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视作品将光与影的变化融合在镜头当中,依靠荧幕、角色与艺术手法的相互交融,向观者传达一种全新的情感、态度。当艺术创作手段开始向着感性、认知等角度偏移,原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活动中便显得捉襟见肘起来。作为影视编导中的“大热门”,电影编导史上对于蒙太奇的研究始终不曾停止:它是一种感性的表达手段,却也是一种重新凝聚了光影的艺术手法,正是因为有了“蒙太奇”,影视作品中的情感、人文才能借助镜头表现出来,本文研究了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的内涵,探讨其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
【关键词】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影视编导;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4.080
从狭义的角度进行理解,蒙太奇主要包含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的内容,是一种表现电影情节的创作手段。但在当前的影视编导活动中,蒙太奇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当一个故事围绕着时间线、空间线展开,其必然要围绕着特定的结构进行叙述,影视编导的单线化成为必然。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则为创作者、导演提供了更多地选择:借由影视编辑技术,编导人员可打破时间、空间的综合限制,在不同的角度组合拍摄镜头,形成更有意义的画面。在蒙太奇下,不同的镜头相互呼应、相互驳斥,增强了故事的冲击力与结构性。对于影视编导创作来说,蒙太奇是艺术手法,但更是一种奇特的创作思想。
1.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概述
1.1 蒙太奇的涵义
蒙太奇起源于法语中的“Montage”一词,在现代影视创作活动中被广泛应用。作为一种建筑学术语,蒙太奇的本义为装配、构成,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开始具备了“剪辑”的概念。影视界对于蒙太奇的认识最早便起源于剪辑创作,1923年,艾森斯坦杂志发表了文章《吸引力蒙太奇》,率先将蒙太奇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法引入到了影视创作当中。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成熟,蒙太奇理论与蒙太奇学派蓬勃发展,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入到中国。在当前的影视创作活动中,蒙太奇的应用可谓是百家争鸣,从艾森斯坦到普多夫金,从斯皮尔伯格到黑泽明,其都是应用蒙太奇的好手。
1.2 蒙太奇的优势
电影是一种荧幕上的艺术,借由光影的变化来创造故事,进而为观者带来情感、文化上的享受,使其用有限的时间去感悟另一个世界中所发生的一切。但电影的篇幅是极为有限的,短时间的故事很难创造出应有的意境,基于此,蒙太奇式创作手法开始发挥作用:丰富故事主线,赋予电影价值与思想,这便是蒙太奇的表现优势。从现有的影视创作经验来看,蒙太奇的优势从镜头表现、故事叙述等多个角度表现出来。第一,蒙太奇节约了电影篇幅,在帮助观者认知故事结构的同时,通过自然镜头的填充延长故事的发生时间,留给观者思考的机会。这一创作手法在影视创作中极为常见,如《红色娘子军》中,琼花对地主南霸天开枪,随后的镜头中,交枪、拍枪一气呵成,虽然没有描述南霸天的下场,也省略了向上级汇报的过程,但直观的镜头表现却说明了后续的故事。第二,蒙太奇赋予了故事“第三含义”,除了直观的镜头表现之外,一些编导还会尝试借助更为隐喻的手法进行影视创作,使得作品体现出新的价值。如《公民凯恩》,借由蒙太奇对镜头进行分解、重组,选择具有概括性特点的场面叙述故事,使得篇幅有限的电影能够及时传达相关信息,几十年的故事融合在两个小时之内,却依旧能够带给观者意犹未尽的观影享受。蒙太奇的优势在影视创作、镜头转换中表现出来,是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
