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续桐,王永刚,刘海斌,陈柯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随着“中国制造”的工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于航空物流专业研究生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2020年,我国航空物流货运量达到676.61万吨公里,较2011年增长了21.37%。即使在近两年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经济形势严峻的环境下,民航货运量依旧保持增长态势(如图1所示)。当前,我国正处于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的关键节点,立足新阶段,现代物流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已成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有力支撑。这不仅对集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一体的高层次研究生人才数量上有了新的要求,也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现行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型研究生同质化严重,没有突出应用型的培养侧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指出,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1 2020年1月-2021年9月我国民航货运量统计
就学科特色而言,航空物流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应用型学科。具有研究范围广、系统性强的特点,必须运用多学科的成果,综合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而现阶段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重视考试和科研成果,忽略了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同质化严重,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用理工科的培养体系培育经管类的人才,必定会有失偏颇。除此之外,一些培养要素之间关联不够紧密,量化标准不够科学也是影响人才培养的部分因素。这样得到的结果既不具备说服力,也无法对研究生的培养起到引领作用,更没办法在人才培养中起到发挥人尽其才的导向作用。
本研究在调研国内关于研究生培养指标体系建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航空物流的行业特色,构建了针对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指标体系,以期弥补该领域内的研究空白,为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的高级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自我国扩大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以来,因其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侧重差异性较大,引起了专家和学者对于培养体系的广泛研究。关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研究,顾越桦(2012)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要在课程体系、培养平台、导师指导方式和学位论文评价标准上突出体现培养要素的异质性。[1]李忠云(2015)以培养规模、学位种类和实践教学等环节为研究抓手分析了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虽然富有成效,起到了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轻视实践教学导致应用能力弱的现象仍遭社会质疑。对此,提出了优化培养体系、调整课程设置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改善策略。[2]程学庆(2018)归纳和总结了西南交通大学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上所做的研究和探索,得到了该校专业型研究生在实践课程设置上与学术型研究生区别明显的结论,但还存在实践基地建设水平滞后、实践教学缺乏科学性等问题。[3]吴春林(2021)以一些高校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并未采取差异化措施为着眼点,运用柯氏评估模型,分别建立了适用于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多元评价体系,并提出了“研究型”与“实践型”两类不同导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建议。[4]
总的来说,专家和学者针对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研究已较为丰富,对于培养侧重不够明确、培养指标不够科学等共性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却鲜有人针对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体系进行探讨。由于专业型研究生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和职业性紧密结合,不同学科的培养标准和培养目标上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建立一套符合社会需求的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体系已经迫在眉睫,这对不断发展的航空物流业输出人才和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专业型研究生的教育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复杂问题,从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用人单位人才需要的角度来看,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人才应当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开拓创新的思维视界、丰富的管理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本文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指标选择上参考了国内外关于研究生培养、物流人才培养等主题的相关文献以及各省市人才认定的相关政策,建立了一套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体系。尤其是借鉴了刘国靖(2019)的研究成果,认识到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中应用型实践特色不够鲜明,特加入应用推广能力指标。[5]另外在专业相关的培养指标中引入了李茜(2020)、郑玲(2010)和任刚(2020)的研究结论,加入了符合行业需求的4个培养指标,分别为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能力、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航空物流专业实操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6-8]完整培养体系共分为四层,分别是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即为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准则层是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应当具备的三种能力构成;子准则层对这三种能力进行细化,分成8个模块,指标层则是构成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20个基础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如图2、衡量方法如表3所示。
图2 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体系
