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晋
数学是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的需要。它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一线教师要精心设置课堂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创设熟悉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小学生在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数学思维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其中,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在新的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创新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创新者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明天。祖国的未来和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人才。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祖国建设的栋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落实新课改教学目标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标准提出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对小学生最基础的要求,要求小学生要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拥有数学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最高层次的目标,教师通过数学教学,达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利于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是紧密相关的。当数学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时,数学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很快就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能够迅速厘清题目要点,并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题思路,答题步骤简便明了;而那些数学思维能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无法及时厘清思路,没有明确的答题方向,有些同学虽然能解答出问题,但是常常要通过很多步骤、绕很大的弯路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存在差异,答题速度才会不一样。因此,数学教学中就要提升小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精心设置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首先,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是小学生普遍的特点,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将小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就可以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其次,巧设问题,点燃思维火花。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主要依据。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是由问题引起的,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这一思维特点,要巧妙设置问题,让小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使他们的思维有明确的方向,让他们在思维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熟悉情境,完善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实施生活化教学,这是教师完善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作为一线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熟知的生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创设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注重动手实践,提升学生思维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小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可以让他们对所学数学知识有感性的认识,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取的知识只是纯理论的,没有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式。听一遍不如亲手做一遍,如果教师按照教学的具体内容引导小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可以使知识更加形象化,为学生感性理解创造条件,同时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为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当教师抛出数学问题后,让学生经过简短的思考,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说出做题的过程,这样长期坚持、反复训练,就能很好地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小学数学生活教学应用
构建基于生活化教学应用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成长而言具有很好的意义,数学思维的形成根本目标是通过数学学习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踐,通过数学能力的学习与思维让它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最终提升自身生活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更要围绕学生认知能力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特性,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总体提高。
例如,生活化教学应用学习百分数时,可以请家长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从报纸、电视上收集具有现实意义的关于百分数的数据,从收集的素材中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学习百分数的知识。这时学习到的关于百分数知识,是从生活实际中得到的,当生活实际中有关的情境再现时,学生就能快速地用百分数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学习应当走生活化的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体验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这样一个动态化生成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更要强调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效能,要引导学生学会走进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带给生活的不同体验,更要围绕数学学习的情感熏陶,结合生活实际,尝试更多的解题思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四、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引用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因此笔者认为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可以从这一点出手,要利用思维发展的层次性寻求学生思维脉络的开端,使其有序地在轨道上发展。
例如,《百分数》专题复习教学中,可以依据本单元的知识点分类列定一个总体型的思维导图:第一级导图:百分数的相关特性:基础、化法、实际应用和应用题。第二级导图:相关特性的集中分类:其中百分数基础分为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化法分为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第三级导图:具体的分类:基于的意义:叫做百分比率或百分比、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可以加单位;化法:百分数和小数互化可分为百分数化小数和小数化百分数两点;百分数和分数互化可分为百分数化分数和分数化百分数;实际应用题包括百分率的运用、纳税问题、利息问题;应用题包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等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五、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一些特点,设计出符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借助时代发展的潮流改善课堂中的枯燥乏味,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能力,达到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 一题多变。在课堂中解答任何数学题时,都可以结合相关的知识点,构建一个关于本题的知识框架,加强和巩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印象,通过问题的转变,也可以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结构。比如有一批零件甲单独完成需要八个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四个小时,丙单独完成需要三个小时,如果三个人共同做,则需要几个小时可以完成?在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问题分解成几个相似的问题:第一个问题:甲丙共同完成该工作,则需要几个小时?第二个问题:甲乙先合作两个小时,再由丙单独做一个小时,是否能完成这批零件的所有工作?等一些相似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题的基础构造和所要考查的知识点,还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 一图多问。在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同一问题和同一图形时,要正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观察和思考,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特别重要,作为一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积极探索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教学中精心设置问题,激活小学生的思维;积极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完善学生的思维;注重让小学生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夠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让他们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在他们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