法的方式来论述乡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现况。

(一)乡村艺术教育的发展优势

艺术教育以艺术为媒介,通过此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艺术在乡村中能够找到其创新本源,挖掘出其来源本真,从而有更丰富充盈的新创造与新发展;而教育作为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教育自身发展和乡村中艺术发展的新方向,艺术教育在乡村中能更多的舒展自己的生命活力。在乡村中开展艺术教育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非常优渥的乡土材料、地理环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地方民风民俗等进行大量的整理和归纳,让其有机会进一步被挖掘得到发展的机会,传统文化、淳朴自然是源源不断创意的来源。由此可见,水文、山系、农田耕地、民居、祠堂、庙宇、学堂、土地信仰等乡村形态与文明秩序是乡村中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这是绝佳的乡村艺术发展的优势。在创造新文化带动经济的同时又不破坏乡村原本的肌理,保持自然的更新。乡村的核心价值就是礼俗社会的回歸重建,这是乡村社会中独有的也是中国人民心中传统的风俗体系的体现。有效利用整合乡村本地文化是发展乡村艺术教育的优势所在。

(二)乡村艺术教育发展的困境

首先在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方面,一是基础设施的陈旧、教学设备的落后使艺术教育相关课程停滞不前;二是师资力量薄弱乡村教育中人才匮乏是一直以来的问题,加之主课的压力使得艺术课程时间被压缩;三是各方面的资源匮乏也使教师失去动力,对艺术教育的主动性有所减弱,因而课程中内容创新不足较为枯燥使学生缺乏兴趣。其次在家庭思想观念问题方面,大多是乡村地区的家长在艺术方面并不重视,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对学习工作没有帮助,对艺术教育有偏见,忽略孩子应该通过素质教育全面培养,扼制了孩子的天赋与个性表达。再次是在乡村中的艺术教育问题方面,一是政府、村委会等行政机构的艺术相关建设也十分匮乏,缺少文化馆、民俗馆建设及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建设方面的引导;二是在精准扶贫等一系列的扶贫活动的开展后,人们在物质方面有了保障但由于地理环境、交通、经济、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政府也很难找到突破口,文化虽然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但缺少推动力。乡村艺术教育的发展不只是依靠学校,更是社会、家庭共同的努力。最后在资源要素问题方面,一是退耕还林及控制污染,使得原先的经济发展方面不能再依靠对环境破坏大的产业,这是乡村需要思考的转型困境;二是融资比较困难,城乡差距大基础建设还比较滞后,没有创新的推动产业项目和新的实施方案的推动,以至于缺少专业人才和系统完善的运营推广。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乡村艺术教育缺失与发展困难的问题。

(三)发展中的机遇

政府政策的支持推动,国家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这是国家社会重视少年儿童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需求的具体体现。如今通过一系列的扶贫政策的实施及下乡扶贫活动的开展,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有所保障,物质生活条件也随之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进一步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内容。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正在关注乡村,通过艺术来推进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发展,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了《田野里的歌声》这档节目, 请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们和21个儿童在乡村开展合唱夏令营,追寻乡村的声音,通过孩子的视角来看乡村目前的现状从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这使得社会聚焦孩子的成长、关注乡村教育,让乡村产生新的活力。这类乡村美育互助体验类节目的诞生,为乡村艺术教育、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镇人口激增,城市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乡村建设可以为人们提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休闲度假娱乐的场所,民风民俗特色乡村旅游也是人们所需的淳朴体验行程,由此乡村文化建设有了新方向。乡村艺术教育在城镇与乡村的联系中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所面临的挑战

乡村艺术教育作为初绽头角的建设发展乡村的新方式及促进乡村教育的新途径,在行业规范方面还不全面不充分,未来的发展需要合理规范化的开展与实施,在发展中有可能出现问题,例如部分的乡村艺术建设使得乡村大变模样,失去了每个村落独有的特点;或将现当代艺术生搬硬套在村落中向城镇化发展,失去了最初的美好构想,不符合不适应乡村的实际需求与现状,不能带来好的建设发展有利效应,这是需要政府规范市场来调节的。在乡村艺术教育的定位上一部分从业者不能很明晰任务所在,乡村艺术教育不是商业活动不能把教育商业化,不是将模板化的城建模式套用进乡村艺术建设,从业者要找准自身的定位,用准确合理的思想观念来促进乡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纠正错误定位才不会让乡村艺术教育的初衷改变。乡村振兴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乡村真实的所需所求。

