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秋红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9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公共管理逐步没落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公共价值理念逐渐没落与缺失,广大学者们希望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合法性危机的反思,寻找新的“出路”,继而呼吁构建新的理论打破当前治理碎片化的困境,公共价值理论的研究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公共价值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Moore教授倡议提出的,他认为公共价值应作为组织生命力存续的“血液”,贯穿于组织发展的始终。Moore对公共价值概念的提出和内涵界定,对公共价值目标的考察,以及对公共组织管理者角色定位的分析,均使公共价值研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拓展,也使公共价值的内涵逐渐丰富和衍生。然而,我国国内依然缺乏针对公共价值研究和评估的有效文献分析,对于这个领域的知识和实证类的探索研究更是稀缺,而且国内研究深受西方研究的影响,本土化研究程度不足。因此,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公共价值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借助于Cite Space软件,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公共价值理论研究的实现逻辑,探索国外公共价值理论的演进趋势和我国公共价值理论的本土化发展方向。在揭示当前研究的进展和不足的基础上,预期未来公共价值管理研究的重点。
本文通过采用自然科学化的思想路线即“确定数据源—确定研究方法”来展开研究。
本研究选取了国内和国外最具权威性的两个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分别为CNKI和WOS,以便更全面、科学地呈现国内外关于公共价值理论的学术研究现状。数据源确定后,设置检索时间段为“1995-2021”年,在CNKI数据中,以“公共价值”为关键词和主题词,对其进行高级检索,确定了735条文献为本文国内研究的既定样本。在WOS数据源中以TS=(“public value”)OR TS=(“public values”)为主题检索词,数据库=(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时间跨度= 1995-2021,共检索到文献题录620条。经过精准剔除后得到符合的文献为1212篇。其中,国内和国外的文献分别为693篇和519篇。
本研究采用单轮、客观德尔菲法展开研究,并通过充分挖掘现有的公开数据、公开文献资料整合各类学者们的观点,从而发现研究对象的趋势与规律。在该方法帮助下,对搜集到的CNKI、WOS数据库中1995-2021年“公共价值”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详细梳理和针对性的阅读,以期探索二十年来国内外公共价值的逻辑起点、研究趋势和新规律等。
对于国外公共价值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已经有学者借助计量软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图谱分析[1],从而使该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扩充。本文继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当前背景、国外有关公共价值的研究经历了哪些阶段、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热点是什么,以及现阶段所获得的新的突破和进展研究有哪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然后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准确性回答,尝试扩宽研究的新路径,进而推进公共价值研究新的知识积累和扩充。
由图1可知,2013年以前国外关于公共价值的研究比较少,学者们并未将重心放在该领域,曲线起伏比较平缓,但仍旧可以看得出在这平稳波动的大趋势下,依然呈现每年都在增加的微涨态势。尤其是在2013年这个节点之后,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数目逐渐丰富,数量也飞速增长,学者们发现对公共价值理论的研究大有裨益,因此,除个别年份总量有所下降之外,基本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2019年更是达到顶点。在众多关键节点的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斯托克(Stoker)尝试并第一次将公共价值管理认定为在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之后的第三种范式;在此基础上,Moore提出了公共价值账户(PVA)、公共价值链(Public value chain)等理论,目的是为帮助更多的公共管理者从源头识别公共价值[2]。经过学者们长达20多年的潜心研究,公共价值理论终于在西方的沃土中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体系。
图1 国外发文量(篇)作者自制
众所周知,所谓的研究热点,是指在某一时间域内所研究对象的数量多而密,且在其中联系最密切的文献里面包含的最凸显的主题。因此,我们在Cite Space节点类型中选择“public value(s)”,并开始运行Cite SpaceⅤ,绘制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并选择时区视图(Time Zone)。国外公共价值的研究主题知识图谱见图2,根据主题词共现网络,可将国外公共价值的研究主题归纳如下:
由图2可知,在关键词共现网络视图中,以下这些高频词最关键和最主要:“public value(公共价值)”“management(管理)”“governance(治理)”“performance(绩效)”“innovation(创新)”“framework(网络)”“coproduction(协同)”等。通过观察这些关键词,可以归纳和直观地分析出关于公共价值理论研究的大体趋势和阶段性热点,按时间段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图2 国外公共价值的聚类
