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的路径与方法探析

2022-05-07 23:32张立新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张立新

摘要:“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课堂教学,首先在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需要融入的思政元素,其次探索教学设计的融入的路径与方法。本文阐述了职业生业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融入“课程思政”过程及具体示例。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设计

作为通识教育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个人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乃至人才强国战 略实施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少教师尝试将“思政”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但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有过之犹不及者,为了“思政”而思政,拼命融入“思 政”元素而冲淡了原有的课程结构和逻辑体系,使课堂教育变成“四不像”的大杂烩,违背了课程教育的初衷和目的;也有忽视学生学习规律者,照本宣科生硬灌输“思政”观点,引起了学生的不满和反感。因此,为有效的开展“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的路径与方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包含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

态度层面要实现生涯意识唤醒,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知识层面要使学生掌握课程基本理论,了解就业形势、行业情况、职业分类与政策法规;技能层面既要使学生掌握自我剖析、外部探索、制定决策和求职创业的专用技能,又要提升沟通表达、解决问题、自我管理等方面的通用技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者目标的内在统一性可以形成合力,有利于凝练“课程思政”的教育主线,围绕相关章节渗入世界观、方法论、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创新精神、职业道德、传统文化、心理健康、创新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在课程教学的原有基础上严丝合缝自然贴切地层层推进,于无形中进行“基因式”“嵌入式”教学,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感,感有所悟,悟有所得。

因此,融合后的课程描述如下:

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探索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规划学业及职业发展的基本能力。通过综合客观的分析自我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分析支持与限制自己发展的家庭、学校、专业和职业环境,学会运用决策分析制定短期学业与职业规划的方法,自觉唤醒安身立命的个体使命意识,建立家国情怀,增强个体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课程教学目标变化如下:

1.能明晰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作用与意义,唤醒安身立命的个体使命意识;

2.能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客观分析自我,理清职业方向,建立学好本领实现个体社会责任与担当的意识;

3.能分析支持与限制自己发展的家庭、学校、专业和职业环境的影响,实现家国情怀的现实思考;

二、“课程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对自身情况有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 理想和职业观,增强职业规划意识,提高职业规划能力,通过综合分析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最终实现学 业以及事业成功,达到国家培养人才需求。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者的目的都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全面提升综合能力,顺应时代的需求,培养 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职业规划教育中隐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契机,通过课程思政的理念创新,深入挖掘二者融合的方式方法,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三观”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科学理性的思维,促使其全面发展,是一种宏观 的全面的教育,为大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成长为一个 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职业生 涯规划教育主要是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培养学生 具有合理的自我认知和充分的职场认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 质修养,更多地着眼个体的微观教育。二者在教育功能上的互补,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思 政教学改革有了方向性的指引,满足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发展的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内化成自己的一言一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对学生个人行为、能力与性格的分析,为大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最终体现出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职业生涯规划强调学生自身特征,通过对大学生性格特点、能力特长的分析,使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做好“知己”; 而思想 政治教育是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经济、 科技、产业的发展,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掌握社会上各行各业发展的动态,做到“知 彼”。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思政,从而使学生明确择业方向,养成良好的职业观,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持。

三、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示例

当前,“在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下,一些大学生偏重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对于社会价值缺乏重视。职业规划中也往往表现出缺乏集体主义精神,担当实干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并且心理抗压调试能力差”。因此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使大学生在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下,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完善职业观念。

1)在职业理想教学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把鲜活而成功的职业生涯案例融入到深刻而枯燥的理想信念教育理论之中,使深奥的理论具体化,把理论认知从抽象的纯粹的逻辑演绎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通过现实的案例教学结合“安身立命”的现实主义的深入刨析个人存在于世界的个人使命,把个人成功的现实案例与远大的理想信念教育相融合,让一个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生动活泼的现实案例中得以体现。结合当代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他们虽然从事着极平凡的工作,但却怀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依据个人的专业发展和兴趣特长,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投身到平凡的岗位中去。

2) 在职业能力探索中融入大国工匠与发展关系深入思考

工匠精神讲求高超的职业技能,科学严谨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一个人的成就与发展与其脚踏实地、刻苦专研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将工匠精神与职业成功相联系,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风雨之后的彩虹”,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能力发展观和正确的职业精神意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脚踏实地,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学中通过列举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焊工李万君、起重工周永和的事迹,引导大学生提高自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与发展观,从而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3) 在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融入理想抱负的决定因素

生涯决定是由兴趣、性格、能力还是职业价值观主导的?

在进行职业价值观探索时避免上成了“思政“课的最主要区别是理清职业价值观的在職业选择中的决定作用。若单纯地高谈职业理想和抱负在人生选择的重要作用就上成了“思政”课。在职业价值观探索的课程引入“袁隆平”和“钟南山”职业选择的案例,帮助同学们从“兴趣、性格、能力”方面来分析这两个典型人物职业选择的取啥关系。学生们会自己总结出“职业价值观”的决定作用。同时,适时抛出生涯决策关键理论,“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起到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在人生发展道路选择及未来职业成就的指引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8-12-09(1).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3]严蔷薇.基于建构主义的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开发和设计[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EB/OL]. (2018-01-16)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