1.3 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影视创作者们对于蒙太奇的认识、应用存在差别,其表现形式自然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在现代影视创作活动中,蒙太奇的表现形式主要从直观与隐喻两个角度表现出来,根据电影风格、编导能力,其设计了不同的影视创作框架。在直观角度,蒙太奇手法借由镜头的变化来表现故事,镜头可能表现出中断、跳跃、非连续性等特点,但故事之间的关联并没有被打破。如经典电影《2001:太空漫游》,导演用镜头的跳跃来创造故事:黑猩猩使用骨头作为工具,证明了意识觉醒;天上旋转的骨头变成了太空飞船,代表人类的文明正在快速进步。在蒙太奇手法下,漫长的过程被缩减为几个镜头,令人浮想联翩。而在隐喻的角度上,编导更愿意通过蒙太奇来引入新的事物,通过一种现象来“证明”另一种现象,让观者去独立思考。而在电影《安德烈·卢布廖夫》当中,编导更愿意利用一种隐喻的方法进行影视创作,带给观者遐想的空间:当一个圣像画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被战乱、情感、信仰所牵制,他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影片借助镜头的变化来创造隐喻的意境:光影交错,强弱混乱,代表着人物内心的挣扎;镜头快切,深色调频繁,象征着环境的动荡。影片结尾,当铸钟少年走向大钟,新的故事被挖掘出来:钟是否会响?钟声响起,代表着自由、解放。这种隐喻的创作手法余韵悠长,让观者重新理解了作品中的艺术元素。正是因为蒙太奇,影片才能拥有“附加價值”。
2. 影视编导中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的应用现状
2.1 缺乏应用意识
从影视创作要求来看,蒙太奇并不属于影视创作中的“必需品”,依靠实事求是、记录视角来表述故事,也能够创作出好的影视作品。但对于现代影视创作来说,当千篇一律的影视素材出现在群众的视野当中,带有蒙太奇手法的作品必将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就像烹调中的调料,虽然不能像盐一般不可或缺,却也能够发挥出“锦上添花”的妙用。但从现有的影视创作经验来看,影视编导中对于蒙太奇的应用并不重视。一方面,蒙太奇的创作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对镜头进行重复剪辑,创作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蒙太奇式的表达方法未必能够让全部的观众接受,对于隐喻式表达,部分观者更愿意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在上面,解读蒙太奇作品的积极性并不高。无法应用,不愿应用,导致蒙太奇的价值不断缩水。在影视编导活动中,一些编导人员甚至将蒙太奇定义为一种“整合镜头”的手段,通过不同镜头的排布来创造相应的意境,吸引观者的注意力与兴趣。应用意识不足,创作能力有限,导致蒙太奇无法进入到现有的影视创作活动当中。
2.2 应用实践较少
蒙太奇艺术手法以呈现作品的完整性、突出展示作品主题为目标,重视构思、情感在影视作品中的综合表现,全新的艺术形式为编导提供了重新编排影视作品的方法。在蒙太奇的支撑下,影视作品不仅能够围绕着叙事内容展开,各种影视素材也能够通过叙事手段、感性情感的综合表现来呈现出来,进而发挥出赋予人物性格、改变故事情节的作用。对于当前的影视编导活来说,蒙太奇创作虽然以“剪辑”为核心,但其所发挥出的艺术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剪辑的肤浅层次,当蒙太奇能够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就必须考虑发挥出蒙太奇艺术手法“影响现实”的基本作用。但在实际的影视创作过程中,蒙太奇手法与影视创作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我国对于蒙太奇的认识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相关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可用的艺术经验;在当前的影视创作活动中,对于影片质量的高追求使得编导不断在细节上下功夫,忽视了影视作品可以具有的“隐性含义”。国内现有的创作多从镜头的切换、安排入手,注重人物的情感变化,一切影视情节都围绕人物、故事与情感展开,故事情节虽然紧凑,但并不能让观者认识到影视作品的价值。部分影视创作者甚至将蒙太奇简单地理解为摄影、配音,并不会尝试对蒙太奇手法进行深入利用。从影视创作特点来看,要体现蒙太奇艺术手法,必须在影视作品的制作后期对电影进行重新加工,仅依靠镜头组合反而会破坏影视作品的价值。当影视技术不断发展,借鉴蒙太奇、应用蒙太奇就成了极为重要的任务。
