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回天地区户籍劳动力就业调查研究
——基于职住平衡视角的分析

2022-05-08 09:26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户籍学历劳动力

李 琦 李 冰 张 倩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北京 100029)

一、问题的提出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简称“回天地区”)包括回龙观街道、龙泽园街道、史各庄街道、霍营街道、东小口镇、天通苑北街道和天通苑南街道(以下简称“一镇六街道”)。自1998年前后北京市在该地区启动大型保障房项目建设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周边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人口快速集聚,职住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日渐成为影响回天地区发展的痛点,尤其成为交通出行的堵点。陈蕾(2011)等选取了北京四个就业、居住密集区(天通苑、CBD、中关村—上地地区、天桥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居住-就业平衡比例最差的是天通苑地区,只有25.4%,远低于最好的宣武天桥地区(66.1%),多达74.6%的人选择距离天通苑通勤时间超过半小时以上的地区就业。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郑思齐教授和徐杨菲博士及其他团队成员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北京城八区范围内,只有16.03%的居民实现了本街道就业,26.61%的就业者实现了本街道居住,像天通苑和回龙观这样的“睡城”,能够实现就近就业的居民仅有不到20%,多达80%的居民就业地集中在五环以内。

回天地区劳动力就业现状是影响地区职住平衡的重要因素。对回天地区劳动力特别是户籍劳动力的就业状况的调研分析,对促进回天地区社区化创业就业工作、引导就近就业创业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化解回天地区城市病也具有重要价值。

二、调查数据分析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北京市昌平区户籍劳动力统计报表(2020年4月),二是针对本地区人员于2020年进行的专项问卷调查数据。

回天地区共有户籍劳动力67636人,占昌平全区户籍劳动力比例为22.8%,其中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分别为63028人和4608人,常住人口达到90万人。专项调查面向回天地区户籍劳动力进行了抽样,按每个社区户籍劳动力人口比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近3000份,最终收回问卷2323份,其中有效问卷2017份,问卷覆盖面较好。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

从年龄结构来看,样本平均年龄为41.3岁,调查样本以30-50岁的劳动力为主,占比超过74%,30岁以下劳动力相对较少,只占不到10%,属于相对稳定成熟的劳动力结构(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年龄结构

从户籍劳动力统计报表数据来看,“一镇六街道”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40.4岁,与调查平均年龄非常接近,各年龄段劳动力占比如表2。由于统计口径差异,表2未能统计30岁以下劳动力数量,而26~50岁劳动力占比为78.9%,考虑去掉26~30岁数量,与调查样本这一年龄段74%的占比也非常接近。因此无论从平均年龄还是从年龄分布来看,抽样样本的年龄结构代表性良好。

表2 户籍劳动力统计年龄结构

2.学历结构

从学历来看,调查样本大学专科及以上比例占到75%以上,其中本科学历占比最高,占34.31%,高中及以下学历只占24.2%,整体学历素质较高,如表3所示。从户籍统计表总体数据来看,大学专科及以上比例占比为69.1%,高中及以下学历占30.9%,总体学历结构与调查样本也比较接近。调查样本学历结构的代表性较好。

表3 调查样本学历结构

3.户籍状况

户籍劳动力统计数据显示,回天地区农业户籍占比为7%,非农业户籍占比为93%,而调查样本数据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0.61%和89.39%,如表4所示。两者的比例也较为接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4 调查样本户籍状况

4.就业状态

调查样本的就业状态如表5所示,已就业人员和未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91.18%和8.82%,而户籍劳动力统计数据中整体劳动力的这一比例分别为88.74%和11.26%,与调查数据基本一致,调查样本的就业状态也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表5 调查样本就业状态

另外,调查样本的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38.27%和61.73%,但户籍劳动力统计数据中只有全昌平区性别比例,没有回天地区的数据,故性别结构无法比较。

