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改善路径探究

2022-05-07 05:01初磊颜挺威何铭昕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8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初磊 颜挺威 何铭昕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真正的“后疫情时代”也在向我们走来,持续对大学生心理造成较大影响,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知识储备较为丰富,思维能力较为敏锐的国家新生力量,大学生面临着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等重要任务。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同样开始显露并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影响大学生自身发展,社会稳定进步,民族和谐统一,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受到广泛关注。现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路径探索。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善路径探索

1.绪论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自我正确的认识,在压力下主动或者被迫“边缘化”,表现出无法在学校乃至社会中感受到归属感或认同感,成就动机几乎消失,并且对社交较为抵触,甚至过度自闭,沉溺于麻痹精神的虚拟世界,并享受于在其中获得的成就感与认同感,在主观影响下逐渐与真实世界脱节,甚至荒废学业。如何有效地引导已“边缘化”和即将被“边缘化”大学生的思想,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塑造大学生成熟健全的人格,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成为了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向。

2.后疫情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现状

就目前来看,致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学生自身思想方面、家庭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方面和社会环境影响方面。

2.1学生自身思想方面

自1978年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数量逐渐增多。90后、00后更是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模式导致他们当中的部分孩子与人分享、合作的能力不足,多以自身为中心,致使在大学校园中存在着较多因人际沟通引发的心理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服务行业的发展,让网上社交和便捷服务成为现实,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我并不需要面对面交流”、“所有人都和我一样只在网上生活”和“仅仅依靠网络也能生活的很好”等一系类错觉,心理孤岛现象逐渐严重。紧随其后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较弱。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我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从物质角度来看他们几乎没有金钱上的欠缺,在精神层面上更是在整个家庭的细心呵护甚至过度关爱下长大的,导致部分学生成为了温室中的花朵,缺乏独自面对挫折的能力,当真正遇到挫折后,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差,会对自身心理状况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2.2家庭教育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但通过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大部分来访学生的问题源于家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是否符合他们心中的满意程度,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们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构建与完善。许多大学生都是将之前不断积累的问题在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時间段集中爆发了出来,而家长们却认为学生在哪里出现了问题即是哪里的责任,拒绝承认自身的教育失误,为在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增加了难度。

2.3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衔接,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素质能力建设,轻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与发展造成的影响,经过在工作中一系列的探索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2.3.1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空白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完善与发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心理疏导的启蒙教育上,以促进其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

但目前高校主要将着重点放在了学生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上,很少让学生通过实践将理论切实的应用在自己身上,完成从理论到实际的过度,这使得学生可能掌握了亢长的知识体系却对自身明明可以初步疏导的心理问题无从下手,部分同学甚至可能产生自我影射,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2.3.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师资力量不足

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素质硬,专业水平高,并且可以对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队伍。但国家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育起步较晚,导致现如今还有部分高校的心理教育专业师资队伍还没有建设完全,没有形成由中心向各学院散射的工作模式,各学院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进行指导工作,致使学院在工作中可能出现“有心干预,害怕出错”的约束局面,同时也无法及时发现学生问题,不能着手开展针对性教育,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停滞不前。

2.4社会环境影响方面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并且这些影响往往也都是自发的,它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很有可能是有利的,但也有可能产生一些消极影响,现如今社会环境影响主要分以下两种情况;

2.4.1疫情形势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

近年新冠疫情爆发,这不仅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还极大的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最直接的就是有线下课程教学改为了线上网络课程教学,并且大学生的线上课教学与其他学段的线上课教学也是不一样的,其他学段的线上课都会有家长进行监督,而现如今大学生多数都是在寝室里进行线上学习,这对多数大学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线上教学意味着学习完全成为了大学生自控力的体现,对于一些自控力强一些的大学生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对于自控力较差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就造成了大批量大学生产生了学业上的焦虑进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其次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各大高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也都随之推迟或者取消,这意味着很多大学生精心准备的演出等都会推迟或者取消,这对大学生的心态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甚至一些疫情防控形势严重的地区的大学生,他们面对的很有可能是隔离,封寝等疫情防控措施,这对一些心理状态不太好的大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也是极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种情况。

2.4.2社会压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

由于国家政策的实施,各大高校进行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仅2022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首次突破千万极有可能出现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波失业潮,并且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了462万人,可各大高校计划录取110.7万人,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就业压力还是考研压力都非常大,再加上当代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比较迷茫致使大学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3.后疫情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路径探索

