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牧诗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写作手法及艺术特点

2022-05-06 00:40任映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宫女杜牧诗人

任映雪

(陕西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汉中723001)

杜牧因生活豪纵,喜好声色,故而其诗中涉及女性形象的诗占其诗歌总数的五分之一。前人对杜牧诗中的女性形象有所研究,但多数对女性形象的研究都是从对女性形象简单分类和运用文学理论的主客体关系分类等方面来分析杜牧诗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并未对其作出过多的阐释。笔者试从杜牧诗的内容中梳理出农女、宫女、歌妓、妃子四类形象,并分析塑造这些形象所用的写作手法以及体现出的艺术特点。

一、女性形象的类型

杜牧诗现存400多首,其中涉及女性的约80首,占其诗歌的五分之一。杜牧关心民生疾苦,为亲民之官,但其对唐代政府的腐败十分不满。因其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故而像高门世族贵公子那样纵情声色,所以杜牧诗中涉及的女性较多。笔者根据社会阶层将其诗中所涉及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四类,即民女、宫女、歌妓、皇妃。将杜牧诗按此分类统计可得出表1:

表1 杜牧诗中女性形象诗歌数量统计表

(一)农女形象

杜牧创作的少量的田园诗对农女的形象有所涉及,写出了这类女性的忙碌和不沾脂粉的天然清纯。“寿域富农桑”[1]25杜牧主张发展农业,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农村实现安居乐业的一种生活方式,晚唐时期战争频发,男子多外出打仗,农村多老弱妇孺,故而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一批勤劳的农村女子形象。如《村行》:

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蒨裙女。[1]92

柳树如美女般袅袅婷婷随着春风摇曳,零星的雨点在池塘中泛起涟漪。这两句的描写渲染了雨后田园的春景图,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而后面两句则与前面一联形成对比,牧童穿着蓑衣唱着歌,在篱笆围起的院落里隐隐约约能够看到女子忙碌的身影。女子的忙碌与牧童唱歌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与闲适的环境形成对比,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位忙碌的农女形象。

除了忙碌的农女之外,杜牧还为我们塑造了悠闲自在的农村幼女形象,如《商山麻涧》: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蒨袖女儿簪野花。[1]267

春日的黄昏,野鸡、獐鹿飞奔过草丛,牛、鸡也要归家,田间劳作了一天的白发老人也回到家中,悠闲地饮酒。身穿蒨色衣服的女孩把野花簪在发间,野花簪在发间可以看出幼女的悠闲,因其年龄尚小,故而无需劳作。杜牧也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位休闲的幼女形象。黄昏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与颠沛流离的诗人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将自己遭遇的忧伤含蓄地表达出来。杜牧笔下的农女大多都穿着“蒨”色的衣服,“茹藘,茅搜。注今之蒨也,可以染绛。”[2]125蒨也就是“茜草”,其根可做桨红色染料。这里诗人观察得十分仔细,杜牧作为高门贵族,能对村中女性的衣服染料有所了解,可见其观察是细致入微的。

(二)宫女形象

杜牧创作了一些以宫中女子为描写对象的宫怨诗,笔者此处所说的宫中女子指的是地位低的宫女。杜牧宫怨诗未脱传统,其中展现出来的女子形象是凄凉或者嫉妒的形象。宫中宫女众多,宫女大多年少入宫,但大多数到死都没有见过皇帝。故杜牧在这类诗中表现出宫女的可怜、凄惨以及自己对宫女的同情,例如《宫人冢》:

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

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1]375

城墙外都是宫中宫女的墓,一个“尽”不仅表示墓之多,同时也是诗人对其一生的同情。这些宫女都是年纪小时就进宫学习宫中的规矩以及唱歌跳舞,然而从年轻一直到去世都没有见过皇帝的面。这里写尽了这些宫女的悲哀,因其未得皇帝的赏识,故而死后就葬在一起,不被世人记起,何其的悲哀。而有些宫女就是得到了皇帝的宠幸又能如何,还是很快就被抛弃,又如《宫词二首》(其二):

