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具有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仔细观察,进而开展有针对性地激励和指导,才能使孩子不断地认识世界、接触世界。教师在教学时通过一些巧妙的观察方式,可以发现和总结出很多激发起幼儿探索和学习兴趣的方法,进而又促进幼儿教师观察力的发展。并且,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要求教师要注重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效观察,不断引导教学活动。本文围绕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一线幼儿园教师有所帮助。
一、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
幼儿教师对幼儿生活经验了解得都比较片面,因此对于区域活动中幼儿出现的问题会处于一个迷茫的境地,无法实现有针对性地解决,而这将成为影响教师观察的主要问题,不利于活动的开展。在幼儿园小班的区域活动中,很多幼儿都会有分离焦虑症,无法快速适应学校生活;而幼儿教师的精力有限,会在安抚部分幼儿的同时忽略了其他幼儿,教师观察力也无从提起,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影响区域活动的实效性。
(二)缺乏专业的幼儿心理知识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多以游戏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使区域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时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体现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机智。有效活动观察不仅需要教师有教育观念,能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问题,还能提出适合幼儿活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问题。如果教师心理知识储备不足时,对区域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就会手足无措,最终将活动中的观察结果付诸一炬。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需要教师利用专业知识认真分析,对活动中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控,当幼儿提出疑问的时候就能给予全面、恰当的解答。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结果,不断地将幼儿的无意学习引向有意学习,逐渐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三)活动中缺乏观察的具体目标
幼儿的区域活动教育中,幼儿们会有很多不同的问题,他们思考问题比较单纯,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随意应付,要细心观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引导,让幼儿对活动有一个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要脱离实际,虽然有些观察时段可以自主发挥,但不可毫無目的,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有教学目标的。只有通过教师的观察分析,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才能激发起幼儿探索世界的兴趣,才能不断带领幼儿进步。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解决对策
(一)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创造观察的空间
小班的幼儿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还处在萌芽的阶段,教师在进行观察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要以幼儿现阶段的认知水平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来提升幼儿已有的经验,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的目标。教师观察时还要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对幼儿提出一些挑战,以此来拓展和延伸他们探索知识的空间。教师在进行有效的观察分析后,还要对幼儿的表现给予一定反馈,在点评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来进行,促进幼儿对于自主活动的认识。借助于该种方式,教师能够为学生的区域活动提供相应的方向,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于相应内容的把握。
以活动“好看的项链”为例,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幼儿能初步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性;幼儿能尝试按照一定的规律穿项链。教师在活动开始之前可以先给幼儿欣赏关于项链的图片,了解项链怎样穿才会好看。然后观察幼儿在操作时出现的问题。接着引导幼儿分析穿出的项链为什么不好看?我们要怎样做才会穿出好看的项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结合经验,不断探索。幼儿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都是通过教师观察发现问题,从而引导幼儿自发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教师的观察效果将会得到大大地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对于学生课堂参与感的提升,通过予以学生思考时间和作答时间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述。借助于该种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增强课时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在问题思考和想法表达的过程中,加强对于课时内容的把握。因此,教师在推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增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这对于构建高品质的课堂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观察结合教学机智,体现综合素质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活动多以游戏为主,不像小学阶段有大量的知识讲授,教师在区域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体现出区域活动中的教学机智。有效的教师观察不仅需要教师有教育观念,能提出适合幼儿活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问题,还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和优化,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地把控。并且,教师在整个观察过程中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观察活动的分析要因人而异,确保公正、公平,要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被重视的感觉。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鼓励学生的方式,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激励下,以更为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取得卓越的成绩。
以活动“神奇的海绵宝宝”为例,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乐意玩海绵,体验摆弄或探索的乐趣,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感知,发现海绵柔软、能变形、吸水等特性。教师在进行这个活动时可以出示海绵宝宝以引起探究兴趣,然后对海绵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形象地讲解。第一次探索: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感受海绵的轻。)幼儿通过握握、抱抱、压压、捏捏的方式自由操作,探索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第二次探索:游戏“海绵宝宝变变变”。引导幼儿通过卷一卷、扭一扭、弯一弯、捏紧、放开的方式探索海绵,并观察海绵所产生的变形结果。此次活动中幼儿对于海绵宝宝的关注度比较高,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自己进行海绵宝宝的探究活动。并以此为基点观察幼儿活动中动手实践的情况,慢慢培养幼儿自主开展区域活动的意愿。幼儿对于区域活动的认知都还处在萌芽阶段,很多时候不是幼儿不想自主进行游戏活动,而是幼儿对于区域活动不理解。教师在日常的活动中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让幼儿理解游戏并自主游戏活动。
(三)区域活动观察环境要和谐,氛围要浓厚
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整个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会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全面、综合地观察到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这样才能让幼儿对活动有一个切身的感受。此外,教师通过观察、分析之后可以通过一些比较直观的实物或者图片、影像等为幼儿提供一个活动的范本,提高区域活动的效果。同时,一个合理环境的创设对幼儿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有真切的参与感,只有幼儿有亲身经历之后,对基本合作理念的理解才能形成,也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启发。区域活动中和谐的人际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活动的基本保证,小班幼儿在进行互相合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匪夷所思的问题和行为,教师要细心观察,加以引导,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借助于良好的氛围,教师在推动区域活动时,能够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以帮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借助于对于活动的感知,完成活动任务,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
以活动“风车动起来”为例,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幼儿探索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体验玩风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风车的发现,体会到动手操作的快乐。在活动开始之初,引导幼儿拿着风车自由地跑跑、走走,体验风车转动的乐趣。引导幼儿观察快跑的时候风车是怎样的、慢走的时候风车又是怎样的。当幼儿玩了一段时间之后说说自己的动作给风车带来的变化: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风车动起来的?让幼儿得出结论: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如拿着风车跑、走、摇或吹风车等。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玩风车的发现,并适时引导幼儿演示让风车转动的方法。
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幼儿之间会有很多的交流和沟通,小朋友对于游戏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终促进整个区域活动变得更加和谐、有趣。并且此类互相合作的区域活动中,氛围比较和谐,幼儿也很放松,最终教师的观察效果也会很好,能体现观察的整体性和灵活性。
(四)观察结合人工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的认知发展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幼儿在理解同一事物时会有所差别,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越细致,讲解的内容越具体,幼儿的认识也就越充分。因此,区域活动的观察过程中,教师的观察手段需要灵活多样,在实际的活动中可以考虑几种方式优化整合,不断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各项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也给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的探索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实时更新观察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将观察过程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提高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效率。
例如:在“传声筒”的游戏活动中,此次活動的目的是: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倾听和记忆,提高注意力;幼儿能够学习传话的小技巧,听清每句话并能够进行准确传达;幼儿通过此次活动提升自身的听、理解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尽量排除外界干扰,集中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此次活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音频,便于幼儿记忆和理解,同时多媒体也可以帮助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各项表现,将一些教师平时观察容易遗漏的细节重现出来,提高观察的效率。
总结:
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中进行活动教师观察的探究,一方面可以让教学目标顺利地实现,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师的观察经验不断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区域活动中幼儿各项活动的表现要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不断将区域活动进行优化和细致的改进,使之符合国家的教育要求。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过程要有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要树立一个科学的教育观,并且在提高教师观察力的时候也要有一个宏观高度,不断分析、不断完善。