(二)就业情况分析

1.劳动力就业区域

如表6所示,选择在回天地区及周边工作的人员占63.40%,就业的劳动力中近4成劳动力选择在回天地区及周边以外区域就业,其中更有多达23.16%的劳动力选择在昌平区以外的北京市其他地区就业。

表6 调查样本就业区域

高学历层次劳动力呈现出向外流动趋势,其中673人在回天地区及周边以外区域就业,占36.6%。如图1,根据对不同就业区域与学历层次的交叉分析,超过50%的本科学历和超过60%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选择在回天地区及周边以外区域就业。

图1 学历*就业区域交叉分析

将薪酬与就业区域进行交叉分析可以看出,薪酬是影响区域劳动力外流的重要因素。如图2所示,在四类区域中,回天地区及周边就业的人员薪酬水平最低,在昌平区以外的北京其他区就业的劳动力平均月收入为11955.11元,是在回天地区及周边就业劳动力平均月收入的2.15倍,其他两个区域的这一数据也达到1.2倍和1.74倍。

图2 薪酬*就业区域交叉分析

2.单程通勤距离

如果职住平衡就能够使就业者居住在离他们工作地更近的地方,通勤交通也会变得更短,花费在通勤上的时间也会更少。那么这一通勤距离多少是合理的,学者们之间的观点存在一定差异。有的学者认为距离工作地9.7-12.9公里是合理的(Levingston,1989),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是4.8-16.1公里(Deakin,1989),还有学者认为应该把平均的或者中等程度的通勤距离作为合理的通勤距离(Zhongren Peng,1997)。笔者认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仅是距离,影响通勤的时间还有交通状况(包括车辆数量、道路状况等)、可使用的交通工具等多种因素。因此,职住平衡的合理性标准既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也具有综合性,但毫无疑问“距离”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调查样本的单程通勤距离如表7所示,只有不足六成的劳动力单程通勤距离在5公里以内,超过10公里的近三成,甚至有近10%的劳动力超过了20公里。这些数据既与就业区域的数据相呼应,同时也说明虽然不在回天地区及周边就业的劳动力获得了较高的薪酬回报,但却承受了较高的通勤成本。

表7 调查样本单程通勤距离

将学历与单程通勤距离进行交叉分析,如图3。学历水平越高,单程通勤距离也越远,其中小学及以下劳动力均在10公里以内,其中83.33%的更是在5公里范围内,即基本是“家门口就业”;而研究生及以上劳动力则只有34.73%在5公里范围内,而20公里以上的则占到五分之一以上,这也与前述高学历人员呈现向外流动的分析结果一致。

图3 学历*单程通勤距离交叉分析

本调查针对被调查者的主观意愿也进行了问题设置,在“您觉得较为合适的单程通勤距离”调查问题回答中,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够就近就业。如表8所示,近60%的人希望单程通勤距离在5公里范围内,近87.2%的人希望在10公里以内,即使是研究生学历的劳动力希望在10公里以内的占比也达到87.5%,这充分说明职住平衡也是多数人的主观意向选择。学历层次越高的劳动力从主观感受上讲,目前的单程通勤距离反而使得幸福感更低。

表8 调查样本认为比较合理的单程通勤距离

3.劳动力就业形式

以单位招用为主,自主创业群体占比不高。如表9中的实际就业形式比例已就业人群中,在企业(包括选项中的国企、央企及一般企业)、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就业的分别占37.96%和26.92%,排在第一、二位;依托于互联网的“新业态”灵活就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业、自主创业的规模较小,分别占1.47%、2.61%和5.06%。但调查主观期望的就业形式的选择与实际有所差别,排在第一、二位虽然未变,但比例有所下降,分别占31.1%和20.06%;另一方面,期望依托于互联网的“新业态”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个体经营或社区服务型灵活就业的比例却明显高于实际就业形式的比例,表明劳动力有着较强的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欲望。