主要侧重于人才在社会交往和日常表现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包括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两个方面。在研究生培养阶段,能否做到政治立场坚定,自觉拥护党的政策、方针是其重要的评价指标。道德品质是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其中,学术诚信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中是否有过非诚信行为的发生,反映了个人的真实学术水平和学术涵养。日常道德品质是生活中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行为评判,是对人的社会评价。个人征信情况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衡量信任度的重要标志。
侧重于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分为认知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四项能力是构成学术探索的基础,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认知能力分为学习与总结能力、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对学习和掌握新鲜事物,面对问题分析研判、归纳总结、临危处决能力的综合概括。科研能力包括论文著作发表情况和项目课题数量,是由论文著作的级别、篇数与项目课题的级别、数量和经费量化得到的综合指标。实践能力是航空物流学科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由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能力、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航空物流专业实操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构成,航空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在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上,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创新能力通过专利和知识产权以及应用推广能力衡量,这些指标反映了人才的创新水平,可以体现出人才从无到有的创造能力和新理论、新知识的应用能力。
从荣誉奖项和社会影响方面衡量,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改造自然,为人类创造便利的、快捷的生活条件,所以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和同行的认可。荣誉奖项由个人荣誉、竞赛奖项组成,是同行专家对业内人才的一种认可,是对学术影响力的肯定。社会影响包括新闻媒体报道和科研成果转化,新闻媒体报道宣传个人事迹,是社会公众对于人才的充分肯定;科研成果转化是产学研链条上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人才服务社会能力和科学研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
表1 指标来源、衡量方法
本文所选取的主观赋权方法是序关系分析法,又被称作G1法,是一种改进的主观赋权方法。[9]与层次分析法相比,克服了特征值法的局限性,具有无须构造判断矩阵;无须进行一致性检验;元素间两两比较,判断准确的特点。计算过程更加简便快捷,可信度高。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的形式,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制作调查问卷,选取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专家10人和航空物流业一线从业人员5人进行打分,取打分结果的平均值进行计算。
假定上一层的元素S作为准则,对下一层的各元素x1,x2,x3,…,xn具有支配关系,将各评价指标xi相对于准则S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确定序关系。记为:
(1)
选取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之比进行判断,在准则S下,元素xk-1与xk的重要程度之比为wk-1/wk为rk,记为:
(2)
其中,专家的理性判断rk的赋值参考表2。
表2 rk赋值参考
根据专家的理性判断,得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wk为:
(3)
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为了方便对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由表3中列出的综合权重分别绘制各级指标雷达图,如图3所示。
表3 航空物流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综合指标权重
图3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雷达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一级指标中能力素养权重最高,略高于基本素养比重,二者权重之和约占74%,剩余部分为社会认可。
二级指标中,道德品质所占权重最高,思想品质和社会影响分别排名第二、第三,这说明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和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抓手。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目的在于培养知识渊博、技术精湛、富有责任感、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者的巨大使命。特别是道德品质中的三级指标日常道德品质(综合权重为0.084241)、学术诚信行为(综合权重为0.064991)和个人征信情况(综合权重为0.054095)。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为要将道德素质放在人才考察的首位,特别在科研诚信建设方面,通过出台系列文件法规,进一步完善了“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科研诚信制度体系。[10]
三级指标中(如图4所示),科研成果转化(综合权重为0.085051)是所有三级指标中占比最高的,说明人才的科研能力衡量指标不再过分关注论文发表数量和专利等知识产权数量,而是更加关注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充分反映人才运用科研成果改造世界的水平,侧面反映了当下社会坚持问题聚焦、集中力量突破科技瓶颈的导向,与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破除“唯论文”相关政策相一致,更加重视人才长效的科研业绩,重视人才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可以极大地促进科技水平的进步。除此之外,排名第六位的竞赛奖项(综合权重为0.061530)相比论文著作发表情况(综合权重为0.056452)显得相对重要,研究生参与竞赛已经成为培养创新思维、锻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载体,未来要进一步引导研究生参加竞赛,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图4 三级指标权重雷达图
近年来,专业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增长,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战略意义。但在一些新兴学科上,研究生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经验较为不足,而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研究以新时期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准则,加强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破除“唯论文”导向,提高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首先对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进行阐述,而后通过文献调研,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构建了较为系统的、科学的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专家打分法对所列出的指标依据重要性程度进行5级评价。最后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科学赋权,筛选出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的关键指标,为航空物流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