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痰饮上泛型眩晕的案例分析

2022-05-08 01:38张健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眩晕案例分析

张健

【摘要】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中医病证,病因复杂,在现代医学中,是一个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白。中医认为眩晕与风、痰、瘀、虚等病理因素有关,在治疗上,中医有较为确切的疗效。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泽泻汤;痰饮上泛;眩晕;案例分析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晕倒等症。

眩晕病可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或学习等,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常见于青年人,包括现代医学梅尼埃病、脑血管供血不足、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低血糖、贫血、高血压病、低血压病等疾病,均可按中医眩晕进行辨证治疗。

1.病因病机

1.1痰饮上泛、浊阴不降  平时喜食浊酒油腻,肥甘厚味,饮食不洁,饥饱失常,或劳逸过度,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水谷不能化为气血精微,聚湿成痰,聚液成饮,痰饮阻滞中焦,则清阳不得上升,浊阴不得下降,痰饮上蒙清窍,遂发为眩晕。《证治汇补》卷四云:“七情所感,脏气不平,郁而生涎,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徐春甫《古今医统‧眩晕宜审三虚》认为:“肥人眩运,气虚有痰……。”

1.2瘀阻脑脉、清窍痹阻  头部外伤或手术,年老久病,七情内伤,外感六淫邪气,导致脏腑功能不能协同,气血运行不畅,血流瘀滞,血运受阻,脑部脉络不通,清窍痹阻,脑失所养,而发眩晕。《仁斋直指方》曰:“瘀滞不行,皆能眩晕。”

1.3风气上扰、清空不宁  长期忧思郁怒,肝郁化火,火热伤阴,肝阴不足,阴虚则阳亢,阳盛则风动,或感受风邪,引动肝风,风气上扰清空,发为眩晕。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河间六书‧五运主病》言:“诸风掉眩,皆属于木。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

1.4肾精不足、脑失所养  肾藏精生髓,脑为髓之海,由于年老体弱,或久病肾亏,或房劳过度等,导致肾精耗损;或先天稟赋不足,肾精亏虚,不能生髓,髓海不充,脑失精之濡养,上下皆虚而不足,发为眩晕。《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医学从众录‧眩晕》云:“……究之肾为肝母,肾主藏精,精虚则脑海空虚而头重……。”

2.辨证论治

2.1痰浊内阻  常症见眩晕而头闷重如布裹头,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呕吐清涎,视物旋转,体困嗜卧,胸闷如窒,腹部胀满,形态肥胖,舌质如常,苔滑腻或腐浊,脉滑弦。治宜燥湿祛痰,健脾和胃,降浊止眩。常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代表方。

2.2血瘀窍阻  常见于久病不愈,症见眩晕而头痛,心悸胸闷,心神不宁,善忘多梦,耳鸣耳聋,精神萎靡不振,胸闷气短,舌底静脉曲张、增粗,或青紫,口唇紫暗,舌质暗有瘀点、瘀斑或舌紫,苔薄白,脉弦紧或细涩。治宜行气活血,祛瘀通络,通窍止眩。气滞血瘀以通窍活血汤为代表方。

2.3肝阳上亢  常症见头晕耳鸣,头胀痛,腰膝酸软,遇劳、恼怒而头晕、头痛加重,四肢麻木,肢体震颤,面色时有潮红,寐少梦多,口干口苦,咽喉干燥,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弦或细弦。治宜平肝降火,滋养肝肾,潜阳止眩。常以天麻钩藤饮为代表方。

2.4肾精不足  眩晕常反复发作,迁延缠绵,经久不愈,兼见腰酸膝软,听力下降,视力减退,两目干涩,遗精喜忘,阳痿早泄,多梦少寐,神疲无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红苔薄,脉细弦。治宜滋养肝肾,填精益髓,充脑止眩。常以左归丸为代表方。

2.5气血两虚  常症见头目晕眩,遇劳而发,动则加剧,面唇色白,心悸不宁,少寐梦多,指甲、毛发干枯不荣,食少神疲,气短乏力,大便溏稀,舌淡白,苔薄白,脉细而弱。治宜补益气血,运脾健胃,养脑止眩。常以归脾汤为代表方。

2.6肝火上扰  常症见头晕头痛,病势较剧,两胁胀痛,急躁易怒,面红心烦,失眠多梦,目赤肿痛,口苦口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而干,脉弦数。治宜清肝降火,清利湿热,泻火止眩。常以龙胆泻肝汤为代表方。

3.医案举隅

患者赵x明,女,78岁。主诉:头晕闷重3月余,加重1天,于2021年10月28日初诊。患“高血压病”病史3+年,测血压139/75mmHg。症见:头晕闷重时作,头重如物裹头,视物旋转,不能站立,食少腹胀满,四肢乏力,胸闷痰多,痰稀白易咯出,恶心,呕吐2次,口不渴,二便正常,舌质淡暗苔滑腻,脉弦滑重按无力。中医诊断病属眩晕病,辨为痰饮上泛证,方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减。处方:茯苓24g、桂枝18g、白术12g、炙甘草12g、泽泻20g、黄芪20g、党参20g、法半夏15g、红花12g、红景天12g、土鳖虫10g,共3剂,日1剂,水煎500ml分三次温服。服3剂药后,眩愈呕止,行走如常。

4.结语

眩晕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在治疗眩晕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疗效确切。眩晕病病因,病机复杂,无论外感,还是内伤均可以引起眩晕病发作,痰浊内阻、气血亏虚、血脉瘀阻、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肾精不足等都是眩晕病的常见原因。临证时根据不同原因给以燥湿化痰、益气养血、活血祛瘀、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填精益髓等为治疗原则,并选择相应的方剂、药物给予治疗,其中苓桂术甘汤又是治疗痰饮上泛型眩晕的有效方剂之一,《伤寒论》第67条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方中桂枝温阳化饮,茯苓、泽泻淡渗利水,白术健脾除湿,炙甘草补中益气,诸药合用,共凑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效,水湿得温则化,水湿化则痰饮生成无源,此即治病求原之法。

参考文献

[1]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04

[2]陈修园. 医学从众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85-86

[3]吳群励,杨丹.梁晓春辨治眩晕经验[J].上海:上海中医药杂志,2021,55⑶:40

[4]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06

[5]钟星.杨瑞龙主任医师治疗眩晕临床经验[J].2021,3⑶:93

猜你喜欢
眩晕案例分析
从痰辨治高血压病经验浅谈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