表9 调查样本劳动力就业形式

4.失业原因

分析159个失业人员样本的失业原因,职住距离和待遇是劳动力考虑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如表10所示,其中因工作离家太远排在首位,占32.70%,因工资太低、福利待遇不高分别占26.42%和16.35%。

表10 样本失业劳动力失业原因

将劳动力年龄与失业原因进行交叉分析(见图4),发现除了18~25岁劳动力不考虑离家远近外,其他各年龄段几乎都将职住距离列为首要因素,尤其是26~40岁之间的群体比例最高,也说明这个年龄段人员对家庭照顾的强烈需求,更期望职住平衡。

同样,在已就业 1839个样本中,其选择就业的最主要因素中,距离居住地远近的因素同样排在所有选项的第二位,仅次于工资待遇这一因素(见表11)。毫无疑问,无论是已就业人员还是失业人员,职住距离是其选择就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表11 样本已就业劳动力选择就业考虑的因素

5.劳动力就业服务需求与就业信息获取

在有关劳动力对就业服务需求的调查中,调查对象的需求内容多样化,就业与失业的需求基本一致。如表12所示,排在前三位的服务需求分别是:提供就业信息、提供职业介绍匹配推荐服务、提供更好的就业政策。已就业群体与未就业群体相比,已就业群体对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需求略高,而未就业群体对职业介绍匹配推荐服务和提供就业信息需求略高,但是整体差异不大,各因素排位基本一致(见图5)。调查表明,劳动力对就业服务的需求是全方位的。

表12 希望得到哪些就业服务

图5 已就业群体与未就业群体就业服务需求情况对比

调查对象的就业信息需求来源广泛,各种推介形式均有,如表13所示。选择较多的有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熟人介绍、招聘会、职介机构或人才市场,电视、报刊、公告栏等传统方式选择较少。劳动力就业信息的获取上信息化程度较高,网络已成为主渠道。

表13 就业信息来源

另外,分析不同学历层次的劳动力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来源发现,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选择网络、手机推送等来源的比例逐渐加大,而对公告栏、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的选择则逐渐减少,对于职介机构或人才市场、招聘会等方式的选择则没有明显区别且保持一定比例,要高于传统媒介(见图6)。

图6 学历*就业信息来源交叉分析

三、回天地区户籍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挑战

综合问卷数据与其他各方面调查资料,目前回天地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尤其是户籍劳动力的职住平衡就业方面压力很大。

(一)城镇劳动力占比高,城镇化就业需求高

一镇六街道的户籍劳动力中城镇劳动力占比达到93.2%,远远高于全昌平区67.7%的平均水平。在全区23个镇街户籍劳动力城镇占比排名的前7位镇街中,回天地区就占了6个(只有城北街道排在第4位),除东小口镇(79.5%)和史各庄街道(63.2%)城镇劳动力占比相对较低外,其余镇街均达到94%以上(见表14)。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人员对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均较高,按照职住平衡的要求,对本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就业岗位的要求会更加强烈,从而增大了本地就业吸纳的难度。

表14 回天地区各镇街城镇劳动力占比

(二)学历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就业要求差异大

回天地区劳动力总体学历水平较高,一镇六街道的户籍劳动力中,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达到69.1%,远高于全区43.9%的平均水平。但内部各镇街劳动力的学历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回龙观街道、霍营街道、天南街道、龙泽园街道大学专科以上人员的比例达到70%以上,而东小口镇和史各庄街道却不足40%,甚至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表15)。这就造成了对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差异较大,除了本地就业岗位支撑能力有待提高外,学历水平较低的群体就业能力和对就业岗位的选择范围都受到很大限制,加大了就业安置的难度。但总体上这一地区偏向于知识型、高技能型就业岗位。