监宫引出暂开门,随例须朝不是恩。

银钥却收金锁合,月明花落又黄昏。[1]359

这首诗描写失宠宫女的幽怨之情。监管宫女的宦官将宫女带到宫门口,将门打开一会,一个“暂”字用得极好,开门虽然是暂时的,但毕竟可以见到皇帝,是否承宠就看这次见皇帝的机会,一朝得宠,则可飞上枝头,否则宫女会心生怨恨。监宫将钥匙收管,金锁已合上,此门既入,便不知何时会出来。“月明花落又黄昏”平日里已经够凄惨,可也已经习惯,而今朝独见皇帝,怕今夜过后又是一个人孤单生活,所以见过皇帝之后的夜晚怕是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满宫明月,一院落花,就如同被宠幸后又不得宠的宫女一般凄凉。

(三)歌妓形象

唐代文人写下大量关于歌妓的诗,诗中“或赞美都市的声妓繁华,或歌咏妓女的声容技艺,或抒写对妓女的眷恋情爱,或感叹妓女的忠凉身世。”[3]4杜牧因扬州街子报帖之事、湖州张水嬉事、洛阳兵部尚书席上事等轶事而身负“青楼薄幸”之名。陈寅恪云:“此社会阶层重辞赋而不重经学,尚才华而不尚礼法。以故唐代进士科,为浮薄放荡之徒所归聚,娼妓文学殊有关系。”[4]86狎妓冶游风尚,对杜牧诗创作的影响是极大的。杜牧抒写妓女形象的原因与上述四种类型一样,但其中又多了一些政治意味。

杜牧对于歌妓的技艺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而其自身的音乐才能也不低,故而其诗中涉及的乐曲有《水调》《凉州》《竹枝歌》等。唐代各地州官府蓄养官妓,“扬州,湖州、成都等地均汇集了相当多的官妓。这些地方的官妓,名籍隶属各地州府,归地方长官管辖。”[5]21“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1]32沈述师曾任集贤学士,故称沈学士,任宣州幕。杜牧在沈述师幕中任团练巡官认识了张好好。张好好因其善于唱歌13岁便沦为官妓。白居易《醉题沈子明壁》中有“色似芙蓉声似玉”[6]47他写张好好说其长相如清水芙蓉,声音如玉般清脆。杜牧诗中对张好好的声音也有描写,如《赠沈学士张歌人》:

拖袖事当年,郎教唱客前。

断时轻裂玉,收处远缲烟。[1]159

诗中这几句连用贴切的比喻,来说明张好好歌声之美。张好好唱歌时中间的停顿犹如玉断裂一般不完美;张好好唱歌结束的时候,声音如同细长的青烟一样连绵不绝,使人听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杜牧形容张好好的声音如玉裂般清脆,与白居易描写张好好的声音一致,可见张好好唱歌的技艺之高。

此外,杜牧还写了不关心国事,仅仅只在乎自己的享乐的歌妓,她们内心中散发出一种对国家毫不关心的冷漠之情,例如《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279“此来自江北扬州之歌女,不解陈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之音。”[7]281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唱着《玉树后庭花》。这里诗人表面上是在表达歌妓什么也不知道,只是在唱着亡国之音,表现出一种冷漠无知的形象。实际上杜牧是在讽刺当时的政权,“朱门歌舞笑捐躯”[1]129大将军赵纵征战战死沙场,史官都要为其留名,而豪门贵族和他们圈养的歌妓舞女却只知唱跳,别的一概不关心。

(四)皇妃形象

杜牧笔下的皇妃形象是为了讽刺当时帝王生活的奢华糜烂,具有浓烈的政治讽刺意味。其中涉及到的人物有郑袖、西施、陈皇后、杨玉环等。晚唐诗人对郑袖的评价是谄媚君上;对西施的评价则处于两极分化,一部分诗人赞美西施为越国击败吴国,另一部分诗人则是站在吴国的角度来斥责西施;对杨玉环一方面是赞美其与李隆基的爱情,另一方面则是斥责杨玉环生活奢侈。杜牧诗中的皇妃大多为红颜祸水,祸国殃民,如《过华清宫》(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1]126

首句诗人从回望的角度来描写骊山的美景,使其视野更加开阔。“绣成堆”是指东绣岭和西绣岭,反衬出骊山秀美的景色。“长安回望”四字尤为重要,特指当时的京城长安,明皇应在京城处理国事,妃子也应在京城陪伴,而皇帝与杨玉环此时却在骊山行乐。随后作者的视角渐渐进入宫门,“山顶千门”写出当时唐玄宗、杨玉环的奢侈生活。“红尘”一是指快马加鞭送来的荔枝,二是指得到荔枝嫣然一笑的杨玉环。将送荔枝的专使与杨玉环形成鲜明对比,表明杨玉环骄奢淫逸的生活。最后一句则交代原委,本是传送紧急公文的专使成为给杨玉环送荔枝的人。这说明皇帝为讨杨玉环一笑而做出的荒唐之事,从侧面反映出皇妃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