第一阶段为1995年至2007年。在此阶段,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是厘清公共价值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为对比分析方法,即对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进行对比。进一步对公共价值的主要内涵、理论观点进行丰富和完善并尝试建构新的理论框架,从而为公共价值理论在不同学科、各个领域间的广泛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3]。
第二阶段为2008年至2013年。此阶段主要是在了解了公共价值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后,提供新的手段以期能够完善现有研究方法和充实丰富现有理论。这个阶段的高频词有治理、绩效、责任等核心词汇,在这个时间段内所取得的成绩包括,首先,广大研究者通过不断研究讨论逐步丰富了公共价值测量方法的式样,填补了原有的研究空白;其次,加强了实证研究,填补了这个领域上的空缺[4]。
第三阶段为2014年至2021年。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对前两个阶段研究成果的反思和思考,尝试找到新的突破点和创新性。主要反思公共价值自身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矛盾和相悖,并加强该理论的应用性,尝试寻找现阶段更好的完善公共价值创造和评估测量公共价值的方式和工具。该阶段的关键词汇有信任、电子政府、协同治理、数字政府等。这些为我国在当前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语境下,作为公共管理者应当怎样转变自己的履职思维、如何处理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为我国如何实现治理科学化提供了正确的研究方向。
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图谱计量分析还是比较少的,且国内学者对公共价值研究的文章也未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架构。因此,我们有必要系统地梳理国内公共价值研究的核心及研究热点等信息,尝试找到现阶段国内的公共价值研究热点是什么、研究的新趋势在哪里,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应,尝试跳出西方学者的知识框架和固有的思维模式,创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论范式和创新的路径依赖。
由图3可知,在1999年至2021年间,国内公共价值研究发表文献数量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根据国内学者对公共价值的研究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99年至2008年,这个阶段由于国内学者刚开始研究,因此,研究相对比较缓慢。该阶段主要是对公共价值的一些基础性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介绍与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界定和解释,以及进一步论证了是否可以在我国当前背景下衍生和发展;第二个阶段为2007年至2013年,这个阶段主要表现为盘旋上升,公共价值理论已不断被广大国内学者拓展和深化,并逐步应用到中国语境下的公共治理研究专题。例如,提出了政府绩效治理、政府协同治理等新聚焦点和研究方向;第三个阶段为2014年至今,该阶段为快速增长阶段,该阶段内我国公共价值研究呈不断发展态势,内涵不断丰富,理论阐述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公共价值理论在各部门应用中也逐步凸显其不可或缺的价值。
图3 国内发文量(篇)作者自制
由图4(见正文后)可知,国内关于公共价值理论研究的关键词主要聚焦于关于公共价值的概念、性质以及政府治理、绩效评估等方面。结合CSSCI数据库中1995—2021年所有关于公共价值研究的文献,初步整理为以下三个指向。首先,重点对公共价值的概念进行本土化界定,主要包括对公共价值、公共性、公共价值的创造、公共价值观等;其次,关于讨论和研究公共价值理论范式的扩充,包括政府职能创新、公共价值管理研究和新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探索;最后,关于公共部门绩效治理方面的研究,例如对政府绩效、绩效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探究。
图4 国内公共价值理论研究的关键词共现时区图
由知网检索近几年的公共价值热点,不难发现,主要的演变趋势体现在被引文献和主要关键词中。由表1可知,在2010年前,我国学者仅仅是在我国本土语境下对公共价值的源起进行系统的阐述,主要是对公共价值的概念、性质、必要性等展开阐述。例如,有被引次数最高的、由我国学者包国宪所作的《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源起、架构与研究问题》等。随着公共治理理论研究的深入,逐步开始拓展路径,对公共价值创造的方式进行了相关重点阐述,对公共价值的识别、评价等进行一定的探讨;娄武、王淇等国内学者将重点聚焦于政府绩效管理中,并尝试运用各种实证方法加以佐证。例如,我国学者包国宪所作的《我国政府绩效治理体系构建及其对策建议》等,这些创新性的研究不仅对促进国内公共价值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大幅度推动了学者们的研究热情。
表1 公共价值单篇论文被引统计表(前10)
综上所述,通过对知识图谱的分析和借助,又基于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519篇公共价值理论研究的英文文献和“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693篇文献全面的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国内学者在关于对公共价值理论新的研究创新上,虽然前期经历了低谷期,但总体呈上升趋势,现阶段也逐步深化和进入更加广阔的应用平台;其次,在当前现有的研究领域方面,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者,他们的焦点依然集中在关于公共价值的原始概念和内涵等方面,虽然对于公共价值的源起和测量也有探索,但还是很单一,创新性不足。我国学者也在尝试在当前治理语境下创新理论范式用以指导应对现代社会危机治理;最后,在关于公共价值理论的研究热点与选择上,随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现阶段通信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公共价值理论如何与大数据更好地衔接与建构,成为学者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因此,未来,我国学者对国内公共价值理论的研究还应紧跟时代,着重找到自己的创新点,以期得到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