表15 回天地区各镇街城镇劳动力占比

(三)职住不平衡,地区优质岗位资源不足

调查显示,回天地区远距离就业劳动力缩短职住距离意愿较强,尤其是实际通勤距离越长缩短通勤距离意愿和需求越强,在单程通勤距离大于15公里的劳动力群体中,超过八成以上的人希望尽快缩短通勤时间与距离。然而现实是,回天地区是新城建设中就业和居住发展不同步的典型代表,具有辖区面积大、居住人口多、产业发展弱等诸多特点。根据调查,回天地区职住比只有0.5(即每100个居住人口,只有50个工作岗位),而北京其他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职住比则接近甚至大于1。一方面,高素质劳动力缩短职住距离的强烈意愿因无法获得优质岗位资源而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失业劳动力因工资待遇不高、离家远而失业,却又因以待遇、离家距离为首要考虑因素选择就业相矛盾,就业和居住发展的不同步使得劳动力面临职住失衡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就业岗位的供给,尤其是优质岗位、匹配岗位的供给成为目前回天地区户籍劳动力的重要期待。

(四)本地就业创业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近年来,依托回龙观和天通苑等高密度多元化创新人群聚集的强大优势以及空间资源优势、创业成本优势、区域产业聚集优势、政府与市场双向资源整合优势,昌平区倾力打造了“回+双创社区”品牌,前期建设面积约为45万平米,创业氛围愈加浓厚。但从被调查的户籍劳动力情况看,自主创业并不是一个广受欢迎的就业选择。如前述分析,一方面从事创业的人较少,依托互联网新业态灵活就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业、自主创业的人群只占到被调查人数的10%左右;另一方面失业人员创业意愿也不强烈,已失业人员中在再就业选择上有67%的人选择政府部门或政府出资的安置性岗位就业。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劳动力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需要加强有关,又与当前自主创业政策、环境对劳动力创业吸引力不足有关。

(五)公共就业服务供给需要进一步增加

回天地区常住人口近90万,但镇街和社区各类工作人员不足2000人,从事公共就业服务的人员数量仅为200人左右。一方面随着北京市开展的优化提升回天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深化,回天地区承受的公共就业服务压力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素质不断提升,回天地区劳动力对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水平与精细化程度要求、期望也不断升高,尤其是对职业技能培训质量、针对性,提供就业信息质量、职业介绍匹配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体直接提供就业服务资源的格局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专业性、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亟待多方参与。在市场化的就业服务方面,不仅是回天地区,整个昌平区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相对其他产业发展较为滞后,未能有效填补公共就业服务的不足。

四、政策建议

解决职住平衡的根本措施在于城市的系统规划,尤其是城市总体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的协调。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管理角度上,要鼓励创建职住平衡示范社区,通过建立职住平衡示范社区评价体系,依托现有的动态监测系统,完善“职住平衡”就业监测评价功能,实施职住平衡就业优先政策以及奖励机制等措施,最大限度发挥基层公共就业平台促进职住平衡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开发大型社区周边就业岗位,发展社区楼宇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形成示范效应,提高大型社区周边区域就业创业吸引力,促进本地区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社区化就业创业。

(一)健全服务供给体系,培育扶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人力资源服务业不仅是回天地区发展的一个短板,也是制约全昌平区就业活力的因素之一。在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更多地要发挥政府机构的监督、引导作用,深入挖掘社会力量、组织资源,破解当前回天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资源紧张问题,大力培育市场竞争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专业化,进一步规范、发展、壮大人力资源市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扶持一批可提供科学化和专业化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的人力资源相关机构,建立由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的公共就业服务多元化供给体系。

(二)优化双创政策环境,提高区域就业创业吸引力

在全昌平区“双创”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针对回天地区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努力降低创业成本,并进一步集成创业支持政策打包和提高创业服务集中度,方便创业者享受优惠政策,引导本地劳动力在家门口低成本创业。针对回天地区单独组织创新创业大赛,扩大大赛影响力,并出台获奖项目落地本区域的支持政策,创造项目、留住项目。通过一系列的扶持创新创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做好本地优质就业岗位的宣传,吸引本地区域外人才的回归,打造地区引人才、人才促发展互相促进的“双赢模式”;针对创业型企业的岗位需求组织职业培训,提高本地区劳动力就业适应性。加大激励奖励力度,鼓励引导本地区企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对于就近招用回天劳动力、稳定使用回天劳动力的企业给予支持、奖励,形成示范效应和良性驱动,稳定回天地区市场,提高区域就业创业吸引力。

