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人的语言使用与国家认同
——基于“京族三岛”语言生活的调查

2022-05-07 03:17覃宁宁
文化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京族赋值普通话

覃宁宁

一、引言

“京族三岛”由万尾、巫头、山心三个近海岛屿组成,因岛上居民多为京族人而得名。“京族三岛”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下辖的东兴市江平镇境内,距离广西首府南宁市约180公里,与越南广宁省芒街市隔海相望,是我国京族人唯一的聚居地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我国的京族总人口为2.8万余人,其中东兴市1.9万余人。因地缘、亲缘上的历史联结,其与越南主体民族越族有共同的语言和传统文化,故被视作跨境民族。

“京族三岛”民众生长于多元文化、多语环境中,普遍能够使用普通话,白话、客家话等方言以及本民族语言京族话应用于相应的生活场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的主基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语言文化对于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语言与认同有着“强相关”与“弱相关”两组对照关系,但这种基于二者之间无意识联系所存在的深浅程度差异,并不能将语言与认同的相互关系明晰化。

借助于实证性分方法,本文从语言文化认同的角度,主要探讨语言使用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希冀在领会和把握我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为巩固和加强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持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和繁荣发展提供现实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回顾

跨境民族同源而生、毗邻而居,在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交互影响形成一定的相似性,而因其政治身份所生发的国家认同感则是彼此间鲜明差异性的影响因素之一。在现代民族国家,全体公民对国家通用语言的认同是建构国家认同的一个标志。作为汉民族语言的普及用语——普通话,在逐渐以“通用语”为其代称后,其所赋有的国家地位和政治身份意蕴日益凸显。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是提升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表现[1]。

有学者在对“人口流动对国家认同有何影响”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时发现,人口流动能够促进国家认同,但这种积极作用的效力发挥,受国家通用语言熟练程度的调节:对于不懂国家通用语言的公众,人口流动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对于懂得国家通用语言的公众,人口流动的积极作用随其熟练程度的提升而增强[2]。也有学者从能力获得机制和动力推动机制以及第二代的去留、户籍管理的近远、不同方言区城市语言习用的显潜和思潮舆论的守与发等四个角度探讨城市化进程中方言习用与国家认同之间存在的问题[3]。一些学者注意到了语言教育对促进中越“情感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性[4],在“语言与认同”的有关研究中,学者们从语言的象征和交际功能着手,主要聚焦于其所涉及的文化传承、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一系列的语言政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等语言现象及其政策的研究[5],而“语言与认同”的实证性研究较少,一方面由于二者相互作用的本质有待探索,另一方面则在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使得二者关系研究有一定的困难[6]。

上述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家通用语言的习得及其熟练程度在增强民众国家认同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未能以现实的参考依据表征少数民族群体的语言使用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因此,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京族三岛”民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语言文化认同的角度,在控制个人背景变量的情况下,分析少数民族的国家通用语使用和国家认同的关系。

三、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2020年在广西东兴市江平镇“京族三岛”对语言使用、婚姻家庭及自我认同情况展开调查的问卷数据。该调查按照随机原则以“京族三岛”各“生产队”民众为基本抽样框,采取分层与规模成比例的方法进行抽样。

该调查以“语言使用、婚姻家庭及自我认同”为主题设计了调查问卷。根据研究目的,为确保调查结果的代表性,本研究只采用与京族人语言使用和国家认同表现有关的调查数据。

此次调查,从万尾、巫头、山心等村落共计收回有效问卷260余份,而根据研究需要,暂不采用非京族人士的数据,本文将基于240余份京族人语言使用和国家认同表现的总样本数进行数据分析。

(二)变量测量

本文的因变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熟悉程度”(以下简称为核心价值观熟悉度)。这里的熟悉程度是以被访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基本内容的了解程度为考量,其主要依据受访者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层面上的自我认知为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核心价值观的熟悉度突出了国家意识的性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国家认同情况。该因变量采用原问卷中的问题:“对一些标志物和时代精神的认知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而得到。该问题的答案选项有五个:1.非常不熟悉;2.不太熟悉;3.一般熟悉;4.比较熟悉;5.非常熟悉。本文将“非常不熟悉”设为参照类,赋值为1,“不太熟悉”赋值为2,“一般熟悉”赋值为3,“比较熟悉”赋值为4,“非常熟悉”赋值为5。

