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芝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教学不但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大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学科素养等方面的关注。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所应当掌握的,为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素养和能力。本文通过探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给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更加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导开展教学,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可以极大的激发出小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思考、表达观点。首先,教师要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改变灌输式的固有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的开展探索,通过正向激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要将学生兴趣的培养,求知欲和创造力的激发放在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与学生之间良性的沟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及时的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再次,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较有限,完全的放手或过度的干预都不利于学生开展学习,教师要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多加鼓励,改变一刀切式的教学评价模式,给学生更多的信任,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困难,提高学习动力。
2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烈,思维也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与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是打基础的好时机;同时,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就是对于抽象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有限,对一些直观的、形象的事物接受能力更强,如果教师仅仅是采取说教的方式,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开展教学,那么一方面这些抽象的知识会使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学习的效率比较低;另一方面也不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比较被动的情况。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当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可能使用一些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产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利用直观化的、形象化的、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替代抽象的说教,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利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开展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既利于培养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学习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个民族和地区在春节这个特定节日当中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了解春节的由来及各地的风俗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通過情境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一些在课上播放一些关于春节的传统习俗的视频资料引入课程,激发兴趣,而后以“记忆中的春节”为课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记忆中春节的趣事开展交流,讲一讲自己对于春节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情境身临其境的感受春节的氛围,而后结合自身的经历开展自主的思考,在浓厚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提问对于师生而言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方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针对性的调整教学重点;同时,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积极主动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并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达到了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提问引入主题,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借助巧妙的问题设计带领学生层层深入的进行思考,跟随教师的节奏进入课程主题,开展自主的探索;其次,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当中,教师也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前通过预习及时的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开展学习,在课后通过复习发现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提问及时答疑解惑,将课程内容学深学透;最后,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加强师生交流,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的意愿。
结论: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新课程改革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有效的方法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的开展学习和探索,帮助小学生在关键的时期打好学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