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华
基于新课改新指导,高中班主任应与时俱进地革新自身班级管理新思想,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提高对班级主题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并通过浓厚的班级文化,潜移默化间引导学生塑造出契合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三观”及道德品质,逐步拉近师生、生生间的心灵距离,构建出集体氛围强烈的班集体。指导学生在友善、和谐、民主的班级环境中有效化解高考应试带来的紧张心理压力,辅助学生愉快度过高中时期,考出契合预期设想的高考成绩。
1. 高中班级主题文化建设的意义
班级文化简单来讲就是在班级日常运转中呈现出的极具本班风格特色的文化理念、文化主张及学生行为习惯,也是班主任及班级学生均可接受、拥护的信仰立项、行为规范、道德“三观”的集合体。班级文化不仅是班级师生互相信任、互相默契配合协同打造出的专属性精神财富,也是高中校园文化的核心性构成部分,更是塑造班级凝聚力、向心力以及优良班风的基础保障。班级文化的正确建设除了可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实践研究的主观能动性外,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品德素质,确保学生可在互相带动、互相鼓励、互相点拨的良好班级环境中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发育,助力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稳步增长。
2. 分阶段开展高中班级主题文化建设的措施
2.1 起步阶段——创设温馨有爱的班级主题文化
将高一设定为高中班级主题文化的起步阶段。高一作为学生由初中生转变为高中生的角色过渡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纵观高一学生心理状态可分为两类,即兴奋欢喜与焦虑忧愁。其中,前者为学生通过初中的刻苦努力,得偿所愿地进入目标高中,可再次扬帆追逐人生下一目标;后者则为学生一时难以适应高中生的身份转化,无法与班级新同学建立起良性友谊,或是对传统应试教育有心理压力。对此,为保证班级学生均可平稳度过初中与高中的高一衔接阶段,辅助其迅速适应高中校园生活,减轻部分学生滋生出的消极心理情绪,班主任可将高一的班级主题文化设立为“温馨有爱”,有益于学生在此种班级环境下,快速熟悉新同学、新教师,并与其建立起深厚情谊。进而以匹配学生心理预期设想的班级主题文化,实现班级学生凝聚力的高效创设。
在高一班级的初建阶段,为淡化学生初入高中校园的负面情绪,班主任应极力为学生打造出“家”的班级感觉,将“温馨有爱”不单单体现在班级宣传墙上,还应显露在班级学生日常交往互动中、师生行为举止中。对此,班主任应言行合一、身心力行,通过“心”及“情感”创造出“温馨有爱”的温暖性班级文化。可行策略有:
一是承载书香品读构建温暖的班级文化。众所周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书为伴,可有效提高学生个体的人文修养、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对此,班主任应要求学生以一个月为期限,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材主题,深读至少一本书。确保学生能够在书中探寻到真我,感知到文学作品传递出的情感态度,建立高尚的情操修养。即可摒弃学生以往暴力、冷漠等不当心理,实现“有爱”班级文化的高质创造。
二是通过绿色生活搭建温馨的班级文化。班主任以“家”的打造为出发点,需将“绿色”渗透于班级环境中,营造出生机盎然的班级活力。对此,班主任可将好养、易活的绿化植物花卉引进班级内部,如绿萝、仙人球、多肉等,给予学生校园生活新体验。引导学生在学习困顿、学习疲惫、学习困倦等消极状态下,通过观察、欣赏植物花卉,感知其努力、蓬勃、向阳生长的勃勃生机,减轻学生消极情绪,突出绿色、温暖的班级文化。
三是凭借友善爱心创建团结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应主动成为班级学生看齐的榜样,高度关注学生通过言行举止传递出的当下情感心理,感受其内心世界,并及时给予其必要的关爱和关照。以身作则营造出“关怀、关心、爱护、照顾”的有爱型班级气氛,促使学生感知和学习,在“小善”中领悟“大爱”。在承受“大家庭”友善温暖的同时,自主将友善援手伸向需要帮助的同学,搭建出文明、温馨的优质班级文化。
四是依托奉献感恩建设有爱的班级文化。对于师生、生生关系来讲,“感恩的心”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班主任应在高一开学之初就着重培养学生使命感和责任心,可通过带领学生观看爱心公益短视频、实践走访当地困难家庭等途径,建立学生帮助、珍惜等思维意识,强调班级文化中的感恩和奉献精神。
2.2 发展阶段——构建自主自强的班级主题文化
高二作为高中生校园成长生活的分水岭,特长生、文理科选择等个体发展形式均可将已亲密如一家人的班级学生暂时分开。这种发展是学生成长生涯中的新机遇,也是学生个人发展道路上的新考验。而这是因为在高一一年的相处中,班级学生的朋友圈早已固定,朋友、同学间的突然分离难免为其带去复杂情感。然而,在此阶段中,学生的心智、心理开始日趋完善成熟,需自主决定人生未来走向。因此,在该阶段,班主任应适时“放手”,以塑造学生独立、自我意识为侧重点,给予其思考时下学业、理想梦想等要素的契机平台,鼓励、支持学生做出郑重决定。对此,班主任应围绕“自主”这一核心主题展开系列班级活动,建立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塑造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态度,培養其成为我国新社会建设的优秀接班人。
一是自信。为夯实学生自信心,班主任应善于捕捉学生细小点滴的进步,并及时、正面地对其加以表扬和称赞,不断加强学生的知识学习、困难克服、拼搏奋斗的自信心,树立学生的人生进取信条,打造出浓厚的自信型班级主题文化。
