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022-05-05 06:50:49张红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数学教学小学

张红平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过程中,国家各级各类院校的学科教学也呈现改革趋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了解到教学过程中数学题目设置的千变万化,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中的制约因素,并依据这些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独立思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3-0085-03

独立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养成独立能力,才能面对所有困难和挫折。在学习中亦是如此。课堂上教师教授很多知识,学生要用这些知识进行思考整合,解决题目中的各类问题。只有真正拥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另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困难,有效解决困难。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数学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内容。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突出问题

(一)教学模式枯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进行大量的讲解,学生在下面通过记笔记、做题的形式进行练习,长期下去,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进行思考,只等着教师直接讲解答案,这样的课堂模式很显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更别提提高分析能力了[1]。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由于年纪较小,思维意识不够清晰,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解决实际问题存在困难,因此,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若教师不重视方法的选择,课堂的效果也会差强人意。

(二)教育理念陈旧

教师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模式。由于中国公立小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依旧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发展而改变教学理念。这样一来,很难促进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例如,在讲解数学的公式定理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讲解,课下再为学生布置练习题,课堂上没有开展教学活动,也没有借助各种教学工具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这就使得一些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学习较难,产生退缩的想法,同时也阻碍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水平不足

现阶段已经步入互联网信息时代,教育行业使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各科教师也应当善于挖掘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模式[2]。但是一些数学教师仍然对互联网技术了解不足,并且由于生活中很少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课堂上对投影仪的操作也不熟练。这样一来,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各个感官,教学水平也有待提升。从一定的角度分析,教师的综合实力和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作用,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直接效果,也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必然的联系。

(四)学生兴趣不高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有着抽象、难以理解的特点,一些学生缺少方法,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也不高,并且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带给学生趣味的教学内容以及简易的学习方式,很多学生在课堂当中受到其他事物所吸引,注意力分散,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教师此时若无法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很可能会导致整堂课教学效果降低,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更不利于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數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若干措施

(一)重视课堂氛围的创设

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要求的不断普及,数学教师也应当明确自己的教学职责,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置一定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教师才能够获得积极的反馈,因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设计的活动,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学习的质量[3]。比如第一小组制作统计表,统计内容为全班同学喜爱的运动项目。第二组同学制作统计表,统计内容为所有学生最爱看的书籍类型。学生在制作表格以及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确保学生掌握科学准确的统计学知识,避免出现错误。最后当小组统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选择小组中的代表学生上台进行分享,小组进行分享的过程也是学生完善思维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为学生建立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学习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数学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生活中的案例搬到课堂上,为学生建立知识和情境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其大脑会处于放松状态,也会更好地激发其潜能。生活情境的创设也应当重视与教材内容的互相衔接,切记,不能仅仅以活跃课堂氛围而添加各类生活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了然于胸,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设置情境。例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章节内容时,所有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圆柱是由一个侧面,两个底面构成的。但是在生活中常常难以看到非常规则的圆柱形,在进行面积计算时学生要注意特殊情况,避免出现错误。为了让学生理解不规则的圆柱体面积计算,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例如茶杯、透明胶等,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则圆柱体和不规则圆柱体表面积计算的注意事项。

(三)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完善思考能力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下,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创新学习方式。本着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创设合作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全面交流,更好地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依赖教师的现象,而是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因为学生在讨论中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别人的想法可能会是自己问题的答案,并且也会发现别人在思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参与性也会更加高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探讨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到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例如直尺、折纸等,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路,例如拼接、折纸等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思路下,逐步展开交流和讨论,所有学生集思广益,能够离教学目标更近一步。若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找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应当重点进行鼓励和表扬,若学生无法正确找出计算公式,教师也不要批评学生,而是在学生交流告一段落之后,再为学生详细讲解。学生在探讨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与计算公式重合的部分,教师可以将这些部分交由学生自己讲解,如此一来,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学习的进步,提升成就感。46EAAE92-0E6D-447E-A53C-0E3BFFD0045B

(四)充分借助数学习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数学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一定会引出一些典型的案例或者习题,通过对案例以及习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如何使用一些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充分地借助数学习题,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依据所学习到的基础内容,启迪思维,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解决数学难题。但是,借助习题并不代表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味地利用习题来进行讲解,重复大量的做题,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并没有积极的意义,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在选择习题时,需要选取适合学生学习需要,并且能够代表教学内容的优质习题,帮助学生在解答习题时独立思考。同时也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必要时教师可以将习题以趣味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竞赛的形式,比比看哪个学生最先解出答案,这样一来,在课堂上,学生对习题也会改变态度,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习题的解答中。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的内容时,本节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讲非常容易理解,但是数学题目却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可以参考教师用书以及学生的辅导资料,找出一些典型的习题,由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共同解题,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最快解决问题的小组获胜,在规定时间内解答题目最多的小组就是胜者,在良好的竞争意识下,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生活实践,为思考能力的提升提供空间

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也应当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4]。并且实践能力不仅仅是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开展,必要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展开教学,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教室外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这样新颖的方式对学生来讲,也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植树问题时,通常都是一条小路两边栽多少棵树,在第一次讲解这类问题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组织到操场中,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观察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操场上每隔5m种一棵,请问需要种多少棵?学生会边测量边做记号,最终计算出题目,同时也会发现需要种植的树木应当是段数+1,这样的学习经验为后期的数学习题解答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这样的学习成果也是由学生独立思考而获得的,后期利用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六)不断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提高学生作业完成效率以及课堂听课效率。在新课改理念下,成绩已经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应当优化评价方式,制定全面的评价标准,这样能够全面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行为,为学生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数学科目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借助鼓励也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当然,教师在鼓励学生时,应当注意以下三点:首先,鼓励学生的内容要真实。虽然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鼓励学生,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或者学习结果明确鼓励内容。例如,可以鼓励学生成绩获得进步,或者课堂上认真听讲,或者所在的小组取得优异成绩等,这样的鼓励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与自己进行比较。鼓励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拿学生与其他学生做对比,而是让学生与之前的学习表现进行对比,看是否取得进步。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进步非常明显,教师就可以继续鼓励,并借助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最后,将批评改为鼓励。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避免出现一些错误,当出现错误时,教师首先应当摒弃批评的方式,因为这样会让学生害怕犯错,害怕被老师批评,教师可以将批评转变为表扬,鼓励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进步,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

(七)提高学生思考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學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能够直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保证学生获得进步。在数学课上,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选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始终保持昂扬的学习状态,学会自主学习。由于小学生有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应当设置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有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多组图形多维变换的动态过程,学生在观察变化时,也能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教师提前准备一些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围绕轴线做360°旋转,使学生想象出最终的图形。这样一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有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其次,教师也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应当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当贯彻在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只有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佳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辅导版,2020,(1):33-33.

[2]樊冬雪.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读与写(上,下旬),2020,17(2):165.

[3]周秀秀.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19(6):150-150.

[4]杨文娟.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科普童话,2019(26):52-52.46EAAE92-0E6D-447E-A53C-0E3BFFD0045B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数学教学小学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1:35:29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9:44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2:24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9:34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3:08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2:26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考试周刊(2016年64期)2016-09-22 1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