2.3 技术掌握不足
蒙太奇技术随着当代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共同进步,在影视创作活动中,具有蒙太奇思想是应用蒙太奇艺术的先决条件,硬件设备满足蒙太奇创作的基本要求,才能发挥出蒙太奇的最大价值,改变影视作品的表达特点。但从当前的影视创作经验来看,无论是技术还是硬件,都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以往的影视创作体系并不成熟,设备、技术并没有达到熟练应用蒙太奇的基本要求,如电影作品《战争之王》,主角是一个游走在各个国家战争一线的军火贩子,影片开头,便是成千上万的弹壳飘落在主角的周围,主角在西装革履地站在弹壳雨当中,这样的创作手法不仅点明了作者的身份,也重新定义了开头的价值:主角做的是“刀尖上舔血”的勾当,外表上光鲜亮丽,但他的收入、他的发迹都与军火有关,他是带着罪孽的。这个电影中出现了3000多把真实的AK-47步枪,超过1万发黄铜弹壳,通过超频相机进行拍摄,并对作品进行逐帧慢放。无论是服装道具还是镜头安排,《战争之王》处处展现了剧组与导演出色的镜头安排能力。当技术无法达到影片的基本要求,即使编导人员有好的灵感,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蒙太奇也是差强人意的。
3. 影视编导中应用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的建议
3.1 提升影视编导中蒙太奇的应用意识
应用蒙太奇技术,能够帮助影视创作者重新定义影视作品的价值,在全新的角度开展影视创作活动。在这一特点下,必须对蒙太奇的表达特点、镜头语言进行重新解读,改变编导中相关主创人员的意识形态。相较于文字、语言等表现形式,影视作品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展现出不同的时间线,从而满足群众的观影需求。应用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的过程中,要在意识的角度上认识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价值:借助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为影视作品增色,让观者获得全新的欣赏体验。
影视作品创作者必须要形成良好地蒙太奇应用意识,重视蒙太奇的艺术价值与表现特点,丰富影视作品的艺术内涵。这一过程中,不能只看见影视作品当中的“优秀素材”,更要重视影视作品中存在的不足问题,用感性的、艺术的方法来完成影视创作,改变影视作品的表达特点。如动作喜剧电影《功夫》,在观看作品的过程中,观者将其视为动作戏剧去欣赏,但借由蒙太奇表现手法,通过镜头的切换,观者得到了重新认识影视作品的机会:主人公与女主的初次相识便插入了回忆镜头,宣告女主与男主人公“相识已久”,即使时间遥远,主人公的乐于助人、古道热肠并没有改变,暗示着故事会向着“善”的方向发展。而在电影的结尾,则通过时间的突然变化来为观者营造故事:糖果店,男孩与女孩,这正是男女主所期待的最美好的结果,也是观者的内心需求:这正是观众最想看到的结果。在《功夫》当中,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为电影增添了一丝温情,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内心上的满足。作为主演与导演,周星驰从来不介意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加入浪漫主义色彩,而这也是对蒙太奇的最好诠释:当编导活动与蒙太奇融合在一起,作品的情感、价值必将变得更为丰富。
3.2 强化影视编导中蒙太奇的应用实践
在影视作品当中引入蒙太奇,要不断为影视创作者提供应用、解读蒙太奇的机会,借由实操活动和实践练习把握蒙太奇的内涵。对于观者来说,蒙太奇只是一种表现影视作品艺术价值的素材,但对于创作者来说,蒙太奇下的电影包含着另一个世界,是情感、艺术的集中表现。在创作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要重视蒙太奇在影视素材中的应用实践,改变观者的态度,发挥出创作者的情感。重新编写,重新创作,用蒙太奇构建一条表达影视艺术的新通道。