同时,杜牧写过为数不多的弃妃,塑造比较动人的有汉武帝的陈皇后,陈阿娇失宠后手捧百金只为能让皇帝回心转意,但终究痴心错付,孤单一人,如《月》:

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沈沈。

唯应独伴陈皇后,照见长门望幸心。[1]360

首句点明时间为秋季,皇宫里众多的宫殿在夜晚的秋风中显得格外凄凉。昭阳殿里美人的歌声阻断了来信,昭阳殿的热闹与长门宫的孤寂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废妃陈皇后的孤独。深秋的夜晚陈皇后只有月亮相陪伴更显凄凉。陈皇后被废时,使人奉黄金百斤,令司马相如作《长门赋》以感动汉武帝,可惜汉武帝并未有所动容,痴心错付的陈皇后最终孤独终老。杜牧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对陈氏的同情,因为诗人自己的政治道路也如同陈氏一般,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一方面是同情陈氏,另一方面也是同情自己。

二、女性形象的写作手法

杜牧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往往会采用一系列的写作手法。他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对比、比喻、反问以及用典等。

(一)用典

用典,也称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表现为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这种写作手法可以借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扩展词的时空,来含蓄地表达自己想要倾诉的情感。杜牧精通史书,在塑造女性形象时自然而然也少不了运用历史典故,从而使形象更加丰满。

诗人两次用“堕楼人”的典故,塑造出性情刚烈,勇于反抗的女性形象。“落花犹似堕楼人”[1]339“堕楼人”指的是石崇的爱妾绿珠,石崇家的歌妓,善吹笛。把持朝政的孙秀因贪恋绿珠的美色,设计陷害石崇入狱,于是绿珠就跳楼自杀。这是一首伤春之作,“落花”既指人又指物,以花喻人,杜牧对绿珠清凉台坠楼一事深感同情。同时此处诗人用“堕楼人”来比喻岌岌可危的晚唐王朝。

“珊瑚破高齐,作婢春黄糜”[1]14化用冯小怜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恃宠而骄、作茧自缚的女性形象。冯小怜深得北齐后主高纬的宠幸,后来亡国被作为礼物赐给代王达。代王达对冯小怜十分宠爱,可她恃宠而骄,用谗言诋毁将代王妃置于死地。后又被赐给代王的兄长李珣,李珣的母亲命冯小怜穿布裙舂米,最后逼得她自杀。珊瑚是冯小怜的小名。此处的“珊瑚”指杜秋娘,表现出杜秋娘晚景凄凉的场景。

(二)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这种写作手法在杜牧描写女性形象的诗中也有大量运用。杜牧主要用比喻来形容女子的容貌,如“生女白如脂”[1]13女子的皮肤像脂一样白,比喻女子的皮肤白;再如“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1]33张好好像初长出翠尾的凤凰,似一朵摇曳多姿、含苞待放的红莲般美丽。杜牧诗中还运用暗喻来比喻女子,例如《叹花》: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1]363

“牧佐宣城幕,游湖州,刺史崔君张水戏,使州人毕观,令牧闲行阅奇丽,得垂髫者十余岁。后十四年,牧刺湖州,其人已嫁生子矣,乃怅然而为诗。”[8]849这首诗是杜牧再度去寻心爱之人但得知少女已嫁人,伤心而作此诗。诗人是为了寻找春天的气息而出游赏花,却不料已是花落的暮春时节,此处是指诗人因错失良缘而懊悔。“不须惆怅”面对暮春本不必惆怅而诗人却惆怅,这是错失良缘的诗人自我宽慰罢了。一场暴风雨把仅存的红花吹落,即使诗人有心留住却也无可奈何,天意造化弄人。最后一句运用比喻,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荫子满枝来暗喻少女妙龄已过,结婚生子。这首诗中诗人刻画了一位妙龄少女转变为人妻、人母的角色。

(三)反问和设问

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设问和反问的运用往往能够起到跌宕有致,奇峰突起的作用,杜牧用得最多的就是尾联或者结句设问。”[9]18杜牧诗中描写女性形象所涉及反问与设问的约20 处,所占比重极大,例如《洛中二首》(其一):