3.1建立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动态数据档案

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监测与防控,不应仅从入学那一刻开始,心理问题成因复杂,有很大一部分病因来源于过去的生活。高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并且应当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反馈进而使社会上也进行一些调整,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走向及未来趋势进行了解并分析,初步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位一体数据档案,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大多数学校都能做到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程度的数据普查,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和治疗,但后续的追踪档案系统却并未建立完善。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应以新的班级为基础继续建立个人动态档案,并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至少每年做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研,这样有利于及时掌握班级内学生的心理动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的后疫情时代,建立心理健康状况四位一体动态数据的档案机制,有利于保证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和保密性,并且可以更加合理的分配心理教育资源,也为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更便于在遇到急需专业治疗的学生时可以与学生家长或心理治疗机构的尽早联系,进而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

3.2提升工作团队的专业能力建设

3.2.1提升学院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建设

D.J.Mayer曾指出,学校、教师在学生的情绪智力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性、前提性的工作准备。首先应该保证全校心理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尽量避免教育学院“一枝独秀”而其他学院“寸草不生”现象的发生,加强辅导员的相关知识体系建设,重视其心理教育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

3.2.2加强学生团队心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做到“指挥者”有技术,同时也要做到“行动者”有能力。因此,想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团队的心理教育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就刻不容缓。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团队应掌握以下几项基本能力:对心理问题的辨别排查能力、心理疏导能力、危机干预能力、后续跟踪能力以及对案件的保密能力。所以在学生团队建设初期,可以先进行预选,再对预选队伍进行培训,通过一系列测试和筛选确定最终的学生团队,并定期进行二次培训。以此来提升学生团队的专业能力,为接下来的工作形成全方位合力的局面,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一体化,进而大幅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

3.3鼓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应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进入学生们的生活并加以应用,进而形成普世性知识体系。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呈现多样化、特色化,如大学生校园心理情景剧等心理教育活动更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了学生们的关注,激发了大学生们学习心理知识的热情。促成隐性校园教育环境的同时,高校也应重视心理健康的显性教育,向學生介绍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鉴别方式,同时,向大家传授进行自我心理疏导的方法,不要以心理疾病为耻,积极正视自己和周围人所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形成了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情况主要依赖于大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大学校园特殊的文化氛围和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好坏更是会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成果。健康的校园文化和丰富多样的校园心理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自身的心理问题隐患,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4社会层面对大学生心理建设的参与

在社会上人们往往只考虑了解决主要矛盾,但没有想到一些接踵而至的次要矛盾,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种种措施对大学生的人身健康问题确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却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而社会可以在举行一些应对疫情措施的同时,积极举行一些线上的心理疏导讲座并且督促学校积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一些相关的建设,举行一些相关活动,让大学生人身安全的同时,心理也得到安抚进而减少大幅大学生心理问题。

由于现如今大学生面临的毕业工作压力,考研压力都很大,社会方面可以多进行一些关于大学生未来规划方面的相关讲座,使大学生能够尽早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积极倡导大学生们尽早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大学生们减少焦虑,进而大幅减少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

3.5家庭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参与

大学生在校期间肯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家庭方面若是第一反应不是责备,而是能够积极有效的与之沟通,让家庭充当“港湾”的作用,在必要时提供些物质上或者心理上的支持,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家庭和谐而且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定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进而大幅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

4.总结

后疫情时代,从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到心理服务体系的完善,从各项活动的开展到心理工作队伍专业水平的提高,各项工作的推进都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多方面通力合作的结果。高校要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和沟通模式,运用各种有利的资源,培育学生理性和平、开放包容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合理反思当前心理教育工作所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路径探索的改善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强有力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是铸好强国时代的精神根基。

参考文献:

[1]石静,刘穿石.疫情背景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01):164-167.

[2]李萌,张一斐,贾华.后疫情时代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选择[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3):151-152.

[3]高爽.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0):60-61.

[4]薛绍凡.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现实难题与对策分析[J].山西青年,2021(16):189-190.

[5]高芳芳.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21,38(03):119-124.

[6]潘伟,梁深.后疫情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高教学刊,2021,7(15):165-167+171.

作者简介:初磊(1994年-),男,黑龙江鹤岗人,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副书记、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党建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