(三)利用“互联网+”优势,打造线上线下全域服务网

运用互联网促进就业服务方式多元化、科学化。随着移动网络的广泛应用,移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网络已经成为获取就业信息、就业服务的主要渠道。在不断改善、优化线下就业服务手段的同时,积极探索发挥“互联网+就业”模式的优势,进一步健全优化线上服务水平。利用大数据带来的覆盖广、效率高、精准科学的优点,着力提升“昌平就业”“回天职住平衡专区”等就业服务平台的信息安全及服务功能,形成一张线上、线下良性互动、无缝衔接的高效就业服务网。

在继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消除数据障碍、共享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同时,还应加强利用和发挥一些北京市乃至全国、世界性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的信息化优势。学习、借鉴众多互联网招聘企业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和经验,主动与企业进行合作,设立专题研究回天地区劳动力供求的大数据,提高服务的精准化程度。同时还可以在这些知名的互联网招聘平台上推出吸引本地区人才就业的项目,提高投入的精准性。

(四)公共服务精准识别需求,提高服务精细化程度

就业服务资源的投入要始终以需求为导向,尤其是公共服务资源,应着重提升资源投入使用的效率,建立资源投入、政策效果评价机制。问需于企、问需于民,找准需求、精准切入成为确保已投入资源发挥实效的关键。坚持需求导向,依据需求提供相应的供给,建立“预约”“点单”机制,重点锁定企业和劳动力急需的就业技能、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服务,实施服务对象实名制管理。对于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开展“一对一”精细化的帮助和服务,动态跟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的全过程,实施全程化跟踪服务,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及劳动力就业质量,降低流失率,促进更稳定和高质量就业。

(五)重点挖掘本地优质园区和优质企业的就业岗位

回天地区紧邻中关村园区和未来科学城,两个园区的就业地均在职住平衡就业距离范围之内,同时回天地区还有一些创业孵化等园区,拥有较好的就业吸引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加强与各园区管委会和区内重点企业的联系,建立常态联系机制,定期汇集基于园区的就业岗位需求,针对回天地区劳动力的就业需求进行匹配与对接,并纳入全区公共职介劳动力供需大数据平台;(2)主动向园区和企业推送求职信息,通过监测分析园区用工数据,分析其需求特点,提高劳动者求职信息投放的精准性;(3)继续出台鼓励园区及本区域内企业招用本地区劳动力的政策,在社保和职业培训方面出台优惠性政策以提高吸引力。

(六)建立本地区常住人口就业状况动态信息平台

本调查只关注了户籍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从全区劳动力动态信息掌握情况来看,户籍劳动力的情况比较清晰,反馈较为及时,但本地区常住人口达到90万,远超过户籍劳动力人口,对整体常住劳动力人口的就业状况掌握情况还不够完整、及时。昌平区应在全区范围建立和完善常住人口劳动力就业状况动态信息平台,其中重点加强对回天地区数据的统计与更新,加强与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的数据交换与比对,打通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劳动力就业状况,为相关就业政策出台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地支撑。

总之,职住平衡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也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但可以确定的是职住平衡结果的实现不是单一政策能够完成的,是以城市规划顶层设计为统筹的城市经济、产业、人口、交通等政策综合治理的结果。职住平衡结果的实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分步实施、有规划推进。具体到就业创业工作,就需要配合北京市和昌平区的总体规划安排,相应进行具体的设计,在各个具体执行环节进行政策和工作方式创新,在充分掌握回天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分阶段实现职住平衡目标。

猜你喜欢
户籍学历劳动力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膨胀学历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征婚信息
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热议
知识无力感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