二是自强。自强作为学生高尚的意志精神、处世姿态、人生格局,是学生在书海中破浪前进的助推器,也是学生面对困难考验时的压舱石,对学生的日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班主任应着重打造自强的班级主题文化。具体方法有:在学生接受理论应试、体育测验等挑战想放弃时,班主任应及时向其灌输坚持不懈、善始善终等主张思想,引导学生在挫折中“触底反弹”,建立强大的内心,筑牢自强信念。
三是自律。自律是学生个体内在素质涵养的直观表现,也是强化其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托。所以,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自律意识,在驱动学生素养能力稳步提升的前提下,创设出以自律为主的高质班级主题文化。对此,班主任可通过言传身教,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习惯,如不随意扔粉笔头、定期阅读文学作品等,成为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学习榜样,逐步提高学生自控、自律、自我约束水平。
四是自學。自我管理是学生真正的有效管理,自主学习也是保证学生课程知识内化效果的重要举措。自学的基础概念就是学生对新鲜事物,或是对感兴趣知识的容纳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讲,可将其自学形式分为两种,即校内课堂自学以及校外主动学习。当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后,其将持有对课程预习、知识温习、学业复习的内在驱动,随即养成优质的自学习惯,则可保障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衔接效率、内化效果。对此,为建立学生自学意识,创设班级自学班风。班主任需为学生创建课程知识探究的空间,指导其就兴趣方向,如植物光合作用、大气环境污染等主题进行自学式的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在探索中观察、思考、分析、解决有关研究问题,切实感知到自学的独有魅力所在。继而增长对知识自学的兴致热情,在班级中营造出浓厚的自学之风,完成自学的班级主题文化建设。
2.3 冲刺阶段——打造和谐共进的班级主体文化
当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知识积累和思想沉淀后,其个人性格、思维逻辑、情感态度和身体心理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且这些特性将对学生的校园学习、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造成长期影响。另外,出于对班级学生无法避免的个体差异考量,其事物认知体系、行为自主管理和知识学习习惯同样可展现出明显差异。而这其中存在的一些非主观因素,可成为学生学习效率稳步增长的直接制约因素。当班主任放任自流,或是处理不善,将催化学生滋生出迷茫、忧虑、烦躁等消极心态,不仅不利于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甚至可禁锢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进步伐。对此,班主任应以当前班级学生多样现况的深度分析为落脚点,着重创设出和谐共进的班级主题文化,保证学生“一个不少”地健康成长、快乐生活,与教师、与同学携手奔赴在成长新征程中,达成理想。
由于高三学生直面高考应试压力,身心神经时刻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中,极易因敏感情况致使彻底崩溃。因此,在高三的冲刺阶段,班主任应着重为学生“减压”,确保学生可在相对宽松、稳定、融洽的班级环境中轻松学习,推动其认知观念、情感态度、品质人格均可得到健康发展,促使学生皆可成为思想正确、人格健全、道德高尚、认知聪颖的多素养协调发展的优秀青少年。而这就需要班主任站在多维度、多层面为学生创设出和谐共进的班级主题文化。具体策略为:
一是班主任应侧重人本理念原则的严格秉持,注重总结、梳理班级学生时下的心理状态、兴趣点、学习进程、情感态度、人际交往等重要要素,组织学生协同开展各类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如科学探索、文艺表演、梦想启航、心理教育、德育教育等;丰富学生高三阶段的校园生活,通过这些多元主题的集体活动减轻、化解学生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借此建立起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认知,并开发其潜在天赋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学生向上的品质观念,驱动其身心稳定发育发展。
二是班主任应及时转变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目前身心可接受的形式推进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并活用各类学生喜爱的流行语言,增添班级氛围的生动感和趣味性,极力为学生构建出舒适、愉快的班级环境,展示出融洽友善的班级主题文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各地高中校园深入践行的教育领域发展的新形势下,班主任应主动承担起为学生构建优质班级环境,培养其正确性政治立场、情感态度、道德“三观”的责任使命。对此,班主任可以高尚的班级文化建设为着眼点,立足实际,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导向,组织学生协同建立出契合班级时下综合现况的班级主题文化。着力打造出活力充沛、团结有爱、互帮互助、拼搏进取的优秀班集体,从而为学生个体素质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创建良好铺垫,利用班级文化引导学生成为当代合格的青少年,为学生的长足进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