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兆刚,吕明慧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在组织成长中的战略意义越来越突出,关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从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来看,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人才选拔、人岗匹配、在岗锻炼、工作轮换、新兴绩效技术、薪酬福利与税收、家族企业传承、教育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员工援助等方面,分别从知识、能力、潜能等认知因素的开发与配置上进行分析,员工的人格发展、人格动力等个体行为特征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也逐渐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
作为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主阵地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主办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核心期刊,是我国最具权威性的人力资源类专业杂志,2017年被评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8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2019-2020年入选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该刊现为月刊,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组织行为、劳动关系、政策研究、案例研究、劳动经济等。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0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复合影响因子为2.378,表明该杂志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为2.378。为更系统地了解该刊近年的载文现状,对其2016-2020年的载文、作者以及影响因子等指标进行分析,力求客观展现该刊的办刊现状,预测人力资源开发的趋势,以期为其组稿、约稿及作者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CNKI的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功能进行检索,将检索出的2016-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出版的4509篇论文作为统计对象,采用逐篇查阅和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期刊的载文量、社会认可度情况、学科分布、影响因子变化趋势、作者发文情况、作者合作情况和关键词词频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间为2021年10月15日。
利用Excel对该刊的载文量和信息密度、社会认可度情况、学科分布情况、影响因子以及作者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iteSpace对作者合作情况和关键词词频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2.2.1 载文量和信息密度
探索《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载文量,是为了判断该杂志吸引和传播有关人力资源研究成果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期刊研究的基础指标,载文量是衡量科研产出能力的参数。从载文量的角度看,2016-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年载文量逐年下降(见表1),2016年载文量为325篇,2020年载文量为113篇,仅为2016年的34.80%。由于2017年从半月刊改为月刊,载文量下降最为明显,较2016年下降了39.67%;该刊载文的篇均页数总体来说成上升态势,从2016年的7.89页/篇增加到13.44页/篇,其中,增幅最大的是2017年的26.36%。从总体趋势看,文章数量受到限制,呈现少发文、发长文的现象。
表1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载文量与信息密度(2016-2020年)
载文量不是衡量科研产出质量的参数,只有兼顾载文质量和数量才是成为高水平期刊的关键[1],而衡量学术期刊信息含量和期刊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是信息密度,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单位纸张所承载的信息量[2],计算公式为:D=N/(P/16)。式中:D为信息密度(篇/印张),N为载文量(篇),P为页码数(页)。基于该公式得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年均信息密度(见表1),《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年均信息密度总体来说是下降的,从2016年的2.03篇/印张下降为1.19篇/印张。根据《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对期刊信息密度的要求,信息密度在5篇/印张以上为优秀,该刊2016-2020年信息密度偏低,未能达到期刊信息密度评价要求的良好指标。
2.2.2 社会认可度情况
杂志的社会认可度主要表现为期刊的权威性与期刊文章的引用度两个方面。2019年,该刊被CSSCI收录126篇,2020年,被CSSCI收录118篇。在期刊文章的引用方面,被引篇数和被引次数是反映论文的科学性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不仅有利于向读者进一步提供有关信息,而且也是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体现。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按照被引文献期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被引年份为2011-2020年进行检索,可以得到该刊的引用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被CSSCI来源文献引用情况(2010-2020年)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期刊内容的学术含量及比重是同行认可的最重要指标,载文的学理性、创新性、学术水平、学术规范性、学风认同、编辑质量也同样影响期刊的评价。从2011-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被CSSCI引用的篇数越来越多,说明该刊收录的文章质量逐步提高,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总之,从被引频次、被转摘转载数量、期刊获基金资助论文比例、数据库中及开放获取网站中下载次数等几个指标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认可度日益提升。
2.2.3 载文的学科分布
期刊的生命力可以从学科传播的角度分析,涉足的学科越多,表明生命力越强。跨学科研究从不同的视角研究该领域的某个问题,可以实现超越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体现了当代人力资源管理探索的一种新范式。
2016- 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载文主要包括经济、管理和教育三大类,可以具体划分为企业经济、人才学与劳动科学、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工业经济、行政法与地方法制、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贸易经济、高等教育、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以及管理学等10多个学科。其中,企业经济类的论文数量最多,为636篇,占总载文量的56.89%;其次是人才学与劳动科学、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别占总载文量的13.33%、10.38%,这表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载文不仅符合其发展定位,而且引发越来越多领域的关注(如表3所示)。
表3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载文学科分布表(2016-2020年)