柳动晴风拂路尘,年年宫阙锁浓春。

一从翠辇无巡幸,老却蛾眉几许人?[1]335

晴天刮风,风吹起路上的尘埃,柳枝在风中摆动。一年又一年,时光飞快,宫中的四角方天锁住了多少春天的气息,在这里笔者认为联系后文可知此处的“浓春”指的是宫中的宫女。皇帝的凤鸾轿从此出路过多年却无一人承恩受宠。最后一句则用反问的方式表明这些来历不明、不受宠幸的宫女人数之多。从侧面反映出宫女生活的不幸。又如“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1]360诗人在此处连用两个问句,是为了加强语气,塑造一些能歌善舞的歌妓形象,同时也为下文的讽刺吴王做了铺垫。

(四)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杜牧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善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一女子与另一女子进行对比,使其主题更加鲜明同时使女性形象表现得更加突出,如《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1]281

首句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10]664的历史典故化为“细腰”和“桃花”两个意象。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代指楚王的后宫,桃花指宫中新来的息夫人。第二句中诗人用脉脉来直接叙述息夫人对楚王无声的抗争,并且已经忍辱负重很长时间,表达息夫人的痛苦。紧接着用反问的形式问道息夫人到底为何事而痛苦:息侯想利用楚王抓住蔡侯,结果楚王却因迷恋息侯的夫人即此诗中的息夫人,自作聪明的息侯郁郁而终。熟读历史的杜牧又为何因此事而发问?杜牧在这里是讽刺唐代统治者荒淫误国。诗人跳出楚王的典故,转而引用西晋女子绿珠的故事:绿珠是石崇的歌女,孙秀因贪图美色设计石崇入狱,于是绿珠就跳楼自杀。诗人用绿珠的节操性情刚烈、不畏权贵、勇于反抗与息夫人的唯唯诺诺、悄无声息的反抗形成鲜明对比,塑造了一个软弱的息夫人形象。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牧深厚的文学功底,短短四句连续使用了对比、用典、反问多种手法。

三、女性形象的艺术特点

“杜牧诗中俊爽的风格,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在晚唐是杰出的,在整个唐代诗坛中是独创的。这是杜牧平生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而以艺术天才表现出来的特征。”[11]杜牧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大多都是抒发对女性的同情,同时也形成了其形象的艺术特点。

(一)用矛盾手法突出女性心理活动

杜牧笔下的女性有很多,例如:杨玉环、西施、郑袖、苏小小以及歌女等,可以看出杜牧笔下的这一类形象不分阶级且涉及面广,上至皇妃,下至歌妓都是其塑造的形象。杜牧用《题木兰庙》表达出了更深层的意义,用新的角度即采用矛盾的手法塑造了木兰的英雄形象: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1]317

开篇一句交代木兰代父从军的历史故事,女扮男装的木兰以男子的身份征战沙场,体现木兰对父亲的敬爱、国家的忠诚,同时在暗中对比诗人自己作为男子却无法征战沙场的无奈。木兰在梦里梦见自己在家时涂脂抹粉的情景,此句是虚写,第一句是实写,虚实结合突出木兰报效国家的精神。“几度”表示木兰在外替父征战时常想念家乡,喝酒消愁。女子所具有的柔情比志在四方征战的男子更能凸显出木兰对家乡的思念,在“思家”与“报国”的对比之下更体现了杜牧对花木兰的赞美。最后一句诗人运用“昭君出塞”的典故,“拂云堆”是北方胡人祈福的地方,同时也是木兰杀敌的地方。这首诗将木兰在“思家”与“报国”矛盾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终通过酒的方式表达自己在爱国与爱家之间选择爱国的艰难。这首诗中都杜牧通篇赞美木兰,塑造了一位孝顺、爱国、英勇的女英雄形象。同时,这种矛盾的心理也体现在杜牧本人身上,“唐代,经过隋、唐两次易代和唐初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原有的门第品级已失去了相当的意义。”[12]21过去的高门士族,在唐朝也等同于庶族。即使是京兆杜氏加身的杜牧,出身门第对他的仕途并没有太大影响。杜牧当时所提出的一些政治主张也不被人所采取,故而诗人也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二)用诗序交代女性形象的生平经历