在核心的自变量中,本文将京族人对“说”普通话的掌握程度中的“不会”设为参照类,赋值为0,“会一些”赋值为1,“一般”赋值为2,“会很多”赋值为3,“很熟练”赋值为4。“说”普通话的掌握程度由原问卷中的“您对以下语言及其文字的掌握程度如何?(普通话部分)”变量得到,原选项有:0.不会,1.会一些,2.一般,3.会很多,4.很熟练。

在控制变量中,年龄采用连续型变量,性别变量是一个二分类变量,女性设置为 0,男性设置为1。教育程度变量采用原问卷中的“教育程度”问题得到。原问题有九个选项: 1.未上学,2.小学,3.初中,4.高中,5.中专/技校,6.大学专科,7.大学本科,8.研究生,9.其他。这里将第4-9项进行合并为“高中及以上”,编码为0,未上学为1,小学为2,初中为3。收入变量将原问卷的“现在您平均每个月的收入是?”变量近似三分为三档: 高中低,其中低收入(0-2999 元)为参照类,赋值为0;中等收入(3000-4999元)赋值为1;高收入(5000元及以上) 赋值为 2。具体各变量的设置和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就调查样本而言,大多数京族人对说普通话的掌握度介于“会很多”与“很熟练”之间,标准差为0.75,说明该调查数据波动小,且众数为4,均值为3.60,众数和均值基本一致,数据较为集中、稳定。就京族人核心价值观熟悉度的情况而言,标准差为1.17,众数为5,均值为3.98,说明数据较为集中、稳定。在京族人月均收入方面,标准差为0.63,众数为0,均值为0.39,说明被访者主要以低收入群体为主。京族人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原因在于受访者中有较多的初中学生。

(三)研究方法和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统计模型考察京族人说普通话的不同掌握度对其核心价值观熟悉度的影响。

四、回归分析结果

在控制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月均收入等个人基本特征的变量基础上,本文重点考察京族人说普通话的不同掌握度对其核心价值观熟悉度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表2体现了该调查样本的回归结果。

表2 回归结果分析

表2的回归结果显示,京族人说普通话掌握度与其核心价值观熟悉度呈正相关,在 0.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增进一个对说普通话的掌握程度,就会增加0.2个对核心价值观的熟悉程度;在年龄与核心价值观熟悉度的关系方面,则呈负相关关系,在0.001水平上显著;京族人月均收入与价值观熟悉度呈负相关关系,在 0.001水平上显著,表明收入的增加可能影响了其对核心价值观的熟悉程度,这主要源于样本中有绝大多数的中学生暂无个人收入。此外,性别以及教育程度对受访者核心价值观熟悉度的影响不够显著,结合样本实际情况,主要在于中学生群体数量较多,加之该地区京族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以中学学历为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样本数据的波动。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京族人对说普通话的掌握度、年龄、月均收入等个人因素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悉程度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因为对于普通话“说”能力的不同掌握程度,将间接地影响着京族人与其他人群语言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基于多元文化、多语环境逐渐成为京族人生活常态的背景下,人们通过对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其国家认同感则在广泛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得到增强。其中,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熟悉程度一方面受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宣传推广影响,另一方面则有赖于语言交际功能的发挥,各民族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体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因此建构了以国家、社会、个人等三个维度为划分的价值目标和国家认同心理,其作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巩固人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作用。

(二)讨论

我国少数民族群体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和加强需着眼于多维度、多面向的现实需求和理想前景,即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各民族群体共同繁荣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京族人自我认知情况的调查,可为巩固和加强少数民族群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些现实依据。例如,优化居住环境、提高社会保障、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以及倡导和推动当地民众积极参与或举办本民族文化活动以加强与各民族群体的联络与沟通,增强和加深彼此对国家标志物的认知以及更深层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的碰撞与融合,进而实现各民族在经济、政治及文化上的交流互动,以此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发展。

根据“京族三岛”民众语言使用的调查情况,巩固和加强少数民族群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于广泛普及各民族群体对国家通用语言的使用、丰富各民族群体的语言生活、推进本民族语言保护与传承的机制建设等。在本次调查的受访人中,基本极少数人无法掌握普通话的“听”“说”“读”“写”能力。“会说普通话”是五湖四海之国人最普遍的共同点。对于少数民族群体而言,也许是先在的意识到自身的个性,而后通过语言这一信息和情感交流载体传递和加深对彼此共性的了解,在鲜活的族群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历程中,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与加强。

猜你喜欢
京族赋值普通话
广西京族舞蹈语言的审美意韵
京族舞蹈的表演形式与风格赏析*
悠悠独弦琴 渺渺海上音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少数民族音乐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抽象函数难度降 巧用赋值来帮忙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
17
学生为什么“懂而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