二、乡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策略

(一)课程之内改进提高

在幼小中学校课程内改进方面。一是课程内分阶段艺术。教育学校艺术教育方面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设置不同的课程但依据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形成成系统的培养方案;初中以下学生可以进行简单地艺术课程引导,培养学生兴趣,做好学习记录,观察学生的艺术才能情况,因材施教;初中以后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艺术知识普及,从宏观把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现学生的优势之处,可推荐进行专业学习。二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应该从决策者、管理者开始,不只是艺术工作者对于艺术的态度更是更广泛的教育工作者观念意识的转换,转变老旧的思想,在多样化的今天需要的是丰富完满的有思想有情操有完整人格的人,多样化全面的课程才能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三是教育教学基础建设方面的增设与维护。教学基础设施应添置完备并更新教材,在图书角中加入艺术类书籍,同时做好设施教材的维护,不能浪费闲置,要有效的利用起来,学校的走道墙面等也可以加入一些艺术类元素,增添文化艺术的氛围气息。四是开展多种艺术类课程。除了音乐和美术外还可以开设戏剧班、陶艺课、舞蹈班等,丰富学生各类课程,有利于找寻学生的兴趣点;还可以组建社团,教师牵头学生组织,既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五是在师资方面的福利与制度优化。同时也要解决艺术类教师紧缺问题,应加快教师人事管理制度,乡村教师的缺乏城乡不均衡一直是一个问题,人员编制、晋升、待遇等方面可以向乡村教师适当的倾斜,可进行城乡轮岗制度,促进交流资源贯通共享,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尊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文明靠着人与人的联系传承,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人与人精神文化的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学校艺术教育很好的切入点,也是中小学课程多元发展的创新点。挖掘在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学校艺术教育传播学习发展,学校与非遗传承人联系交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等,使学生对艺术产生兴趣进而提高审美力,在非物质文化党的普及学习中传承优秀文化,激发其兴趣点及认同感培养从而栽培哺育一批新的年轻非遗传承人,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学习非遗传统文化技艺与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众多,例如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曲艺、技艺、民俗等都是具有优势的在地文化的开发方向,每一地域都有自身民俗的在地文化的优势,加以运用能使之成为该地区文化得以传播发展的新起点。

(二)课程之外艺术实践拓展

课程外的艺术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实课余生活,从艺术体验中培养兴趣提高审美能力。一是城鄉学校合作机制的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除了教师的轮岗互通外,还可以采取艺术类院校、协会、工会对乡村艺术教育提供支持,文艺工作者下乡交流研讨,高校学生下乡支教等。二是艺术扶贫的推动,近期艺术扶贫的话题比较热门,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来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与之结合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这也是艺术工作者接触自然与人文、采风与创作的一个好机会。三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新冠疫情后我们对于网络教学有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肯定,线上线下相结合,运用多媒体使学生拓宽眼界看到更多丰富的世界;进行网络帮扶联系艺术工作者进行交流,城乡学校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教师一对一的互动,分享交流教学经验。四是乡村艺术教育就地取材,使用乡土材料结合艺术课程,让学生在自然中寻找艺术素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结合非物质物化遗产技艺与民族传统服饰元素设计特色校服,不仅是民族文化优势的创新运用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五是进行田野艺术实践,让学生在自然中观察世界,开展田野音乐会 、舞台演出,邀请村民家长观看参与,将艺术教育延伸到家庭,从而感应家庭艺术氛围。六是借力乡村特色区域文化优势,挖掘当地特色的文化艺术,让当地独有的文化艺术进入校园,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传承也可以通过进校园活动来进行传播推广,如发挥少数民族优势传承本民族的文化,用民族民俗歌舞节庆的校园排演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到更多的艺术种类,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七是还可以编写乡村艺术教育当地的特色课本、校本,当地在地文化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容易被遗忘,利用文字书本的记录,在人们身边有很多可取的素材,加以系统的总结汇集,从而达到加强人们的归属感、认同感的目的,让大家能够进一步认识珍爱自己的家乡,能够为家乡的建设献出一份力量。