2.2.4 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因子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是期刊在统计时间范围内载文的平均被引率,比值越大说明期刊的影响力越大。[3]常见的影响因子包括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两种。根据2017-2020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显示,2016-2019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稳步提高,期刊影响力逐年提高(如图1所示)。
图1 影响因子趋势图(2016-2020年)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采用综合评价指标影响力指数(CI)客观反映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质量,并对每个学术期刊按照CI排序,按期刊数量等分为4个区(Q1、Q2、Q3、Q4),以便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状况。期刊排名方面,在《年报》收录的40种经济计划与管理类期刊中,《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年的CI排名在Q2第14位;到了2019年,该刊CI排名在Q2第13位,综合来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学术影响力在稳步提升。
2.2.5 作者发文情况
作者群的数量是期刊稿源的重要保障,而作者的广度反映了刊物的影响范围,高产作者则是刊物的中坚力量。[4]本文通过整理统计得到,2016-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发文最多的15位作者及该刊载文作者数量(见表4)。
表4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发文最多的15位学者(2016-2020年)
2016-2020年中发文量最多的为孟泉,共发表12篇,其次是李朋波,发表了9篇论文,张光磊和罗文豪分别发表了8篇论文,由此说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有忠实的作者群,并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
2016-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共刊载的9 694篇论文涉及作者93 738人,其中,作者为1人、2人、3人、4人和5人及以上的论文数量占比分别为21.20%、34.43%、29.50%、11.59%、3.39%,而作者为两人的论文数量占比最大(如表5所示)。
表5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载文的作者数量统计结果(2016-2020年)
由于该刊于2017年改版,故从2017年分析更有效。2017-2020年,作者数量为2人、3人的论文数量占比逐年下降,作者数量为4人的论文数量占比逐年增加,作者数量为1人的论文数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大多为实证论文,说明该刊所载实证论文倾向于独立完成,但同时团队合作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各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日趋密切。
2.2.6 作者合作情况
由于单个作者所具备的时间、专业知识、实验设备、分析技术等研究条件存在差异,作者间的合作非常普遍。大多数文献通过合作度、合作指数和主导因素等指标来反映团队合作的情况。在进行作者合作情况分析时,本文运用了CiteSpace作为工具进行研究。将Nodetypes设定为Author和Institution,运行CiteSpace,得到了节点为218,连线数为165,密度为0.007,得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作者及机构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从图中可以发现整个图谱的网络较为稀疏,各作者间的连线零散,没有发现明显的聚类,这反映了该期刊的研究大多互不干扰,作者群比较广泛。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同一单位的作者合作是合作关系的主要类别。[5]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等院校凭借其团队优势,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作者群中占极大比例。此外,同一团队的作者合作是合作关系的重要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为例,形成了以杨涛、李朋波、杨春江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他们虽然属于同一学院,但是研究却是相对独立的。
图2 研究作者和机构共现知识图谱(2016-2020年)
2.2.7 关键词词频分析
文献的关键词研究代表了作者研究的词语、短语、问题和主题以及相关主题的方法、工具或过程,有助于快速了解某一学科或者某一文本集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热点,更好地了解某领域的新内容。经过操作CiteSpace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3),图中共有202个网络节点,125条连接线,密度为0.0062。通过分析关键词聚类图谱,发现共出现了“创新行为”“工作绩效”“就业”“影响因素”“案例研究”“劳动争议”“组织变革”和“工作投入”8个聚类标签,可以看出以上几个标签是该刊主要的几个研究主题。
图3 关键词聚类图谱(2016-2020年)
统计《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2020年排名前20的高频词,结果如表6所示。其中,频次最高的是“劳动关系”,共出现了21次,是研究最多的热点问题,也是该刊的一个重要特征。“扎根理论”“案例研究”和“工作绩效”是近年来研究较热的问题,在该刊中也得到了反映。刊物所开设的组织行为、劳动关系、案例研究等栏目,吸引了大量高质量的稿件。
表6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高频关键词及其出现频次(2016-2020年)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在改版之后,文章质量不断提高,研究方向有所扩展,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逐步形成本刊稳定的作者群。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确立了权威性的地位,所载文的引用度逐年提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通过缩减载文量、优化栏目设置、提升论文研究深度等改革措施,促进了该刊影响因子的提升,提高了该刊在经济类学术期刊中的影响力排名。[4]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围绕当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热点,抓住劳动关系、组织认同、用工方式、工作绩效、人力资本等社会关注的问题,倡导扎根理论、案例研究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引领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研究方向。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在大幅缩减期刊载文量的同时,该刊的影响因子稳步提升,表明该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把关稿件质量,进而提升其影响力。更多该领域的作者从中寻找和确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研究方向,明确了专业学科的发展变化趋势。
期刊拥有一支稳定且高水准的作者队伍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期刊需要兼顾核心作者论文数量与其他作者论文数量,兼顾核心作者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该期刊中,作者数量为1人或4人的载文量不断增加,发文的作者及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密切。建议该刊一方面加强同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科研创新团队的沟通合作,针对团队中的中青年作者发起有针对性地的组稿,与核心作者建立便捷有效的沟通渠道,建立核心作者档案库,培养和发掘新的作者群体,扩大稿源范围和影响力[6];另一方面要优化编辑部工作流程,缩短审稿周期,对优秀稿件实行网络首发和稿酬奖励,从而激励和吸引更多的作者投稿。
总之,通过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载文现状,希望可以为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作者扩展研究方向,明晰该领域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