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
摘要:提高语文素质的途径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学习习惯;兴趣提高;指导方法
语文素质教学怎样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语文素质既切实可行又富有成效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具有很大的定向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地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有总的要求,而且还有各年级读、说、听、写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如培养默读、查字典、书写以及普通话等习惯的要求。
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底包括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书写习惯、查字典和词典的习惯等。
1.预习习惯:预习的目的是初步领略教材的内容,可估量自己对新课的理解程度,是听好课的准备。
2.听课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我提出上课“四到”的要诀,即听课要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所谓“眼到”,即学生上课时一面看书本,一面注意黑板,同时还要注视教师的表情。所谓“耳到”,就是学生思想高度集中聆听教师讲课。这“两到”是学生吸收课堂知识的主要渠道。所谓“手到”,主要是指听课笔记。练习做笔记,也是语文教学训练项目之一。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心到”,就是说听课要带脑子,勤于思考,这有利于及时消化听课内容并发现问题,产生质的飞跃。
3.复习与作业习惯:学习新知识应及时复习,及时完成作业,这样记忆犹新,所用的时间较少,事半功倍,可以減轻课外负担。
4.书写习惯:一般来说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书写也往往比较草率、马虎。教师上课时板书要规范、端正,起到表率、示范的作用,同时还要善于指导学生写好钢笔字,打好书法基础。
二、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不论做什么事,一旦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缺乏学习兴趣,就不可能集中注意力、仔细钻研课文,也不可能进行认真的思考,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知识。我们当老师的,务必认识到这一点,从而有意识地去激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笔者的做法是:
1.面对高一的学生,可根据课文特点,以及学生好发言的特点,让学生复述课文,并采用比赛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像《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这类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可通过复述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接受思想教育,以及落实知识点。比赛的要求是:复述故事情节应该做到条理清楚、内容完整、神态自然、口齿清晰、语调抑扬顿挫等。由学生自推代表当评委,并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比赛。这种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向教师提问:“下一篇课文搞比赛吗?”有些学生到后来也还保留着讲台发言的浓厚兴趣。这种方法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2.课堂提问要新颖、富有启发性、有思考价值。提问设计既要考虑问题数量的多少,难度的大小,又要考虑怎样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法,以及是否切中教材要点等。
众所周知,好奇心是青少年普遍具有的一个特点,如果总是按老一套上课,就很难使学生听课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兴趣盎然地去启发学生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但后面又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来”“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是不是前后矛盾呢?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像这样地提问会令学生感到课文如同矿藏,需要探索,需要推敲,从而产生兴趣,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3.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广的音乐、美术、科普等知识面,以及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资本。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常常把学生的“胃口”吊足,必然会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日俱增。例如讲《鸿门宴》可引导学生去读《项羽本纪》,学《氓》、《采薇》时便引导学生去借阅《诗经》,使学生由产生兴趣而发展到自觉地钻研教材,自觉地阅读课外读物,变“叫我读”为“我要学”,激发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总之,兴趣是鼓励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动力,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生爱学、肯学不等于会学,不等于懂得学习规律,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确保学生学好,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直至高中,学习负担越背越重,课程越来越多,不讲究一点学习方法,势必弄得疲于奔命,顾此失彼,天天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教学实践中,使用并推广理解记忆法,可以缩短背诵所需的时间;运用压缩记忆法,可化繁为简;开展每日一记活动,让学生每天记两个成语,一学期、一年下来积累的词汇量就十分可观了。由于任务分散,所以学生容易记牢,既不费时又省力气,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这些看法,旨在抛砖引玉,诚恳地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正,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好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学的更轻松、更愉快,更富有开拓精神,从而真正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叶运生.姚思源素质教育在中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徐桂丽.素质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读写算:教研版,2015(4).
[3]冯景玲.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施对策[J].现代交际. 2018(15).
[4]周丽萍.中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