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
摘 要: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推广之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应在新的教学标准和要求之中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的创新,并关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开展之中,应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整合教学资源之时,实施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策略,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强化综合性学习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参与综合性学习之中深刻把握和理解语文知识的基本脉络,推动学生思维和能力的科学化发展,满足新课改教育理念之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比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更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之时,应更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彰显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一、通过问题,引导综合性学习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的开展之中,语文教师应通过课堂问题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引。这种提问方法需要教师在开展之前准备好相关的问题,并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而且也需要保证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紧密相连的关系,这样才使得综合性学习更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通过问题的引入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自主分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例如,小学生在学习《观潮》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让大家去观潮需要什么时间去、在什么地方看哪里、为什么会有潮水的产生、会看到什么样的潮水……”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与学生展开互动,增加学生在学习课文中的代入感。
二、提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积极性
小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年龄普遍较小,而且生性比较活泼好动,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来进行相关枯燥内容的学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之时,可以充分利用需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得学生能够在充满兴趣之下积极参与到综合性学习的相关活动之中,这样教师在利用学生兴趣进行教学引导之下,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小学生在一年级的拼音学习中,可以将拼音字母想象成各种小怪物。然后编成拼音历险小故事,将语文拼音课变成故事课。满足一年级学生好奇心,通过故事提高学生们课堂上的注意力,并加强学生对拼音字母的记忆。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高质量的学会拼音知识。
三、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生活性特征,所以当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到生活问题的解决里,强化了小学语文学科的生活性与实用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之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变化,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保证学生能够在参与生活化教学情境之中,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画杨桃》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放置一个杨桃,让学生把所看到的杨桃画出来,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常见的其他水果,并通过主观能动性,将其画出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通过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内容,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之中,一定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从课堂中走出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将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之中,切实发挥语文学科真正的作用,而学生也能够在具体运用之时,合理化進行语文知识的归纳和整合,以此构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语文知识体系,完善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形式。
例如,在教学《保护水资源》,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了解水——学生到周边的湖边去实地观察,上网搜集有关文字、图片资料;第二环节亲近水——水资源在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第三环节珍惜水——小组分组汇报,汇总资料,写出《调查报告》。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走进自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开展,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开展之中,强调了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体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综合性特征之中,调动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在不断发展和不断探究之中,逐渐完善自身的学习思想和学习能力,推动学生在正确的教学指导之中完善自身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王宜振.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中小学生适用)上册[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3]邱荣庆.让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再“雾里看花”[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