影视创作者必须重视蒙太奇的应用实践,针对影视作品的定位、艺术特点尝试应用蒙太奇理论,丰富作品的艺术内涵、情感内涵。如电影《Hello,樹先生》,王宝强因其中的经典镜头进入到北影的教材当中,但细细解读作品,其中的蒙太奇元素随处可见:有观者认为,“树”就是一个疯子:在给二猪跪下之后,在树上见到了死去的哥哥之后,巨大的屈辱与刺激使得他精神失常,他的妻子、他的发迹都是幻想,影片结尾的“利用煤矸石制作原子弹”恰恰说明了这一隐喻的结局。而在结尾的通篇红色镜头中,随着画面的逐渐失色,暗示着蒙太奇的另类表现:这个叫做树的男人不仅会失常,还有可能会失明。聋哑妻子开口说话,自己变成了“算命大师”,这一切都是“树”的美好幻想,而在幻想之后,则是巨大的落差:他是社会上的失败者、边缘人,根本没有人愿意给他一点微薄的爱。强调蒙太奇的应用实践,有助于让影视作品发挥出新的价值,在艺术上、情感上吸引观众。在创作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创作需求应用蒙太奇手法:虚实结合能够模糊理想与现实的边界线,突出人物的诉求;打乱时间、空间顺序则能够帮助观众重新认识蒙太奇艺术,在整理电影的过程中获取艺术灵感。无论是哪种创作方法,当蒙太奇被应用到影视作品当中,作品的情感价值、艺术价值必将随着蒙太奇的表现同步提升。
3.3 基于蒙太奇推动影视创作技术发展
蒙太奇对现代影视创作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简单的服装、化妆、道具,到后期处理、摄影技术,都与蒙太奇的最终表现效果息息相关。蒙太奇影响电影质量,影视创作技术则影响蒙太奇的表现。要展现出有关创作手法的最大价值,必须对影视创作技术进行创新:除保留有用的影视创作方法之外,更要配合新技术、后期剪辑来解决蒙太奇的应用难题。让观者全身心地参与到“电影世界”当中,改变情感与叙事结构,用新的影视创作技術去支撑蒙太奇,这样的电影才是能够被观众所接受的。
在著名导演的影视作品当中,无数名家都对蒙太奇情有独钟,在考虑应用蒙太奇手法的过程中,其更愿意对影视技术投入更多地关注。如王晶导演的作品《追龙》,通过人物特写、视觉滞留等方式来表述故事:伍世豪与雷洛“二分天下”,通过延时拍摄技术、视觉滞留技术营造奢靡的场面:数不清的钞票从天上落下,每一个出场角色都在收钱、数钱,配合台词“洛哥真的分了一半天下给我”,整个场面意气风发,充满了江湖气息。而在电影《V字仇杀队》当中,导演詹姆斯·麦克提格则更愿意利用镜头语言描述故事:通过叙述角色的切换,帮助观者了解“V”诞生的时代背景,借由后期技术的处理增强影片的视觉冲击:在下水道里,“V”靠着华丽的空手道和飞刀干脆利落地处理掉了军官,慢动作播放、快镜头处理,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具有爆发力,也凸显了角色的冷静,强大。而在影片结尾,当国会大厦伴随着烈火化作灰烬,绚烂的特效配合《1812序曲》又展示了“V”对自由的强烈渴望。这些后期技术,都是展示影片中的蒙太奇的重要手段。要应用蒙太奇,就要理解蒙太奇的内涵,保障创作手法与蒙太奇的核心理论相互交融,让蒙太奇成为引导电影展开的灯塔。
4. 结束语
蒙太奇的表现优势不言而喻,但面对技术不成熟、思想不重视等客观问题,蒙太奇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展现蒙太奇的艺术价值与创作价值,影视创作者必须重新认识、解读蒙太奇艺术的内涵,改变蒙太奇应用思路:用电影、情感去呼唤蒙太奇,用技术、镜头去回应蒙太奇,这样的蒙太奇,才是有价值的创作参照物。
参考文献:
[1]孙思萌.浅议影视作品中隐喻蒙太奇手法的多元化[J].明日风尚,2020(02):157+159.
[2]鲁律.论影视编导中蒙太奇技术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9(29):127-128.
[3]江媛媛.浅谈影视后期剪辑中蒙太奇的作用[J].传播力研究,2019,3(16):55-56.
[4]刘舒月.影视后期剪辑艺术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16):59.
[5]欧阳乐滨.影视编导中蒙太奇技术的应用探析[J].明日风尚,2017(03):396.
作者简介:谢菁,江苏省无锡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影视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