“唐前诗序在汉代开始出现,三国时的魏国为之继,两晋和南北朝繁荣昌盛,至隋朝相对消歇。”[13]27诗序在前期是由后人加上去的,后期则为诗人自序。“序,抒也,拽①抒其实也。”[14]123由此我们可见,序一开始就是宣泄自己的情绪来抒发自己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诗中加入序,即为“诗序”。唐代诗序的内容有了明显的改变,诗序中往往体现写作缘由、写作对象、写作时间等。杜牧在直接以女性为题目的诗中都加了序,交代所描写的女性年龄、身世、写作缘由等,如《杜秋娘诗》: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錡妾。后錡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1]11-12

诗序中交代写作对象为杜秋娘,金陵人,十五岁,李琦的妾室。随后交代秋娘的身世,经历李琦叛乱,秋娘被收入宫中,受宠于宪宗。宪宗死后,穆宗让她做漳王李凑的傅姆。因漳王获罪被放回金陵。最后交代写作缘由,杜牧于开成二年(837)经过润州时,见秋娘又穷又老故而作此诗。杜牧在序中为我们塑造了历经波折、晚年凄惨的秋娘形象。类似于此诗的还有一首《张好好诗》:

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1]32

杜牧在诗序中交代写作地点为洛阳,此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写作对象为张好好,初见时张好好年十三,因善唱歌入官妓。随后杜牧用张好好的年龄来叙述其经历,十四岁到宣城并入宣城官妓,十六岁被沈述师纳为妾室,十八岁来到洛阳东城。此诗的写作缘由,是因重见旧友好好,看到张好好由名妓变为卖酒女,杜牧感慨其遭遇,故而作诗相赠。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好好遭遇的同情,塑造了一位遭遇苦难的女子形象。

(三)用女性形象映射诗人内心的政治抱负

杜牧性格刚直耿介,不屑于迎合权贵,与牛僧孺私交虽好,但不同意其姑息藩镇的政策,与李德裕是世交,却也不愿敷衍,所以杜牧一生仕宦并不如意,官至中书舍人。杜牧作《杜秋娘诗》《张好好诗》抒发其对封建社会中遭遇不幸的女子的同情。杜牧因其远大抱负无法实现,有时通过一些女性形象的诗来映射自己的内心。在《题木兰庙》中抒发自己想向花木兰那样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想要积极入仕。而在《除官归京睦州雨霁》表现出了不同想法:

姹女真虚语,饥儿欲一行。

浅深须揭厉,休更学张纲。[1]220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杜牧由睦州刺史内迁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已在外为官七年。此时杜牧赴任京城时,按理说内心应是高兴的,但却用“姹女”女子来抒发情感,可以看出杜牧的小心翼翼以及望而却步,怕再次受到贬谪。总结自己遭遇贬谪是因为直言善谏,得罪朝中权贵造成的。故而用女子的小心翼翼来告诫自己,要顺应时变,不要向张纲直言,免得再遭贬谪。从这里不免可以看出诗人有灰心消极敷衍的世俗之意。

此外在杜牧诗中,不乏有用女子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作品,从而使杜牧诗中的女性形象具有较强的政治意味。“阿骛归来月正明。多少四年遗爱事,乡闾生子李为名。”[1]209唐代官员多流动,但不能带妻子,虽然有妾妓,但官员死后要将妾妓遣归,最终导致血脉混乱。诗人用“阿鹜”的遭遇来叙述唐代的制度问题,使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综上所述,杜牧笔下的女性形象几乎都是命运悲惨的,他描写青楼人物“或则怀着深深的人道主义精神,呼喊着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灵魂的不幸;或则抱着搜艳猎奇的闲适态度。”[15]177杜牧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四大类:民女、宫女、歌妓以及后妃。民女形象着重描写思君的少妇以及田园诗中田间女子的忙碌形象;描写宫女时极力塑造其在宫中的悲惨遭遇;杜牧笔下的歌妓大都技艺高超且受人追捧,但晚景极其凄凉;在对皇宫贵族女性进行描写时主要塑造祸国殃民的女性形象。此外杜牧在女性形象塑造时采用大量的写作手法,如反问、比喻、用典等。“杜牧为文,从来不固守一辙,而是根据具体内容需要,运用极富表现力的手法,加上他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9]17同时杜牧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即用矛盾手法突出女性心理活动、用诗序交代女性形象的生平经历以及用女性形象来映射自己内心的政治抱负。杜牧笔下的女性形象都受晚唐时期的政治因素影响,多以凄凉、悲惨结局,从而笔者认为杜牧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时代意义。

注释:

猜你喜欢
宫女杜牧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伤不起的宫女
山行
遣怀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诗人与花
赤壁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清朝宫女睡觉不能仰面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