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为民
摘要:目的:探究疝气修补术中应用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麻醉形式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19年1月---2022年1月疝气修补术患者98例开展研究,对照组49例行疝气修补术时利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观察组49例行疝气修补术时利用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啶麻醉,对比术中患者躁动、精神状况/体征异常、呕吐、其他不良事件的比率。对比手术前、诱导、术后三个时期患者HR、MAP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后患者躁动不安、体征或精神不良的例数少,无呕吐案例,其他因麻醉产生的不良事件占比低,观察组手术前、诱导、术后三个时期的HR、MAP指数均相对稳定,(P<0.05)。结论:疝气修补术以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啶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麻醉,有助于降低应激率,可维持体征正常,为手术提供安全有利条件。
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右美托咪啶;麻醉;疝气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 R25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8--01
经由腹腔镜开展疝气修补术,可根治腹股沟疝疾病,相较于传统疝气修补形式,切口小,术后康复快。无论是腹腔镜还是开腹手术,均需要配合麻醉,促使患者进入昏睡状态,配合手术执行,临床在腹股沟疝手术中,通常利用七氟醚+右美托咪啶、丙泊酚+右美托咪啶的形式麻醉,联合麻醉的效果与形式区别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2019年1月---2022年1月疝气修补术患者98例开展研究,对照组49例行疝气修补术时利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本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为18~80岁;观察组49例行疝气修补术时利用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啶麻醉,本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为18~75岁。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流程等无对比意义,P>0.05.
排除条件:诱发巨大疝、复合疝、复杂疝;肠绞窄、肠穿孔表症;合并手术禁忌症;麻醉过敏;药物过敏。
纳入条件:均开展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前评估正常;无缝合修复;患者术后均在6小时内下床活动,术后三天内出院[1]。
1.2方法
术前严格禁食禁饮,对患者实施心电图、心率、脉搏氧浓度等的常规监测,开放患者静脉通路。
观察组:给予维库溴铵0.1mg/kg,舒芬太尼0.3ug/kg,吸入8%七氟醚,反射消失后泵注右美托咪啶0.5ug/kg,注射8分钟完成初阶段麻醉操作,后续泵入0.2ug/kg.h右美托咪啶。
对照组:给予维库溴铵0.1mg/kg,舒芬太尼0.3ug/kg,给予患者2mg/kg丙泊酚,反射消失后泵注右美托咪啶0.5ug/kg,注射8分钟完成初阶段麻醉操作,后续泵入0.2ug/kg.h右美托咪啶[2]。
1.3观察指标
对比术中患者躁动、精神状况/体征异常、呕吐、其他不良事件的比率;对比手术前、诱导、术后三个时期患者HR、MAP的血流动力学变化[3]。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均数±标准差( 4-s)表示,配对资料t计量、计数x2检验,统计差异P判定(P<0.05or P>0.05)。
2.结果
2.1观察组在麻醉中出现常见的躁动等反应占比偏低,详见表1.
2.2观察组HR、MAP的血流动力学指数较为稳定,对照组HR、MAP的血流动力学起伏变化更明显,详见表2.
3.讨论
疝气修补术经腹腔镜微创治疗,或经腹股沟斜疝修补,可直接帮助患者消除病灶,解决痛苦,纠正疾病影响,术后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时间短,手术开展几乎无生命威胁,仅在拖延不治、病程较长的患者合并肠梗阻、肠绞窄等病症后,需结合腹股沟疝复杂问题考虑其他手术需要。
麻醉处理的合理性、安全性对手术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结合腹股沟疝这一多发病,临床麻醉處理中,可由右美托咪啶联合七氟醚、丙泊酚药物作用,促使患者安然进入睡眠状态,右美托咪啶的作用下,通过镇痛镇静,可预防患者术后躁动,七氟醚又能够进一步的抑制患者躁动,而丙泊酚起效快,但存在注射疼痛等不良影响,可能诱发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ropofol infusion syndrome,PRIS)。经研究,疝气修补术应首选七氟醚+右美托咪啶的麻醉形式,减轻麻醉中的损害,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4]。
参考文献:
[1]蒙玉柳. 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104):2.
[2]戴庆玲. 七氟烷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在疝气手术患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信息, 2020, 33(7):3.
[3]刘雨梅, 丁洋子, 张奉超,等.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在小儿体表淋巴管畸形介入术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36(34):2.
[4]谷新荣, 白艳丽, 赵伟,等. 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联合地佐辛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的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