三、艺术教育反作用于乡村文化建设

艺术教育不仅在于少年儿童在学校中的教育,家庭与社会同样需要艺术教育的哺育。在家庭中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家长的鼓励和督促,部分家长受限于自身教育水平及家庭经济的局限,没有认识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审美力和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投资于儿童教育,这样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城乡差距也使得城乡家庭的差距变大。由于资源分配因素,社会资源方面原本就有一定的差距,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艺术建设在乡村中寥寥无几,城乡因为距离、交通、成本等问题,人们很难在乡村中亲身体验游览社会艺术实践场所。促进社会家庭观念的转变,将使更多需要帮扶的学校机构能够通过企业帮扶、政府社会带领与推动,在社会各界的帮助扶持下有新的发展。转变家庭中的老旧思想让孩子能够有更广阔的道路、能够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广泛的领域中探索的勇气。

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多地有很好的成效,如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山西宋家沟乡村改造项目、江苏马家垄村民活动室、四川安仁华侨城南岸美村老酒坊改造、成都大邑农科基地展示中心等现代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乡村艺术教育在学校中实施从而影响家庭社会,在社会乡村文化建设不能拖后腿,乡村的改造不是破坏,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缮,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环境友好型乡村,打造自然的乡村新风貌。要有文化意识,保护好当地文化民俗,主要是留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留住乡村的人文价值,以文化概念建造乡村文明。

为促进乡村艺术教育的社会化,一是可以联系学校与政府建设乡村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广场,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这必不可少的需要城乡镇企业的帮扶,道路建设、建筑美化、开发促进可持续乡村经济的发展。二是挖掘当地特色文化民俗编写地方志文化史,保留当地的历史,让后续发展更有支撑。三是文化艺术活动及人才的交流在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中走进乡村,原来的乡村文艺汇演、看大电影等艺术活动形式有机会在新修缮的文化广场重温。四是特色的文化开发使得城镇居民引流入乡村体验及短途旅行,通过一定的推广宣传吸引外地游客,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引导返乡回流就业,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进而填补空心化状态,经济的复苏反哺乡村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让孩子有了更多的可能,乡村自此有了新的生机。五是保留该地区的文化本初性是地域个性的重要元素,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培养是留住更多年轻血液的重要因素,那么可以在通过非物质物化遗产的艺术教育传承作为突破口,所带来的不仅是文明的传承与维护,也是解决当下社会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传播文化与技艺的同时通过学习技艺解决当地小部分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这是非遗在传播中的文化性与社会性的体现。

国家引导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乡村建设需要有具体的措施来发展,关注社会关怀人民需求才是发展之道,艺术教育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激发乡村活力、促进乡村轉变产业模式再发展。

四、结语

艺术教育可以创造更多的可能,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可以使社会发展得更充实,让人精神得到解放,解决当代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上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乡村艺术教育现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乡村中发展艺术教育合理运用在地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振兴文化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因而提出相应的策略。在这当中少不了学校、社会、家庭的助力,人们需要通过集合众人的力量来合力推进乡村艺术教育的发展,这不是乡村学校艺术教育所能独立推动完成,乡村振兴不只是政府的帮扶,更多的还要依靠人民自身的行动,乡村教育的发展是乡村文明建设的基础,如果每个人都有信心和决心,所生活的区域内物质与精神层面会有一个良好的态势发展,留下更多有益有效的社会文明资源,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创新发展,人民将更有自信、更有归属感及认同感,文明扎根是中国人民所需要的信仰支撑。

参考文献:

[1]教育杂志社. 美育实施的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1).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0):20-26.

[4]佚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J].云南教育:视界,2008(7X):2.

[5]胡燕.黄质夫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1年.

[6]高文静,闫凤玉.乡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困境分析及其改进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1(15):156-157.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